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风一体窗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0 17:09:25
本技术涉及排风,尤其涉及一种排风一体窗。
背景技术:
1、目前屋建筑用窗,多采用规格化、标准化的塑钢窗或铝合金窗,密封性好。一般民居家庭,室内排气主要靠开窗户,特别在北方地区,冬季开窗降低室温,多有不便,即使正常开窗排气,大部分地区由于空气质量较差,对室内环境卫生不利。
2、尤其对于卫生间或者厨房经常需要排气,而现有技术一般是通过排风扇排风,常规的排风扇,需要在玻璃窗户上打孔,现场安装,这样极大的破坏了原窗的气密性、隔音性能等,而且蚊虫容易通过排风扇进入室内,在寒冷气候的情况下,室外的冷空气也能通过排风扇进入室内,尤其影响卫生间洗浴时的舒适感;另外,卫生间采用吸顶式排风机,其在吊顶上设置排风机并通过管道与墙上洞口连通,即通过管道布置将气体排出室外,该安装方式均在吊顶上方布置安装,使得安装检修很不方便,且通过管道排放没有直接通过排风机直接排至室外方式效果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风一体窗。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风一体窗,包括:
3、窗户框架;
4、窗户本体,其设于所述窗户框架内;以及
5、排风装置;
6、其中,所述窗户框架包括一根边框,所述边框包括一向室外凸出所述窗户本体的后壳,所述后壳底面开设有洞口,所述排风装置可拆卸设于所述后壳内且所述排风装置的排风孔与所述洞口对应。
7、优选的是,所述排风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控制模块和至少一排风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排风模块包括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内设有排风机,且所述第二箱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排风机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二箱体的底端开设有所述排风孔。
8、优选的是,相邻所述排风模块的第二箱体相邻一侧开设有一通风道。
9、优选的是,所述边框还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面板,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间隔平行设置,所述面板和所述后壳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的两侧使得所述变框内部形成一空腔。
10、优选的是,所述后壳相对两端出设有卡块,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的一端均设有挡板,所述后壳插设于所述空腔内并通过所述卡块和所述挡板使得所述后壳分别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连接。
11、优选的是,所述空腔的前端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呈u型,所述面板设有所述连接架的u型槽内。
12、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外侧设有一凸块,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一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连接架通过所述凸块插入所述凹槽内分别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连接。
13、优选的是,所述洞口处设有纱窗。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的排气一体窗与常规排风扇相比不仅没有破坏原窗的气密性和隔音性,而且易于拆卸维修,其与吸顶式排风机相比,没有过长的排放管道排放时间和排放效果更好。
技术特征:1.一种排风一体窗,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一体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控制模块和至少一排风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排风模块包括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内设有排风机,且所述第二箱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排风机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二箱体的底端开设有所述排风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风一体窗,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排风模块的第二箱体相邻一侧开设有一通风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一体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还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面板,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间隔平行设置,所述面板和所述后壳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的两侧使得所述边框内部形成一空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风一体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相对两端出设有卡块,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的一端均设有挡板,所述后壳插设于所述空腔内并通过所述卡块和所述挡板使得所述后壳分别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风一体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前端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呈u型,所述面板设有所述连接架的u型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风一体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外侧设有一凸块,所述第一框体或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一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凹槽,所述连接架通过所述凸块插入所述凹槽内分别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风一体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洞口处设有纱窗。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排风一体窗,属于排风技术领域,包括窗户框架;窗户本体,其设于窗户框架内;排风装置;窗户框架包括一根边框,边框包括一向室外凸出窗户本体的后壳,后壳底面开设有洞口,排风装置可拆卸设于后壳内且排风装置的排风孔与洞口对应。本技术的排气一体窗与常规排风扇相比不仅没有破坏原窗的气密性和隔音性,而且易于拆卸维修,其与吸顶式排风机相比,没有过长的排放管道排放时间和排放效果更好。技术研发人员:余小川,陈朝宏,谭继平,吴锡祥,李锦霞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第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13技术公布日:2024/6/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6152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