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密封性测试结构的瓶装饮用水灌装装置与方法与流程

2022-10-22 01:21: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密封性测试结构的瓶装饮用水灌装装置,包括加工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1)的顶面设置有传送皮带(2);所述加工台(1)顶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装灌机(4),所述装灌机(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5),所述传输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检测机构(6),所述密封检测机构(6)的侧面活动套设有筛选机构(7),且筛选机构(7)固定连接在加工台(1)的顶面上;所述加工台(1)的正面设置有触发开关(10),且触发开关(10)与装灌机(4)的输入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密封性测试结构的瓶装饮用水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检测机构(6)包括输送管(61),所述输送管(61)的一端与传输管(5)的一端连接并相通,所述输送管(61)的侧面固定套接有套筒(62),且套筒(6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排气阀(63);所述套筒(62)的侧面活动套设有按压块(64),所述按压块(64)底面搭接有软质按压片(65),且软质按压片(65)粘接在套筒(62)的外侧上,所述软质按压片(65)的下侧粘接有上硬质塞(66),所述上硬质塞(66)固定套接在套筒(62)的侧面上,所述上硬质塞(66)的底面开设有通槽(67),所述上硬质塞(66)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68),且连接管(68)的底面固定套接有下软质塞(69);所述软质按压片(65)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与瓶体外侧进行抵触的扣合壳体(610),所述扣合壳体(610)的下侧粘接有对瓶体外侧进行吸附的环状软质吸附盘(611),且环状软质吸附盘(611)与扣合壳体(610)均在套筒(62)的外侧,所述扣合壳体(610)的侧面固定插接有第二单向排气阀(612);所述扣合壳体(610)的侧面固定插接有插管(613),且插管(613)的一端粘接有显示扣合壳体(610)内部气压稳定性的形变气囊(614),所述扣合壳体(6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吸附机构(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密封性测试结构的瓶装饮用水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8)包括加强杆(81),所述加强杆(81)固定连接在扣合壳体(610)的内侧上,所述加强杆(8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对瓶嘴进行扣合的环状扣板(82),且环状扣板(82)将扣合壳体(610)内部的空间分隔成上腔体(83)和下腔体(84);所述环状扣板(82)的侧面固定插接有进气管(85),所述进气管(85)的内部开设有环槽(86),所述环槽(86)内壁远离套筒(62)的一端搭接有密封块(87),所述密封块(8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挤压簧(88),所述挤压簧(88)远离密封块(87)的一端与环槽(86)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挤压簧(88)使得密封块(87)与环槽(86)内壁远离套筒(62)的一端形成抵触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密封性测试结构的瓶装饮用水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86)的内壁活动插接有抵触块(861),所述抵触块(861)远离环槽(86)的一端分别开设有限位斜面(862)和复位斜面(863),且限位斜面(862)与密封块(87)的一侧抵触,所述抵触块(86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复位簧(864),且复位簧(864)远离抵触块(861)的一端与环槽(86)的内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密封性测试结构的瓶装饮用水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机构(7)包括电机(71),所述电机(71)设置在加工台(1)的顶面上,所述电机(71)的
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缸(72),所述气缸(7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73),所述连接架(7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保持连接架(73)平衡的配重块(74);所述连接架(73)的前端活动套设在套筒(62)的侧面上,且连接架(73)前端的下侧与按压块(64)的顶面搭接,所述连接架(7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螺旋簧(75),所述螺旋簧(75)活动套设在套筒(62)的侧面上,且螺旋簧(75)的上端与套筒(62)的侧面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密封性测试结构的瓶装饮用水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块(64)的形状为圆台网状。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密封性测试结构的瓶装饮用水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81)的形状为“g”形,所述加强杆(81)的外侧与扣合壳体(610)的内侧贴合,且加强杆(81)远离扣合壳体(610)的一侧与环状扣板(82)的外侧贴合。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密封性测试结构的瓶装饮用水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87)为扁状体,所述密封块(87)的侧面开设有与限位斜面(862)抵触的环状斜面(9)。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密封性测试结构的瓶装饮用水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62)的侧面固定套接有护盖,且护盖在螺旋簧(75)的外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密封性测试结构的瓶装饮用水灌装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装置通过传送皮带(2)对需要检测的瓶体向右输送,当三个为一组的瓶体移动到三个扣合壳体(610)的正下侧后,传送皮带(2)停止输送,此时气缸(72)收缩带动扣合壳体(610)下移促使扣合壳体(610)与其下侧的环状软质吸附盘(611)顺着瓶头卡在瓶体的外侧,此时下软质塞(69)沿着瓶体内壁的顶部下移,使得输送管(61)的底端与套筒(62)的底端均延伸至瓶体的内部,便于后续通过输送管(61)向检测合格的瓶体内输送饮用水;s2:当扣合壳体(610)套在瓶体的外侧时,环状扣板(82)的内侧与瓶体的外侧轻微抵触,环状软质吸附盘(611)先与瓶体的外侧贴合后,由于扣合壳体(610)继续下移,使得环状软质吸附盘(611)发生形变将下腔体(84)与瓶体外侧之间的气体通过第二单向排气阀(612)排出,使得下腔体(84)此时处于负压状态并将瓶体吸附住,此时下软质塞(69)在瓶体的内部并与瓶体内壁的四周贴合,上硬质塞(66)的底面略微的深入到瓶口内,对其进行封堵,然后通过气缸(72)带动连接架(73)下移挤压按压块(64),使得软质按压片(65)向下凹陷将软质按压片(65)内壁的气体顺着通槽(67)压缩到上硬质塞(66)、下软质塞(69)与瓶体内壁上侧组成的瓶口空腔内;s3:此时如果瓶体的瓶口处为完整无缺口的,上硬质塞(66)的侧面与瓶体瓶口的内壁完好贴合,即软质按压片(65)压缩到瓶口空腔内的气体不会输送到上腔体(83),上腔体(83)内部的气压不会发生改变,进而形变气囊(614)就不会形变,即检测到的瓶体的密封性为合格的;反之,如果瓶体的瓶口处有缺口,则上硬质塞(66)的侧壁就无法完好的与瓶口的内壁完好的贴合,或者瓶口内壁的形状不是圆形的,上硬质塞(66)的侧面就无法完好的与瓶口的内壁完好的贴合,此时连接架(73)挤压软质按压片(65)将软质按压片(65)内的气体压缩到瓶口空腔内的气体会顺着瓶口内壁与上硬质塞(66)之间的缝隙进入到上腔体(83)内,此时上腔体(83)内的气压发生改变,形变气囊(614)变大,即检测到的瓶体的密封性为不合格
的;s4:当瓶体的密封性为合格时,通过气缸(72)伸长带动环状软质吸附盘(611)吸附住的瓶体上移,然后通过电机(71)顺时针旋转,将密封性为合格的瓶体移动到后侧的传送皮带(2)的上侧,然后通过气缸(72)收缩将瓶体抵触在后侧的传送皮带(2)上,且在瓶体下移时挤压触发开关(10),使得装灌机(4)将饮水输送到瓶体内,当瓶体内加上后质量变大,气缸(72)伸长时无法配合环状软质吸附盘(611)将装水后的瓶体拉动上移,然后通过传送皮带(2)将装灌后的瓶体移动到封住机下对装灌后的瓶体进行封装;反之当瓶体的密封性不合格时,上硬质塞(66)、下软质塞(69)之间的气体顺着缝隙进入到上腔体(83),使得形变气囊(614)形变提醒使用者,然后在气体进入进气管(85)对密封块(87)产生推力,此时密封块(87)移动,带动环状斜面(9)与限位斜面(862)分离,上腔体(83)内部的气体顺着进气管(85)进入到下腔体(84)内,当气体进入到下腔体(84)内,使得上腔体(83)内气压和下腔体(84)之间气压逐渐平衡后,在挤压簧(88)带动密封块(87)复位对进气管(85)进行封堵,此时下腔体(84)内部的气压变大,即环状软质吸附盘(611)内部的负压消失,对瓶体侧面的吸附力也消失,当气缸(72)伸长时环状软质吸附盘(611)无法将检测不合法的瓶体输送到后侧的传送皮带(2)上,即也无法抵触到触发开关(10),装灌机(4)也不会启动,通过前侧传送皮带(2)对其进行输送,往复如此对瓶体进行检测装灌。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饮用水灌装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密封性测试结构的瓶装饮用水灌装装置与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装置在对饮用水进行灌装的过程较为繁琐,且现有装置在对瓶体进行密封检测时,通过人工将检测不合格的瓶体取出,增加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本发明由密封检测机构、筛选机构和吸附机构组成。该具有密封性测试结构的瓶装饮用水灌装装置与方法当瓶体的密封性为合格时,将瓶体抵触在后侧的传送皮带上,且在瓶体下移时挤压触发开关,使得装灌机将饮水输送到瓶体内,当瓶体内加上后质量变大,气缸伸长时无法配合环状软质吸附盘将装水后的瓶体拉动上移,然后通过传送皮带将装灌后的瓶体移动到封住机下对装灌后的瓶体进行封装。行封装。行封装。


技术研发人员:张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连云港留云岭山泉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5
技术公布日:2022/10/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