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13:36: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车辆座椅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靠背,特别是机动车辆,尤其是重型车辆类型中的座椅的靠背,并涉及一种包括该靠背的车辆座椅、一种包括该座椅的车辆、以及一种用于制造该车辆座椅靠背的方法。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机动车辆,尤其是重型车辆类型,即为超过3.5公吨的车辆总重级别(gvwr)的这些车辆。


背景技术:

3.众所皆知地,车辆通常包括至少一个座椅以用于容纳车辆的驾驶员或乘员,以下称为“用户”。座椅可设计为容纳一个人或数个并排坐着的人,并且能设置于车辆座舱的前部或后部。
4.因此,在本发明的含义内,本发明中的术语“座椅”表示为车辆的前座椅与车辆的后座椅。类似地,本发明可于任何类型的车辆中实施,特别是机动车辆,尤其是重型车辆的座椅,即总重级别大于3.5公吨的车辆的座椅。
5.车辆座椅通常包括设置为连接至车辆的底板的座椅部分框架,其特别地包括用于固定至车辆底板的装置,该装置通常为配备两个滑轨的形式,每个滑轨设置于下框架的一侧,以配置为固定于车辆底板并允许座椅相对于车辆底板沿座椅纵向方向滑动。
6.同样地为已知的方式,座椅部分框架具有前边缘与后边缘,座椅部分框架设置为可容纳至少一名用户。
7.座椅通常包括至少一个靠背,该靠背于其后侧边缘处铰接至座椅部分框架,以绕座椅的横向轴线枢转。
8.这样的靠背可有利地包括靠背框架,该靠背框架包括大致上沿着座椅的横向方向通过上横梁与下横梁相互连接的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从而具有大致为矩形的外形。
9.车辆座椅通常还配备有座椅安全带,其设置为在容纳座椅的车辆遭遇碰撞或突然煞车的情况下将座椅乘员牢牢地固定于其上。
10.这样的座椅安全带通常包括织带,该织带配置为与通过多个固定装置于多个固定点容纳座椅的车辆连接,以确保乘员可保持于座椅中。
11.通常,座椅安全带通过三个独立的固定装置连接到容纳座椅的车辆,分别为:上固定装置、第一侧向下固定装置及第二侧向下固定装置。一旦安全带的织带容纳于所述固定元件中,织带的一部分,称为腰带部分,可在第一侧向下固定元件和第二侧向下固定元件之间延伸,以在座椅乘员的骨盆附近施加支撑力,而织带的另一部分,又称为胸带部分,可在第一侧向下固定元件或第二侧向下固定元件中的一个与上固定元件之间延伸,以开始对座椅乘员的躯干施加支撑力。
12.上固定装置可有利地包括导引件,例如环状件,织带能滑动通过该环状件,第一下侧向固定装置和第二下侧向固定装置中的一个也可以包括导引件,织带能滑动通过该导引
件,而另一个可以包括连接至所述安全带织带一端的安全带扣,座椅安全带扣可用于可拆卸地容纳在用于座椅安全带扣的容纳装置中。
13.根据欲将座椅固定于其中的车辆类型,例如轻型或重型车辆,和/或根据在固定装置的撕裂强度方面的限制,例如根据有效的安全标准,固定装置可以固定在座椅上和/或容纳所述座椅的车辆上,特别是于其框架上的不同位置。
14.因此,根据特别是在欧洲大陆区域现行的abts标准(all belts to seat),织带的三个固定装置可直接固定于车辆座椅上,尤其是固定于座椅的座椅部分框架和/或靠背框架上。
15.根据特别是在北美地区现行的lbts标准(low belt to seat),第一下侧向固定装置和第二下侧向固定装置可直接固定于车辆座椅框架,特别是固定于座椅部分框架和/或座椅的靠背框架,而上固定装置固定于车架上。
16.对于“n3”类别的重型车辆(根据法国公路法规),即车辆总重级别严格地重于12公吨且符合ece r14标准的重型车辆,其安全带的织带和固定装置必须能够在承受350dan的拉扯应力时抵抗撕裂。
17.对于“n2”类别的重型车辆(根据法国公路法规),即车辆总重级别严格地大于3.5公吨、小于或等于12公吨且符合ece r14标准的重型车辆,其安全带的织带和固定装置必须能够在承受750dan的拉扯应力时抵抗撕裂。
18.因此,对于车辆座椅的制造商,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的制造商,尤其是重型车辆类型的制造商来说,依据座椅的最终使用地域,例如在欧洲或北美洲,座椅的设计必须符合实际的各种标准,尤其是那些关于安全带的固定装置的位置或这些固定装置的撕裂强度的标准。
19.根据现有技术,一般规定不同类型的汽车座椅会在不同的生产线上组装或完全地重新设计,为了使其适应最终使用地域,尤其是要满足法规标准方面来说,其具有以下几项缺点:需要足够的空间来设置不同的独立生产线、因每条生产线或重新设计座椅的摊销时间的增加而使汽车座椅的制造成本增加、需要在组装状态下操作车辆座椅,特别是其靠背框架等。


技术实现要素:

20.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车辆座椅的缺点,尤其是座椅靠背。发明通过提出一种可更容易根据不同标准,尤其是根据上述abts、lbts标准,并且降低制造成本来制造的汽车座椅靠背。
21.本发明涉及车辆座椅的靠背,其包括靠背框架,所述靠背包括:
[0022]-第一侧翼;
[0023]-第二侧翼;
[0024]-上横梁;
[0025]-下横梁;
[0026]
上横梁和下横梁大致上在靠背的横向方向上与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相互连接,使得靠背框架大致为矩形。
[0027]
靠背还包括安全带固定装置的支撑框架,其设置为容纳安全带的至少一个固定装
置,至少一个固定装置特别地为上固定装置,所述支撑框架包括:
[0028]-大致上彼此平行的两个上管,每个上管延伸穿过形成于靠背框架的上横梁中的单独的通孔,以在靠背的垂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在上横梁上方延伸;
[0029]-下管,其大致上沿着靠背的横向方向延伸,位于靠背框架的下横梁附近,并固定于靠背框架的至少一个侧翼上;
[0030]-至少一根连接管,其将至少一个上管连接至下管。
[0031]
以下段落中描述的特征能够可选地实现,其可相互独立地实施,亦可相互结合地实施:
[0032]-支撑框架还包括上安全带固定装置,上安全带固定装置包括环状件,安全带能滑动通过环状件,上安全带固定装置一方面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的上管,另一方面连接于靠背框架,特别是连接于第一侧翼,优选地连接于第一侧翼的外壁,或者连接于第二侧翼,优选地连接于靠近上横梁的第二侧翼的外壁;
[0033]-上固定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一纵向端和第二纵向端的支撑管,上固定装置的环状件固定于支撑管,支撑管的第一纵向端固定于上管,并且支撑管的第二纵向端固定于靠背框架;
[0034]-支撑管的第二纵向端固定于第一侧翼或第二侧翼中在靠背的横向方向上最接近上管的侧翼,支撑管的第一纵向端固定于上管,支撑管的第二纵向端特别地固定于侧翼的外壁;
[0035]-两个上管通过横撑相互连接,横撑大致上沿着靠背的横向方向延伸,并在靠背的垂直方向上设置于靠背框架的上横梁上方,从而大致上形成u型结构;
[0036]-下管具有第一纵向端,第一安装板,特别设置为容纳座椅安全带的第一下侧向固定装置,于第一纵向端处固定于下管,第一安装板固定于第一侧翼,优选地固定于第一侧翼的内壁,或固定于第二侧翼,优选地固定于靠近下横梁的第二侧翼的内壁;
[0037]-下管具有第二纵向端,第二安装板,特别设置为容纳安全带的第二下侧向固定装置,于第二纵向端处固定于下管,第二安装板固定于第二侧翼,优选地固定于第二侧翼的内壁,或固定于第一侧翼,优选地固定于第一侧翼的内壁,第二安装板在靠背的横向方向上大致上面向第一安装板并且靠近下横梁;
[0038]-连接管具有第一纵向端和第二纵向端,连接管的第一纵向端连接于上管,并且连接管的第二纵向端连接于下管,优选地靠近下管的第一纵向端或第二纵向端;
[0039]-根据第一种选择,连接管的第一纵向端连接于距离下管的第一纵向端最远的上管,并且连接管的第二纵向端连接于下管的第一纵向端,并且根据第二种选择,连接管的第一纵向端连接于距离下管的第二纵向端最远的上管,并且连接管的第二纵向端连接于下管的第二纵向端,连接管具有相对于上管与下管倾斜的至少一个部分;
[0040]-连接管包括:
[0041]
‑‑
上部,其在靠背框架的上横梁附近大致上沿着靠背的横向方向延伸,并且两个上管直接地固定于上部;
[0042]
‑‑
第一侧向部,该第一侧向部于下管的第一纵向端附近连接于下管;
[0043]
‑‑
第二侧向部,该第二侧向部于下管的第二纵向端附近连接于下管,上部连接于第一侧向部和第二侧向部;
[0044]-连接管的第一侧向部大致上与连接管的第二侧向部平行,使得上部、第一侧向部及第二侧向部大致上形成u型结构。
[0045]
本发明还涉及车辆座椅,其包括根据本发明中一个实施例的靠背。
[0046]
本发明还涉及机动车辆,特别是重型车辆类型的机动车辆,其包括根据本发明中一个实施例的座椅。
[0047]
最后,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中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座椅靠背的方法,其包括:
[0048]
/a/提供靠背框架;
[0049]
/b/提供支撑框架;
[0050]
/c/将靠背框架与支撑框架进行组装。
[0051]
根据该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b/中,上管和/或下管(22)和/或连接管能设置为不相互连接,上管和/或下管和/或连接管于组装在一起之前分别组装于靠背框架。
[0052]
以下段落中描述的特征能够可选地实现,其可相互独立地实施,亦可相互结合实施。
附图说明
[0053]
在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并分析附图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细节与优势将显而易见,其中:
[0054]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靠背的透视图;
[0055]
图2示出了图1、图4a和图5a的车辆座椅靠背的靠背框架的透视图;
[0056]
图3示出了图1的车辆座椅靠背的支撑框架的透视图;
[0057]
图4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靠背的透视图;
[0058]
图4b示出了图4a的车辆座椅靠背的支撑框架的透视图;
[0059]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靠背的透视图;
[0060]
图5b示出了图5a的车辆座椅靠背的支撑框架的透视图;及
[0061]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包括靠背的车辆座椅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在大多数情况下,附图和以下描述包含了其本质上确定的元件。因此,这些元件不仅可帮助更佳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还可于适当的情况下有助于对其定义。
[0063]
在本技术中,空间方向的定义如下:
[0064]-当座椅包括容纳在座椅的座椅部分框架上作为固定于车辆底板上的装置的滑轨时,座椅的纵向方向x对应于座椅沿滑轨相对于车辆底板滑动的方向,如图1至图5b的实施例所示,靠背的纵向方向x有利地与容纳靠背的座椅的纵向方向x一致;
[0065]-座椅的垂直方向z对应于与固定座椅的车辆底板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其也垂直于上述定义的座椅的纵向方向x,如图1至图5b的实施例所示,靠背的垂直方向z有利地与容纳靠背的座椅的纵向方向z一致;
[0066]-座椅的横向方向y为垂直于纵向方向与垂直方向的方向,如图1至图5b的实施例所示,靠背的横向方向y有利地与容纳靠背的座椅的横向方向y一致。
[0067]
轴线定义为沿着所定义方向的直线。例如,横向轴线是沿所述横向方向的轴线。
[0068]
此外,前(前方)与后(后方)可根据座椅(分别为靠背)的纵向方向来理解,在通常为座椅靠背铰接处,其方向是从座椅部分框架的后侧边缘开始朝向座椅部分框架的前侧边缘。
[0069]
类似地,上(顶部)和下(底部)可根据座椅的垂直方向(分别为靠背)来理解,其方向是从固定于车辆底板的固定装置,特别地为滑轨,朝向座椅部分框架。
[0070]
最后,在本技术中,大致上为纵向、横向或垂直方向应可理解为表示相对于纵向方向的设置方向,垂直方向或横向,角度小于30
°
,该角度有利地为零。
[0071]
类似地,大致上的平行可理解为表示相对于给定元件以小于30
°
的角度的设置方向,该角度可以有利地为零。
[0072]
如图1、图4a及图5a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靠背框架10的车辆座椅s的靠背1,其包括:
[0073]-第一侧翼11;
[0074]-第二侧翼12;
[0075]-上横梁13;
[0076]-下横梁14。
[0077]
根据本发明,上横梁13和下横梁14大致上在靠背1的横向方向y上与第一侧翼11和第二侧翼12相互连接,使得靠背框架10大致为矩形。
[0078]
根据本发明,靠背1还包括安全带固定装置的支撑框架2,其设置为容纳安全带的至少一个固定装置3,至少一个固定装置3特别地为上固定装置31,支撑框架2包括:
[0079]-大致上彼此平行的两个上管21,每个上管21延伸穿过形成于靠背框架10的上横梁13中的单独的通孔15、16,以在靠背1的垂直方向z上至少部分地在上横梁13上方延伸;
[0080]-下管22,其大致上沿着靠背1的横向方向y延伸的,位于靠背框架10的下横梁14附近,并固定于靠背框架10的至少一个侧翼11、12;
[0081]-至少一根连接管23,其将至少一个上管21连接至下管22。
[0082]
因此,通过本发明的靠背1,可如上所述地根据abts标准从现有的靠背框架10或根据已知的设计为车辆座椅s制作靠背1,并且如上所述地特别用于根据lbts标准制作车辆座椅的靠背框架10,如此显著降低了靠背1的制造成本。
[0083]
实际上,座椅安全带的至少一个固定装置3,特别是上固定装置31,可固定至本发明的靠背1的支撑框架2上,而可因此固定于本发明的靠背1,以根据abts标准来制作车辆座椅s,并且在不修改靠背框架10的设计的情况下,有利并最初地用于根据abts标准的座椅。
[0084]
此外,上管21延伸穿过的靠背框架10的通孔15、16可为已存在的通孔,例如根据lbts标准容纳座椅头枕的导引件或支撑管,并因此允许使用现有车辆座椅靠背或根据已知设计的靠背框架,而不需要对靠背框架进行任何修改。
[0085]
根据发明人的研究,通过至少一个固定装置3固定于本发明的靠背1的支撑框架2上的安全带能够依据ece r14的标准抵抗撕裂,并且特别是当靠背1用于n3类别或甚至n2类别重型车辆的座椅s时。
[0086]
因此,对于本发明的靠背1,由于按照上述lbts标准的座椅靠背的生产线仍可使用,故无需提供新的生产线即可制造符合上述abts标准的座椅靠背,由于靠背框架10可与
根据abts标准或根据lbts标准的座椅相同,这也使得本发明的靠背1的制造成本得以降低,这是因为对于新生产线的建立或靠背框架10的重新设计无需补偿。
[0087]
有利地,并且为了便于操作本发明的靠背1,因此,在容纳靠背1的座椅s中,靠背框架10与支撑框架2在被组装以制造本发明的靠背1之前可以分开操作。
[0088]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靠背1的制造可简单地包括将支撑框架2组装并固定至靠背框架10,所以并不一定要由靠背框架10的制造商而是可在材料准备者所在之处进行,特别是在工厂中,并且不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或资源。
[0089]
有利地,上管21、下管22及至少一个连接管23均可由金属材料制成,特别是由根据所需形状和尺寸成形的金属管件制成,并且可通过焊接方式组装,特别是根据mag技术(“金属活性气体”,一种由标准eniso 4063-2009所定义的技术)。
[0090]
如图1、图4a及图4b所示,支撑框架2的连接管23可有利地沿着靠背1的垂直方向z定位于靠背框架10的上横梁13与下横梁14之间。
[0091]
根据一个实施例,并如图1至图5所示,支撑框架2还包括上安全带固定装置31,上安全带固定装置31包括环状件32,安全带能滑动通过环状件32,上安全带固定装置31一方面连接于支撑框架2的上管21,另一方面连接于靠背框架10,特别是连接于第一侧翼11,优选地连接于第一侧翼11的外壁pe11,或者连接于第二侧翼12,优选地连接于靠近上横梁13的第二侧翼12的外壁pe12。
[0092]
因此,由上固定装置31承受的力道,特别是在其织带滑动通过上固定装置31的环状件32的座椅安全带遭遇撕裂的情况下,可以同时由靠背框架10与支撑框架2吸收,从而满足现行标准所给予的安全约束,特别是ece r14标准,尤其是当靠背1为根据n2标准或根据n3标准欲容纳于重型车辆中的座椅的一部分时。
[0093]
环状件32可有利地以简化的形式,由成形为预期形状与尺寸的杆件或金属管制作。
[0094]
根据一个实施例,并且更具体地如图3、图4b和图5b所示,上固定装置31还包括具有第一纵向端e33和第二纵向端e33’的支撑管33,上固定装置31的环状件32固定于支撑管33,支撑管33的第一纵向端e33固定于上管21,并且支撑管33的第二纵向端e33’固定于靠背框架10。
[0095]
因此,第一固定装置31具有简化的设计。支撑管33可由成形为所需形状与尺寸的金属管或杆件制成。支撑管33和环状件32可以有利地通过焊接方式组装。
[0096]
有利地为了最小化支撑管33的尺寸并有助于其制造,支撑管33的第二纵向端e33’可固定于第一侧翼11或第二侧翼12中在靠背1的横向方向y上最接近上管21的侧翼,支撑管33的第一纵向端e33固定于上管21,支撑管33的第二纵向端e33’特别地固定于侧翼11、12的外壁pe11、pe12,如图3、图4b和图5b所示。
[0097]
根据一个实施例,并且更具体地如图3、图4b和图5b所示,两个上管21通过横撑24相互连接,横撑24大致上沿着靠背1的横向方向y延伸,并在靠背1的垂直方向z上设置于靠背框架10的上横梁13上方,从而大致上形成u型结构。
[0098]
两个上管21与横撑24可有利地形成用于容纳本发明的靠背1的座椅s的头枕的支撑件。
[0099]
两个上管21与横撑24可有利地在其各自的纵向端中的一个或每处进行连接。
[0100]
有利地,为了便于本发明的靠背1的支撑框架2的制造,两个上管21与横撑24可为一体成形制造,例如由管状件或杆件依所需的形状与尺寸制成。
[0101]
根据一个实施例,下管22具有第一纵向端e22,第一安装板25特别设置为容纳座椅安全带的第一下侧向固定装置(未示出),于第一纵向端e22处固定于下管,第一安装板25固定于第一侧翼11,优选地固定于第一侧翼11的内壁pi11,或固定于第二侧翼12,优选地固定于靠近下横梁14的第二侧翼12的内壁pi12,如图1、图4a和图5a所示。
[0102]
因此,由于本发明的此种有利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5容纳安全带的第一下侧向固定装置的情况下,由本发明中连接至靠背1的座椅安全带的第一下侧向固定装置承受的力可同时由靠背1的支撑框架2与靠背框架10承受,从而满足现行标准所给予的安全约束,特别是ece r14标准,尤其是当靠背1为根据n2标准或根据n3标准欲容纳于重型车辆中的座椅的一部分时。
[0103]
有利地,第一下侧向固定装置可包括特别是环形的导引件,安全带的织带能滑动通过该导引件,或包括固定于安全带织带的一端并用于可拆卸地容纳于用于安全带扣的容纳装置中的带扣。
[0104]
如图2、图3所示,靠背1还可包括第二安装板26,其特别设置为容纳安全带的第二下侧向固定装置(未示出),并且第二安装板26特别是固定于第二侧翼12,优选地固定于第二侧翼12的内壁pi12,或固定于第一侧翼11,优选地固定于第一侧翼11的内壁pi11,优选地靠近下横梁14,并且优选地在靠背1的横向方向y上大致上面向第一安装板25。第二安装板26可以有利地与支撑框架2的下管22分离。
[0105]
因此,在第二安装板26容纳安全带的第二下侧向固定装置的情况下,由本发明中连接到靠背1的座椅安全带的第二下侧向固定装置承受的力是由靠背1的靠背框架10所承受,从而满足现行标准所给予的安全约束,特别是ece r14标准,尤其是当靠背1为根据n2标准或根据n3标准欲容纳于重型车辆中的座椅的一部分时。
[0106]
此外,第二下侧向固定装置可包括特别是环形的导引件,安全带的织带能滑动通过该导引件,或包括固定于安全带织带的一端并用于可拆卸地容纳于用于安全带扣的容纳装置中的带扣。
[0107]
根据一个实施例,并且更具体地如图4a、图4b所示,下管22具有第二纵向端e22’,第二安装板26特别设置为容纳安全带的第二下侧向固定装置,于第二纵向端e22’处固定于下管22,第二安装板26固定于第二侧翼,优选地固定于第二侧翼12的内壁pi12,或固定于第一侧翼11,优选地固定于第一侧翼11的内壁pi11,第二安装板26在靠背1的横向方向y上大致上面向第一安装板25并且靠近下横梁14。
[0108]
因此,由于本发明的此种有利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26容纳安全带的第二下侧向固定装置的情况下,由本发明中连接至靠背1的座椅安全带的第二下侧向固定装置所承受的力也由靠背1的支撑框架2和靠背框架10同时承受,从而满足现行标准所给予的安全约束,特别是ece r14标准,尤其是当靠背1为根据n2标准或根据n3标准欲容纳于重型车辆中的座椅的一部分时。
[0109]
有利地,第二下侧向固定装置可包括特别是环形的导引件,安全带的织带能滑动通过该导引件,或包括固定于安全带织带的一端并用于可拆卸地容纳于用于安全带扣的容纳装置中的带扣。
[0110]
根据一个实施例,并且更具体地如图2、图3、图4a和图4b所示,连接管23具有第一纵向端e23和第二纵向端e23’,连接管23的第一纵向端e23连接于所述上管21,并且连接管23的第二纵向端e23’连接于下管22,优选地靠近下管22的第一纵向端e22或第二纵向端e22’。
[0111]
本发明的这种有利设置可使连接管23的尺寸最小化并因此最小化支撑框架2的尺寸,因此制造成本有助于其制造,并可确保支撑框架2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性足以承受由固定于支撑框架2的安全带的固定装置3承受的力,并可从而特别满足现行标准所给予的安全约束,特别是ece r14标准,尤其是当靠背1为根据n2标准或根据n3标准欲容纳于重型车辆中的座椅的一部分时。
[0112]
有利地,为了便于本发明的靠背1的支撑框架2的制造,连接管23可由根据所需形状及尺寸的金属管件一体成形制成。
[0113]
根据一个实施例,并且更具体的如图3、图4b所示:
[0114]-根据第一种选择,连接管23的第一纵向端e23连接于距离下管22的第一纵向端e22最远的上管21,并且连接管23的第二纵向端e23’连接于下管22的第一纵向端e22;
[0115]-根据第二种选择,连接管23的第一纵向端e23连接于距离下管22的第二纵向端e22’最远的上管21,并且连接管23的第二纵向端e23’连接于下管22的第二纵向端e22。
[0116]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连接管23可具有相对于上管21与下管22倾斜的至少一个部分p23。
[0117]
第一种选择适用于上述两个实施例,即仅第一安装板25连接于下管22或第一安装板25和第二安装板26连接于下管22,而第二种选择适用于上述第二实施例,即第一安装板25和第二安装板26连接于下管22。
[0118]
本发明的这种有利设置使得本发明的靠背1的支撑框架2的机械强度和刚性得以提升。
[0119]
有利地,支撑管23的部分p23可相对于上管21以20
°
和70
°
之间的角度倾斜,优选地在30
°
和60
°
之间。
[0120]
根据一个实施例,并且更具体的如图5a、图5b所示,连接管23包括:
[0121]-上部s23,其在靠背框架10的上横梁13附近大致上沿着靠背1的横向方向y延伸,并且两个上管21可直接地固定于上部s23;
[0122]-第一侧向部l23,第一侧向部l23于下管22的第一纵向端e22附近连接于下管22;
[0123]-第二侧向部l23’,第二侧向部l23’于下管22的第二纵向端e22’附近连接于下管22;
[0124]
并且其中上部s23与第一侧向部l23及第二侧向部l23’相互连接。
[0125]
本发明的这种有利设置使得本发明的靠背1的支撑框架2的机械强度和刚性得以增加,同时保持尺寸和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保持制造的简单性。
[0126]
有利地,为了便于本发明的靠背1的支撑框架2的制造,连接管23也可由管件或金属杆一体成形制造为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0127]
根据一个实施例,连接管23的第一侧向部l23大致上与连接管23的第二侧向部l23’平行,使得上部s23、第一侧向部l23及第二侧向部l23’大致上形成u型结构。
[0128]
因此,更具体地如图5a和图5b所示,由下管22和支撑管23一起组装形成的组件大
致为矩形,并且可增加本发明的靠背1的支撑框架2的机械强度和刚性,同时保持制造足迹与成本的降低,以及保持制造的简单性。
[0129]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座椅s,其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之一的靠背1,如图6所示。
[0130]
座椅s还可包括座位部分a,靠背1固定于座位部分a,特别是通过沿着靠背1的横向轴线y1铰接于座位部分a,座位部分a定位于靠背框架10的下横梁14附近。
[0131]
上述关于包括本发明的靠背1的车辆座椅s的所有设置都适用于本发明的座椅s。
[0132]
特别地,如上所述,这样的交通工具座椅s可有利地对应于abts标准,并可由已存在的靠背框架10或根据已知的设计来制造,而且特别是用于根据lbts标准的车辆座椅的靠背框架10。
[0133]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安全带的至少一个固定装置3,特别是上固定装置31,固定于座椅s的靠背1的支撑架2的安全带能够承受根据ece r14标准的撕裂,特别是当靠背1用于n3类别或甚至n2类别的重型车辆的座椅s时。
[0134]
因此,有利地,本发明的座椅s可为用于重型车辆类型的机动车辆的座椅,例如n2类别的重型车辆,即车辆总重级别介于3.5公吨和12公吨之间的车辆,甚至是n3类别重型车辆,即车辆总重级别超过12公吨的车辆。
[0135]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特别是重型车辆类型的机动车辆,即车辆总重级别超过3.5公吨的车辆,其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之一的车辆座椅s。
[0136]
上述关于配备有包括本发明的靠背1的车辆座椅s的车辆的所有设置都适用于本发明的机动车辆。
[0137]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根据上述实施例之一的车辆座椅s的靠背1的方法,其包括:
[0138]
/a/提供靠背框架10;
[0139]
/b/提供支撑框架2;
[0140]
/c/将靠背框架10与支撑框架2进行组装。
[0141]
以上所述的关于本发明的靠背1的制造的所有规定都适用于本发明中用于制造靠背1的方法。
[0142]
特别地,如上所述,这种方法可证明其易于实施,并且不一定需要提供新的生产线来制造根据abts标准的座椅靠背,这是因为也可使用上述lbts标准的座椅靠背生产线,特别是其可降低上述方法的制造成本。
[0143]
此外,如上所述,这种制造方法可在材料准备者所在之处进行,且不一定需要由靠背框架10的制造商处进行,特别是在工厂中,并且不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或资源。
[0144]
根据该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b/中,上管21和/或下管22和/或连接管23能设置为不相互连接,上管21和/或下管22和/或连接管23于组装在一起之前分别组装于靠背框架10。
[0145]
例如,根据一特定实施例,在步骤/b/中,可能设置有第一安装板25和/或第二安装板26的下管22可与连接管23组装在一起。然后,在步骤/c/中,下管22和连接管23可能通过第一安装板25和/或第二安装板26固定至靠背框架10。
[0146]
并且,例如,在步骤/b/中,两个上管可以不组装到连接管23,但可能通过横撑24彼此组装。然后,两个上管可以在步骤/c/中分别滑动通过单独的通孔15、16中的一个,然后固
定至连接管23。
[0147]
当然,在不脱离由本发明权利要求限定的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实施例。
[0148]
附图标记列表
[0149]
1.靠背;
[0150]
10.靠背框架;
[0151]
11.第一侧翼;
[0152]
pi11.内壁;
[0153]
pe11.外壁;
[0154]
12.第二侧翼;
[0155]
pi12.内壁;
[0156]
pe12.外壁;
[0157]
13.上横梁;
[0158]
14.下横梁;
[0159]
15、16.通孔;
[0160]
2.支撑框架;
[0161]
21.上管;
[0162]
22.下管;
[0163]
e22.第一纵向端;
[0164]
e22’.第二纵向端;
[0165]
23.连接管;
[0166]
e23.第一纵向端;
[0167]
e23’.第二纵向端;
[0168]
p23.倾斜部分
[0169]
s23.上部;
[0170]
l23.第一侧向部;
[0171]
l23’.第二侧向部;
[0172]
24.横撑;
[0173]
25.第一安装板;
[0174]
26.第二安装板;
[0175]
3.固定装置;
[0176]
31.上固定装置;
[0177]
32.环状件;
[0178]
33.支撑管;
[0179]
e33.第一纵向端;
[0180]
e33’.第二纵向端;
[0181]
s.座椅;
[0182]
x.纵向方向;
[0183]
y.横向方向;
[0184]
z.垂直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