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吊顶的线性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2022-12-20 01:57: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集成吊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吊顶的线性取暖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用于集成吊顶的取暖器产品越发普及,此类取暖器可以直接配置在吊顶内,可实现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以及换气等功能。
3.目前的取暖器结构普遍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的一种带新风功能的吊顶取暖器,主要包括箱体、盖板、离心蜗壳、排风通道、进风通道等,其离心蜗壳即作为风道进行使用,整体是呈螺旋线状的形状分部,出风口形状较大,导致整机所需要的安装空间也较大,且出风过于分散,难以实现短时间的高压出风,即,影响加热效率,存在不足。
4.专利文献1cn204345772u。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是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由此提供一种高压快热形式的且更为美观的用于吊顶的线性取暖器。
6.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吊顶的线性取暖器,具有:容纳部,包括主箱体以及盖设在主箱体上的箱盖体;风道,设置在主箱体内,所述风道呈螺旋线状分布,所述风道供风体流通;增压腔,设置在主箱体内且与风道相连通,所述增压腔呈长直线状分布,所述增压腔用以对风体进行增压;驱动部,设置在主箱体内且被所述风道所围绕,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以及随驱动电机转动的叶轮体;加热部,设置在所述增压腔内且贴近风道,所述加热部用以对进入增压腔的风体进行加热;出风部,盖设在所述风道的增压腔上,所述出风部用以排出来自增压腔的风体;其中,所述风体从引发道进入增压腔时流动空间逐渐缩小。
7.通过风道与主箱体一体成型,可以提高气密性。
8.通过风道与增压腔的配合,实现对风体的增压,提高风速。
9.在数个实施方式中,加热部包括电热体以及用以容纳所述电热体的安装壳体,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壳体横跨的设置在线性段内,所述电热体用以在通电时提供热量并对风体进行加热。
10.通过加热部的位置选择,可以提高加热速度与均匀度,同时风体温度的提高有利于配合增压腔对风体进行增压,提高流速。
11.在数个实施方式中,线性段的中心线贴近于主箱体的中心线或者所述线性段的中心线与主箱体的中心线相重叠。
12.在数个实施方式中,箱盖体上设置有一进风口与一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驱动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出风口与出风部的位置相对应。
13.在数个实施方式中,出风部包括一出风格栅体,所述出风格栅体与加热部之间存在间距,所述出风格栅体穿出出风口并延伸至至箱盖体的外部。
14.在数个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为双向电机,所述主箱体一侧设置有一换气口,所述驱动电机反向转动时,风体由换气口排出。
15.通过双向电机的选择,实现正转时的吹风或者取暖功能,以及反转时的换气功能。
16.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结构紧凑,整体增加了出风压力,可实现快速加热,并提高出风风力,提高使用效果,占用更小的安装空间,同时可以实现隐藏式安装,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18.本文所描述的附图仅用于所选择实施例的阐述目的,而不代表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且不应认为是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
19.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吊顶的线性取暖器的整体结构;
20.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爆炸结构;
21.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部分结构,其中,不包括箱盖体;
22.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吊顶的线性取暖器处于换气状态的结构;
23.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吊顶的线性取暖器处于吹风状态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本文使用的术语旨在解释实施例,并且不旨在限制和/或限定本发明。
26.例如,“在某一方向”、“沿某一方向”、“轴向”、“轴线”、“相对”、“前后左右”等表示相对或绝对配置的表述,不仅表示严格意义上如此配置,还表示具有公差、或具有可得到相同功能程度的角度或距离而相对地位移的状态。
27.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取暖器,主要是由容纳部10、风道21、增压腔22、驱动部30、加热部40以及出风部50构成的,容纳部10用以配置其他部件且用以嵌入吊顶内进行隐藏式的安装,风道21则用以对来自驱动部30的风体进行引导输送,并由增压腔22进行增压,出风部50则将经过加热部40的热风排出至需要进行加热的室内环境,完成取暖功能。
28.具体的,容纳部10是呈线性的长条状的结构,整体较为细长,且厚度减薄,可以减少占用的吊顶空间,其由主箱体11以及盖设在主箱体11上的箱盖体12构成,主箱体11是无顶的盒装结构,由箱盖体12进行封盖,箱盖体12上相应的开设有一个进风口121以及一个出风口122,在此,进风口121是呈圆形结构,用以进风,出风口122呈矩形状,用以排风,相应的在主箱体11一侧设置有一换气口111,供换气使用。
29.以及,风道21、增压腔22是与主箱体11一体注塑成型的,风道21位于主箱体11的内部,位于主箱体11的左侧位置,呈螺旋线状分布。
30.增压腔22则呈长直状分布,大体呈无盖的方盒状结构,即风道21与增压腔22的连接处,从风道21方向往增压腔22方向是逐渐变窄缩小的,且增压腔22的中心线贴近于主箱体11的中心线或者所述增压腔22的中心线与主箱体11的中心线相重叠,由此,增压腔22的位置是大体位于主箱体11的中部位置的,提高空间利用率。
31.风体由风道21进入增压腔22内,流动空间变窄,由细长状的增压腔22实现对风体的增压。
32.以及,驱动部30则由驱动电机31以及随驱动电机31转动的叶轮体32构成,驱动电机31在此采用双向电机,即可实现正反转,进行取暖或者换气操作,在此,驱动部30整体是位于风道21内部的,其形状与位置与箱盖体12上的进风口121的形状与位置相对应,在此处实现进风。
33.以及,加热部40整体设置在所述风道21的增压腔22内且贴近风道21,其由电热体41以及用以容纳所述电热体41的安装壳体42构成,安装壳体42是横跨的设置在增压腔22内,即安装壳体42的两个侧壁与增压腔22的内壁是贴合的,且安装壳体42以及电热体41的高度均低于增压腔22的高度,电热体41在此采用ptc发热模块即可,用以在通电时提供热量并对风体进行加热。
34.以及,出风部50采用的是出风格栅体结构,其一端封盖在风道21的增压腔22上方,限制增压腔22内的风体只能通过出风部50排出,另一端则穿出出箱盖体12上的出风口122并延伸至至箱盖体12的外部,实现热风的排出。
35.如图4所示,此时驱动电机31处于反向转动的状态,加热部40停止工作,室内风体通过进风口121进入风道21内并由换气口111排出,实现换气功能。
36.如图5所示,此时驱动电机31处于正向转动的状态,加热部40工作,风体由风道21进入增压腔22首端并经过加热部40进行加热,由增压腔22形成增压式腔体,即热气在增压强内部形成热空气挤压热膨胀,然后由聚风型的出风格栅体将加热后的热风进行快速排出。
37.本发明叙述了优选实施方案,包括本发明人所知的进行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当然,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显然可以看出这些优选实施方案的变化。本发明人预想熟练技术人员可以酌情使用该变化,本发明人指出本发明可以按照不同于本文具体上述的的其它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包括由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发明主旨和范围所包括的所有改进。而且,除非另有陈述或内容上明显矛盾,本发明包括任何上述因素及其所有可能的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