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2:49:15
本技术涉及边坡生态护坡的,尤其涉及一种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
背景技术:
1、弃渣场,通常是用于储存和处理废渣、废弃物和工业残渣的场地,是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挑战之一。在弃渣场内,由于长时间的废渣堆积和开采活动,长陡边坡容易受到侵蚀而产生坡面崩塌的威胁。这使得对于弃渣场周边的水体以及生态造成影响。因此,如何使得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稳固是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相关的技术中,在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生态修复方法通常包括简单的植被覆盖或植树造林。然而,由于土壤侵蚀和坡面崩塌的严重性,相关技术在保持植被稳定性、促进土壤保水和植被稳固效果等待时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弃渣场植被稳定性差、保水性差、产生稳固作用时间长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包括:沿坡面布置的多个栽培槽,每一所述栽培槽的内周壁设置有导根层,所述栽培槽内布置有组培箱,所述组培箱和所述导根层贴合;
3、其中,所述组培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土壤层和蓄水陶土层。
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所述箱体的顶面具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孔洞。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所述孔洞包括位于箱体中部的主孔洞以及与主孔洞呈中心对称的次孔洞,所述主孔洞的直径大于所述次孔洞的直径。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多个所述次孔洞的直径一致。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所述箱体上还设有浇灌通道,所述浇灌通道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所述浇灌通道绕所述箱体螺旋布置,在所述浇灌通道对应的所述箱体的壁面上设有连通孔,以通过所述连通孔实现所述浇灌通道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所述浇灌通道的顶部设置有一注入端,所述注入端用于与注液管快速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所述箱体顶部一周边缘上设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箱体铰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所述栽培槽的顶面一圈边缘朝内倾斜设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多个所述栽培槽呈间隔排列设置。
13、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通过在坡面设置多个栽培槽,在栽培槽内配置组培箱,通过在组培箱内栽种植被的方式对坡面进行防护,这种方式能够通过组培箱对植被起到稳定作用,能够有效实现保水。且在栽培槽内还设有导根层,通过导根层的设置能够促进植被根系生长,缩短植被对于渣场边坡的修复周期,改善土壤质地,防止水土流失。
技术特征:1.一种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坡面布置的多个栽培槽,每一所述栽培槽的内周壁设置有导根层(1),所述栽培槽内配置有组培箱(2),所述组培箱(2)和所述导根层(1)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面具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孔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包括位于箱体中部的主孔洞以及与主孔洞呈中心对称的次孔洞,所述主孔洞的直径大于所述次孔洞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次孔洞的直径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还设有浇灌通道(5),所述浇灌通道(5)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灌通道(5)绕所述箱体螺旋布置,在所述浇灌通道(5)对应的所述箱体的壁面上设有连通孔(21),以通过所述连通孔(21)实现所述浇灌通道(5)与所述箱体内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灌通道(5)的顶部设置有一注入端(51),所述注入端(51)用于与注液管快速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部一周边缘上设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箱体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槽的顶面一圈边缘朝内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栽培槽呈间隔排列设置。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边坡生态护坡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弃渣场的长陡边坡结构,包括沿坡面布置的多个栽培槽,每一栽培槽的内周壁设置有导根层,栽培槽内布置有组培箱;其中,组培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土壤层和蓄水陶土层。本技术中导根层和组培箱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通过组培箱中土壤层和蓄水陶土层能够使得坡面结构具有稳定的保水效果,利于植被根系生长。使得本技术的结构能够适应特殊地形、增强植物生长、防止水土流失,提升水分供应的同时具有节省成本和加速生态恢复等优势,是一种能够在复杂条件下实现高效生态修复的有效方法。技术研发人员:周慧,向华浩,唐喜,祁有祥,罗梓涵,卢浩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芷兰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1技术公布日:2024/6/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1010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