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滤棒检测分类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28 09:20: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棒检测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2.可视滤棒,是一种新型特殊的复合棒,复合时两段基棒之间会留一定的间隙,形成一个空腔,然后通过透明成型纸包裹复合,从而达到可视的效果。透明可视滤棒空腔是滤棒最关键的部分,空腔距离长度是否超标,空腔内是否有异物均会严重影响滤棒的质量。因此,如何实现滤棒的检测及分类,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滤棒检测分类装置,实现了滤棒的检测及分类。
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滤棒检测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6.设置有通道,且能够带动滤棒在所述通道内沿预设路径移动的滤棒输送组件;
7.布置于所述预设路径侧方,用以对预设路径上滤棒检测的滤棒检测组件;
8.沿所述预设路径方向布置,且位于滤棒检测组件后端能够依据滤棒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分类转运所述滤棒的滤棒分类组件。
9.进一步地,所述滤棒输送组件包括:沿预设路径布置的滑道,以及在滑道上滑动的承接座,承接座上设有吸附固定滤棒的吸附槽。
10.进一步地,所述滤棒输送组件包括:
11.沿预设路径布置的滑道;
12.设于滑道,且能够沿滑道方向输送移动的输送带,输送带上设有拨钩,拨钩用以固定滤棒;
13.布置于输送带两端,用以输送带安装的张紧座,张紧座上设有可转动的张紧轮,输送带套设于张紧轮上;
14.以及,连接于张紧轮,用以驱动张紧轮转动使得输送带运动输送的动力模组。
15.进一步地,所述拨钩的数量为多件,多件拨钩沿输送带环向方向间隔布置。
16.进一步地,所述滤棒检测组件包括:作用于所述预设路径中的滤棒,用以滤棒成像的成像组件;
17.以及,作用于成像组件成像后的滤棒,用以拍摄成像后的滤棒的拍摄组件。
18.进一步地,成像组件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分别布置于所述预设路径的两侧,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照射预设路径中的滤棒,使得滤棒空腔透射成像。
19.进一步地,拍摄组件包括相机,相机布置于所述预设路径的侧方,用以拍摄光源透射成像后的滤棒。
20.进一步地,所述滤棒分类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模组以及设置于第一驱动模组输出
端的吸块,第一驱动模组带动吸块移动,吸块吸附转运检测后的所述滤棒。
21.进一步地,所述滤棒分类组件包括:
22.可转动的分烟轮体,所述分烟轮体外周壁具有沿轴向方向的齿槽,齿槽用以承接容纳所述滤棒,齿槽底部设有吸附固定所述滤棒的吸附孔;
23.以及,基座,所述分烟轮体可周向转动的插设于基座;
24.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气口,第一气口的出口端与所述分烟轮体的吸附孔连通,第一气口的进口端连通第一负压气路,或者是第一气口的进口端分别连通第一负压气路和第一吹气气路;
25.第一负压气路利用第一气口形成所述分烟轮体齿槽部位的负压,负压吸附滤棒;第一吹气气路通过第一气口吹气,将所述滤棒从所述分离轮体齿槽部位吹出分离;
26.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二气口,第二气口的出口端与所述分烟轮体的吸附孔连通,第二气口的进口端连通第二吹气气路,第二吹气气路通过第二气口吹气,以吹除分离分烟轮体上不符检测要求的滤棒。
27.进一步地,所述滤棒分类组件还包括沿所述分烟轮体周向方向设有开口的罩板,所述基座和分烟轮体布置于所述罩板内,且所述基座的第二气口对应于罩板的开口部位。
28.进一步地,本技术装置还包括滤棒发射组件,所述滤棒发射组件布置于所述滤棒输送组件以及所述滤棒分类组件之间,所述滤棒发射组件用以承接滤棒输送组件输送的滤棒,并将承接的滤棒以预设速度射入所述滤棒分类组件。
29.进一步地,所述滤棒发射组件包括:底座,
30.外切或外离布置于底座上的第一加速轮和第二加速轮;
31.以及,用以驱动第一加速轮和第二加速轮相向转动的第二驱动模组。
32.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模组包括第二驱动件,以及连接于第二驱动件输出轴的传动机构;
33.所述第一加速轮和第二加速轮分别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用以第一加速轮与第二加速轮的转动配合;
34.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链轮、链条和传动链轮;主链轮设置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所述第一加速轮通过第一轴可转动的插设于底座,第一轴的另一端设有传动链轮,
35.所述第二加速轮通过第二轴可转动的插设于底座,第二轴的另一端设有传动链轮,
36.传动链轮和主链轮通过链条啮合传动,且链条反向链接第一加速轮与第二加速轮的传动链轮,用以实现第一加速轮与第二加速轮相向转动;
37.或者是,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带、主带动轮和传动带轮,主带动轮设置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所述第一加速轮通过第一轴可转动的插设于底座,第一轴的另一端设有传动带轮,
38.所述第二加速轮通过第二轴可转动的插设于底座,第二轴的另一端设有传动带轮,
39.传动带轮和主带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传动,且传动带反向链接第一加速轮与第二加速轮的传动带轮,用以实现第一加速轮与第二加速轮相向转动。
40.进一步地,本技术装置还包括滤棒送料排序组件;所述滤棒送料排序组件布置于
所述滤棒输送组件的进口端,用以将待检测滤棒有序的送料至滤棒输送组件。
41.进一步地,所述滤棒送料排序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设有进料口;
42.可转动的排序毂轮,所述排序毂轮布置于壳体内,位于进料口下方;排序毂轮外周壁沿轴向方向设有的多件凹槽,多件凹槽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凹槽用以容纳固定滤棒;
43.导向滑板,所述排序毂轮外周壁的两侧方设有连接于壳体侧壁的导向滑板,导向滑板用以将从进料口上料的所述滤棒滑向排序毂轮外周壁的凹槽;
44.负压皮带输送机构,所述负压皮带输送机构壳体内,负压皮带输送机构包括:动力辊、从动辊、张紧辊、输送皮带和负压仓;
45.输送皮带套设于动力辊、从动辊和张紧辊上,张紧辊用以张紧输送皮带;输送皮带上设有吸附固定滤棒的通孔,输送皮带贴靠所述排序毂轮设置,用以输送经排序毂轮排序后的滤棒;
46.负压仓布置于所述输送皮带的中部,贴合输送皮带的通孔,负压仓提供负压以吸附固定输送皮带上的滤棒。
47.进一步地,所述滤棒送料排序组件还包括可转动的防夹辊,防夹辊设置于所述导向滑板与所述排序毂轮之间。
48.进一步地,所述滤棒送料排序组件还包括可转动的搅拌辊,搅拌辊设置于所述排序毂轮上方,且位于排序毂轮的两侧导向滑板之间,搅拌辊用以搅动滤棒。
49.进一步地,所述滤棒送料排序组件还包括上料翻板机构,所述上料翻板机构包括一侧板和一承接板,
50.所述侧板底端的两侧铰接或销接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侧板顶端连接有承接板,侧板与承接板一同承载支撑装有待检滤棒的箱体。
51.所述上料翻板机构具有第一状态位置和第二状态位置;第一状态位置时,顶端的承接板通过铰接或销接的侧板翻转从所述壳体的进料口翻下,以便将装有滤棒的箱体放于承接板上,侧板与承接板一同承载支撑装有滤棒的箱体;第二状态位置时,顶端的承接板再通过铰接或销接的侧板翻转,将承接板又翻回所述壳体的进料口,此刻箱体中的滤棒从箱体倾泻倒进壳体的进料口,完成滤棒上料。
52.进一步地,所述滤棒输送组件的通道垂直于输送皮带的输送方向设置,通道进料口的侧方设有调整件,调整件用以修正输送至通道进料口处的滤棒的姿态。
53.进一步地,所述调整件包括具有吸附面的安装座,以及提供安装座的吸附面吸附力的动力源。
54.有益效果:
55.与现有技术相比,滤棒输送组件带动滤棒沿通道的预设路径输送移动,布置于预设路径侧方的滤棒检测组件,形成滤棒检测点,滤棒输送组件输送的滤棒移动至检测点时,滤棒检测组件进行滤棒检测,并输出相应的检测结果;滤棒分类组件依据检测结果将滤棒分别转运至不同的功能区,完成滤棒的分类;整个分类过程简单且高效,有效提升滤棒的分类效率。
附图说明
5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7.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滤棒检测分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8.图2为图1中滤棒输送组件、滤棒检测组件、滤棒发射组件以及滤棒分类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59.图3为图1中滤棒送料排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0.图4为图3中排序毂轮、防夹辊、搅拌辊、负压皮带输送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61.图5为图2中滤棒发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62.图6为图2中滤棒分类组件的爆炸图;
63.附图标记:1、机架,2、电气柜;
64.3、滤棒输送组件,31、通道,32、输送带,33、拨钩,34、张紧座;
65.4、滤棒检测组件,41、第一光源,42、第二光源,43、相机;
66.5、滤棒分类组件,51、分烟轮体,52、基座,53、第一气口,54、第二气口,541、安装块,55、罩板,551、开口,56、轴承,57、分烟轮过渡套,571、剔除口;
67.6、滤棒送料排序组件,60、搅拌辊,61、壳体,62、进料口,63、排序毂轮,64、导向滑板,65、负压皮带输送机构,651、动力辊,652、从动辊,653、张紧辊,654、输送皮带,655、负压仓,656、双面齿轮传送同步带,66、上料翻板机构,661、侧板,662、承接板,67、限位件,68、碰磁座,69、防夹辊;
68.7、滤棒发射组件,71、底座,72、第一加速轮,73、第二加速轮,74、传动机构,741、主链轮,742、传动链轮,743、链条;
69.8、出料运送组件,9、捧棒台,10、底板,11调整件,10、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7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7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7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7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4.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75.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棒检测分类装置,包括:设置有通道31,且能够带动滤棒在通道内沿预设路径移动的滤棒输送组件3;布置于预设路径侧方,用以对预设路径上滤棒检测的滤棒检测组件4;沿预设路径方向布置,且位于滤棒检测组件后端能够依据滤棒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分类转运滤棒的滤棒分类组件5。
76.滤棒沿通道内的预设路径移动,滤棒在通道内的运动轨迹为预设路径。上述技术方案中,滤棒输送组件带动滤棒沿通道的预设路径输送移动,布置于预设路径侧方的滤棒检测组件,形成滤棒检测点,滤棒输送组件输送的滤棒移动至检测点时,滤棒检测组件进行滤棒检测,并输出相应的检测结果;滤棒分类组件依据检测结果将滤棒分别转运至不同的功能区,完成滤棒的分类;整个滤棒的分类过程简单且高效,有效提升滤棒的分类效率。
77.作为一种实施例,滤棒输送组件包括:沿预设路径布置的滑道,以及在滑道上滑动的承接座,承接座上设有吸附固定滤棒的吸附槽,吸附槽连通外部的真空发生装置,真空发生装置形成吸附槽负压,以使得承接座吸附固定滤棒。承接座在外部动力作用下沿滑道移动,进而完成滤棒的输送移动;承接座单一的往返滑动虽能完成滤棒的输送,但输送效率不高。
78.更优选的,滤棒输送组件3包括:沿预设路径布置的滑道(通道);设于滑道,且能够沿滑道方向输送移动的输送带32,输送带上设有拨钩33,拨钩用以固定滤棒;布置于输送带两端,用以输送带安装的张紧座34,张紧座上设有可转动的张紧轮,输送带套设于张紧轮上;以及,连接于张紧轮,用以驱动张紧轮转动使得输送带运动输送的动力模组。动力模组优选伺服电机12,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其中一张紧轮,以提供输送带的输送动力。
79.输送带在动力模组的驱动下,位于通道内的输送带移动输送滤棒,输送带的环形输送的方式,在运送完第一批滤棒检测后,能够转回来接着输送第二批滤棒进行检测,进而能够连续完成第三批、第四批以及第n批滤棒的输送,连续不间断地完成滤棒的输送作业。同时输送带上的拨钩的数量为多件,多件拨钩沿输送带环向方向间隔布置,拨钩间的间隔优选大于等于滤棒的长度,便于滤棒安放的同时能够一次对应完成多件滤棒的输送,提高滤棒的输送效率。动力模组的输出端还设有编码器,编码器能够记录动力模组的转速及转角位移,进而配合输送带上已知的拨钩间隔,计算得出滤棒的输送形程,提供检测组件脉冲信号有序的进行滤棒检测。
80.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滤棒检测组件包括:作用于预设路径中的滤棒,用以滤棒成像的成像组件;以及,作用于成像组件成像后的滤棒,用以拍摄成像后的滤棒的拍摄组件。成像组件完成滤棒内部空腔的成像,拍摄组件拍摄记录已成像的滤棒内部空腔,并将拍摄的滤棒内部空腔图像信息发至控制系统进行识别检测,进而得出滤棒识别检测结果。
81.更优选的,成像组件包括第一光源41和第二光源42,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分别布置于预设路径的两侧,第一光源为同轴光源,第二光源为点光源;点光源作为背光,同轴光源正面打光,照射预设路径中输送的滤棒,同时调整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亮度,使得滤棒
空腔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明暗对比光照射下透射成像,清楚的显示滤棒空腔的尺寸情况,以及观察到滤棒空腔内部的情况,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82.拍摄组件包括相机43,相机布置于预设路径的侧方,用以拍摄光源透射成像后的滤棒;相机将成像的滤棒空腔拍摄记录,并将拍摄的滤棒空腔图像信息发至控制系统识别检测,并输出相应的检测结果。主要检测透射成像的滤棒的空腔长度是否符合规定长度,以及滤棒空腔内是否有异物(纸屑、胶块等)。
83.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滤棒分类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模组以及设置于第一驱动模组输出端的吸块,第一驱动模组带动吸块移动,吸块吸附转运检测后的滤棒。本实施例的吸块设有吸孔,吸孔连通外部负压装置的负压气路,提供吸块吸附力。第一驱动模组为x移动模组,优选xy移动模组或xyz移动模组;第一驱动模组带动吸块向滤棒输送组件的通道侧靠近,使得吸块吸附住通道上滤棒,以及带动吸块远离通道,完成吸附住滤棒后的转运。
84.优选的,滤棒分类组件5包括:
85.可转动的分烟轮体51,分烟轮体外周壁具有沿轴向方向的齿槽,齿槽用以承接容纳滤棒,齿槽底部设有吸附固定滤棒的吸附孔;
86.以及,基座52,分烟轮体可周向转动的插设于基座;具体的
87.基座上设有第一气口53,第一气口的出口端与分烟轮体的吸附孔连通,第一气口的进口端连通第一负压气路,或者是第一气口的进口端分别连通第一负压气路和第一吹气气路;
88.第一负压气路利用第一气口形成分烟轮体齿槽部位的负压,负压吸附滤棒;第一吹气气路通过第一气口吹气,将滤棒从分离轮体齿槽部位吹出分离;
89.基座上设有第二气口54,第二气口的出口端与分烟轮体的吸附孔连通,第二气口的进口端连通第二吹气气路,第二吹气气路通过第二气口吹气,以吹除分离分烟轮体上不符检测要求的滤棒。
90.具体地,位于分烟轮体齿槽上不符检测要求的滤棒,随分烟轮体转动至基座第二气口位置时,第二气口吹气将齿槽上的滤棒吹除分离;位于分烟轮体齿槽上符合检测要求的滤棒,随分烟轮体转动至出料端停止负压吸附,在滤棒自身重力作用下落下,或者通过第一气口吹气将滤棒从齿槽上吹出,实现滤棒的分类。
91.优选的,齿槽的入口宽度大于齿槽的中部及尾部宽度,且齿槽为斜面齿槽,方便滤棒倒入齿槽。
92.更优选的,滤棒分类组件还包括沿分烟轮体周向方向设有开口551的罩板55,基座和分烟轮体布置于罩板内,且基座的第二气口对应于罩板的开口部位。罩板优选透明材料制成的罩板,利于观察分烟轮体中滤棒的情况;同时罩板环绕在分烟轮体外侧,有效避免分烟轮体转动过程中的滤棒分烟轮体中滑脱;另外罩板设有开口,开口又能合理的满足滤棒从分烟轮体的齿槽上吹出,不影响滤棒的分类收集。
93.参见图6,基座的第二气口54布置有安装块541,安装块上设有两个气孔,气孔与基座内部的气路连通,基座52上套设有轴承56,分烟轮体套设于基座,且分烟轮体连接于轴承外圈,以便于分烟轮体周向滑动,基座与分烟轮体之间还设置有分烟轮过渡套57,分烟轮过渡套设有剔除开口571,剔除开口便于容纳安装块541的安放,同时分烟轮过渡套上设有多个负压口,负压口与齿槽的吸附孔连通,便于形成齿槽处的负压,将滤棒稳定吸附在齿槽
上。
9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本技术装置还包括滤棒发射组件,滤棒发射组件布置于滤棒输送组件以及滤棒分类组件之间,滤棒发射组件用以承接滤棒输送组件输送的滤棒,并将承接的滤棒以预设速度射入滤棒分类组件。滤棒发射组件的设置,很好的连接了滤棒输送组件至滤棒分类组件中的滤棒传递,保证滤棒高效传输。
95.更优选的,滤棒发射组件7包括:底座71,
96.外切或外离布置于底座上的第一加速轮72和第二加速轮73;
97.以及,用以驱动第一加速轮和第二加速轮相向转动的第二驱动模组。
98.具体地,第一加速轮与第二加速轮之间形成的间隙通道与滤棒相切,第一加速轮与第二加速轮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加速轮和第二加速轮在第二驱动模组的驱动下转动时,共同给予滤棒推力将滤棒射出,射向滤棒分类组件的分烟轮体中的齿槽。
99.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二驱动模组包括第二驱动件,以及连接于第二驱动件输出轴的传动机构74;
100.第一加速轮和第二加速轮分别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用以第一加速轮与第二加速轮的转动配合;
101.传动机构74包括:主链轮741、链条743和传动链轮742;主链轮设置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第一加速轮通过第一轴可转动的插设于底座,第一轴的另一端设有传动链轮,
102.第二加速轮通过第二轴可转动的插设于底座,第二轴的另一端设有传动链轮,
103.传动链轮和主链轮通过链条啮合传动,且链条反向链接第一加速轮与第二加速轮的传动链轮,用以实现第一加速轮与第二加速轮相向转动;
104.或者是,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带、主带动轮和传动带轮,主带动轮设置于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第一加速轮通过第一轴可转动的插设于底座,第一轴的另一端设有传动带轮,
105.第二加速轮通过第二轴可转动的插设于底座,第二轴的另一端设有传动带轮,
106.传动带轮和主带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传动,且传动带反向链接第一加速轮与第二加速轮的传动带轮,用以实现第一加速轮与第二加速轮相向转动(第一加速轮与第二加速轮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107.上述方案中,第二驱动件优选伺服电机12,传动机构优先采用链条传动机构;第一加速轮和第二加速轮中同轴连接的两传动链轮通过链条反向链接,机链条套设啮合其中一加速轮的传动链轮的外圆周后,与另一加速轮的传动链轮的外周壁相切啮合。这种传动机构的结构设置,提供一件伺服电机-一件动力源即可满足第一加速轮和第二加速轮的相向转动,且该传动结构还不影响第一加速轮和第二加速轮间的间隙调节。
108.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本技术装置还包括滤棒送料排序组件6;滤棒送料排序组件布置于滤棒输送组件的进口端,用以将待检测滤棒有序的送料至滤棒输送组件。滤棒送料排序组件的设置,能够将滤棒有序的自动上料至滤棒输送组件的通道,进而实现滤棒的自动化检测及分类。
109.更优选的,滤棒送料排序组件6包括:壳体61,壳体一端设有进料口62;
110.可转动的排序毂轮63,排序毂轮布置于壳体内,位于进料口下方;排序毂轮外周壁沿轴向方向设有的多件凹槽,多件凹槽沿排序毂轮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凹槽用以容纳固定滤棒;多件凹槽能够分别对应容纳多件滤棒,提升滤棒的排序效率。优选的,排序毂轮的
内部形成有负压腔体,且凹槽底面设有吸附固定滤棒的孔,该孔连通负压腔体,负压腔体提供孔负压以吸附固定凹槽的滤棒。
111.导向滑板64,排序毂轮外周壁的两侧方设有连接于壳体侧壁的导向滑板,导向滑板用以将从进料口上料的滤棒滑向排序毂轮外周壁的凹槽;
112.负压皮带输送机构65,负压皮带输送机构壳体内,负压皮带输送机构包括:动力辊651、从动辊652、张紧辊653、输送皮带654和负压仓655;
113.输送皮带套设于动力辊、从动辊和张紧辊上,张紧辊用以张紧输送皮带;输送皮带上设有吸附固定滤棒的通孔,输送皮带贴靠排序毂轮设置,用以输送经排序毂轮排序后的滤棒;
114.负压仓布置于输送皮带的中部,贴合输送皮带的通孔,负压仓提供负压以吸附固定输送皮带上的滤棒。负压仓为现有的负压吸附设备。
115.上述方案中,排序毂轮将进料中的滤棒通过匹配进凹槽纳固定,同时排序毂轮转动过程中将滤棒一一的释放至输送皮带输送,完成滤棒的排序输送。
116.进一步地,滤棒送料排序组件还包括可转动的防夹辊69,防夹辊设置于导向滑板与排序毂轮之间。
117.防夹辊的的设置有效避免滤棒卡到导向滑板与排序毂轮的缝隙处,防夹辊转动方向与毂轮转动方向相反,滤棒到达防夹辊和毂轮夹角处时,防夹辊会将滤棒往毂轮转动的反向拨动,进而有效防止滤棒被夹。
118.滤棒送料排序组件还包括可转动的搅拌辊60,搅拌辊设置于排序毂轮上方,且位于排序毂轮的两侧导向滑板之间,搅拌辊用以搅动滤棒,利于滤棒上料至排序毂轮的齿槽,提升排序毂轮的排序效率。
119.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排序毂轮、动力辊以及搅拌辊三者采用采双面齿传送同步带656连接,三者共用一件驱动件为动力提供源,驱动件优选伺服电机,排序毂轮和负压皮带输送机构共用一个电机,保证了两者的同步;进而保证滤棒排序和输送井然有序,同时有效节约动力源成本。双面齿传送同步带为在传统的同步带两面设有啮合用的轮齿结构件。
120.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滤棒送料排序组件还包括上料翻板机构66,上料翻板机构包括一侧板661和一承接板662,
121.侧板底端的两侧铰接或销接于壳体的相对两侧,侧板顶端连接有承接板,侧板与承接板一同承载支撑装有待检滤棒的箱体;
122.上料翻板机构具有第一状态位置和第二状态位置;第一状态位置时,顶端的承接板通过铰接或销接的侧板翻转从壳体的进料口翻下,以便将装有滤棒的箱体放于承接板上,侧板与承接板一同承载支撑装有滤棒的箱体;第二状态位置时,顶端的承接板再通过铰接或销接的侧板翻转,将承接板又翻回壳体的进料口,此刻箱体中的滤棒从箱体倾泻倒进壳体的进料口,完成滤棒上料。
123.具体地,上料时,先通过铰接或销接的侧板将顶端的承接板从壳体的进料口翻下,以便将装有滤棒的箱体放于承接板上,侧板与承接板一同承载支撑装有滤棒的箱体;再通过铰接或销接的侧板将承接板翻上,即可将箱体中的滤棒从壳体的进料口倒入,完成滤棒上料。上料过程简单便携。
124.更优选的,本技术的侧板与壳体的铰接或销接的连接结构部分设有限位件67,限
位件优选限位板,限位板用以对侧板的翻转限位,优选限位板设置于侧板翻转至135度位置,该翻转角度的侧板利于配合安放装有滤棒的箱体,符合人体工学特征;同时进料口端的壳体两侧设有碰磁座68,和/或侧板的两相对侧设有碰磁座,碰磁座包括磁块,能够磁性吸附。碰磁座用以磁性吸附侧板。碰磁座的设置,使得侧板在未上料状态,能够收叠壳体上,有效减少侧板的占用空间。
125.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滤棒输送组件的通道垂直于输送皮带的输送方向设置,通道进料口的侧方设有调整件11,调整件用以修正输送至通道进料口处的滤棒的姿态。
126.更优选的,调整件11包括具有吸附面的安装座,以及提供安装座的吸附面吸附力的动力源;该动力源优选抽真空负压设备。参见图2至图4,负压皮带输送机构是带着滤棒横向运动,滤棒输送组件的拨钩及输送带是带着滤棒纵向运动,将滤棒从横向转为纵向利于滤棒在通道的输送,以及滤棒空腔的检测;同时在负压皮带输送机构与输送带、拨钩交接处配置调整件,调整件给予滤棒一吸附力,使得滤棒紧靠通道侧壁,保证输送带的拨钩勾到滤棒的位置更为统一和准确,实现输送带上滤棒的固定,拨钩同输送带输送移动勾着滤棒在通道里面运行,到达检测点时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输送输出。
127.本技术装置还包括机架1和出料运送组件8,机架上设有底板10,滤棒送料排序组件、滤棒输送组件、滤棒检测组件、滤棒发射组件、滤棒分类组件均设置于底板,且各组件按滤棒的检测以及分类过程相对接,使得装置整体紧凑美观。出料运送组件为皮带输送设备,皮带输送设备设置于分烟轮体的出料端,用以承接输送检测合格的滤棒至下一工序区或捧棒台9,以便将滤棒码箱包装。同时靠近出料运送组件进料端设有不合格收集箱,用以接收分烟轮体吹除的不符检测要求的滤棒。
128.本技术装置的工作过程:装有待检滤棒的箱体通过上料翻板机构倒入壳体的进料口,滤棒会顺着壳体内部两侧的导向滑板滑向排序毂轮,进而吸附固定在排序毂轮的凹槽内,排序毂轮转动将滤棒一一转到下方的负压皮带输送机构,负压皮带输送机构配有负压仓,能更加快速稳定的将滤棒吸附到皮带上,然后由皮带输送到滤棒输送组件的输送带,负压皮带输送机是带着滤棒横向运动,输送带、拨钩是带着滤棒纵向运动,通过改变滤棒方向更为方便滤棒的输送及检测,同时负压皮带输送机与输送带、拨钩的交接处配置调整件,调整件能将滤棒归正紧靠滤棒通道的侧壁,这样拨钩每次均能准确的勾到滤棒,使滤棒输送更平稳以及被检测时状态更佳,拨钩随输送带输送移动,勾着滤棒在通道里移动,到达检测点时滤棒检测组件自动检测,检测完成后进入滤棒发射组件,由第一加速轮和第二加速轮将滤棒快速的射入分烟轮齿槽内,分烟轮内设置负压腔体和负压装置,能将滤棒稳定的吸附到齿槽;当滤棒转动到达剔除口(第二气口部位)时,若该滤棒为不良品,则会被压缩空气吹出,合格品则会继续转动到出料运送组件落下,由出料运送组件送到捧棒台位置,人工将合格的滤棒码箱。
12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装置还包电气柜,电气柜布置优选布置于机架上,电气柜内包括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为现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以滤棒的识别检测分析,以及控制装置中各组件的运转。
13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
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