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卷发棒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1:14:18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一种可以快速使头发卷成波浪形的电吹风双向卷发棒。
背景技术:
1、电吹风卷发棒市面上主要以单向卷发为主,左边卷发时需用左卷发棒,右边卷发时需用右卷发棒,有的使用效果还可以,有的使用效果就比较差。其存在的最大的缺点:一是左右卷发时,需经常更换左、右卷发棒来完成左边及右边卷发,操作使用很不方便;二是卷发棒出风口设置不合理,吹出的热风使头发松散,卷发定型不佳;三是需配置左、右两种单向卷发棒,不经济,浪费社会资源;四是其外观与电吹风主机搭配比较生硬、不协调。
2、为此,人们对现有电吹风卷发棒进行了改进或模仿,生硬地将左、右卷发棒合二为一,其效果并不理想,市场反应不如意。其存在的问题:一是卷发棒的出风口只有单向旋转循环风,没有双向旋转循环风,更没有下压风,卷发时头发容易重叠卷在一起,里层、外层卷发效果差别很大,甚至外层头发根本就达不到卷曲定型效果;二是没有增压旋风结构,利用效率低,只能高热风才能卷发,中热风、低热风卷发效差,甚至不能卷发;三是卷发棒上段、中段、下段出风口出风不均匀,有可能上段能卷发,中段或下段不能卷发;四是卷发棒出风口风压不足,出风凌乱,卷发松散,卷发定型不佳。
3、针对上述问题,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开发和研制,但至今尚未有较理想的产品面世。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左转又可右转旋转增压出风、上中下出风均匀、左右转换方便的双向卷发棒;第二目的是提出一种从上向下逐级下压出风、头发不堆积不松散 、里外层头发都能卷曲定型的双向卷发棒。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卷发棒、电吹风主机,所述的卷发棒包括旋钮、外套、导流板、内套;
3、所述外套的主体由多片弧形导流片连接组成,相邻的弧形导流片之间设有外套出风口, 弧形导流片的外表面设有左右旋风渐变导流弧面,左右旋风渐变导流弧面之间由左右渐变过渡弧面连接;
4、所述的内套套设在外套内,内套的主体由与弧形导流片相对应的风道增压筋连接组成,相邻的风道增压筋之间设有导流板安装槽,风道增压筋的两侧对应设有左右增压导流凸弧面;
5、所述的导流板对应安装在内套的导流板安装槽上,导流板上设有旋风导流槽以及设置在旋风导流槽中间的风向隔板,风向隔板把旋风导流槽分隔为左右旋风导流槽,左右旋风导流槽上对应设有左右增压导流凹弧面;
6、所述的旋钮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套上并与内套连接;
7、所述内套上的左右增压导流凸弧面与导流板上相对应的左右增压导流凹弧面构成内大外小的左右增压旋风风道;
8、所述的旋钮带动内套转向左侧时,左增压旋风风道的出风口打开,右增压旋风风道关闭,左增压导流凸弧面与左旋风渐变导流弧面形成光滑曲面,左增压旋风风道通过外套出风口吹出旋转增压热风气流,旋转增压热风气流沿着左旋风渐变导流弧面流动;
9、所述的旋钮带动内套转向右侧时,右增压旋风风道的出风口打开,左增压旋风风道关闭,右增压导流凸弧面与右旋风渐变导流弧面形成光滑曲面,右增压旋风风道通过外套出风口吹出旋转增压热风气流,旋转增压热风气流沿着右旋风渐变导流弧面流动。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导流板上设有旋转热风下压导流结构,该结构包括设置在旋风导流槽上的导流筋板,风向隔板把导流筋板分隔为左右导流筋板,左右导流筋板的下表面分别为下弯月牙形导流圆弧面,当左右增压旋风风道吹过旋转热风时,旋转热风受到左右导流筋板上的下弯月牙形导流圆弧面导向产生下压的旋转热风。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内套设有6根风道增压筋并形成6排导流板安装槽,每排导流板安装槽上设有3条内套加强筋,从而使内套形成18个分流窗,进风口进入内套的热风从18个分流窗吹出。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风向隔板与左右导流筋板将每片导流板上的旋风导流槽对应分隔成14个左右旋风导流槽,并与风道增压筋对应形成14个左右增压旋风风道,从18个分流窗吹出的热风又被左右增压旋风风道分流成84股下压的旋转热风。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外套上对应设有6片弧形导流片并形成6排外套出风口,每排外套出风口上设有3条加强筋并被分成上段风道、中上段风道、中下段风道、下段风道4段出风道。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旋钮与外套之间设有旋钮定位机构,所述的旋钮定位机构包括弹簧和换挡定位帽,弹簧和换挡定位帽对应安装在旋钮的安装柱上,外套上设有与换挡定位帽球形头配合的左右旋风定位球形槽。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旋钮与外套之间设有角度限位机构,所述的角度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套上的内套旋转限位孔、设置在内套旋转限位孔上的旋钮旋转限位槽、设置在旋钮上的旋转限位筋,旋转限位筋与旋钮旋转限位槽配合起到角度限位作用。
1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外套上设有旋钮旋转限位凹槽,左右旋风定位球形槽和内套旋转限位孔对应设置在旋钮旋转限位凹槽的底部;所述的内套上对应设有安装导向柱、内套中心孔、旋转端面、旋转定位面、旋钮导向槽,所述的旋钮上对应设有旋钮螺钉孔、安装定位面、旋钮限位面,装配时,螺钉穿过内套中心孔固定在旋钮螺钉孔上,安装导向柱套设在内套旋转限位孔上,旋转限位筋与旋钮导向槽配合,内套底部的旋转端面与外套底部旋转配合,旋转定位面与安装定位面抵触,旋钮限位面与旋钮旋转限位凹槽旋转配合,内套旋转径向面与外套内壁旋转配合。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旋钮上设有旋钮风向标识,外套上设有与旋钮风向标识配合的左右旋出风标识。
1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套的进风口接头部设有与电吹风主机快速装配拆卸的自锁扣件。
19、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20、一是可以设置左右双向卷发模式,使用者左和右均可卷发;
21、二是电吹风机在低速状态下头发也能自动卷到卷发棒上;
22、三是每个出风口具有出风空气压降吸附能力,头发能有效卷到卷发棒上,无飞丝、不凌乱;
23、四是上段、中上段、中下段、下段四段均匀出风,每段头发都能卷曲定型;
24、五是上段、中上段、中下段、下段旋转气流具有下压功能,头发自动螺旋式从上往下压,头发不会堆积、不会松散 ,里层、外层头发都能卷曲定型;
25、六是电吹风主机吹出的热风通过分流窗分流成18份90度转弯风,再通过导流片将90度转弯风分流成84份,外套再将84份风分成4段,每段都均匀出风;
26、七是悬浮式内套工作中会自动校正,卷发棒的每个出风口都能高效出风;
27、八是卷发棒与电吹风主机为锁扣联结方式,装拆秒实现,产品组装简单、快捷,操作性强,组装效率高,产品经济实用,节能减排;
28、九是产品结构巧妙、合理、可靠,国内首创。
技术特征:1.一种双向卷发棒,包括卷发棒(50)、电吹风主机(80),其特征是:所述的卷发棒(50)包括旋钮(501)、外套(504) 、导流板(505)、内套(5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卷发棒,其特征是:所述的导流板(505)上设有旋转热风下压导流结构,该结构包括设置在旋风导流槽(5052)上的导流筋板(5053),风向隔板(5055)把导流筋板(5053)分隔为左右导流筋板(5053z、5053y),左右导流筋板(5053z、5053y)的下表面分别为下弯月牙形导流圆弧面(5054),当左右增压旋风风道(50-2、50-1)吹过旋转热风时,旋转热风受到左右导流筋板(5053z、5053y)上的下弯月牙形导流圆弧面(5054)导向产生下压的旋转热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卷发棒,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套(506)设有6根风道增压筋(50610)并形成6排导流板安装槽(5069),每排导流板安装槽(5069)上设有3条内套加强筋(5066),从而使内套(506)形成18个分流窗(5068),进风口(50415)进入内套(506)的热风从18个分流窗(5068)吹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向卷发棒,其特征是:所述的风向隔板(5055)与左右导流筋板(5053z、5053y)将每片导流板(505)上的旋风导流槽(5052)对应分隔成14个左右旋风导流槽(5052z、5052y),并与风道增压筋(50610)对应形成14个左右增压旋风风道(50-2、50-1),从18个分流窗(5068)吹出的热风又被左右增压旋风风道(50-2、50-1)分流成84股下压的旋转热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卷发棒,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套(504)上对应设有6片弧形导流片(50411)并形成6排外套出风口(5045),每排外套出风口(5045)上设有3条加强筋(5044)并被分隔成上段风道、中上段风道、中下段风道、下段风道4段出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向卷发棒,其特征是:所述的旋钮(501)与外套(504)之间设有旋钮定位机构,所述的旋钮定位机构包括弹簧(502)和换挡定位帽(503),弹簧(502)和换挡定位帽(503)对应安装在旋钮(501)的安装柱(5013)上,外套(504)上设有与换挡定位帽球形头(5032)配合的左右旋风定位球形槽(5049、504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向卷发棒,其特征是:所述的旋钮(501)与外套(504)之间设有角度限位机构,所述的角度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套(504)上的内套旋转限位孔(50410)、设置在内套旋转限位孔(50410)上的旋钮旋转限位槽(5047)、设置在旋钮(501)上的旋转限位筋(5011),旋转限位筋(5011)与旋钮旋转限位槽(5047)配合起到角度限位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向卷发棒,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套(504)上设有旋钮旋转限位凹槽(5041),左右旋风定位球形槽(5049、5048)和内套旋转限位孔(50410)对应设置在旋钮旋转限位凹槽(5041)的底部;所述的内套(506)上对应设有安装导向柱(5061)、内套中心孔(5062)、旋转端面(5063)、旋转定位面(5064)、旋钮导向槽(5065),所述的旋钮(501)上对应设有旋钮螺钉孔(5016)、安装定位面(5017)、旋钮限位面(5018),装配时,螺钉穿过内套中心孔(5062)固定在旋钮螺钉孔(5016)上,安装导向柱(5061)套设在内套旋转限位孔(50410)上,旋转限位筋(5011)与旋钮导向槽(5065)配合,内套底部(50612)的旋转端面(5063)与外套底部(50417)旋转配合,旋转定位面(5064)与安装定位面(5017)抵触,旋钮限位面(5018)与旋钮旋转限位凹槽(5041)旋转配合,内套旋转径向面(50611)与外套内壁(50416)旋转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向卷发棒,其特征是:所述的旋钮(501)上设有旋钮风向标识(5012),外套(504)上设有与旋钮风向标识(5012)配合的左右旋出风标识(5043、504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卷发棒,其特征是:所述外套(504)的进风口接头部设有与电吹风主机(80)快速装配拆卸的自锁扣件(5046)。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卷发棒,包括卷发棒、电吹风主机,所述的卷发棒包括旋钮、外套、导流板、内套;外套由弧形导流片组成并形成外套出风口,弧形导流片设有左右旋风渐变导流弧面并由左右渐变过渡弧面连接;内套套设在外套内,内套由风道增压筋组成并形成导流板安装槽,风道增压筋的两侧对应设有左右增压导流凸弧面;导流板对应安装在内套的导流板安装槽上,风向隔板把旋风导流槽分隔为左右旋风导流槽,左右旋风导流槽上对应设有左右增压导流凹弧面,左右增压导流凸弧面与左右增压导流凹弧面构成左右增压旋风风道。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左右双向卷发模式、旋转增压出风并逐级下压、卷发无飞丝、卷发效果好等优点。技术研发人员:胡垚,胡晓鹏,姚旭程,凌森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永康市和邦工具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6技术公布日:2024/5/2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914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