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姿态可调节座椅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0 17:40:00
本技术涉及座椅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姿态可调节座椅。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长期伏案或者电脑前的工作,在工作之外,又会把时间投入到手机、pad等电子产品上,每天基本至少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是坐姿状态,长期保持相同的伏案坐姿导致该人群驼背现象逐渐严重。
2、现在市场上的座椅基本是只能调节椅背的倾斜角度,以获得背部向后靠的休息空间,但是不能调节座椅面的水平度,实际在使用时,由于座椅面水平,会促使身体趋向于翘起二郎腿,以缓解臀部压力,长期会导致颈椎的扭矩变形,而且水平座椅面的大部分时间依然是保持着驼背状态,椅背的作用往往发挥不到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姿态可调节座椅,其通过支撑架构的改进使得坐垫的角度可调,利用坐垫的倾斜角度为身体提供后仰的趋势,从而迫使脊椎贴靠在椅背上,防止脊椎弯曲导致的驼背现象。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姿态可调节座椅,包括支座、坐垫和背靠垫,所述支座通过坐垫调节支撑架支撑坐垫,所述背靠垫安装在背靠垫调节支撑架上,所述背靠垫调节支撑架与所述坐垫调节支撑架铰接,使得所述背靠垫相对于所述坐垫的角度可调节;且所述坐垫调节支撑架可调节坐垫使得坐垫远离背靠垫的一侧倾斜向上翘起。
3、所述坐垫调节支撑架包括水平底架、坐垫支撑架、第一支杆、第一连杆、第二支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支座固定支撑在水平底架底面,所述坐垫固定安装在坐垫支撑架上,两个所述第一支杆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杆铰接构成四边形框架,两个所述第二支杆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杆铰接构成四边形框架,两个四边形框架将所述水平底架和坐垫支撑架可活动地铰接在一起。
4、所述水平底架和坐垫支撑架之间通过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铰接地支撑连接,所述第一支杆在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二支杆在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一连杆平行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杆分别支撑所述水平底架和坐垫支撑架两侧的框架,以限定所述水平底架和坐垫支撑架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杆平行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杆分别支撑所述水平底架和坐垫支撑架两侧的框架,以限定所述水平底架和坐垫支撑架的宽度,两个所述第一支杆铰接在两个第一连杆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支杆铰接在两个第二连杆的两端。
5、所述坐垫支撑架上的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两铰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水平底架上的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两铰接点之间的距离。
6、所述背靠垫调节支撑架包括背靠垫支撑架和背靠垫安装座,所述背靠垫支撑架上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背靠垫安装座通过螺栓穿过所述条形通孔从而可沿条形通孔上下位置可调节,所述背靠垫固定安装在背靠垫安装座上。
7、所述背靠垫调节支撑架与所述坐垫调节支撑架通过联动支撑架铰接,所述联动支撑架为弧形杆,其包括近似水平段和近似竖向段,水平段的一端设置通孔,所述坐垫调节支撑架的第二连杆穿过所述通孔,相邻所述通孔还设置有供限位杆穿过的孔,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底架两侧框架上;所述联动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背靠垫支撑架的中部位置通过销轴铰接;所述背靠垫支撑架的底部与联动支撑架的近似水平段铰接,在该铰接位置处还铰接有联动斜撑杆,所述联动斜撑杆的另一端铰接于位于上方位置处的第二连杆的中部。
8、所述联动支撑架与所述背靠垫支撑架的铰接点形成有一定宽度的空隙,所述销轴穿过该空隙,且位于该空隙内具有多个联动支撑片穿设在销轴上,所述联动支撑片分为两组,一组实现背靠垫支撑架与所述销轴的铰接,另一组实现联动支撑架与销轴的铰接,且两组联动支撑片依次间隔叠加穿设在销轴上,销轴的一端部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与销轴端部铰接,且调节手柄的形状设置为可通过转动调节手柄挤压所述空隙的宽度和松开对所述空隙的挤压。
9、所述调节手柄与销轴铰接的一端设置为凸轮状,当转动调节手柄使得凸轮状端部的凸出部挤压所述联动支撑架时,两组联动支撑片彼此压紧,依靠摩擦力阻止联动支撑片之间的相对转动,当转动调节手柄使得凸轮状端部的小径部接触联动支撑架,失去挤压力的联动支撑片可相对转动,从而调节背靠垫与坐垫的相对角度;当联动支撑架转动时,期可联动斜撑杆共同带动坐垫支撑架相对于水平底架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动,实现坐垫和背靠垫的同时可调节。
10、所述坐垫和背靠垫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铰链,所述连接铰链限制坐垫与背靠垫之间的最远距离。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2、坐垫相对于背靠垫的角度可调,坐垫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也可调,从而可利用坐垫倾斜角度迫使身体背靠在背靠垫上,保持脊椎正常姿态,防止驼背;并且向内倾斜的坐垫可以保持身体具有坐在椅子内的倾向,矫正翘二郎腿的陋习。
技术特征:1.一种姿态可调节座椅,包括支座、坐垫和背靠垫,所述支座通过坐垫调节支撑架支撑坐垫,所述背靠垫安装在背靠垫调节支撑架上,所述背靠垫调节支撑架与所述坐垫调节支撑架铰接,使得所述背靠垫相对于所述坐垫的角度可调节;且所述坐垫调节支撑架可调节坐垫使得坐垫远离背靠垫的一侧倾斜向上翘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姿态可调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调节支撑架包括水平底架、坐垫支撑架、第一支杆、第一连杆、第二支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支座固定支撑在水平底架底面,所述坐垫固定安装在坐垫支撑架上,两个所述第一支杆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杆铰接构成四边形框架,两个所述第二支杆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杆铰接构成四边形框架,两个四边形框架将所述水平底架和坐垫支撑架可活动地铰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姿态可调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底架和坐垫支撑架之间通过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铰接地支撑连接,所述第一支杆在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二支杆在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一连杆平行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杆分别支撑所述水平底架和坐垫支撑架两侧的框架,以限定所述水平底架和坐垫支撑架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杆平行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杆分别支撑所述水平底架和坐垫支撑架两侧的框架,以限定所述水平底架和坐垫支撑架的宽度,两个所述第一支杆铰接在两个第一连杆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支杆铰接在两个第二连杆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姿态可调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支撑架上的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两铰接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水平底架上的与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两铰接点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姿态可调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垫调节支撑架包括背靠垫支撑架和背靠垫安装座,所述背靠垫支撑架上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背靠垫安装座通过螺栓穿过所述条形通孔从而可沿条形通孔上下位置可调节,所述背靠垫固定安装在背靠垫安装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姿态可调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垫调节支撑架与所述坐垫调节支撑架通过联动支撑架铰接,所述联动支撑架为弧形杆,其包括近似水平段和近似竖向段,水平段的一端设置通孔,所述坐垫调节支撑架的第二连杆穿过所述通孔,相邻所述通孔还设置有供限位杆穿过的孔,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底架两侧框架上;所述联动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背靠垫支撑架的中部位置通过销轴铰接;所述背靠垫支撑架的底部与联动支撑架的近似水平段铰接,在该铰接位置处还铰接有联动斜撑杆,所述联动斜撑杆的另一端铰接于位于上方位置处的第二连杆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姿态可调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支撑架与所述背靠垫支撑架的铰接点形成有一定宽度的空隙,所述销轴穿过该空隙,且位于该空隙内具有多个联动支撑片穿设在销轴上,所述联动支撑片分为两组,一组实现背靠垫支撑架与所述销轴的铰接,另一组实现联动支撑架与销轴的铰接,且两组联动支撑片依次间隔叠加穿设在销轴上,销轴的一端部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与销轴端部铰接,且调节手柄的形状设置为可通过转动调节手柄挤压所述空隙的宽度和松开对所述空隙的挤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姿态可调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手柄与销轴铰接的一端设置为凸轮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姿态可调节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和背靠垫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铰链。
技术总结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姿态可调节座椅,包括支座、坐垫和背靠垫,所述支座通过坐垫调节支撑架支撑坐垫,所述背靠垫安装在背靠垫调节支撑架上,所述背靠垫调节支撑架与所述坐垫调节支撑架铰接,使得所述背靠垫相对于所述坐垫的角度可调节;且所述坐垫调节支撑架可调节坐垫使得坐垫远离背靠垫的一侧倾斜向上翘起;其通过支撑架构的改进使得坐垫的角度可调,利用坐垫的倾斜角度为身体提供后仰的趋势,从而迫使脊椎贴靠在椅背上,防止脊椎弯曲导致的驼背现象。技术研发人员:胡铭涵,李菁翠,魏椿沅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恒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31技术公布日:2024/6/1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644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