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服装饰品,鞋,帽,珠宝,制造的工具及其制品制作技术 > 一种具备强抓地力的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具备强抓地力的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1:00:54

本技术属于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强抓地力的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1、根据人们在运动中做出的加速、减速、转向和急停等动作时,为增加鞋底抓地力及摩擦,一般会在鞋底设置鞋钉等结构。增强抓地力的几种方式包括鞋底材料选择:使用具有良好抓地力的橡胶或其他高摩擦系数材料作为鞋底材料,可以增加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抓地力;动态纹路设计:采用科学合理的纹路设计,可以增加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提供更多的摩擦力。例如,在户外登山鞋中常见的花纹深、排列紧密的大底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稳定性;深度和几何形状:鞋底纹路的深度和几何形状也会影响抓地性能。较深的纹路可以增加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并有助于排水和防滑。而几何形状的设计可以提供更多的接触点,增强抓地力;防滑材质和处理技术:一些特殊的材质和处理技术,如添加防滑剂、表面纹理处理等,可以进一步增加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和抓地力;结构设计:鞋底的整体结构设计也会影响抓地力。对于户外运动鞋或登山鞋,常见的设计包括前脚掌和后脚跟加厚,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抓地力;同时,在鞋底的关键部位加入弹性凹槽或扭簧设计,可以增加灵活性和抓地能力;具备强抓地力的鞋底结构需要考虑材料选择、纹路设计、防滑材质处理等因素,并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运动需求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以提供用户良好的抓地性能和安全性,但这种方式的抓地效果较为一般。

2、公开号为cn10746779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抓地足球鞋鞋底及足球鞋,主要也是通过鞋钉和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的设计来增强抓地力。但鞋钉的弧面结构只能达到普通抓地效果,无法达到高强度的运动所需要的强抓地力。

3、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具备强抓地力的鞋底结构,以实现强抓地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备强抓地力的鞋底结构。鞋底设置若干凸块组,不同的凸块组由不同个数的抓地凸块组成,通过不同抓地凸块的结构及数量的组合,从不同角度增大摩擦,同时增强鞋底的强抓地力。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具备强抓地力的鞋底结构,包括网布层和鞋底,所述网布层与鞋底压合成型;所述鞋底所对应的前脚掌位置为鞋上底部,所述鞋底所对应的后脚掌位置为鞋下底部;所述鞋底一体成型;

4、所述鞋底设有若干凸块组,所述凸块组由若干抓地凸块组成;

5、所述凸块组包括边缘凸块组、内部凸块组、底部凸块组和顶部凸块组;

6、所述边缘凸块组、底部凸块组和顶部凸块组均由两个抓地凸块组成,所述内部凸块组由三个抓地凸块组成;

7、所述抓地凸块包括边缘大凸块、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第三凸块、底部大凸块、顶部大凸块和小凸块;所述小凸块包括三个外侧面,所述小凸块还设有卡位端和小缓冲斜面。

8、优选的,所述边缘凸块组包括上边缘凸块组和下边缘凸块组;所述鞋上底部的两侧边缘部分设有若干上边缘凸块组,所述鞋下底部的两侧边缘部分设有若干下边缘凸块组;所述下边缘凸块组与上边缘凸块组形状相同,设置方向与上边缘凸块组相反。

9、具体的,边缘设置凸块组可以在运动中增强鞋底边缘部分的抓地力,上边缘凸块组与下边缘凸块组的对称设置,可以分别从不同方向来增强前脚掌和后脚掌的边缘部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从整体边缘结构上增强抓地力。

10、优选的,所述上边缘凸块组由边缘大凸块和小凸块组成,所述边缘大凸块包括五个外侧面,所述外侧面由鞋底向地面延伸的方向向凸块内部倾斜;所述边缘大凸块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一缓冲斜面;

11、所述小凸块的卡位端与第一凹槽大小相适应,所述卡位端与第一凹槽相互配连接;

12、所述边缘大凸块与小凸块靠近边缘一端的连接处之间设有间隙,所述边缘大凸块的第一缓冲斜面位于远离边缘一端的连接处;所述上边缘凸块组一体成型。

13、具体的,多个外侧面相较于柱体的抓地凸块,侧面的棱可以帮助稳固鞋底,在运动中从不同方向通过加大摩擦来增强抓地,凸块向内部倾斜可以有效的进行缓冲,防止运动中突然减速对脚部造成损伤,也避免了对鞋体造成损坏;凹槽中的间隙增加的鞋底的韧性,缓冲面对抓地凸块及人体脚部形成很好的缓冲及保护。

14、优选的,所述小凸块的小缓冲斜面与鞋底的边缘相接;对应外脚背位置的上边缘凸块组中,所述小凸块沿鞋底边缘向外延伸设有侧连接部。

15、具体的,侧连接部便于鞋底与鞋体之间的连接固定。

16、优选的,所述上边缘凸块组中对应脚尖位置的两组上边缘凸块组小于其他上边缘凸块组。

17、具体的,根据鞋底和脚部大小及位置的不同,凸块组的大小也会进行适应性的匹配。

18、优选的,所述鞋底的非边缘区域设有若干内部凸块组,所述鞋上底部的内部凸块组与鞋下底部的内部凸块组设置方向相反;

19、所述内部凸块组由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组成;

20、所述第一凸块为从鞋底凸起的三棱柱;

21、所述第二凸块包括由鞋底向抓地凸块内部倾斜的三个侧面和两个第二缓冲斜面,两个第二缓冲斜面之间设有第二凹槽;

22、所述第三凸块包括由鞋底向抓地凸块内部倾斜的三个侧面和两个第三缓冲斜面,两个第三缓冲斜面之间设有第三凹槽;

23、所述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分别与第一凸块的两条棱柱配合相接,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分别与第一凸块的连接处之间设有间隙。

24、具体的,脚心位置所对应的内部凸块组小于脚掌位置所对应的内部凸块组;

25、具体的,所述鞋上底部左侧设置的内部凸块组中的第二凸块位于第一凸块的左下方,第三凸块位于第一凸块的右下方;所述鞋上底部右侧设置的内部凸块组中的第二凸块位于第一凸块的右下方,第三凸块位于第一凸块的左下方;所述鞋下底部的内部凸块组中的三个抓地凸块的组合方式与鞋上底部的内部凸块组中的三个抓地凸块的组合方式相同。

26、具体的,中间位置的三个抓地凸块的设计进一步增强脚掌与地面的摩擦,三个抓地凸块可以从不同方向和角度抓地,增加了抓地的稳定性,向内倾斜及缓冲斜面起到很好的缓冲和保护作用。

27、优选的,所述鞋底的脚后跟部的设有底部凸块组;

28、所述底部凸块组由底部大凸块和小凸块组成,所述底部大凸块包括三个侧面和一个弧面,与脚后跟部相接的一端为弧面,弧面与脚后跟部的边缘相适应;

29、所述底部凸块组的连接方式与上边缘凸块组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底部凸块组一体成型。

30、具体的,底部凸块组与脚后跟的弧面相适应,即美观又可以增强鞋底的稳固性。

31、优选的,所述鞋底的脚尖位置设有顶部凸块组;

32、所述顶部凸块组由顶部大凸块和小凸块组成,所述顶部大凸块包括底面凸块和延伸凸块,所述底面凸块与边缘大凸块形状相同,所述顶部大凸块与边缘相接的部分设有上缓冲面;

33、所述顶部凸块组向外延伸的方向设有上连接部,所述延伸凸块位于上连接部上;

34、所述顶部凸块组的连接方式与上边缘凸块组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顶部凸块组一体成型。

35、具体的,上连接部便于鞋底与鞋体的固定连接,上缓冲面可以防止脚部扭伤,缓冲性可以延长鞋底使用期限。

36、优选的,所述鞋底的脚尖位置设有两组相互对称的顶部凸块组。

37、具体的,对称设置即美观又可以有效的保护脚趾在运动时受伤。

38、优选的,所述鞋底的边缘设有一圈凸起部;所述鞋底中间设有空洞。

39、具体的,边缘的凸起部使鞋底的设计更加合理,增强与网布层的连接,中间的空洞可以增加图标尺码,设计制作更加方便。

40、具体的,不同位置的凸块组的大小与脚底的位置相适应。

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4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强抓地力的鞋底结构,通过鞋底的凸块组和抓地凸块,通过不同数量和结构的抓地凸块的组合设计,达到增强抓地力的效果。从脚底的不同部位多角度的增大摩擦,上、下边缘凸块组,顶部凸块组、底部凸块组的设置在脚部所对应的位置,合理的从不同位置对抓地力进行增强,缓冲斜面、缓冲面间隙即可以增强摩擦,同时又可以保护脚部和鞋底;抓地凸块的不同结构是依据脚部运动及发力时的身体结构设计原理进行设计,不同位置的凸块组的大小与脚底的位置相适应,多角度的增强鞋底的摩擦及抓地力,同时保护鞋底和脚部,实现鞋底具有强抓地力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901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