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的电子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2:03:40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旋转的电子烟。
背景技术:
1、电子烟又名虚拟香烟,主要用于戒烟和替代香烟。它有着与香烟一样的外观、与香烟近似的味道,甚至比一般香烟的口味要多出很多,也像香烟一样能吸出烟、吸出味道,以电子烟代替香烟,环保更健康。简单的说电子烟是一种低压的微电子雾化设备,把具有烟草香味的溶液通过加热雾化成烟雾状,供吸烟者使用。电子烟杆分雾化器和电子设备部分。
2、目前,市场上人们普遍使用的电子烟一般为一个烟弹,而一个烟弹只能对应一种口感的烟油。这种电子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使用,用户无法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两种或多种口味的烟油,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旋转的电子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可旋转的电子烟,包括电池组件、烟弹组件,所述烟弹组件包括多个烟弹,多个烟弹均对应设置有通电极,所述电池组件设置有第一供电极、第二供电极,多个烟弹的通电极均沿着圆周等间隙分布,第一供电极、第二供电极沿着圆周间隙分布,第一供电极与第二供电极的圆周间隙与相邻的通电极之间间隙相同,所述通电极包括第一通电极、第二通电极,所述第一供电极包括第一供电正极、第一供电负极,所述第二供电极包括第二供电正极、第二供电负极,所述第一供电负极靠近第二供电正极,所述第一供电负极与第二供电正极之间间隙与所述第一供电正极与第一供电负极之间间隙相同,相邻的两个烟弹的通电极分别与第一供电极与第二供电极接触通电,所述电池组件与烟弹组件之间转动连接以实现多个烟弹的通电极与对应供电极之间的接触切换。
3、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件设置有通气孔、第一贯通口、第二贯通口及第三贯通口,所述通气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贯通口、第二贯通口及第三贯通口相贯通,多个烟弹对应设置有一个通气口,多个烟弹的通气口沿着圆周分布,所述第一贯通口、第二贯通口及第三贯通口沿着圆周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烟弹的通电极分别与第一供电极与第二供电极接触通电时,相邻的两个烟弹的通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贯通口、第三贯通口对准贯通。
4、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件设置有电池容量显示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6、本实用新型中,将多个烟弹分别装载不同口味的烟油,当相邻的两个烟弹的通电极分别对准并接触第一供电极、第二供电极时,可以实现两个烟弹同时工作,这样可以使得吸烟者吸取混合味的烟,当然多个烟弹中某一个烟弹通电极分别接第二供电正极、第一供电负极时,由于其他烟弹通电极与供电极错开不通电,这样情况下可以实现吸烟者选择一种口味的烟进行吸取,以上的结构可以满足吸烟者对更多口味选择的需求。
技术特征:1.一种可旋转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件、烟弹组件,所述烟弹组件包括多个烟弹,多个烟弹均对应设置有通电极,所述电池组件设置有第一供电极、第二供电极,多个烟弹的通电极均沿着圆周等间隙分布,第一供电极、第二供电极沿着圆周间隙分布,第一供电极与第二供电极的圆周间隙与相邻的通电极之间间隙相同,所述通电极包括第一通电极、第二通电极,所述第一供电极包括第一供电正极、第一供电负极,所述第二供电极包括第二供电正极、第二供电负极,所述第一供电负极靠近第二供电正极,所述第一供电负极与第二供电正极之间间隙与所述第一供电正极与第一供电负极之间间隙相同,相邻的两个烟弹的通电极分别与第一供电极与第二供电极接触通电,所述电池组件与烟弹组件之间转动连接以实现多个烟弹的通电极与对应供电极之间的接触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旋转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设置有通气孔、第一贯通口、第二贯通口及第三贯通口,所述通气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贯通口、第二贯通口及第三贯通口相贯通,多个烟弹对应设置有一个通气口,多个烟弹的通气口沿着圆周分布,所述第一贯通口、第二贯通口及第三贯通口沿着圆周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烟弹的通电极分别与第一供电极与第二供电极接触通电时,相邻的两个烟弹的通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贯通口、第三贯通口对准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可旋转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设置有电池容量显示装置。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旋转的电子烟,包括电池组件、烟弹组件,所述烟弹组件包括多个烟弹,多个烟弹均对应设置有通电极,电池组件设置有第一供电极、第二供电极,多个烟弹的通电极均沿着圆周等间隙分布,第一供电极、第二供电极沿着圆周间隙分布,第一供电极与第二供电极的圆周间隙与相邻的通电极之间间隙相同,通电极包括通电正极、通电负极,第一供电极包括第一供电正极、第一供电负极,第二供电极包括第二供电正极、第二供电负极,第一供电负极靠近第二供电正极,第一供电负极与第二供电正极之间间隙与第一供电正极与第一供电负极之间间隙相同,相邻的两个烟弹的通电极分别与第一供电极与第二供电极接触通电,电池组件与烟弹组件之间转动连接以实现多个烟弹的通电极与对应供电极之间的接触切换。技术研发人员:申敏良,李衡,谭威龙,黄东华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希格莱特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1技术公布日:2024/6/1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967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