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睡眠温控方法及新风空调系统与流程

2022-09-04 09:49: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睡眠温控方法及新风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调器在民众生活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家电设施。随着家电领域技术的日渐成熟和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者对空调器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3.目前在空调新风系统中,新风与室内环境存在较大温差,新风吹到人体表面,会因热风感或凉风感而引起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新风与室内环境存在较大温差,新风吹到人体表面,会因热风感或凉风感而引起不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睡眠温控方法,包括:开启睡眠模式;获取新风温度;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与第二温度调节装置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和\或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其中,当空调器制热运行时,所述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为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温度调节装置为第二加热装置;当空调器制冷运行时,所述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为第一降温装置,所述第二温度调节装置为第二降温装置。
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空调器开启睡眠模式后,通过获取新风温度,并根据新风温度控制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与第二温度调节装置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和\或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能够通过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与第二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新风与室内风混合的方式,对新风温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在在新风温度过低时对新风温度进行加热处理,在新风温度过高时对新风温度进行降温处理,进而能够提高用户的睡眠舒适度及睡眠质量。
6.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温度调节装置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和\或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包括:根据所述新风温度与新风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二温度调节装置的开关状态、以及所述室内导风件的开关状态。
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根据新风温度与新风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与第二温度调节装置的开关状态、以及室内导风件的开关状态,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新风温度进行升温或降温处理,进而能够在保证新风出风温度的同时,降低空调器的能耗。
8.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制热运行时,所述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温度调节装置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和\或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包括:若t≤t1,则开启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开启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一温度区间,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二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
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t1<t≤t2,则关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开启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三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t2<t≤t3,则关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关闭所述第二加热装置,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t>t3,则关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关闭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关闭所述室内风导风件,单独开启新风模式。
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当空调器制热运行时,若新风温度t≤第一温度阈值t1,则说明新风温度非常低,故同时开启第一加热装置与第二加热装置,并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一温度区间,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二温度区间,并且打开室内风导风件,将室内风引入新风混合区域,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第一温度阈值t1<新风温度t≤第二温度阈值t2,则说明新风温度比较低,为了减少空调器能耗,仅开启第二加热装置,结合新风与室内风混合的方式对新风出风温度进行调节,故关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开启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三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第二温度阈值t2<新风温度t≤第三温度阈值t3,则说明新风温度稍微有点低,此时无需开启加热装置,通过新风与室内风混合的方式即可完成对新风出风温度的调节,故关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关闭所述第二加热装置,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新风温度t>第三温度阈值t3,则新风温度适宜,无需对新风温度进行调节,故关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关闭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关闭所述室内风导风件,单独开启新风模式。
10.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制冷运行时,所述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温度调节装置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和\或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包括:若t≥t4,则开启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开启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四温度区间,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五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t4>t≥t5,则开启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开启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六温度区间,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七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t5>t≥t6,则关闭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开启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八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t>t6,则关闭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关闭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关闭所述室内风导风件,单独开启新风模式。
11.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当空调器制冷运行时,若新风温度t≥第四温度阈值t4,则说明当前新风温度非常高,新风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非常大,需要同时开启两个降温装置并且控制新风与室内风进行混合,来对新风温度进行降温,故开启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开启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四温度区间,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五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第四温度阈值t4>新风温度t≥第五温度阈值t5,则说明当前新风温度比较高,新风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比较大,需要同时开启两个降温装置并且控制新风与室内风进行混合,来对新风温度进行降温,故开启所述第
一降温装置,开启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六温度区间,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七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第五温度阈值t5>新风温度t≥第六温度阈值t6,则说明当前新风温度稍微有点高,新风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存在一定温差,但温差不是很大,故关闭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开启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八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新风温度t>第六温度阈值t6,则说明当前新风温度适宜,新风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比较接近,无需对新风进行降温调节,故关闭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关闭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关闭所述室内风导风件,单独开启新风模式。
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睡眠温控方法还包括:根据当前时间所处的睡眠模式时间区间确定具体睡眠模式;根据所述具体睡眠模式与空调器运行工况调整目标温度与新风风机风档;其中,所述具体睡眠模式包括午间睡眠模式与夜间睡眠模式;所述空调器运行工况包括单独开启新风模式与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
13.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根据当前时间所处的睡眠模式时间区间确定具体睡眠模式,从而能够根据午间睡眠模式与夜间睡眠模式的不同用户需求,对目标温度与新风风机风档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时,需要对目标温度与新风风机风档进行调节;当单独开启新风模式时,只需对新风风机的风档进行调节即可。
14.在本实施例中,在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具体睡眠模式与空调器运行工况调整目标温度与新风风机风档包括:当处于午间睡眠模式时,控制所述目标温度为第一目标温度,新风风机低风档运行;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提高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当处于夜间睡眠模式时,控制所述目标温度为第一目标温度,新风风机低风档运行;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提高所述第一目标温度;运行第三时长后,再次提高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并控制新风风机中风档运行。
1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的情况下,当处于睡眠开始阶段时,通过控制新风风档低风挡运行,能够降低噪音,便于用户进入睡眠;由于增加温度人体更容易由浅睡进入熟睡状态,同时人体进入熟睡状态,免疫下降,需保持高一点的环境温度,故当处于午间睡眠模式且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提高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当处于夜间睡眠模式且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提高所述第一目标温度;为了增加新风换气速率,降低房间co2含量,故当处于夜间睡眠模式且运行第三时长后,再次提高所述第一目标温度的同时,还控制新风风机从低风挡运行调整至中风档运行。
16.在本实施例中,在单独开启新风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具体睡眠模式与空调器运行工况调整目标温度与新风风机风档包括:当处于午间睡眠模式时,控制新风风机低风档运行;当处于夜间睡眠模式时,控制新风风机低风档运行,运行第四时长后,控制新风风机中风档运行。
1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单独开启新风模式的情况下,由于降低风挡可达到降低噪音,便于进入睡眠的效果,故当处于午间睡眠模式时,控制新风风机低风档运行;当处于夜间睡眠模式时,控制新风风机低风档运行;运行第四时长后,为了增加新风换气速率,降低房间co2含量,故控制新风风机从低风挡运行调整至中风档运行。
18.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接收到睡眠模式结束指令或当前时间不在睡眠模式时间
区间时,退出睡眠模式。
1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若空调器接收到睡眠模式结束指令或当前时间不在睡眠模式时间区间,则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此时空调器无需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故退出睡眠模式。
2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系统,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包括新风处理系统与空调系统,所述新风空调系统执行如前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睡眠温控方法。
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处理系统包括新风进气风道以及与所述新风进气风道相连通的室内机风道,所述新风进气风道包括:过滤区域,设有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第一温度调节区域,连通所述过滤区域,所述第一加热区域包括第一加热装置、第一降温装置;第二温度调节区域,连通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区域,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包括第二加热装置、第二降温装置;新风混合区域,连通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所述新风混合区域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室内风入口的室内风导风件。
22.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过滤区域,能够对进入风进气风道的新风进行过滤除尘除杂;通过设置第一温度调节区域与第二温度调节区域,当空调器制热运行时,能够结合第一温度调节区域的第一加热装置与第二温度调节区域的第二加热装置对新风进行加热处理;当空调器制冷运行时,能够结合第一温度调节区域的第一降温装置与第二温度调节区域的第二降温装置对新风进行降温处理;避免新风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温差过大导致用户舒适性差,影响睡眠质量的问题;此外,由于新风进气风道设置有新风混合区域,因此能够通过将新风与室内风混合的方式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
23.综上所述,本技术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
24.(1)空调器开启睡眠模式后,通过获取新风温度,并根据新风温度控制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与第二温度调节装置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和\或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能够通过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与第二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新风与室内风混合的方式,对新风温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在在新风温度过低时对新风温度进行加热处理,在新风温度过高时对新风温度进行降温处理,进而能够提高用户的睡眠舒适度及睡眠质量。
25.(2)根据新风温度与新风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与第二温度调节装置的开关状态、以及室内导风件的开关状态,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新风温度进行升温或降温处理,进而能够在保证新风出风温度的同时,降低空调器的能耗。
26.(3)通过根据当前时间所处的睡眠模式时间区间确定具体睡眠模式,从而能够根据午间睡眠模式与夜间睡眠模式的不同用户需求,对目标温度与新风风机风档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时,需要对目标温度与新风风机风档进行调节;当单独开启新风模式时,只需对新风风机的风档进行调节即可。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
附图。
28.图1为睡眠温控方法在制热模式下的流程示意图。
29.图2为睡眠温控方法在制冷模式下的流程示意图。
30.图3为睡眠温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图4为新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第一实施例】
3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睡眠温控方法,参见图1至图3,该睡眠温控方法例如包括以下步骤:开启睡眠模式;获取新风温度;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与第二温度调节装置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和\或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其中,当空调器制热运行时,所述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为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温度调节装置为第二加热装置;当空调器制冷运行时,所述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为第一降温装置,所述第二温度调节装置为第二降温装置。举例来说,该降温装置为预冷器,该加热装置为辅热器。
3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开启睡眠模式后,通过获取新风温度,并根据新风温度控制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与第二温度调节装置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和\或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能够通过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与第二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新风与室内风混合的方式,对新风温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在在新风温度过低时对新风温度进行加热处理,在新风温度过高时对新风温度进行降温处理,进而能够提高用户的睡眠舒适度及睡眠质量。
36.进一步的,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温度调节装置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和\或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包括:根据所述新风温度与新风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控制所述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二温度调节装置的开关状态、以及所述室内导风件的开关状态。
3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根据新风温度与新风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第一温度调节装置与第二温度调节装置的开关状态、以及室内导风件的开关状态,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新风温度进行升温或降温处理,进而能够在保证新风出风温度的同时,降低空调器的能耗。
38.进一步的,当空调器制热运行时,所述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温度调节装置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和\或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包括:若t≤t1,则开启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开启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一温度区间,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二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t1<t≤t2,则关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开启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三温度区间,打开所述
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t2<t≤t3,则关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关闭所述第二加热装置,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t>t3,则关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关闭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关闭所述室内风导风件,单独开启新风模式。
39.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制热运行时,若新风温度t≤第一温度阈值t1,则说明新风温度非常低,故同时开启第一加热装置与第二加热装置,并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一温度区间,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二温度区间,并且打开室内风导风件,将室内风引入新风混合区域,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第一温度阈值t1<新风温度t≤第二温度阈值t2,则说明新风温度比较低,为了减少空调器能耗,仅开启第二加热装置,结合新风与室内风混合的方式对新风出风温度进行调节,故关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开启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三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第二温度阈值t2<新风温度t≤第三温度阈值t3,则说明新风温度稍微有点低,此时无需开启加热装置,通过新风与室内风混合的方式即可完成对新风出风温度的调节,故关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关闭所述第二加热装置,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新风温度t>第三温度阈值t3,则新风温度适宜,无需对新风温度进行调节,故关闭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关闭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关闭所述室内风导风件,单独开启新风模式。
40.举例来说,在空调器制热运行的情况下,当低温新风进入过滤区域后,第一感温包检测新风温度,记为t1。此时第一温度调节区域为第一加热区域;第二温度调节区域为第二加热区域。
41.当t1<8℃,开启第一辅热器,开启第二辅热器,第一加热区域温度控制在t2=10
±
1℃,第二加热区域温度控制在t3=20
±
1℃,室内风导风门打开,新风混合后入室内机风道,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空调设定目标温度26
°
,新风中风挡运行,维持气候友好温度。当8℃《t1≤16℃,关闭第一辅热器,开启第二辅热器,第二加热区域温度控制在t3=18
±
2℃,室内风导风门打开,新风混合后入室内机风道,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空调设定目标温度26
°
,新风中风挡运行。当17℃《t1≤22℃,关闭第一辅热器,关闭第二辅热器,室内风导风门打开,新风混合后入室内机风道,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空调设定目标温度26
°
,新风中风挡运行。当t1》23℃,关闭第一辅热器,关闭第二辅热器,室内风导风门关闭,新风直接进入室内机风道,单独开启新风模式,新风中风挡运行。
42.进一步的,当空调器制冷运行时,所述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温度调节装置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和\或根据所述新风温度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包括:若t≥t4,则开启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开启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四温度区间,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五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t4>t≥t5,则开启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开启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六温度区间,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七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t5>t≥t6,则关闭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开启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八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
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t>t6,则关闭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关闭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关闭所述室内风导风件,单独开启新风模式。
4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制冷运行时,若新风温度t≥第四温度阈值t4,则说明当前新风温度非常高,新风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非常大,需要同时开启两个降温装置并且控制新风与室内风进行混合,来对新风温度进行降温,故开启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开启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四温度区间,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五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第四温度阈值t4>新风温度t≥第五温度阈值t5,则说明当前新风温度比较高,新风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比较大,需要同时开启两个降温装置并且控制新风与室内风进行混合,来对新风温度进行降温,故开启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开启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将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六温度区间,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七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第五温度阈值t5>新风温度t≥第六温度阈值t6,则说明当前新风温度稍微有点高,新风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存在一定温差,但温差不是很大,故关闭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开启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将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控制在第八温度区间,打开所述室内风导风件,控制新风与室内风混合,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若新风温度t>第六温度阈值t6,则说明当前新风温度适宜,新风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比较接近,无需对新风进行降温调节,故关闭所述第一降温装置,关闭所述第二降温装置,关闭所述室内风导风件,单独开启新风模式。
44.举例来说,在空调器制冷运行的情况下,当t1>43℃,开启第一预冷器,开启第二预冷器,第一加热区域温度控制在t2=37
±
2℃,第二加热区域温度控制在t3=31
±
2℃,室内风导风门打开,新风混合后入室内机风道,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空调设定目标温度26
°
,新风中风挡运行。当43℃》t1≥35℃,开启第一预冷器,开启第二预冷器,第一加热区域温度控制在t2=32
±
1℃,第二加热区域温度控制在t3=28
±
1℃,室内风导风门打开,新风混合后入室内机风道,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空调设定目标温度26
°
,新风中风挡运行。当35℃》t1≥27℃,关闭第一预冷器,开启第二预冷器,第二加热区域温度控制在t2=26
±
2℃,室内风导风门打开,新风混合后入室内机风道,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空调设定目标温度26
°
,新风中风挡运行。当t1《27℃,关闭第一预冷器,关闭第二预冷器,室内风导风门关闭,新风直接进入室内机风道,单独开启新风模式,新风中风挡运行。
45.进一步的,所述睡眠温控方法还包括:根据当前时间所处的睡眠模式时间区间确定具体睡眠模式;根据所述具体睡眠模式与空调器运行工况调整目标温度与新风风机风档;其中,所述具体睡眠模式包括午间睡眠模式与夜间睡眠模式;所述空调器运行工况包括单独开启新风模式与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
4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当前时间所处的睡眠模式时间区间确定具体睡眠模式,从而能够根据午间睡眠模式与夜间睡眠模式的不同用户需求,对目标温度与新风风机风档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时,需要对目标温度与新风风机风档进行调节;当单独开启新风模式时,只需对新风风机的风档进行调节即可。
47.进一步的,在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具体睡眠模式与空调器运行工况调整目标温度与新风风机风档包括:当处于午间睡眠模式时,控制所述目标温
度为第一目标温度,新风风机低风档运行;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提高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当处于夜间睡眠模式时,控制所述目标温度为第一目标温度,新风风机低风档运行;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提高所述第一目标温度;运行第三时长后,再次提高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并控制新风风机中风档运行。
4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同步开启空调及新风模式的情况下,当处于睡眠开始阶段时,通过控制新风风档低风挡运行,能够降低噪音,便于用户进入睡眠;由于增加温度人体更容易由浅睡进入熟睡状态,同时人体进入熟睡状态,免疫下降,需保持高一点的环境温度,故当处于午间睡眠模式且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提高所述第一目标温度;当处于夜间睡眠模式且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提高所述第一目标温度;为了增加新风换气速率,降低房间co2含量,故当处于夜间睡眠模式且运行第三时长后,再次提高所述第一目标温度的同时,还控制新风风机从低风挡运行调整至中风档运行。
49.进一步的,在单独开启新风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具体睡眠模式与空调器运行工况调整目标温度与新风风机风档包括:当处于午间睡眠模式时,控制新风风机低风档运行;当处于夜间睡眠模式时,控制新风风机低风档运行,运行第四时长后,控制新风风机中风档运行。
50.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在单独开启新风模式的情况下,由于降低风挡可达到降低噪音,便于进入睡眠的效果,故当处于午间睡眠模式时,控制新风风机低风档运行;当处于夜间睡眠模式时,控制新风风机低风档运行;运行第四时长后,为了增加新风换气速率,降低房间co2含量,故控制新风风机从低风挡运行调整至中风档运行。
51.进一步的,当空调器接收到睡眠模式结束指令或当前时间不在睡眠模式时间区间时,退出睡眠模式。
52.在一个具体实例中,若空调器接收到睡眠模式结束指令或当前时间不在睡眠模式时间区间,则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此时空调器无需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故退出睡眠模式。
53.【第二实施例】
5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系统,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包括新风处理系统与空调系统,所述新风空调系统执行如前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睡眠温控方法,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5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述新风处理系统包括新风进气风道以及与所述新风进气风道相连通的室内机风道7,所述新风进气风道例如包括:过滤区域15、第一温度调节区域13、第二温度调节区域11、以及新风混合区域8。其中,过滤区域15包括新风入口1、第一温度检测装置14、以及过滤网2;第一温度调节区域13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3、第一降温装置4以及第二温度检测装置12;第二温度调节区域11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5、第二降温装置6、以及第三温度检测装置10;风混合区域8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室内风入口的室内风导风件9。第一温度调节区域13连通所述过滤区域15;第二温度调节区域11连通所述第一温度调节区域13;新风混合区域8连通所述第二温度调节区域11。
56.通过设置过滤区域15,能够对进入新风进气风道的新风进行过滤除尘除杂;通过设置第一温度调节区域13与第二温度调节区域11,当空调器制热运行时,能够结合第一温度调节区域13的第一加热装置3与第二温度调节区域11的第二加热装置5对新风进行加热处理;当空调器制冷运行时,能够结合第一温度调节区域13的第一降温装置4与第二温度调
节区域11的第二降温装置6对新风进行降温处理;避免新风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之间温差过大导致用户舒适性差,影响睡眠质量的问题;此外,由于新风进气风道设置有新风混合区域8,因此能够通过将新风与室内风混合的方式对新风进行温度调节。
57.举例来说,用户开启睡眠模式,检测新风进风温度,低温新风从新风入口进入过滤区域15,经过hepa进行过滤除尘除杂,离开过滤区域15通过第一辅热器初加热,进入第一加热区域,持续加热成为中温新风,接着经过第二辅热器进行二次加热,进入第二加热区域,达到预设温度,然后进入新风混合区域和从室内风导风门进入的室内风混合,混合后一起进入室内机风道,随后根据运行时间,通过调节目标温度和新风送风量,维持室内良好室温及噪音在预设范围,提供最佳睡眠环境。
5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