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烧型阻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5 16:55:21
本发明属于阻火抑爆,具体涉及一种耐烧型阻火装置。
背景技术:
1、阻火器是一种防止和减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和扩展的有效安全保护措施,是石油化工企业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阻火器通常安装在装置的进出口或气体管道上,介质可以流通,但能够熄灭火焰,从而内容能够够防止火焰和爆炸的蔓延。阻火器在石油石化企业罐区气相连通系统、vocs处理设施、焚烧炉系统、火炬系统、放空系统等得具有广泛的应用。
2、阻火器需阻止火焰传播到保护侧,目前阻火器大多可阻爆燃或爆轰火焰传播。但当有可燃气体持续向非保护侧流动时,阻火器处将产生持续燃烧。此时,火焰不断加热阻火器,使其温度升高,发生回火事故。为此,对于可能有可燃气体持续排放的场景,需安装长时间耐烧型阻火器。如api2000及iso28300等标准规定,对于氮封级别1级及以下的储罐,其呼吸阀应设置长时间耐烧型阻火器。然而,目前现有的阻火器大多无法实现耐长时间燃烧,当存在持续可燃气源时,可能发生回火闪爆事故。
3、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长时间耐烧型阻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耐烧型阻火装置,该耐烧型阻火装置能够对阻火耐烧单元进行降温,从而能够抑制燃烧,以使火焰熄灭,并能够实现燃烧阻火盘径向传热,使燃烧侧阻火盘中心温度向外侧传播,并能够形成轴向隔热,阻止燃烧空间内燃烧产生的热量向阀体的内腔传递。
2、为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烧型阻火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为出口端和入口端;布置在所述出口端的阻火耐烧单元;设置在所述阻火耐烧单元的上方的防雨罩,在所述防雨罩与所述阻火耐烧单元之间形成有燃烧空间,在所述阻火耐烧单元与所述防雨罩的周向边缘形成气体排放通道;设置在所述阀体内部的吹扫机构,所述吹扫机构包括正对着所述阻火耐烧单元的吹扫单元、与所述吹扫单元连通的吹扫气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吹扫气管道上的控制阀;以及设置在所述防雨罩上的温度监测元件,所述温度监测元件与所述控制阀信号连接;其中,所述温度监测元件能够在监测到所述燃烧空间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自动开启所述控制阀,以使所述吹扫单元向所述阻火耐烧单元喷射惰性气体,所述防雨罩构造成能够在所述燃烧空间发生持续燃烧并达到预定熔点时自动弹开,所述阻火耐烧单元构造成能够使所述燃烧空间燃烧产生的热量沿径向向外传递,并能够形成轴向隔热,从而阻止所述燃烧空间内燃烧产生的热量向所述阀体的内腔传递。
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扫单元构造成包括多个由中心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喷管,多个所述喷管在周向上均匀间隔开分布,所述喷管的上端面构造成平面,在各所述喷管的上端面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对准所述阻火耐烧单元的喷孔。
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扫气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吹扫单元的下端中心位置,并与各所述喷管形成连通,所述吹扫气管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阀体向外延伸,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外部。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吹扫单元的上端面的夹角θ为20-90°。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构造成包括直管段和连接在所述直管段的上端的扩径段,所述扩径段的直径从入口端向出口端递增,所述扩径段的下端截面直径与上端截面直径之比为1:1.1至1:3的范围内。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火耐烧单元通过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阀体的出口端,且在所述阻火耐烧单元的上端设有压板。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压板均构造成包括外环形本体和形成于所述外环形本体的内侧的镂空体。
9、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阀体的外侧设有固定板,所述防雨罩的中部通过易熔栓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防雨罩的周向边缘构造成向下翻折并通过弹性复位件与所述固定板形成连接,所述易熔栓在达到预定熔点时熔断,使得所述防雨罩能够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弹至所述阀体的侧面位置。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易熔栓的熔点为100-300℃。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火耐烧单元包括至少2个阻火元件和设置在相邻的所述阻火元件之间的分隔元件,相邻的所述阻火元件之间的距离h1设置为0.0-5mm。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元件构造成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分隔连杆,多个所述分隔连杆设置成沿周向均匀间隔开分布且从中心沿径向向外延伸,或多个所述分隔连杆设置成相互交叉分布而形成网状。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元件的周向边缘设有环形框架,所述环形框架的内侧与各所述分隔连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元件的上端与相应的所述阻火元件形成面面接触或线面接触,所述分隔元件的下端与相应的所述阻火元件形成线面接触。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火元件构造成具有多个狭缝的圆柱形,所述阻火元件的厚度为8-50mm,所述狭缝采用直钢带与波纹钢带交替缠绕形成,所述狭缝的高度h2为0.4-1.2mm。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之处在于:
17、根据本发明的耐烧型阻火装置通过温度监测元件能够实时监测燃烧空间的温度,当监测到燃烧空间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预先设定值)时,控制阀能够自动开启,吹扫气体由吹扫气管道进入吹扫单元,并通过各喷孔喷出,一方面能够对阻火耐烧单元进行有效降温,另一方面能够抑制燃烧,便于使火焰熄灭。同时,耐烧型阻火装置能够实现阻火盘间轴向隔热,防止热量沿阻火盘向保护侧传播,并能够实现燃烧阻火盘径向传热,使燃烧侧阻火盘中心温度向外侧传播,使阻火盘温度均匀,防止出现中心过热,从而显著增强了耐烧型阻火装置的长时间耐烧性能。防雨帽能够在燃烧空间发生持续燃烧并达到预定熔点时自动弹开至阀体的侧面位置,从而使得阻火耐烧单元的上侧完全通向大气,以避免火焰在阻火耐烧单元处燃烧,同时增加向大气散热,进一步增强了耐烧型阻火装置的长时间耐烧性能。
技术特征:1.一种耐烧型阻火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烧型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扫单元构造成包括多个由中心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喷管(191),多个所述喷管在周向上均匀间隔开分布,所述喷管的上端面构造成平面,在各所述喷管的上端面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对准所述阻火耐烧单元的喷孔(19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烧型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扫气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吹扫单元的下端中心位置,并与各所述喷管形成连通,所述吹扫气管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阀体向外延伸,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阀体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耐烧型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吹扫单元的上端面的夹角θ为2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烧型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构造成包括直管段(4)和连接在所述直管段的上端的扩径段(5),所述扩径段的直径从入口端向出口端递增,所述扩径段的下端截面直径与上端截面直径之比为1:1.1至1:3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烧型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耐烧单元通过支撑板(6)固定安装在所述阀体的出口端,且在所述阻火耐烧单元的上端设有压板(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烧型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压板均构造成包括外环形本体(61)和形成于所述外环形本体的内侧的镂空体(6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烧型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的外侧设有固定板(14),所述防雨罩的中部通过易熔栓(11)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防雨罩的周向边缘构造成向下翻折并通过弹性复位件(13)与所述固定板形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耐烧型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易熔栓的熔点为100-30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烧型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耐烧单元包括至少2个阻火元件(16)和设置在相邻的所述阻火元件之间的分隔元件(17),相邻的所述阻火元件之间的距离h1设置为0.0-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耐烧型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元件构造成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分隔连杆(17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耐烧型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元件的周向边缘设有环形框架(171),所述环形框架的内侧与各所述分隔连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耐烧型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元件的上端与相应的所述阻火元件形成面面接触或线面接触,所述分隔元件的下端与相应的所述阻火元件形成线面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耐烧型阻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火元件构造成具有多个狭缝的圆柱形,所述阻火元件的厚度为8-50mm,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烧型阻火装置,包括:阀体,阀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为出口端和入口端;阻火耐烧单元;设置在阻火耐烧单元上方的防雨罩,在防雨罩与阻火耐烧单元之间形成有燃烧空间;吹扫机构,其包括吹扫单元、与吹扫单元连通的吹扫气管道,设置在吹扫气管道上的控制阀;设置在防雨罩上的温度监测元件,其与控制阀信号连接;其中,温度监测元件能够在监测到燃烧空间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自动开启控制阀,使吹扫单元向阻火耐烧单元喷射惰性气体,防雨罩能够在燃烧空间发生持续燃烧并达到预定熔点时自动弹开,阻火耐烧单元能够使燃烧空间燃烧产生的热量沿径向向外传递,并能够形成轴向隔热,从而阻止燃烧空间内燃烧产生的热量向阀体的内腔传递。技术研发人员:党文义,王鹏,鲍磊,于安峰,白永忠,张云燕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2/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4525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