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减小宽厚板轧机辊系轴向力的方法与流程

2022-11-19 09:52: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轧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小宽厚板轧机辊系轴向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宽厚板轧机的轧辊由支撑辊和工作辊组成,宽厚板轧机在生产过程中,轧辊轴承座与牌坊耐磨板之间存在压力和相对运动,轴承座与牌坊耐磨板接触处的表面,和牌坊耐磨板表面不可避免存在着磨损,导致辊系与牌坊之间的间隙不断增大,由于轴承座与牌坊各处的压力不一样,这样各处的磨损程度不一样,这样辊系与牌坊之间各处的间隙大小不一样,轧钢时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存在交叉现象,产生轴向力。交叉现象越严重,轴向力就越大,轧制时的稳定性就越差,钢板的板形不好控制,容易出现镰刀弯和楔形,产生产品质量问题;轧制薄规格钢板时,由于板形不好控制,钢板镰刀弯和楔形严重,容易出现卡钢现象,产生生产事故。因此如何减小轧机轴向力,提高轧机的轧制稳定性,是宽厚板轧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授权公告号cn 202403855 u的专利“20辊轧机张力测量装置”提供了一种20辊轧机张力测量装置。该装置能有效测量20辊轧机张力。但该装置对如何减小宽厚板轧机辊系轴向力没有涉及。
4.授权公告号cn 201249198y的专利“一种板带轧机工作辊轴向力测量装置”提供了一种板带轧机工作辊轴向力测量装置。该装置能准确测量板带轧机工作辊轴向力,但对宽厚板轧机辊系轴向力增大时,如何减小辊系的轴向力没有涉及。
5.授权公告号cn 205413924 u的专利“一种轧机轴向力检测装置”提供了一种轧机轴向力检测装置。该方法能准确检测轧机轴向力,但对宽厚板轧机辊系轴向力增大时,如何减小辊系的轴向力没有涉及。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宽厚板轧机辊系轴向力的方法,有效控制宽厚板轧机辊系轴向力,提升轧机轧制稳定性,改善轧制板形。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本发明一种减小宽厚板轧机辊系轴向力的方法,包括:
9.(1)在上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
10.(2)在下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
11.(3)当轴向力方向向操作侧时,轴向力为正值;当轴向力方向向传动侧时,轴向力为负值;
12.(4)以工作辊的一个换辊周期内,轧机奇数道次轧制时的轴向力平均值作为调整依据;当轴向力≥100~300kn时,在工作辊操作侧轴承座入口方向、工作辊传动侧轴承座出口方向各加0.2mm的垫片;当轴向力>300~1000kn时,在工作辊操作侧轴承座入口方向、工作辊传动侧轴承座出口方向各加0.4mm的垫片;当轴向力>1000kn上时,在工作辊操作侧轴
承座入口方向、工作辊传动侧轴承座出口方向各加0.5mm的垫片;
13.(5)以工作辊的一个换辊周期内,轧机奇数道次轧制时的轴向力平均值作为调整依据;当轴向力≤-300~-100kn时,在工作辊操作侧轴承座出口方向、工作辊传动侧轴承座入口方向各加0.2mm的垫片;当轴向力<-1000~-300kn时,在工作辊操作侧轴承座出口方向、工作辊传动侧轴承座入口方向各加0.4mm的垫片;当轴向力<-1000kn时,在工作辊操作侧轴承座出口方向、工作辊传动侧轴承座入口方向各加0.5mm的垫片。
14.进一步的,轧制过程中钢板板形不良导致卡钢的次数比实施前减少了82.6%。
15.厚板轧机轧制方式一般都是采用可逆式轧制方式,每一个道次轧制前,辊缝就会变化到新的辊缝,因此辊系与牌坊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且非常频繁。这样辊系轴承座与牌坊内侧就会存在摩擦磨损,由于彼此接触压力在各处不一样,导致磨损程度不一样,这样辊系之间就会慢慢的存在交叉现象,且交叉现象会随着轧制公里数增加而逐渐加大。辊系交叉现象越严重,轧机轧制时的稳定就越差,板形控制难度就越大。通过在上工作辊操作侧和下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就能实时监控轴向力的大小;由于宽厚板轧机是可逆式轧机,轧制时存在奇数道次和偶数道次,且奇数道次和偶数道次的轴向力不一样,为便于对轴向力的大小进行调整,采用正向轧制时奇数道次的轧制力作为调整依据。轴向力越大,说明辊系间的交叉越严重,因此加垫的厚度也就越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7.本发明实施简单,主要通过对增加辊系轴向力检测装置,对辊系轴向力实时监控,根据轴向力的大小,进行不同调整,这样就能有效减小轧机辊系的轴向力,使轧制过程稳定,钢板板形容易控制。使用该方法后,轧机辊系的轴向力小,轧制过程稳定,因轧制过程中钢板板形不良导致卡钢的次数比实施前减少了82.6%,效果十分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19.实施例1
20.宽厚板轧机上,在上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在下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当轴向力方向向操作侧时,轴向力为正值;当轴向力方向向传动侧时,轴向力为负值。以工作辊的一个换辊周期内,轧机奇数道次轧制时的轴向力平均值作为调整依据;辊系的轴向力为100kn,在工作辊操作侧轴承座入口方向、工作辊传动侧轴承座出口方向各加0.2mm的垫。辊系轴向力减少至38.6kn效果良好。
21.实施例2
22.宽厚板轧机上,在上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在下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当轴向力方向向操作侧时,轴向力为正值;当轴向力方向向传动侧时,轴向力为负值。以工作辊的一个换辊周期内,轧机奇数道次轧制时的轴向力平均值作为调整依据;辊系的轴向力为300kn,在工作辊操作侧轴承座入口方向、工作辊传动侧轴承座出口方向各加0.2mm的垫。辊系轴向力减少至48.9kn,效果良好。
23.实施例3
300kn,在工作辊操作侧轴承座出口方向、工作辊传动侧轴承座入口方向各加0.2mm的垫。辊系轴向力减少至-38.7kn,效果良好。
35.实施例9
36.宽厚板轧机上,在上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在下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当轴向力方向向操作侧时,轴向力为正值;当轴向力方向向传动侧时,轴向力为负值。以工作辊的一个换辊周期内,轧机奇数道次轧制时的轴向力平均值作为调整依据;辊系的轴向力为-216kn,在工作辊操作侧轴承座出口方向、工作辊传动侧轴承座入口方向各加0.2mm的垫。辊系轴向力减少至-36.4kn,效果良好。
37.实施例10
38.宽厚板轧机上,在上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在下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当轴向力方向向操作侧时,轴向力为正值;当轴向力方向向传动侧时,轴向力为负值。以工作辊的一个换辊周期内,轧机奇数道次轧制时的轴向力平均值作为调整依据;辊系的轴向力为-1000kn,在工作辊操作侧轴承座出口方向、工作辊传动侧轴承座入口方向各加0.4mm的垫。辊系轴向力减少至-63.8kn,效果良好。
39.实施例11
40.宽厚板轧机上,在上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在下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当轴向力方向向操作侧时,轴向力为正值;当轴向力方向向传动侧时,轴向力为负值。以工作辊的一个换辊周期内,轧机奇数道次轧制时的轴向力平均值作为调整依据;辊系的轴向力为-389kn,在工作辊操作侧轴承座出口方向、工作辊传动侧轴承座入口方向各加0.4mm的垫。辊系轴向力减少至-45.1kn,效果良好。
41.实施例12
42.宽厚板轧机上,在上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在下工作辊操作侧,机架的出口和入口各安装一个工作辊轴向力检测装置;当轴向力方向向操作侧时,轴向力为正值;当轴向力方向向传动侧时,轴向力为负值。以工作辊的一个换辊周期内,轧机奇数道次轧制时的轴向力平均值作为调整依据;辊系的轴向力为-1138kn,在工作辊操作侧轴承座出口方向、工作辊传动侧轴承座入口方向各加0.5mm的垫。辊系轴向力减少至-62.4kn,效果良好。
4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