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房建工程用板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15:03: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房建临时板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建工程用板房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楼房建筑施工时,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因而常常需要在施工楼房的附近建筑临时住房,以供施工人员居住,当施工结束后,再将临时住房拆除。
3.现有的临时住房大多为集装箱式的房屋,集装箱式房屋为一体设置的铁皮房子,此类临时住房,在使用时通过大型的运输工具以及吊车等装置直接运输并吊放至施工工地附近,在结束施工后,再由施工单位通过吊车以及大型运输工具调走。
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此类箱式住房,一般体积较大,空间占用也较大,且一次成型后无法拆卸,因而在不使用时也必须建设相应的场合存放,耗费的空间资源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板房的放置,减少空间占用,本技术提供一种房建工程用板房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房建工程用板房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房建工程用板房结构,包括底板、侧板、顶板和连接机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四个所述侧板,四个所述侧板首尾相连且围绕所述底板设置,所述顶板盖设在四个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上且与所述侧板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建板房时,首先将四个侧板围绕底板设置,然后用第一连接组件将底板和侧板连接,然后将顶板吊动至侧板远离底板的一端,然后用第二连接组件将顶板和侧板连接;当板房不使用时,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解除侧板和顶板之间的连接,然后将顶板吊动至一侧放置,再然后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解除侧板和底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然后将侧板和底板码放设置,板房可拆除成为顶板、侧板和底板,顶板、侧板和底板可堆叠码放,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堆叠较多的零部件,有助于减少空间的浪费,提高空间利用率。
8.可选的,所述侧板包括多个侧立板和多个第一合页,多个所述侧立板依次抵接,相邻所述侧立板的抵接缝处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合页,且相邻抵接缝上的所述第一合页分别位于所述侧立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插接块、支板和连接螺栓,所述插接块设置有多个且通过所述连接螺栓连接在所述侧立板上,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块插接在所述插接孔内;每个所述插接块上均设置有所述支板,所述支板位于相邻所述侧立板的抵接缝处且与相邻所述侧立板抵接,所述支板与所述第一合页位于同一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建板房时,首先将转动侧立板,使得相邻侧立板的侧壁相互抵接,然后将插接块抵紧在侧立板上,支板位于侧立板安装有第一合页的一侧且位于两个相邻顶立板的抵接缝处,支板对抵接缝两侧的侧立板抵接,并限制相邻两个侧立板对
折,然后将插接块插接在插接孔内;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一方面,能够实现侧立板和底板之间的连接,增加房屋的稳定性,不需要在房屋外侧再加设固定装置;另一方面,能够减少两个相邻侧立板之间的转动,提高房屋的稳定性;再一方面,侧板由多个可折叠设置的侧立板组成,便于侧板的收纳堆放,进一步的减少了空间占用,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10.可选的,所述顶板包括两个顶立板、第二合页、四个支撑板、第三合页和连接块,两个所述顶立板通过所述第二合页连接,两个所述顶立板夹角设置;每个所述顶立板的两端均通过所述第三合页连接有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截面成三角形,两个顶立板同一端的所述支撑板抵接,所述连接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顶立板的一端,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顶立板的侧壁上开设有插孔,所述连接块插接在相邻所述支撑板上的所述插孔内;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顶立板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侧板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建板房时,在侧板和底板连接好后,首先转动同一端的两个支撑板至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然后转动两个顶立板,顶立板带动同一端的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支撑块上的连接块插接在相邻支撑板上的插孔内,然后将顶立板吊动至侧板的上方,然后用第二连接组件连接侧板和顶立板;通过设置的顶立板通过第三合页折叠,一方面便于板房的拆卸堆叠,减少了空间占用,另一方面,支撑板对折叠的两个顶立板进行支撑,提高顶立板的承载力,再一方面,两个顶立板夹角设置,能够减少下雨或者下雪时顶板上滞留雪水或者雨水,提高板房的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侧板上开设有承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支撑块、第一转动螺杆、第一转动块、第一承托块和多个第一限位块,所述顶立板上均铰接有多个所述支撑块,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块均设置在所述顶立板上,所述第一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支撑块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转动块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块上,所述第一转动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块上,所述第一承托块铰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螺杆上,所述第一承托块插接在所述承接孔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顶板架设在侧立板上之后,转动支撑块,支撑块与限位块抵接,然后旋转第一转动块,第一转动块带动第一转动螺杆滑移,第一转动螺杆带动第一承托块插接在承接孔内,继续旋转第一转动螺杆,第一承托块抵紧承接孔;设置的第二连接组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同时两侧的第二连接组件共同对顶板进行支撑,两组第二连接组件共同作用下,两个顶立板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使得同一端的两个支撑板相互抵紧,同时通过和侧板抵接,使得顶板更为稳定。
14.可选的,相邻所述侧板呈夹角设置,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所述侧板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固定螺栓,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板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均设置有所述固定螺栓,部分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侧板螺纹连接,剩余部分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侧板螺纹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拐角处两个侧板垂直抵接,然后将第一连接板取出并向着侧板靠近,直至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与两侧的侧板,然后将固定螺栓穿过第一连接板与侧板连接,然后将固定螺栓穿过第二连接板与侧板连接,通过设置的固定机构,对相邻的侧板进行固定,使得板房的稳定性更高。
16.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铰接,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第一锁止螺栓和第二锁止螺栓,所述第一定位块滑移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锁止螺栓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块上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滑移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且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锁止螺栓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块上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定位块。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板房的安装位置较小或者存在些许不规则时,相邻侧板会存在一定的夹角,通过滑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位置实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角度开合,然后用第一锁止螺栓和第二锁止螺栓锁止,然后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抵紧两个侧板,然后用固定螺栓连接第一连接板和侧板,用固定螺栓连接第二连接板和侧板;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和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转动,使得固定机构适用于较多场景的板房安装,能够合理利用空间搭设板房,提高空间利用率,使得在有限空间内,能够容纳更多的施工人员;再一方面,能够降低板房的安装标准,减少小误差导致的相邻侧板之间存在角度偏差。
18.可选的,所述顶立板上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角度支撑组件,所述角度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撑杆、第二转动螺杆、第二转动块、第二承托块、固定块和第三锁止螺栓,所述第一撑杆铰接在其中一个所述顶立板上;所述第二转动块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撑杆上,所述第二转动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块远离所述第一撑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承托块铰接在所述第二转动螺杆的一端,所述固定块设置在相邻所述顶立板上,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承托块插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三锁止螺栓设置在所述第二承托块上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承托块。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顶板安装在侧板上之后,转动第一撑杆,第一撑杆带动第二承托块向着固定块靠近,第二承托块插接在滑槽内,并沿滑槽滑移,然后用第三锁止螺栓将第二承托块固定在固定块上,再然后旋转第二转动块,第二转动快带动第二转动螺杆滑移,第二转动螺杆带动两个顶立板相互靠近,使得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连接关系更为紧密;同时设置的支撑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使得两个顶立板带动支撑板抵紧,使得顶板的稳固性更高,能够承载较重的力。
20.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辅助支撑组件,所述侧板上开设有抵接槽,所述抵接槽的位置与所述承接孔的位置对应,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撑杆、第三转动螺杆、第三转动块、第三承托块和第二限位块,两个所述顶立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铰接有所述第二撑杆,第二撑杆远离所述顶立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转动块,第三转动块上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三转动螺杆,所述第三承托块铰接子安所述第三转动螺杆远离所述第三转动块的一端,所述第三承托块插接在所述抵接槽内,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所述顶立板上并限制所述第二撑杆的转动角度。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二撑杆,第二撑杆带动第三转动螺杆端部的第三承托块转动,第二撑杆与第二限位块抵接,然后旋转第三转动块,第三转动块带动第三转动螺杆滑移,第三转动螺杆带动第三承托块插接在抵接槽内;第二连接组件与辅助支撑组件相互支撑,并形成较为稳定的三角形,使得顶板的稳固性更高,同时将侧板和顶板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板房整体的牢固性得到提高。
22.可选的,所述第一承托块远离所述支撑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三承托
块远离所述第一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磁铁,在对顶立板进行收纳时,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吸附。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板房使用完毕进行拆除时,将顶板取下后,转动第一撑杆和支撑块,第一撑杆带动第三承托块上的第二磁铁向着第一承托块上的第一磁铁靠近,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吸附,能够有效减少顶板堆叠时,第一撑杆或者支撑块转动,影响堆叠在一起的顶板的稳定性,进而使得同一空间下,能够堆叠更多的顶板或侧板,使得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堆叠较多的零部件,有助于减少空间的浪费,提高空间利用率;2.设置的第二连接组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同时两侧的第二连接组件共同对顶板进行支撑,两组第二连接组件共同作用下,两个顶立板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使得同一端的两个支撑板相互抵紧,同时通过和侧板抵接,使得顶板更为稳定;3.第二连接组件与辅助支撑组件相互支撑,并形成较为稳定的三角形,使得顶板的稳固性更高,同时将侧板和顶板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板房整体的牢固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房建工程用板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角度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00、底板;110、插接孔;120、插接槽;200、侧板;210、侧立板;211、进人孔;220、第一合页;300、顶板;310、顶立板;320、第二合页;330、支撑板;340、第三合页;350、连接块;400、连接机构;410、第一连接组件;411、插接块;412、支板;413、连接螺栓;414、安装板;420、第二连接组件;421、支撑块;422、第一转动螺杆;423、第一承托块;424、第一限位块;425、第一转动块;500、固定机构;510、第一连接板;520、第二连接板;530、固定螺栓;540、第一定位块;550、第二定位块;560、第一锁止螺栓;570、第二锁止螺栓;600、支撑机构;610、角度支撑组件;611、第一撑杆;612、第二转动螺杆;613、第二承托块;614、固定块;615、第三锁止螺栓;616、第二转动块;617、第三限位块;620、辅助支撑组件;621、第二撑杆;622、第三转动螺杆;623、第三承托块;624、第二限位块;625、第三转动块;630、第一磁铁;640、第二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房建工程用板房结构。
29.参考图1,房建工程用板房结构,包括底板100、四个设置于底板100上的侧板200、设置于侧板200上的顶板300、设置于侧板200上用于连接底板100和顶板300的连接机构400
和设置于侧板200上用于相邻侧板200固定的固定机构500,在板房搭设的时候,首先将底板100放置在临时房屋建设区,然后将四个侧板200首尾相接并用连接机构400与底板100连接,再然后将顶板300安装在侧板200远离底板100的一侧,然后用固定机构500将侧板200和顶板300连接。
30.参考图1和图2,侧板200包括三个侧立板210,三个侧立板210依次抵接形成侧板200,相邻两个侧立板210相互抵接一端形成有抵接缝,且两个相邻的侧立板210的抵接缝处设置有两个第一合页220,两个相邻的侧立板210通过第一合页220转动连接;且相邻两个抵接缝上的第一合页220分别位于侧立板210的两侧,其中一侧的侧立板210上开设有进人孔211。
31.参考图2和图3,连接机构400包括第一连接组件410,第一连接组件410包括安装板414,安装板414与侧立板210靠近底板100的侧壁抵接;安装板414上设置有多个连接螺栓413,连接螺栓413穿过安装板414与侧立板210螺纹连接,安装板414上开设有多个沉槽,连接螺栓413的螺帽沉入沉槽内,安装板414远离侧立板210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插接块411,底板100上开设有多个插接槽120,插接槽120的底壁上开设有插接孔110,插接块411插接在插接孔110内,安装板414插接在插接槽120内;安装板414上固定连接有支板412,支板412位于两个相邻侧立板210的对接缝处,支板412与对接缝两侧的侧立板210抵接并限制侧立板210转动,且支板412和抵接缝处的第一合页220位于同一侧。
32.参考图4和图5,顶板300包括两个顶立板310,两个顶立板310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且顶立板310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合页320,两个顶立板310通过两个第二合页320转动连接,且第二合页320位于顶板300靠近侧立板210的一侧,两个顶立板310的成夹角设置,且两个顶立板31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合页340和支撑板330,支撑板330通过第三合页340转动连接在顶立板310的端部,支撑板330的截面呈三角形,且位于同一端的支撑板330可转动至在同一个平面内,两个支撑板330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块350,且两个支撑板330上的连接块350交错设置;两个支撑板330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开设有插孔,连接块350插接在插孔内。
33.参考图4和图5,顶立板310上设置有与侧立板210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420,第二连接组件420包括多个支撑块421,本实施例优选为四个,每个顶立板310上均铰接有两个支撑块421,且支撑块421位于顶立板310靠近第二合页320的侧壁上,支撑块421远离顶立板310的一端可向着顶立板310转动靠近;支撑块421的转动端靠近另一个顶立板3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块424,第一限位块424固定连接在顶立板310上,第一限位块424可与支撑块421抵接并用于限制支撑块421的转动角度;支撑块421远离顶立板3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425,第一转动块425远离支撑块421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转动螺杆422,第一转动螺杆422远离支撑块421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承托块423,垂直于支撑板330的侧立板210上均开设有四个承接孔,承接孔与第一承托块423对应,第一承托块423可插接在承接孔内。
34.参考图4和图5,顶立板310上设置有与侧立板210连接的支撑机构600,支撑机构600包括辅助支撑组件620,辅助支撑组件620包括四个第二撑杆621,每个顶立板310上均铰接有两个第二撑杆621,第二撑杆621位于顶立板310相互远离的一端且位于顶立板310靠近第二合页320的侧壁上,且第二撑杆621与支撑块421一一对应;每个顶立板310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限位块624,第二限位块624与第二撑杆621对应,且第二限位块624位于第二
撑杆621远离第一撑杆611的一侧,第二限位块624可与第二撑杆621抵接;第二撑杆621远离顶立板3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块625,第三转动块625远离第二撑杆621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第三转动螺杆622,第三转动螺杆622远离第二撑杆621的一端铰接有第三承托块623;侧板200远离支撑块421的侧壁上开设有抵接槽,抵接槽与承接孔相对应,第三承托块623插接在抵接槽内;支撑块421和第二撑杆621相互配合形成三角形,便于提高板房的稳固性;第一承托块423远离支撑块421的一端一体设置有第一磁铁630,第三承托块623远离第二撑杆621的一端一体设置有第二磁铁640,第一磁铁630和第二磁铁640可吸附。
35.参考图4和图5,顶立板310上设置有角度支撑组件610,角度支撑组件610包括两个第一撑杆611,两个第一撑杆611均铰接设置在其中一个顶立板310上,第一撑杆611远离铰接端的一端可靠近或远离顶立板310,第一撑杆611靠近同一顶立板310上支撑块4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块617,第三限位块617可与第一撑杆611抵接并限制第一撑杆611转动;第一撑杆611远离顶立板3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616,第二转动块616远离第一撑杆61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转动螺杆612,第二转动螺杆612远离第一撑杆61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承托块613;相邻顶立板310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614,固定块614靠近侧立板210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第二承托块613可滑移进入滑槽,第二承托块613上螺纹连接有第三锁止螺栓615,第三锁止螺栓615穿过第二承托块613抵接与滑槽的底壁螺纹连接并限制第二承托块613滑移。
36.参考图2和图6,固定机构500包括第一连接板510,第一连接板510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板520,第一连接板510和第二连接板520用于固定相邻两个侧板200并用于两个侧板200的抵接处,第一连接板510和第二连接板520分别与拐角两侧的侧立板210抵接,第一连接板510和第二连接板520上均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530,部分固定螺栓530穿过第一连接板510与侧立板210螺纹连接,剩余部分固定螺栓530穿过第二连接板520与侧立板210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板510远离侧立板210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动槽,第二连接板520远离侧立板21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第一滑动槽的轴线和第二滑动槽的轴线平行且不共线,第一滑动槽内滑移连接有第一定位块540,第一定位块540延伸至第一连接板510远离第二连接板520的一侧,第一定位块540可与第二连接板520抵接,第一定位块540上开设有第一腰形槽上,第一腰形槽上穿设有第一锁止螺栓560,第一锁止螺栓560的一端穿过第一腰形槽与第一连接板510螺纹连接,第一锁止螺栓560将第一定位块540抵紧在第一连接板510上;第二滑动槽内滑移连接有第二定位块550,第二定位块550延伸至第二连接板520远离第一连接板510的一侧,第二定位块550可与第一连接板510抵接;第二定位块550上开设有第二腰形槽上,第二腰形槽上穿设有第二锁止螺栓570,第二锁止螺栓570的一端穿过第二腰形槽与第二连接板520螺纹连接,第二锁止螺栓570将第二定位块550抵紧在第二连接板520上。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房建工程用板房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板房搭建时,首先将折叠的侧立板210取出,转动侧立板210形成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侧板200,然后将安装板414抵接在侧立板210靠近底板100的侧壁上,然后通过连接螺栓413将安装板414与侧立板210固定,支板412和抵接缝两侧的侧立板210抵接,支板412并限制侧立板210转动,然后将安装板414上的抵接块插接在底板100上的插接孔110内,四个侧板200首尾相连,并围绕底板100设置,然后根据拐角处相邻侧立板210的夹角,调节第一定位块540的位置和第二定位块550的位
置,并转动第一连接板510和第一定位块540抵接,第二连接板520和第二定位块550的抵接;第一连接板510和第二连接板520分别与拐角两侧的侧立板210抵接,然后将固定螺栓530穿过第一连接板510与拐角一侧的侧立板210连接,然后将部分固定螺栓530穿过第二连接板520与拐角另一侧的侧立板210连接。
38.将折叠的顶立板310取出,然后将支撑板330转动至两个顶立板310同一端的支撑板330位于同一平面上,然后转动两个顶立板310相互靠近,支撑板330上的连接块350插接在相邻支撑板330上的插孔内;然后转动第一撑杆611,第一撑杆611带动第二转动螺杆612端部的第二承托块613滑移,第二承托块613滑移进入滑槽,然后用第三锁止螺栓615锁紧第二承托块613,然后旋转第二转动螺杆612,第二转动螺杆612带动同一端的两个支撑板330抵紧。然后转动第二撑杆621和支撑块421,使得第一承托块423端部的第一磁铁630和第三承托块623端部的第二磁铁640分离,然后将第一承托块423和第三承托块623分别插接在承接孔和抵接槽内,旋转第一转动螺杆422和第二转动螺杆612,使得第一承托块423和第三承托块623分别抵紧承接孔和抵接槽;然后取出几组第一连接板510和第二连接板520组成的固定机构500,安装在侧立板210位于室内的拐角处,用于增强板房的稳定性。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