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支撑板、鞋底及鞋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1:22:07
本技术涉及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曲支撑板、鞋底及鞋。
背景技术:
1、跑步过程中当用足跟落地时,人的双脚需要反复承受大约相当于体重1.5-3倍的冲击力,短时间内高强度的跑步量或者日积月累的跑步累积,对下肢造成的负担不容小觑。因此,减震是跑鞋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减震的目的是减缓足部接触地面时地面冲击力上升的速度与幅度。
2、目前,各家运动鞋厂商都在不遗余力地研究如何提升产品的减震性能,从鞋底的缓冲材料、厚度、形状等各个角度,去寻求最佳的配置,以减少着地时地面对人体的冲击。现有鞋类产品的减震设计主要分为材料减震和结构减震。材料减震是利用发泡材料、eva、e-tpu、pebax等较软的材料自身的形变来达到减震的功能,产品如nike zoomx vaporflynext%、adidas ultraboost 20、李宁的科技等;结构减震是利用波浪、拱桥、反曲弓等形状来起到支撑和减震的功能,产品如mizuno wave rider 23、on cloud ace、李宁的“弜”科技等;目前也有较多产品是在材料减震功能的基础上,加上结构减震,来达到双重减震的功能。
3、但人体足部在跑步运动过程中的周期性姿态变化复杂,现有的支撑板结构难以充分适应足部的运动状态,并为足部提供足够的减震,以减轻对整个下肢肌骨系统造成的负担,降低如骨性关节炎等风险,舒适性和稳定性也难以同时达到跑者的功能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曲支撑板、鞋底及鞋。双曲支撑板可以更充分、有效地分散足跟所受地面冲击反力,达到更优异的缓震效果,同时提高上去支撑板的稳定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双曲支撑板,包括中足支撑部和足跟支撑部,足跟支撑部环设在中足支撑部的外围侧,中足支撑部和足跟支撑部朝向足跟方向呈夹角设置,中足支撑部自分叉位置朝向足跟方向弧形向下弯曲,以形成第一下凹结构,足跟支撑部自分叉位置朝向足跟方向弧形向上弯曲后再弧形向下弯曲,以形成上凸结构和第二下凹结构,在足跟指向前掌的方向上,第一下凹结构的最低点位于第二下凹结构的最低点的前侧。
3、进一步,第一下凹结构的最低点位于双曲支撑板的中足段,第二下凹结构的最低点位于双曲支撑板的足跟段。
4、进一步,第二下凹结构的最低点的高度低于分叉位置的高度和第一下凹结构的最低点的高度。
5、进一步,第一下凹结构靠近足跟方向的一侧向上延伸,于最高点处形成承托区域,该承托区域对应于双曲支撑板的足跟段,承托区域的高度高于分叉位置的高度,以将第一下凹结构的最低点受到的地面冲击反力分散并转移至承托区域。
6、进一步,中足支撑部和足跟支撑部的分叉位置位于双曲支撑板的前中足段。
7、进一步,中足支撑部为板状结构,足跟支撑部为环形板状结构。
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鞋底,包括如上所述的双曲支撑板。
9、进一步,还包括对应足跟部位的足跟中底和对应前掌部位的前掌上层中底,足跟中底设置在双曲支撑板的上方,前掌上层中底设置在双曲支撑板的下方,双曲支撑板的前中足段固定连接在足跟中底和前掌上层中底之间。
10、进一步,还包括前掌下层中底和止滑结构,前掌下层中底位于前掌上层中底的下方,止滑结构包括前掌止滑结构、中足止滑结构和足跟止滑结构,前掌止滑结构设置在前掌下层中底的底部,中足止滑结构设置在双曲支撑板的中足支撑部的底部,足跟止滑部设置在双曲支撑板的足跟支撑部的底部。
1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鞋,包括如上所述的鞋底。
12、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双曲支撑板,中足支撑部和足跟支撑部构成双曲结构,足跟着地后,双曲支撑板由后跟支撑部着地过渡到中足支撑部着地,以将人体足部足跟所受地面冲击反力分散并转移至前中足段、中足段、中足支撑部的承托区域以及足跟纵向支撑部,减轻地面冲击反力峰值力对人体足部造成的伤害的同时,更能适应于人体足部在运动过程中形态的变化,具备较高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技术特征:1.一种双曲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足支撑部和足跟支撑部,足跟支撑部环设在中足支撑部的外围侧,中足支撑部和足跟支撑部朝向足跟方向呈夹角设置,中足支撑部自分叉位置朝向足跟方向弧形向下弯曲,以形成第一下凹结构,足跟支撑部自分叉位置朝向足跟方向弧形向上弯曲后再弧形向下弯曲,以形成上凸结构和第二下凹结构,在足跟指向前掌的方向上,第一下凹结构的最低点位于第二下凹结构的最低点的前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曲支撑板,其特征在于,第一下凹结构的最低点位于双曲支撑板的中足段,第二下凹结构的最低点位于双曲支撑板的足跟段。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曲支撑板,其特征在于,第二下凹结构的最低点的高度低于分叉位置的高度和第一下凹结构的最低点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曲支撑板,其特征在于,第一下凹结构靠近足跟方向的一侧向上延伸,于最高点处形成承托区域,该承托区域对应于双曲支撑板的足跟段,承托区域的高度高于分叉位置的高度,以将第一下凹结构的最低点受到的地面冲击反力分散并转移至承托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曲支撑板,其特征在于,中足支撑部和足跟支撑部的分叉位置位于双曲支撑板的前中足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曲支撑板,其特征在于,中足支撑部为板状结构,足跟支撑部为环形板状结构。
7.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曲支撑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足跟部位的足跟中底和对应前掌部位的前掌上层中底,足跟中底设置在双曲支撑板的上方,前掌上层中底设置在双曲支撑板的下方,双曲支撑板的前中足段固定连接在足跟中底和前掌上层中底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掌下层中底和止滑结构,前掌下层中底位于前掌上层中底的下方,止滑结构包括前掌止滑结构、中足止滑结构和足跟止滑结构,前掌止滑结构设置在前掌下层中底的底部,中足止滑结构设置在双曲支撑板的中足支撑部的底部,足跟止滑部设置在双曲支撑板的足跟支撑部的底部。
10.一种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所述的鞋底。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曲支撑板、鞋底及鞋,双曲支撑板包括足支撑部和足跟支撑部,足跟支撑部环设在中足支撑部的外围侧,中足支撑部和后跟支撑部构成双曲结构。在运动过程中,双曲支撑板由足跟支撑部着地过渡到中足支撑部着地,以将人体足部足跟所受地面冲击反力分散并转移至前中足段、中足段、中足支撑部的承托区域以及足跟纵向支撑部,减轻地面冲击反力峰值力对人体足部造成的伤害的同时,更能适应于人体足部在运动过程中形态的变化,具备较高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技术研发人员:姜赛,吴春飞,杨昌,任强,杨帆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0技术公布日:2024/6/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9235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