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改进的缺气保用轮胎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21:19: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车用轮胎技术领域,具体为改进的缺气保用轮胎。


背景技术:

2.市面上配套在两轮车的缺气保用轮胎大多数会在装配线位置增加凸缘(请参阅图1),常见的凸缘a’是圆周连续凸出的橡胶圈,轮胎t’与轮辋装配时,底部a1’会抵在轮辋外缘,当车辆载重过大或轮胎异常失压状态时,该橡胶圈可共同承载外压,避免胎体严重下塌和脱圈现象,可应急继续使用,凸缘a’加厚胎边至装配线位置的整圈橡胶厚度,因此胎体硬、重量重,而缺气保用轮胎常规状态是作为真空充气胎使用,低压和零压时缺气保用功能仅是异常应急使用,因此该结构的轮胎在正常风压使用时有耗电量大、舒适性和操控性欠佳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改进的缺气保用轮胎,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改进的缺气保用轮胎,包括本体、胎面、胎肩、胎边、胎唇、凸缘、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和连接坝,且本体由外至内包括胎面、两侧的胎边、连接胎面和两侧胎边的胎肩以及一对胎唇,同时,在两侧胎边的下部靠近胎唇的位置处设置有非连续状的凸缘,凸缘为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交替设置,并采用连接坝来连接圆周间隔分布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
5.优选的,所述凸缘由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和连接坝组成,且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均为卡爪状结构,同时,连接坝的截面为圆弧形结构,且连接坝位于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底部并将二者沿圆周衔接起来。
6.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设置为上窄下宽结构,即第一凸块上端宽度w1小于底部宽度w2,第二凸块上端宽度w3小于底部宽度w4。
7.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块的体积大于2倍的第二凸块体积。
8.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块的径向高度h1大于第二凸块的径向高度h2,且第一凸块的径向高度h1大于或等于1/2的胎边径向高度h,同时,第二凸块的径向高度h2小于1/2的胎边径向高度h。
9.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块的数量为2-4倍的第一凸块数量。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的上端和/或侧边与胎边采用圆弧过渡,即第一凸块的上端与胎边的表面采用圆弧过渡,第二凸块的侧边与胎边的表面采用圆弧过渡。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截面设计为弧线构成类三角形,即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相对胎边表面的轴向突出宽度由内至外渐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凸缘由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圆周交替分布并采用连接坝来连接而成,
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形状均为上窄下宽的卡爪状结构,连接坝的截面则为圆弧形结构,第一凸块体积大于2倍的第二凸块体积,第一凸块的径向高度h1大于第二凸块的径向高度h2,第二凸块的数量为2-4倍的第一凸块数量,使得在低压和零压时凸缘可支撑胎体实现缺气应急使用,轮胎重量减轻,在正常风压骑乘时,降低滚动阻力,有效改善耗电大的问题。另外,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上端和/或侧边采用圆弧过渡,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的截面设计为弧线构成类三角形,相对胎边表面的轴向突出宽度由内至外渐薄,可确保凸缘与胎边圆滑过渡,避免应力集中,优化骑乘的舒适性和操控性。从而使本轮胎重量低于现有结构的轮胎重量,并能达到50km的零风压骑乘里程,且轮胎无异常损坏,同时,充入正常风压骑乘时,本轮胎续航里程高于现有结构轮胎以及车手实车骑乘舒适性和操控性的感官评价均优于现有结构轮胎。
附图说明
14.图1为现有轮胎断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胎断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胎边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凸块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凸块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本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本体t、胎面1、胎肩2、胎边3、胎唇4、凸缘a、第一凸块31、第二凸块32、连接坝33。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3.请参阅图2-6,改进的缺气保用轮胎,包括本体t、胎面1、胎肩2、胎边3、胎唇4、凸缘a、第一凸块31、第二凸块32和连接坝33,且本体t由外至内包括胎面1、两侧的胎边3、连接胎面1和两侧胎边3的胎肩2以及一对胎唇4,同时,在两侧胎边3的下部靠近胎唇4的位置处设置有非连续状的凸缘a,凸缘a为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交替设置,并采用连接坝33来连接圆周间隔分布的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
24.凸缘a由第一凸块31、第二凸块32和连接坝33组成,且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均为卡爪状结构,同时,连接坝33的截面为圆弧形结构,且连接坝33位于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的底部并将二者沿圆周衔接起来,第一凸块31为支撑作用的部件,第二凸块33为减重
作用的部件,连接坝33为连接作用和抵在轮辋外缘的部件,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设置为上窄下宽结构,即第一凸块31上端宽度w1小于底部宽度w2,第二凸块32上端宽度w3小于底部宽度w4,为了同时达到降低重量和缺气保用时的支撑功能,第一凸块31的体积大于2倍的第二凸块32体积,第一凸块31的径向高度h1大于第二凸块32的径向高度h2,且第一凸块31的径向高度h1大于或等于1/2的胎边3径向高度h,同时,第二凸块32的径向高度h2小于1/2的胎边3径向高度h,且第二凸块32的数量为2-4倍的第一凸块31数量,可使第一凸块31强度较高,当载重较大或轮胎异常失压时,第一凸块31可共同承载外压,支撑胎体实现缺气应急使用,避免了本体t严重下塌和脱圈现象,而体积较小的第二凸块32相较现有技术所使用的连续橡胶圈结构,可减少橡胶重量,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有效改善耗电大的问题,且不易跳动,为了进一步优化轮胎在正常风压时的骑乘舒适性和操控性,第一凸块31、第二凸块32的上端和/或侧边与胎边3采用圆弧过渡,即第一凸块31的上端与胎边3的表面采用圆弧过渡,第二凸块32的侧边与胎边3的表面采用圆弧过渡,且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的截面设计为弧线构成类三角形,即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相对胎边3表面的轴向突出宽度由内至外渐薄,可确保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与胎边3圆滑过渡,避免应力集中,确保胎边3强度的同时提升形变弹性,使轮胎不会过于僵硬,不易产生跳动,从而优化正常风压时的骑乘舒适性和操控性。
25.使用时,凸缘a由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圆周交替分布并采用连接坝33来连接而成,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形状均为上窄下宽的卡爪状结构,连接坝33的截面则为圆弧形结构,第一凸块31体积大于2倍的第二凸块32体积,第一凸块31的径向高度h1大于第二凸块32的径向高度h2,第二凸块32的数量为2-4倍的第一凸块31数量,可在低压和零压时凸缘a可支撑胎体实现缺气应急使用,轮胎重量减轻,降低滚动阻力,有效改善耗电大的问题。另外,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的上端和/或侧边采用圆弧过渡,第一凸块31和第二凸块32的截面设计为弧线构成类三角形,相对胎边3表面的轴向突出宽度由内至外渐薄,可确保凸缘a与胎边3圆滑过渡,避免应力集中,优化骑乘的舒适性和操控性。从而使本轮胎重量低于现有结构的轮胎重量,并能达到50km的零风压骑乘里程,且轮胎无异常损坏,同时,充入正常风压骑乘时,本轮胎续航里程高于现有结构轮胎以及车手实车骑乘舒适性和操控性的感官评价均优于现有结构轮胎。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