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件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0 17:56:13
本技术涉及建筑减震,具体为一种建筑结构件。
背景技术:
1、地震区划分是根据可能的地震破坏程度和强地面运动参数的大小所做的地震区域划分,现有的钢混凝土建筑都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对于一些木质材料的房屋,木质的支撑梁对横向地震波的抗震效果一般,纵向地震波又会对二层以及更高楼层的木板造成永久性的撕裂。因此如何提高木质房屋的抗震等级,就成为有关技术人员面临的课题。
2、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6142219u的中国专利一种抗震建筑结构组件,采用了“包括支撑底座、钢柱、支撑柱、竖向抗震弹簧和支撑钢板,所述支撑底座固定在地基上,所述钢柱的下端与支撑底座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下端插入钢柱上端面上的盲孔中并与盲孔的侧壁滑动连接,上端与支撑钢板下表面中部连接,所述竖向抗震弹簧位于钢柱上端面上的盲孔底部,竖向抗震弹簧的上端与支撑柱的下端连接,下端与钢柱连接,所述支撑钢板的上部固定房屋的支撑梁”的方案,该方案利用弹簧来缓冲地震波的对房屋的冲击力,吸收地震波的能量,可有效减轻地震波的破坏力,很好地解决了木质建筑抗震能力差的问题。利用该抗震建筑结构组件可提高木质房屋的抗震等级,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但是,上述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上述方案中的立柱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的,这就导致当发生震力时立柱无法通过摆动、抖动将震力作用到固定杆和抗震弹簧上进行减震,从而无法有效地对震力进行缓冲与卸力,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建筑结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结构件,具备了有效对横向与立向震力进行减震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无法有效地对震力进行缓冲与卸力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建筑结构件,包括底座、立柱和建筑横梁本体,所述底座与立柱之间设置有横向冲力缓冲机构,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立向冲力缓冲机构;
6、所述横向冲力缓冲机构包括开设在底座上表面的t形圆槽,t形圆槽的内部设置有t形柱体,t形柱体的上端与立柱的下端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t形圆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减震弹簧远离t形圆槽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侧抵板,t形柱体的下端开设有球形槽,球形槽的内部设置有滚球;
7、所述立向冲力缓冲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立柱上端的顶座,顶座的表面开设有呈圆周阵列设置的四个缓冲槽,缓冲槽的内顶壁与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远离缓冲槽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抵板。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抵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滑块,t形圆槽的内顶壁与内底壁均开设有供第一限位滑块滑动的第一限位滑轨,水平抵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滑块,缓冲槽的内壁开设有供第二限位滑块滑动的第二限位滑轨。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抵板与t形柱体的侧面相搭接,上下两侧的水平抵板远离第二减震弹簧的一侧分别与建筑横梁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搭接。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开设在t形柱体上端的操作槽,操作槽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柱,立柱的下端开设有与螺纹柱相适配的螺纹槽,立柱通过螺纹槽与螺纹柱螺纹连接。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的右侧表面开设有贯穿至操作槽内部的转动开口,转动开口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操作杆,操作杆位于操作槽内部的一端与螺纹柱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操作杆通过锥形齿轮与螺纹柱传动连接。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t形柱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立柱的下端开设有与限位杆相适配的滑动腔,立柱的表面开设有贯穿至滑动腔内部的滑动条口,限位杆的表面通过滑动条口固定连接有螺杆,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座,加固座的表面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若干个注浆槽。
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呈矩形阵列设置的四个地脚螺栓。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机构,在加固座与其表面注浆槽的作用下,可以提高该承重柱与混凝土地层浇筑安装后的牢固性,当发生震动时,横向震力带动立柱和t形柱体于t形圆槽内平移、滑动,此时,在第一减震弹簧和侧抵板的作用下可以对横向冲击力进行缓冲并卸力,同时,分别在第二减震弹簧和水平抵板的作用下可以对地震时产生的立向震力进行缓冲,从而使该结构能够有效的对震力进行减震。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当需要调整该承重柱的整体高度时,转动操作杆通过锥形齿轮带动螺纹柱转动,在限位杆的导向作用下,螺纹柱的转动使立柱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调节该结构整体高度的目的。
技术特征:1.一种建筑结构件,包括底座(1)、立柱(2)和建筑横梁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与立柱(2)之间设置有横向冲力缓冲机构,立柱(2)的上端设置有立向冲力缓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抵板(6)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滑块,t形圆槽的内顶壁与内底壁均开设有供第一限位滑块滑动的第一限位滑轨,水平抵板(10)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滑块,缓冲槽的内壁开设有供第二限位滑块滑动的第二限位滑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抵板(6)与t形柱体(4)的侧面相搭接,上下两侧的水平抵板(10)远离第二减震弹簧(9)的一侧分别与建筑横梁本体(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开设在t形柱体(4)上端的操作槽,操作槽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柱(11),立柱(2)的下端开设有与螺纹柱(11)相适配的螺纹槽,立柱(2)通过螺纹槽与螺纹柱(11)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的右侧表面开设有贯穿至操作槽内部的转动开口,转动开口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操作杆(12),操作杆(12)位于操作槽内部的一端与螺纹柱(11)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13),操作杆(12)通过锥形齿轮(13)与螺纹柱(11)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柱体(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4),立柱(2)的下端开设有与限位杆(14)相适配的滑动腔,立柱(2)的表面开设有贯穿至滑动腔内部的滑动条口,限位杆(14)的表面通过滑动条口固定连接有螺杆(15),螺杆(15)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座(16),加固座(16)的表面开设有呈圆周阵列的若干个注浆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呈矩形阵列设置的四个地脚螺栓(17)。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建筑减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结构件,包括底座、立柱和建筑横梁本体,所述底座与立柱之间设置有横向冲力缓冲机构,立柱的上端设置有立向冲力缓冲机构,所述横向冲力缓冲机构包括开设在底座上表面的T形圆槽,T形圆槽的内部设置有T形柱体,T形柱体的上端与立柱的下端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T形圆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本技术通过缓冲机构,当发生震动时,横向震力带动立柱和T形柱体于T形圆槽内平移,此时,在第一减震弹簧和侧抵板的作用下可以对横向冲击力进行缓冲并卸力,同时,分别在第二减震弹簧和水平抵板的作用下可以对地震时产生的立向震力进行缓冲,从而使该结构能够有效地对震力进行减震。技术研发人员:王帅,曹然,肖坤,张宁,王炳微,唐梦园,胡洪彦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洪彦技术研发日:20231116技术公布日:2024/6/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655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