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建筑材料工具的制造及其制品处理技术 > 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  >  正文

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

  • 国知局
  • 2024-07-10 18:10:25

本技术涉及建筑,尤其涉及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

背景技术:

1、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2、公开号为cn21298418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梁柱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且呈直角状设置的第一竖向连接板,设有与钢柱翼缘拆卸式连接的第一螺栓孔组一和第一螺栓孔组二;第一横向连接板,设有与钢梁下翼缘底部拆卸式连接的第一螺栓孔组三和第一螺栓孔组四;第二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且呈l形设置的第二竖向连接板,设有与钢柱翼缘拆卸式连接的第二螺栓孔组一;第二横向连接板,设有与钢梁上翼缘底部拆卸式连接的第二螺栓孔组二。即通过采用螺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配合实现了钢柱与钢梁之间的连接固定,但该种连接固定方式操作较为繁琐,不够便捷,工作量大,影响组装效率,使用极为不便,实用性相对较差。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节省了组装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平板枋和第二平板枋,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两个第一连接件;

4、所述第一平板枋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平板枋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接;

5、所述第一立柱的侧壁上开有贯穿所述第一立柱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的形状结构与所述第一平板枋和所述第二平板枋的形状结构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相对穿入所述对接槽中,用于将所述第一平板枋和所述第二平板枋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上;

6、所述第二立柱的端部沿轴线方向开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形状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形状结构相适配,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插接于所述卡槽中,用于将所述第二平板枋和所述第二立柱相连接固定。

7、进一步地,还包括n个固定杆,所述n为正整数且n≥2,所述固定杆用于将所述第一平板枋和所述第二平板枋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上。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对接槽的轴线相垂直,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对接槽相邻,所述第一平板枋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平板枋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相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固定杆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将所述第一平板枋与所述第一立柱相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杆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将所述第二平板枋与所述第一立柱相连接固定,从而将所述第一平板枋和所述第二平板枋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上。

9、进一步地,所述对接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立柱的轴线相垂直。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斜面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斜面相贴合。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一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板枋的一端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块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二卡块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平板枋的宽度。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贴合后的形状结构和所述对接槽的形状结构相适配。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板枋和所述第二平板枋的宽度相同。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与第一立柱上的对接槽相配合,可方便快捷地将第一平板枋和第二平板枋相固定连接于第一立柱上,无需使用固定钉、螺栓等结构,组装方便,结构稳定性强,节省了组装成本,提高了组装效率;同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立柱上的卡槽相配合,便于将第二平板枋与第二立柱固定连接;并且,通过设计固定杆,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第一平板枋和第二平板枋之间的固定连接稳定性,提高了连接的固定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平板枋和第二平板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两个第一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个固定杆,所述n为正整数且n≥2,所述固定杆用于将所述第一平板枋和所述第二平板枋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所述对接槽的轴线相垂直,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对接槽相邻,所述第一平板枋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平板枋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相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固定杆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将所述第一平板枋与所述第一立柱相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杆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将所述第二平板枋与所述第一立柱相连接固定,从而将所述第一平板枋和所述第二平板枋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立柱的轴线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斜面和所述第三连接件的斜面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一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板枋的一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二卡块的截面为等腰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平板枋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贴合后的形状结构和所述对接槽的形状结构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枋和所述第二平板枋的宽度相同。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修复用榫卯结构,第一平板枋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相连接,另一端与其中一个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第二平板枋的一端与第三连接件相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第一立柱的侧壁上开有贯穿第一立柱的对接槽,对接槽的形状结构与第一平板枋和第二平板枋的形状结构相适配;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相对穿入对接槽中,用于将第一平板枋和第二平板枋连接固定于第一立柱上;第二立柱的端部沿轴线方向开有卡槽,卡槽的形状结构与第一连接件的形状结构相适配,另一个第一连接件插接于卡槽中,用于将第二平板枋和第二立柱相连接固定。本技术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节省了成本。技术研发人员:蒲仪军,常东伟,丁艳丽,毛诗雨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技术研发日:20231117技术公布日:2024/6/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6669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