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家居日用产品装置的制造及产品制作技术 > 一种折叠结构及牙刷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折叠结构及牙刷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1 17:20:28

本技术涉及个人卫生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结构及牙刷。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的牙刷通常采用与折叠结构配合,以降低牙刷所占用空间,便于携带和存放。但是,现有牙刷的折叠结构较复杂,操作折叠结构定位麻烦且容易发生松脱,影响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牙刷折叠结构复杂且稳定性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折叠结构及牙刷。

2、一种折叠结构,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形成转动槽;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壳体和连接件,所述转动壳体部分位于所述转动槽内,所述转动壳体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连接件可相对于所述转动壳体移动并至少形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壳体组件和所述连接件连接,当所述连接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件与壳体组件卡接,所述弹性件发生第一弹性形变,当所述连接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弹性发生第二弹性形变,连接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发生转动。

3、本技术公开的折叠结构,包括壳体组件、转动组件和弹性件,其中,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壳体和连接件,通过弹性件分别与壳体组件和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与转动壳体可移动连接,当连接件受到外力作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变,连接件和壳体组件卡接关系取消,弹性件发生第二弹性形变即弹性件在沿连接件运动的方向压缩,同时,弹性件的第一弹性形变恢复,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弹性件带动转动壳体相对于壳体组件转动,实现转动组件相对于壳体组件从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的转变;当转动壳体受到外力作用在转动槽中转动,并带动连接件同步转动,弹性件发生第一弹性形变即弹性件在其圆周方向被拉伸,当连接件转动一定角度后,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即弹性件第二弹性形变恢复,连接件相对于与转动壳体移动,连接件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变,当连接件达到第一位置时,连接件与壳体组件卡接,实现转动组件相对于壳体组件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转变;通过壳体组件、转动组件和弹性件的相互配合,实现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折叠结构。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形成第一滑动槽,所述转动壳体外壁形成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一滑动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突出部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所述第一突出部可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槽移动。通过转动壳体的第一突出部与第一滑动槽对应设置且第一突出部可相对于第一滑动槽移动,当转动壳体受到外力发生转动,转动壳体上的第一突出部沿着第一滑动槽的方向运动,通过第一滑动槽与第一突出部的相互配合,当转动壳体与壳体组件发生相对运动时,能够保证转动壳体沿着第一滑动槽的角度和长度进行转动。

5、优选地,第二滑动槽为圆弧形,其圆弧形以转轴为圆心。当转动壳体与壳体组件发生相对转动时,转动壳体以转轴为旋转轴做旋转运动,由于连接件与转动壳体连接,因此连接件相对于以转轴为旋转轴做旋转运动,能够避免连接件与转轴出现接触摩擦,导致壳体组件与转动组件之间转动失效或转动不流畅,提高折叠结构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向靠近第二壳体的一侧延伸形成转轴,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转轴相适配;所述连接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轴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所述转轴部分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连接件可相对于所述转轴转动且可移动。通过转轴的外径小于第一通孔的内径,通过转轴能够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第一凹槽内,当转动壳体受到外力作用并带动连接件运动时,连接件能够相对于转轴发生转动,从而为转动壳体相对于壳体组件发生转动提供可行条件。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形成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第二凹槽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突出部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凹槽内。通过连接件的第二突出部插入第二凹槽内且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当连接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突出部与第一限位部的一侧相抵接,当连接件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突出部在第二凹槽内转动,直到第二突出部与第一限位部的另一侧相抵接;通过连接件的第二突出部与第一限位部的配合,限定转动壳体相对于壳体组件转动的角度。可选地,通过改变第二突出部或第一限位部的宽度,可以改变转动壳体相对于壳体组件转动的角度。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壳体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形成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所述连接件外壁形成第三突出部,所述第三突出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滑动槽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二滑动槽与所述第三突出部相适配,所述第三突出部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动槽移动。通过转动壳体和连接件分别形成第二滑动槽和第三突出部,且第二滑动槽与第三突出部相适配,当连接件受到外力作用时,例如,用户通过按键等结构驱动连接件的第三突出部在转动壳体的第二滑动槽上移动,从而实现连接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转变,即实现连接件从第二壳体上脱离。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靠近所述连接件一侧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三突出部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三突出部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当连接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突出部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卡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当连接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突出部脱离所述第一卡槽。通过壳体组件形成第一卡槽并与第三突出部相适配,当连接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三突出部插入第一卡槽内并与第一卡槽卡接,即使弹性件存在弹性形变,由于第三突出部与第一卡槽卡接,使得连接件保持静止不能转动,从而实现转动壳体与壳体组件保持折叠状态,当连接件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变,第三突出部从第一卡槽脱离,第一卡槽与第三突出部相互之间没有作用力,使得连接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从而实现转动组件相对于壳体组件由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转变,当转动壳体受到外力挤压相对与壳体组件发生转动,当转动壳体转动一定角度后,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连接件相对于转动壳体移动,实现连接件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变,连接件上的第三突出部与第一卡槽卡接,从而实现转动壳体与壳体组件保持折叠状态。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弹性本体、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弹性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连接;所述壳体组件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卡槽的侧壁抵接;所述连接件形成安装孔,所述第二卡接部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安装孔内。通过第一壳体和连接件分别形成第二卡槽和安装孔,弹性件上的第一卡接部插入第二卡槽内,实现弹性件与第一壳体的限位连接,弹性件上的第二卡接部插入安装孔内,实现弹性件与第二壳体的限位连接,连接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弹性件发生第一弹性形变形成弹性势能,连接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弹性件第一弹性形变恢复原始状态,同时,弹性件发生第二弹性形变,通过弹性件分别与第一壳体和连接件限位连接,当连接件上的第三突出部从第二壳体的第一卡槽脱离后,在弹性件弹性势能的作用下,转动壳体以转轴为旋转轴做旋转运动。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可以被压缩和拉伸。扭簧的使用可以在连接件相对转动壳体进行移动时被压缩,而在连接件相对壳体组件进行转动时即由第三位置转动到第四位置发生二次形变,通过扭簧的使用可以使连接件由第四位置自动恢复至第三位置而且能够在第三位置时,扭簧驱动连接件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结构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按键可相对于所述壳体组件移动,所述按键用于驱动连接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变。通过按键可相对于第二壳体移动,当按键被按下时,按键与连接件抵接,连接件随着按键同步移动,直到连接件从第一位置转变至第二位置,连接件从第二壳体脱离,转动壳体相对于壳体组件发生转动并处于展开状态,当使用外力使转动壳体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改变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连接件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带动按键恢复原位置。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包括按压部和延长部,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延长部连接,所述壳体组件形成第三通孔,所述延长部贯穿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连接件相抵接;所述延长部上形成第二限位部,当连所述连接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壳体抵接。通过延长部上形成第二限位部,当转动组件相对于壳体组件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转变时,弹性件推动连接件沿按键的方向运动,由于连接件与按键的延长部抵接,在连接件沿按键的方向运动时,按键随连接件同步运动,当连接件到达第一位置后,第二限位部与第二壳体抵接,能够避免按键从第二壳体上脱离。

14、一种牙刷,包括上述所述的折叠结构和刷头,所述刷头设置在所述转动壳体上。通过把刷头设置在转动壳体上,刷头能够跟随转动壳体相对于壳体组件发生转动,从而实现牙刷的折叠收纳,以减少牙刷的存放体积。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836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