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载具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06:42: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载具。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例如在针对较小容器的灌装过程中,需要相应的载具搭载用于承装物料的容器,以稳固容器来配合灌装设备执行相应的操作。载具自然多是重复利用的,那么就涉及到容器相对于载具的取放问题,大多容器的装载和卸载只能通过载具上方开口处,若是受到作业空间的限制不能从上方取料时,则不方便完成容器的卸料。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载具,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器只能从载具的上方下料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载具,所述载具用于搭载容器,所述载具被配置为承载容器,所述载具包括:
5.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将其完全贯穿的第一避让口;
6.承载板,滑动设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承载板上设有将其完全贯穿的第一避让孔,所述承载板滑动至所述第一避让口与所述第一避让孔重合时所述容器能够脱离所述载具;
7.限位组件,设于所述承载板上方,所述限位组件被配置为限制所述容器相对于所述载具不会随着承载板的滑动产生位移。
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载具中,容器可以从载具的上方取下进而完成卸料,也可以通过滑动承载板使第一避让口与第一避让孔重合从而使容器从载具的底部滑出从而完成卸料,可以根据工作场景选择合适的卸料方式,且对于完成封口的容器,从载具的下方完成卸料能够避免取料结构因工作失误损坏容器的开口的封口膜料;利用承载板支撑容器,限位板上的限位孔用于限定容器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载具不发生位移,可以保证容器在随着载具的移动过程中不会从载具上掉落下来,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而且不会对容器产生夹持力,尤其对于材质较软的容器来讲,不会破坏容器的结构,不会产生挤压力使容器变形。
9.进一步,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安装板和设于第一安装板上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避让口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对应的位置;通过设置两组安装板共同组成固定座,当底部局部发生破损时,可以只更换部分,有利于节约成本。
10.进一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以及设于所述限位板上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限位孔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口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上;限位孔对容器的位置进行限定,限制容器在水平方向上不发生位移,避免载具在移动过程中容器被甩出,对限位孔的位置进行限定,使限位孔的中心和第一避让口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即限位孔和第一避让口是重合的,可以使容器得以顺利脱离载具。
11.进一步,所述固定座还包括梯台,所述梯台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限位板与所
述梯台连接,其中,所述梯台高出所述承载板;通过设置梯台,并限定梯台高出承载板,可以使承载板和限位板之间形成有间隔,避免限位板干涉承载板的滑动。
12.进一步,所述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沿承载板滑动方向延伸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阻挡板以及第二阻挡部;通过设置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使承载板不能滑出第二安装板的区间范围。
13.进一步,所述承载板与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中的任一个之间设有弹性件以及定位件,不对承载板施力时其抵在远离弹性件的第一阻挡部或者第二阻挡部,所述承载板压缩所述弹性件至所述承载板抵在所述定位件时,所述第一避让孔的两端开口同时与第一避让口和限位孔重合;通过设置弹性件和定位件,使第一避让孔的两端开口同时与第一避让口和限位孔在重合以及不重合之间切换,增加载具从底部卸料的自动化程度。
14.进一步,所述容器包括本体部以及颈口部,所述本体部外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颈口部外壁之间的最大距离。
15.进一步,所述载具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扣合在所述固定座的上方,所述盖板上设有将其贯穿的容所述颈口部通过的第二避让孔;通过设置盖板,可以保护容器不受到损伤,尤其针对灌装作业时,第二避让孔可以使灌装作业正常运行,盖板可以保护容器不会被灌装液侵染。
16.进一步,所述第二避让孔的四周设有与所述容器的本体部配合的第一避让槽;通过设置第一避让槽,使盖板不会对容器产生干涉,且第一避让槽可以限制容器在竖直方向上的滑动。
17.进一步,所述载具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固定座上设有能够与所述定位块相卡合的定位槽;通过设置定位块以及定位槽,可以将定位块固定在某处,再使固定座与定位块扣合,方便安装固定座,工作时可以随时取下进行检修。
18.有益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载具中,容器可以从载具的上方取下进而完成卸料,也可以通过滑动承载板使第一避让口与第一避让孔重合从而使容器从载具的底部滑出从而完成卸料,可以根据工作场景选择合适的卸料方式,且对于完成封口的容器,从载具的下方完成卸料能够避免取料结构因工作失误损坏容器的开口的封口膜料;利用承载板支撑容器,限位板上的限位孔用于限定容器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载具不发生位移,可以保证容器在随着载具的移动过程中不会从载具上掉落下来,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而且不会对容器产生夹持力,尤其对于材质较软的容器来讲,不会破坏容器的结构,不会产生挤压力使容器变形。
附图说明
19.图1为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载具承载的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载具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载具移除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载具移除盖板和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载具移除盖板、定位板和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26.1、容器;101、本体部;102、颈口部;
27.2、载具;
28.20、固定座;
29.201、第一安装板;2011、卡槽;2012、卡块;
30.202、第二安装板;2021、第一阻挡部;2022、第二阻挡部;2023、第二避让口;2024、梯台;20241、第一定位栓;20242、第二定位栓;2025、弹性件; 2026、定位件;
31.203、第一避让口;
32.204、滑轨;
33.205、滑块;
34.30、承载板;301、第一避让孔;302、推板;
35.40、限位组件;401、限位板;402、限位孔;403、第一定位孔;
36.50、盖板;501、第二避让孔;502、第一避让槽;503、第二避让槽;504、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1.本技术公开一种载具2,其被配置为承载容器1。为了便于后续描述的展开,这里对容器1先行进行简要描述,如图1所示地,该容器1包括本体部101以及颈口部102,本体部101的外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颈口部102外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即本体部101长出颈口部102的部分相对于颈口部102能形成阻挡。
42.参阅图2至图6所示,载具2包括固定座20、承载板30以及限位组件40,承载板30用于支撑容器1,限位组件40设于承载板30上方,其被配置为限制容器1相对于载具2在平行于载具2的方向上不发生位移。限位组件40能够使容器1在随着载具2的移动过程中不会从载具2上被甩出,而且限位组件40不同于夹持机构,不会对容器1产生夹持力,不会对容器1的外壁产生刮损,尤其对于材质较软的容器1,限位组件40不会对容器1产生挤压力而致使容
器1 变形。
43.进一步地,固定座20包括第一安装板201和第二安装板202,第二安装板 202设于第一安装板201上方,本实施例中两者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第一安装板201和第二安装板202通过可拆装连接的方式组成固定座20,而不是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锻造出固定座20,在固定座20局部发生破损时,可以只更换固定座20的部分结构,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当然,上述第一安装板201和第二安装板202的连接方式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板201和第二安装板20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固定,两者是否可进行拆卸也不作具体限制。
44.进一步地,限位组件40包括限位板401以及设于限位板401上的限位孔402。第二安装板202包括有梯台2024,梯台2024设置有两组,两组梯台2024平行设于第二安装板202的两端部,通过第一锁定件60实现限位板401和梯台2024 的连接。为避免限位板301对承载板30造成干涉,本实施例中梯台2024高出承载板30,这样可以使限位板301和承载板30之间形成有一定的间隔,梯台 2024的高度受到待装载容器1的高度的限制,容器1放置于承载板30时,限位板301的远离第二安装板202的一侧应该低于容器1的颈口部102的开口边沿。
45.具体地,第一锁定件包括第一定位栓20241和第一定位孔403,第一定位栓 20241设置至少两组,其分别设于梯台2024上,第一定位孔403设于限位板401 对应位置上。第一定位孔403和第一定位栓20241对准后,将限位板401扣设在梯台2024上即可,第一定位孔403和第一定位栓20241相互配合来限制限位板401在平行于梯台2024的方向上相对于梯台2024不会发生位移。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锁定件60还可以是卡扣结构等,所有能够限制限位板401的滑动的结构都可以。
46.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限位孔402等距离设有六组,即每个载具2上可同时放置六组容器1,当然,限位孔402的数量和相邻限位孔402的距离也可以是其他设置,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即可,这里不作多余限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锁定件60结构简单,操作起来较为容易,可以使限位板401轻易脱离梯台2024,可以根据需要容易地更换不同地限位板401,增加了载具2的普适性,使载具2 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装载要求。
47.为实现容器1从载具2的底部脱离从而完成卸料,进行如下设置:
48.固定座20还包括第一避让口203,第一避让口203设于第一安装板201和第二安装板203对应位置,第一避让口203可供容器1穿过,第一避让口203 需要能够覆盖全部限位孔402。承载板30避让第一避让口203滑动设于第二安装板202,第二安装板202上设有滑轨204以及与滑轨204滑动连接的滑块205,承载板30和滑块205连接,该承载板30上设有将其完全贯穿的第一避让孔301,第一避让孔301位于承载板30上的排布情况与限位孔402位于限位板301上的排布情况相同。当承载板30滑动至第一避让孔301的两端开口分别与第一避让口203和限位孔402重合时,容器1可以从载具2的底部脱离,进而完成容器1 的卸载。
49.进一步地,第二安装板202还包括第一阻挡部2021和第二阻挡部2022,两者设于第二安装板202上沿承载板30滑动方向延伸的两侧,第一阻挡部2021 和第二阻挡部2022可以限制承载板30不会滑出第二安装板202。第一阻挡部 2021和第二阻挡部2022中任一个上中间位置设有第二避让口2023,本实施例中第二避让口2023开设于第二阻挡部2022,承载板30上对应第二避让口2023 的位置设有一推板302,第二避让口2023可容推板302通过,可以通过抽拉推板302实现承载板30的活动,进而实现第一避让孔301相对于第一避让口203 的
位置调整。
50.再进一步地,承载板30与第一阻挡部2021和第二阻挡部2022中的任一个之间设有弹性件2025以及定位件2026,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025和定位件2026 设于第一阻挡部2021和承载板30中间。不对承载板30施力的情况下,承载板 30在弹性件2025的弹力作用下其一侧抵靠在第二阻挡部2022,承载板30一侧和第二阻挡部2022抵接时第一避让孔301偏离第一避让口203;对承载板30施力至其一侧抵靠在定位件2026上,此时第一避让孔301和第一避让口203能够重合。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025为压缩弹簧,定位件2026为定位杆体结构。
51.作为优选地,载具2还包括盖板50,该盖板50扣合在第二安装板202上方的盖板50,盖板50上设有能够容颈口部102穿过的第二避让孔501,第二避让孔501的四周设有与所述容器1的本体部101配合的第一避让槽,相邻第二避让孔501的中心间距和相邻限位孔402的中心间距相等。通过设置盖板50,可以保护容器1不受到损伤,尤其针对灌装作业时,第二避让孔501可以在不移开盖板50的情况下使灌装作业正常运行,且盖板50可以保护容器1不会被灌装液侵染。
52.具体地,盖板50通过第二锁定件70和梯台2024进行连接,第二锁定件包括设于盖板50角位置的第二定位孔504以及设于梯台2024上对应位置的第二定位栓20242,第二定位孔504和第二定位栓202421配合实现盖板50相对于梯台2024不发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盖板50靠近梯台2024的一侧设有第二避让槽503,第二避让槽503和限位板301的形状相适配,第二避让槽503可以使盖板50不会和限位板301产生干涉。
53.作为优选地,载具2还包括卡块2012,第一安装板201上设有能够与所述卡块2012相配合的卡槽2011。安装载具2时,可以先将卡块2012固定,将卡块2012固定后再直接将第一安装板201卡合在卡块2012上,提高安装载具2 的便利性。
5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载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