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建筑材料工具的制造及其制品处理技术 > 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0 17:47:45

本技术涉及建筑支撑,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1、建筑行业中采用的施工平台底部的支撑结构通常都是拆分式或焊接固定式结构,一般利用多根横杆与立杆相互连接进行组合搭建,这些支撑结构存在以下问题:或者不易安装与拆卸,或者不方便携带,占用空间,不方便运输,根据目前的状况亟需一种既能便于安装与拆卸,又能节省包装空间,方便运输的支撑结构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支撑装置占用空间,不方便运输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可大大减小收纳空间,提升运输的便利性。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包括均可折叠的立杆组件与横梁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横梁组件装设于所述立杆组件底部且与立杆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装设于横梁组件与立杆组件连接处并对横梁组件进行紧固;横梁组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斜撑,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平行设置且上横梁的端部与下横梁的端部均与所述立杆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至少为两个,两个第一紧固件分别装设于上横梁与立杆组件连接处及下横梁与立杆组件连接处,所述斜撑一端与上横梁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下横梁活动连接。

4、上述方案中,立杆组件位于竖直方向,为支撑装置提供纵向的支撑,横梁组件位于水平方向,为支撑装置提供横向的支撑,立杆组件与横梁组件均可折叠,使支撑装置在收纳时,纵向及横向的尺寸均可大大减小,并且通过横梁组件与立杆组件进行活动连接,使横梁组件可相对于立杆组件转动折叠,从而整体大大缩小了支撑装置的体积,提升了运输的便利性;具体地,通过上横梁与下横梁平行设置,利用斜撑对上横梁及下横梁进行支撑,通过对斜撑位置的设置,使横梁组件受重力的情况下,斜撑两端稳固在上横梁及下横梁之间,且不会发生移动,同时利用第一紧固件对上横梁与立杆组件、下横梁与立杆组件连接后进行紧固,从而确保支撑装置的支撑功能;而当使第一紧固件解除上横梁与立杆组件、下横梁与立杆组件的锁紧时,此时可以使上横梁相对于立杆组件进行转动,同时利用斜撑相对于上横梁的移动,并在上横梁的转动过程中带动下横梁相对于立杆组件进行转动,使整个横梁组件相对于立杆组件进行转动折叠,还可以将立杆组件自身进行折叠,这样,就可以实现整个支撑装置的折叠收纳。

5、进一步地,所述斜撑与所述上横梁滑动连接,斜撑与下横梁铰接。斜撑可相对于上横梁进行滑动,从而使斜撑相对于上横梁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斜撑维持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的稳固的支撑关系,或使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具备活动空间,从而使上横梁相对于立杆组件进行转动时,可通过斜撑带动下横梁进行同步相对于立杆组件进行转动,实现折叠收纳。

6、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侧部设有滑道,所述斜撑上端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斜撑下端与下横梁远离立杆组件的端部铰接。当斜撑的一端沿滑道滑动至上横梁靠近立杆组件处时,支撑装置此时处于使用状态,当上横梁受力的情况下,由于斜撑无法再进行滑动,故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的空间维持恒定,进而确保支撑装置稳固的支撑状态;当支撑装置需要进行收纳时,将上横梁相对于立杆组件向上转动,此时,可使斜撑沿着滑道向右滑动,同时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的空间增大,使下横梁具备活动空间,此时再使上横梁相对于立杆组件向下转动,同时驱动斜撑向下对下横梁施力,使斜撑及下横梁也向下转动,直至与立杆组件平行。

7、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长度相等。长度相等的上横梁与下横梁在能够实现稳固的支撑功能的同时,又可使折叠后的长度最优。

8、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与所述立杆组件连接处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下横梁与立杆组件连接处设有第二连接结构,两个所述第一紧固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穿接后进行紧固。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均起连接作用,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立杆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装设于所述上横梁端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其中一个第一紧固件穿接后进行紧固;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立杆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装设于所述下横梁端部,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通过另外一个第一紧固件穿接后进行紧固。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进行对接,利用第一紧固件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穿接后进行紧固以实现上横梁与立杆组件的连接;同理,通过第三连接部进行对接,利用第一紧固件分别与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穿接后进行紧固以实现下横梁与立杆组件的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中间且与第一连接部插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两侧,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插接。在利用第一紧固件对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进行穿接紧固时,可以采用一个第一紧固件整体穿透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也可以分别采用两个第一紧固件,一个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一侧设置,第一紧固件不贯穿第三连接部中部。当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范围内,也可以使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两侧或第四连接部位于第三连接部中间,然后利用第一紧固件进行穿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立杆组件至少包括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立杆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立杆顶部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对齐设置,所述第二紧固件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穿接后紧固。当第二紧固件进行紧固时,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之间无法相对转动;当第二紧固件解除紧固时,第一立杆可相对于第二立杆进行相对转动,以实现折叠收纳。

12、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插件与第二插件,所述第一插件装设于所述上横梁远离所述立杆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二插件装设于所述下横梁远离所述立杆组件的端部。第一插件与第二插件的设置可便于将本实用新型与外部进行连接,具体通过第一插件作为上横梁的连接过渡,第二插接作为下横梁的连接过渡,实现与外部的插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件与所述第二插件均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第一插件与第二插件可便于实现与外部杆件的插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通过对第一立杆及第二立杆进行折叠使立杆组件实现折叠,对上横梁、斜撑、下横梁进行折叠使横梁组件进行折叠,从而大大减小支撑装置在收纳时的占用空间,提升运输的便利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可折叠的立杆组件(1)与横梁组件(2),还包括第一紧固件(3),所述横梁组件(2)装设于所述立杆组件(1)底部且与立杆组件(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3)装设于横梁组件(2)与立杆组件(1)连接处并对横梁组件(2)进行紧固;横梁组件(2)包括上横梁(21)、下横梁(22)、斜撑(23),所述上横梁(21)与所述下横梁(22)平行设置且上横梁(21)的端部与下横梁(22)的端部均与所述立杆组件(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3)至少为两个,两个第一紧固件(3)分别装设于上横梁(21)与立杆组件(1)连接处及下横梁(22)与立杆组件(1)连接处,所述斜撑(23)一端与上横梁(2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下横梁(22)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23)与所述上横梁(21)滑动连接,斜撑(23)与下横梁(22)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21)侧部设有滑道(211),所述斜撑(23)上端设有滑动部(231),所述滑动部(231)与所述滑道(211)滑动连接,斜撑(23)下端与下横梁(22)远离立杆组件(1)的端部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21)与所述下横梁(22)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21)与所述立杆组件(1)连接处设有第一连接结构(4),所述下横梁(22)与立杆组件(1)连接处设有第二连接结构(5),两个所述第一紧固件(3)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5)穿接后进行紧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4)包括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与所述立杆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42)装设于所述上横梁(21)端部,第一连接部(41)与第二连接部(42)通过其中一个第一紧固件(3)穿接后进行紧固;所述第二连接结构(5)包括第三连接部(51)与第四连接部(52),所述第三连接部(51)与所述立杆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52)装设于所述下横梁(22)端部,第三连接部(51)与第四连接部(52)通过另外一个第一紧固件(3)穿接后进行紧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4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1)中间且与第一连接部(41)插接;所述第四连接部(52)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51)两侧,第三连接部(51)与第四连接部(52)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组件(1)至少包括第一立杆(11)与第二立杆(12)、第二紧固件(13),所述第一立杆(11)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111),所述第二立杆(12)顶部设有第二连接件(121),所述第一连接件(11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1)对齐设置,所述第二紧固件(13)分别与第一连接件(111)及第二连接件(121)穿接后紧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插件(61)与第二插件(62),所述第一插件(61)装设于所述上横梁(21)远离所述立杆组件(1)的端部,所述第二插件(62)装设于所述下横梁(22)远离所述立杆组件(1)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件(61)与所述第二插件(62)均为u型结构。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建筑支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包括均可折叠的立杆组件与横梁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横梁组件装设于立杆组件底部且与立杆组件活动连接,第一紧固件装设于横梁组件与立杆组件连接处并对横梁组件进行紧固;横梁组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斜撑,上横梁与下横梁平行设置且上横梁的端部与下横梁的端部均与立杆组件转动连接,第一紧固件至少为两个,两个第一紧固件分别装设于上横梁与立杆组件连接处及下横梁与立杆组件连接处,斜撑一端与上横梁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下横梁活动连接。本技术的可折叠的支撑装置,可大大减小收纳空间,提升运输的便利性。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威,黄坤渝,黄晓枫,魏明,林国常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奇正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7技术公布日:2024/6/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649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