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
- 国知局
- 2024-07-11 16:26:42
本发明涉及运动器材,尤其是一种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
背景技术:
1、五禽戏是东汉名医华佗根据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特点,与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等相结合,经过象形取义而形成的中医传统引导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五禽戏之“猿戏”主心,能养心补脑,开窍益智,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主要包括猿提、猿摘两式。
2、目前社区公园常见健身器材主要采用钢管构件形式。练习猿戏者如若依附于社区公园现有的健身器材进行锻炼,其动作轨迹与五禽戏之“猿戏”匹配性较差,达不到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良好效果。此外,对于腰背酸痛、腰肌劳损等病症或者体质虚弱的中老年朋友来说,练习“猿戏”的猿提、猿摘动作时容易出现站立不稳的安全风险。
3、因此,如何开发设计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是亟需业内人员解决的问题。本发明拟通过仿生学设计一种健身设备,以猿模型为基本元素,营造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情境,利于激发健身情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辅助健身者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协助练习者能够更规范地进行猿提、猿摘的健身动作,能够营造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情境,利于激发健身情趣,同时也降低了练习动作过程中站立不稳的安全风险,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五禽戏的守正创新。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包括支架主体、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上的纵向摆动机构、与所述纵向摆动机构适配相连的肢臂连杆、设置于所述肢臂连杆上的横向摆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横向摆动机构上的棍棒组件、以及与所述棍棒组件相适配的轴向转动机构;
3、所述支架主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纵向摆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支架主体两侧对称设置有装配凸台,所述装配凸台为圆形凸台,所述装配凸台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贯通的螺纹孔;
4、所述纵向摆动机构包括罩壳、传动主轴和涡卷弹簧,所述罩壳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壁上,所述罩壳两端适配地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轴孔,所述传动主轴贯穿于所述罩壳内并经轴孔向外延伸,所述涡卷弹簧两端分别与罩壳、传动主轴适配地固接,形成弹性张力;
5、所述肢臂连杆上开设有长圆孔,所述传动主轴的两端部设置为与所述长圆孔适配安装的平切面段;
6、所述肢臂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横向摆动机构适配安装于所述连接部上;
7、所述横向摆动机构包括连接板、螺柱、夹具顶板、圆锥螺旋弹簧和夹具底板;所述夹具顶板一侧面设置为上弧面,所述夹具顶板上还开设有弹簧安装孔ⅰ,所述夹具底板一侧面设置为下弧面,所述夹具顶板适配地设置于所述夹具底板上方,所述上弧面与下弧面配合形成适于所述棍棒组件安装的通孔,所述夹具顶板的另一侧面设置有滚珠转盘ⅰ,所述夹具底板的另一侧面设置有滚珠转盘ⅱ;所述螺柱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螺柱顶部开设有弹簧安装孔ⅱ;
8、所述圆锥螺旋弹簧的一端设置为弹簧底平直端,另一端设置为弹簧顶平直端;所述弹簧底平直端安装于所述弹簧安装孔ⅰ中,所述弹簧顶平直端安装于所述弹簧安装孔ⅱ中;
9、所述夹具顶板上还开设有圆孔ⅰ,所述夹具底板上还开设有圆孔ⅱ;
10、所述棍棒组件包括棍棒握持段和棍棒连接段,所述棍棒握持段的一端部通过所述轴向转动机构与所述棍棒连接段适配连接,所述棍棒连接段上开设有让位通孔;
11、所述螺柱依次穿过所述滚珠转盘ⅰ的中孔、圆孔ⅱ、让位通孔、圆孔ⅰ以及滚珠转盘ⅱ的中孔,并通过一紧固螺母与螺柱固接。
12、进一步的,所述轴向转动机构包括阶梯轴和至少二个滚针轴承,所述滚针轴承适配套装于所述阶梯轴上;所述阶梯轴的一端设置为小径轴面,另一端设置为大径轴面;所述小径轴面与所述滚针轴承的内径形成紧密装配,所述大径轴面与所述棍棒连接段的内径形成紧密装配;所述滚针轴承的外径与棍棒握持段的内径形成紧密装配。
13、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主轴上开设有定位孔ⅰ,所述罩壳上开设有定位孔ⅱ,所述涡卷弹簧的内侧安装端固设于所述定位孔ⅰ内,所述涡卷弹簧的外侧安装端固设于所述定位孔ⅱ内。
14、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内壁固定有支座,所述罩壳安装于所述支座上。
15、进一步的,所述支座包括底板、以及设置于底板上的支撑板,所述罩壳安装于支撑板上。
16、进一步的,所述罩壳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17、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摆动机构还包括封头螺钉,所述传动主轴的两端还开设有封头螺钉孔,所述封头螺钉一端穿过长圆孔与封头螺钉孔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健身设备为仿生猿形结构,所述支架主体为猿躯体造型,所述连接部为猿掌造型,所述肢臂连杆为猿臂造型。
19、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棍棒握持段内部的音响系统,所述音响系统包括音响集成主机以及与音响集成主机电性连接的气囊感应开关。
20、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主体的高度范围为1.75-1.95m;所述纵向摆动机构的转动幅度范围为±45度;所述横向摆动机构的转动幅度范围为±30度;所述轴向转动机构的转动幅度范围为0-360度。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发明设置的纵向摆动机构和横向摆动机构,能够在练习五禽戏之猿戏时产生弹性摆动和弹性复位;并且设有轴向转动机构,通过三组机构运动轨迹组合叠加,协助练习者能够更规范地做出猿提、猿摘的健身动作,利于练习者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养心补脑,开窍益智,同时也降低了练习动作过程中站立不稳的安全风险,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3、2、本发明通过猿模型为基本元素,营造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情境,从视觉维度增加练习者与“猿”协同,形如“与猿共舞、争夺棍棒”之情境,与目前社区、公园常见钢管构件为主的健身器材相比,本发明将仿生学、健身文化、中医医学融为一体,营造良好的健身情境,更加利于激发健身情趣,利于传承中医健身文化,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五禽戏的守正创新;
24、3、本发明结合音响系统能够为练习者播放猿啼、猿呜、猿嗷等背景音乐,从听觉维度增加练习者的情境感受,并且随着猿啼、猿呜或猿嗷的声音节奏调节呼吸吐纳,以意引之,进一步增强健身效果。
技术特征:1.一种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1)、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上的纵向摆动机构(2)、与所述纵向摆动机构(2)适配相连的肢臂连杆(3)、设置于所述肢臂连杆(3)上的横向摆动机构(5)、设置于所述横向摆动机构(5)上的棍棒组件(4)、以及与所述棍棒组件(4)相适配的轴向转动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转动机构(6)包括阶梯轴(601)和至少二个滚针轴承(602),所述滚针轴承(602)适配套装于所述阶梯轴(601)上;所述阶梯轴(601)的一端设置为小径轴面(6011),另一端设置为大径轴面(6012);所述小径轴面(6011)与所述滚针轴承(602)的内径形成紧密装配,所述大径轴面(6012)与所述棍棒连接段(402)的内径形成紧密装配;所述滚针轴承(602)的外径与棍棒握持段(401)的内径形成紧密装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主轴(203)上开设有定位孔ⅰ(2031),所述罩壳(201)上开设有定位孔ⅱ(2012),所述涡卷弹簧(205)的内侧安装端(2051)固设于所述定位孔ⅰ(2031)内,所述涡卷弹簧(205)的外侧安装端(2052)固设于所述定位孔ⅱ(20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05)内壁固定有支座(206),所述罩壳(201)安装于所述支座(20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206)包括底板(2061)、以及设置于底板(2061)上的支撑板(2062),所述罩壳(201)安装于支撑板(206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201)端部设置有外螺纹(2011),所述端盖(202)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2011)相适配的内螺纹(20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摆动机构(2)还包括封头螺钉(204),所述传动主轴(203)的两端还开设有封头螺钉孔(2033),所述封头螺钉(204)一端穿过长圆孔(302)与封头螺钉孔(203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健身设备为仿生猿形结构,所述支架主体(1)为猿躯体造型,所述连接部(301)为猿掌造型,所述肢臂连杆(3)为猿臂造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棍棒握持段(401)内部的音响系统(7),所述音响系统(7)包括音响集成主机(701)以及与音响集成主机(701)电性连接的气囊感应开关(7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的高度范围为1.75-1.95m;所述纵向摆动机构(2)的转动幅度范围为±45度;所述横向摆动机构(5)的转动幅度范围为±30度;所述轴向转动机构(6)的转动幅度范围为0-360度。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练习五禽戏之猿戏的健身设备,包括支架主体(1)、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1)上的纵向摆动机构(2)、与所述纵向摆动机构(2)适配相连的肢臂连杆(3)、设置于所述肢臂连杆(3)上的横向摆动机构(5)、设置于所述横向摆动机构(5)上的棍棒组件(4)、以及与所述棍棒组件(4)相适配的轴向转动机构(6)。本发明设置的纵向摆动机构和横向摆动机构,能够在练习五禽戏之猿戏时产生弹性摆动和弹性复位;并且设有轴向转动机构,通过三组机构运动轨迹组合叠加,协助练习者能够更规范地做出猿提、猿摘的健身动作,利于练习者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技术研发人员:蒋日磊,徐莹,蒋凤昌,杨光普,李彦宏,尹虹元,严恺洁,胡若璐,叶贝,陈梓琬,黄一帆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中医药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16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793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