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1:36:51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尤其涉及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1、电子雾化装置是通过雾化液体基质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的电子产品,其一般具有雾化器和电源组件两个部分;雾化器内部存储有液体基质以及设置有用于雾化液体基质的发热体,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和电路板。
2、现有电子雾化装置中通过支架来支撑发热体,发热体的热量易传导至支架上,一方面造成发热体热量的损失,另一方面导致其它部件的温度不利的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
2、支架,被构造成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管状结构、且其侧壁上设有进液口;
3、发热体,被收容在所述支架内;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进液口用于提供液体基质流入至所述第一表面,以使得所述发热体对所述液体基质进行加热并生成气溶胶;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支架的内表面之间界定有气流通道,以使得空气从所述支架的进气口流入,流经所述气流通道后从所述支架的出气口流出;和
4、隔热件,被收容在所述支架内,所述隔热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支架的内表面之间以间隔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支架。
5、在一示例中,所述隔热件被构造成将所述发热体保持或者支撑于所述支架内部。
6、在一示例中,所述发热体卡扣连接于所述隔热件上。
7、在一示例中,所述发热体被构造成板状且具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孔洞;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发热体的第二表面接触且开设有窗口,所述多个孔洞通过该窗口暴露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8、在一示例中,所述隔热件被构造成具有两端开口的容腔结构,所述隔热件一端的开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隔热件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9、所述发热体被收容在所述隔热件内。
10、在一示例中,所述隔热件靠近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表面抵接。
11、在一示例中,所述隔热件的内表面具有卡槽,所述发热体的一端卡设在所述卡槽中。
12、在一示例中,所述隔热件的侧壁上具有装配口,所述发热体通过所述隔热件侧壁上的装配口装配至所述隔热件内。
13、在一示例中,所述隔热件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且所述隔热件被配置成在所述支架与所述发热体之间提供密封。
14、在一示例中,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发热体一起从所述支架的进气口或者从所述进液口装配至所述支架内。
15、在一示例中,所述发热体被配置为能够在变化磁场穿透下发热的感受器。
16、在一示例中,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发热体一体成型。
17、在一示例中,所述隔热件被配置为在变化磁场穿透下不发热或者呈数量级的低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量。
18、在一示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被收容在所述支架内的液体传递单元,所述液体传递单元设置在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表面保持接触,以吸取从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液体基质并将吸取的液体基质传递至所述第一表面。
19、在一示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架连接的保持件,用于将所述液体传递单元抵接于所述发热体的第一表面。
20、在一示例中,所述支架内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隔热件抵接,以限制所述隔热件朝向所述气流通道移动。
21、在一示例中,所述发热体被构造成板状且具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孔洞,所述孔洞供气溶胶逸出至所述气流通道内。
22、在一示例中,所述发热体布置成沿所述支架的纵向延伸。
23、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
24、支架,被构造成具有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且其侧壁具有进液口;所述支架内形成有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收容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气流通道;空气从所述支架一端的开口流入,通过所述气流通道后从所述支架另一端的开口流出;
25、发热体,液体基质通过所述进液口能够流入至所述发热体,以使得所述发热体对所述液体基质进行加热并生成气溶胶;
26、液体传递单元,与所述发热体保持接触;所述液体传递单元用于吸取从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液体基质并将吸取的液体基质传递至所述发热体;其中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液体传递单元之间;和
27、隔热件,被构造成保持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液体传递单元,以与所述发热体和所述液体传递单元一起装配至所述收容腔中;其中,所述隔热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支架的内表面之间以提供间隔。
28、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
29、壳体组件,具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
30、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纵向布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内界定有第一部分储液腔,该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是缩小的;和,
31、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二部分内。
32、在一示例中,所述支架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表面界定第二部分储液腔,所述第二部分储液腔与所述气流通道位于所述发热体的两侧并且是沿着所述壳体组件的宽度方向布置。
33、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
34、壳体组件,具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纵向布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内界定有第一部分储液腔,该第二部分的径向尺寸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是缩小的;
35、发热体,被配置为加热部分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
36、液体传递单元,与所述发热体保持接触;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液体传递单元沿所述壳体组件的纵向布置并且二者将所述第二部分间隔形成气流通道和第二部分储液腔;和
37、支架,用于将所述发热体和液体传递单元保持于所述第二部分内;
38、其中,所述液体传递单元的部分表面限定了所述第二部分储液腔的边界,所述第二部分储液腔流体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储液腔;所述发热体的部分表面限定了所述气流通道的边界,所述气流通道提供气溶胶流经的路径。
39、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储液腔和所述气流通道沿着所述壳体组件的宽度方向布置。
40、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可拆卸连接的电源组件;其中,所述发热体被配置为在变化磁场穿透下发热;
41、所述电源组件包括:
42、接收部,用于接收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部分;
43、磁场发生器,被配置为在交变电流下产生变化的磁场,所述磁场发生器靠近所述接收部设置。
44、以上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隔热件和发热体均被收容在支架内,而隔热件设置在发热体与支架的内表面之间;这样,一方面可避免发热体的热量传导至支架上,另一方面利于将隔热件、发热体、支架等部件装配至雾化器中。
技术特征: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被构造成将所述发热体保持或者支撑于所述支架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卡扣连接于所述隔热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被构造成板状且具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孔洞;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发热体的第二表面接触且开设有窗口,所述多个孔洞通过该窗口暴露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被构造成具有两端开口的容腔结构,所述隔热件一端的开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隔热件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靠近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表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的内表面具有卡槽,所述发热体的一端卡设在所述卡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的侧壁上具有装配口,所述发热体通过所述隔热件侧壁上的装配口装配至所述隔热件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且所述隔热件被配置成在所述支架与所述发热体之间提供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发热体一起从所述支架的进气口或者从所述进液口装配至所述支架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被配置为能够在变化磁场穿透下发热的感受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发热体一体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被配置为在变化磁场穿透下不发热或者呈数量级的低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被收容在所述支架内的液体传递单元,所述液体传递单元设置在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表面保持接触,以吸取从所述进液口流入的液体基质并将吸取的液体基质传递至所述第一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支架连接的保持件,用于将所述液体传递单元抵接于所述发热体的第一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隔热件抵接,以限制所述隔热件朝向所述气流通道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被构造成板状且具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孔洞,所述孔洞供气溶胶逸出至所述气流通道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布置成沿所述支架的纵向延伸。
19.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0.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表面界定第二部分储液腔,所述第二部分储液腔与所述气流通道位于所述发热体的两侧并且是沿着所述壳体组件的宽度方向布置。
22.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储液腔和所述气流通道沿着所述壳体组件的宽度方向布置。
24.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0-23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可拆卸连接的电源组件;其中,所述发热体被配置为在变化磁场穿透下发热;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所述雾化组件,包括:支架,被构造成具有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且其侧壁上设有进液口;发热体,被收容在支架内;发热体包括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液体基质通过进液口能够流入至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与支架的内表面之间界定至少部分气流通道;隔热件,被收容在支架内、且至少部分设置在发热体与支架的内表面之间。以上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隔热件和发热体均被收容在支架内,而隔热件设置在发热体与支架的内表面之间;这样,一方面可避免发热体的热量传导至支架上,另一方面利于将隔热件、发热体、支架等部件装配至雾化器中。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强,谢远秋,谢宝锋,胡瑞龙,徐中立,李永海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21228技术公布日:2024/3/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939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