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1 16:36:06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康复设备,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1、脑梗死旧称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梗死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2、专利cn207545419u中公开了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上安装有座椅,座椅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安装块,两个安装块均通过转轴安装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均安装有脚部限位杆,脚部限位杆的一端与拉绳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靠近脚部限位杆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通过弹簧与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二连接块连接;座椅的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杆,两根支撑杆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一滑轮,支撑杆靠近第一滑轮的下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滑轮,第二滑轮通过拉绳与脚部限位杆连接,第二滑轮与第一滑轮通过拉绳连接。使用时,患者坐在座椅,患者腿部有知觉时叫放在脚部限位杆的下部,通过下肢用力拉起脚部限位杆,到一定高度后放下,而脚部限位杆在弹簧的作用下返回原位,往复多次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下肢的力量,当患者的下肢无知觉时,将脚放在脚部限位杆的上部,用手拉动拉手,而脚部限位杆在拉绳的作用下带动下肢做屈伸训练,该装置可以适用不同患者使用。
3、但是上述技术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仅能对下肢整体进行康复训练,不能对小腿以及膝盖进行康复训练,不利于脑梗塞患者小腿与膝盖部位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增大了康复训练的使用范围,更加有利于脑梗塞患者小腿与膝盖部位的恢复。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柱、座板、大腿板、小腿板、脚部限位杆和限位组件,所述支撑柱支撑在所述座板的下方,所述座板的一侧安装有可调节靠背,所述座板与所述可调节靠背相对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大腿板,所述大腿板通过转动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间转换并通过所述限位组件保持住水平状态,所述大腿板与所述座板相对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小腿板,所述小腿板远离所述大腿板的一侧固定有脚部限位杆,所述脚部限位杆与所述小腿板之间设有至少能供脚尖穿过的空隙。
3、进一步地,所述大腿板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座板转动连接,所述大腿板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座板转动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的其中一端穿出所述座板且固定有转盘。
5、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贯穿所述转盘且所述转盘螺纹连接的螺纹杆、与所述螺纹杆远离座板一端固定连接的转动块以及与所述螺纹杆靠近所述座板一端转动连接的抵紧块。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转盘的一端安装在座板上开设的第一固定槽内,所述第一固定槽内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扭臂与所述第一固定槽槽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端扭臂与所述大腿板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抵紧块靠近座板的端面上固定有增摩片。
8、进一步地,所述小腿板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大腿板转动连接,所述小腿板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大腿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大腿板上开设的两个第二固定槽内,所述第二固定槽内设置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扭臂与第二固定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端扭臂与所述小腿板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靠背上端固定有头枕。
10、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靠背、所述座板、所述大腿板和所述小腿板与人体接触的表面均包裹有软垫。
11、进一步地,所述座板与所述可调节靠背相邻的两侧还设有扶手。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时,患者坐在座板上,将脚放置在脚部限位杆下,通过整体下肢发力拉起脚部限位杆,到一定高度后放下即可对下肢进行训练;当需要对小腿以及膝盖进行康复训练时,只需转动大腿板并通过限位组件进行限位使大腿板保持水平状态,再通过膝盖与小腿发力拉起脚部限位杆再放下,即可对小腿和膝盖进行训练,增大了该装置康复训练的使用范围,既可以对整体下肢进行康复训练,又可以对小腿与膝盖进行针对性训练,有利于脑梗塞患者小腿与膝盖部位的恢复。
技术特征:1.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2)、座板(3)、大腿板(7)、小腿板(9)、脚部限位杆(10)和限位组件(11),所述支撑柱(2)支撑在所述座板(3)的下方,所述座板(3)的一侧安装有可调节靠背(4),所述座板(3)与所述可调节靠背(4)相对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大腿板(7),所述大腿板(7)通过转动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间转换并通过所述限位组件(11)保持住水平状态,所述大腿板(7)通过第一转轴(5)与所述座板(3)转动连接,所述大腿板(7)与所述第一转轴(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5)与所述座板(3)转动连接,座板(3)为倒u型结构,包括左右两个竖直侧板和中间的水平板,座板下方的开口空间作为用于容纳大腿板(7)的第一安装槽(31),第一转轴(5)与座板(3)的左右两个竖直侧板转动连接,大腿板(7)套设固定在第一转轴(5)的中部、处于第一安装槽(31)内;所述大腿板(7)与所述座板(3)相对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小腿板(9),所述小腿板(9)远离所述大腿板(7)的一侧固定有脚部限位杆(10),所述脚部限位杆(10)与所述小腿板(9)之间设有至少能供脚尖穿过的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5)的其中一端穿出所述座板(3)且固定有转盘(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11)包括贯穿所述转盘(6)且所述转盘(6)螺纹连接的螺纹杆(111)、与所述螺纹杆(111)远离座板(3)一端固定连接的转动块(112)以及与所述螺纹杆(111)靠近所述座板(3)一端转动连接的抵紧块(1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5)远离所述转盘(6)的一端安装在座板(3)上开设的第一固定槽(311)内,所述第一固定槽(311)内设有第一扭簧(13),所述第一扭簧(13)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5)上,所述第一扭簧(13)的一端扭臂与所述第一固定槽(311)槽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扭簧(13)的另一端扭臂与所述大腿板(7)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块(113)靠近座板(3)的端面上固定有增摩片(1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板(9)通过第二转轴(8)与所述大腿板(7)转动连接,所述小腿板(9)与所述第二转轴(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8)与所述大腿板(7)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8)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大腿板(7)上开设的两个第二固定槽(711)内,所述第二固定槽(711)内设置有第二扭簧(14),所述第二扭簧(14)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8)上,所述第二扭簧(14)的一端扭臂与第二固定槽(71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簧(14)的另一端扭臂与所述小腿板(9)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靠背(4)上端固定有头枕(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靠背(4)、所述座板(3)、所述大腿板(7)和所述小腿板(9)与人体接触的表面均包裹有软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3)与所述可调节靠背(4)相邻的两侧还设有扶手(15)。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脑梗塞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柱、座板、大腿板、小腿板、脚部限位杆和限位组件,座板的一侧安装有可调节靠背,座板与可调节靠背相对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大腿板,大腿板通过转动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间转换并通过限位组件保持住水平状态,大腿板与座板相对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小腿板,小腿板远离大腿板的一侧固定有脚部限位杆,脚部限位杆与小腿板之间设有至少能供脚尖穿过的空隙。本技术既可以对整体下肢进行康复训练,又可以对小腿与膝盖进行针对性训练,有利于脑梗塞患者小腿与膝盖部位的恢复。技术研发人员:乔倩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技术研发日:20230727技术公布日:2024/6/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8014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