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圈梁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11:23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混凝土圈梁。
背景技术:
1、在桥梁基础施工中,当桥梁墩、台基础位于地表水位以下时,根据当地材料修筑成各种形式的土堰;在水较深且流速较大的河流可采用木板桩或钢板桩(单层或双层)围堰,以及很多会双层薄壁钢围堰。围堰的作用既可以防水、围水,又可以支撑基坑的坑壁。
2、但是在建造直径50m的大型圆围堰中,对圈梁受力要求高,易发生垮塌,为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
3、综上,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圈梁,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圈梁,其优点在于,通过在多个水泥搅拌桩之间浇筑填充物,在桩底上方浇筑承台座,填充物内侧设置锁扣钢管桩,锁扣钢管桩内侧设置第一混凝土圈梁、第二混凝土圈梁和第三混凝土圈梁,从而使得混凝土圈梁施工简单,节省成本,受力安全,同时在第一混凝土圈梁和第二混凝土圈梁之间、第二混凝土圈梁与第三混凝土圈梁之间均设置六个立柱,并利用u型筋将第一混凝土圈梁、第二混凝土圈梁和第三混凝土圈梁与锁扣钢管桩进行焊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使得连接更加稳固,进一步提升了混凝土圈梁的结构强度和受力强度,有效防止混凝土圈梁发生垮塌事故,使得承台座的浇筑效果更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混凝土圈梁,包括:混凝土圈梁,所述混凝土圈梁的底部装设有桩底,所述桩底的周侧装设有多个水泥搅拌桩,多个所述水泥搅拌桩之间浇筑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内壁装设有锁扣钢管桩,所述桩底上侧浇筑有承台座,所述承台座位于所述锁扣钢管桩内部;
4、所述锁扣钢管桩的上部内侧装设有第一混凝土圈梁、第二混凝土圈梁和第三混凝土圈梁,所述第一混凝土圈梁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圈梁之间、所述第二混凝土圈梁与所述第三混凝土圈梁之间均装设有六个立柱,所述锁扣钢管桩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圈梁、所述第二混凝土圈梁和所述第三混凝土圈梁之间均焊接有三个u型筋。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多个水泥搅拌桩之间浇筑填充物,在桩底上方浇筑承台座,填充物内侧设置锁扣钢管桩,锁扣钢管桩内侧设置第一混凝土圈梁、第二混凝土圈梁和第三混凝土圈梁,从而使得混凝土圈梁施工简单,节省成本,受力安全,同时在第一混凝土圈梁和第二混凝土圈梁之间、第二混凝土圈梁与第三混凝土圈梁之间均设置六个立柱,并利用u型筋将第一混凝土圈梁、第二混凝土圈梁和第三混凝土圈梁与锁扣钢管桩进行焊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使得连接更加稳固,进一步提升了混凝土圈梁的结构强度和受力强度,有效防止混凝土圈梁发生垮塌事故,使得承台座的浇筑效果更好,有效降低了大型圆围堰的施工难度。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台座包括浇筑于所述桩底上侧的水泥搅拌桩土体、浇筑于所述水泥搅拌桩土体上侧的m15砂浆、浇筑于所述m15砂浆上侧的c25补偿收缩混凝土,所述承台座上侧浇筑有四层承台,所述承台上侧浇筑有承台顶,所述承台周侧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圈梁、所述第二混凝土圈梁和所述第三混凝土圈梁之间留有施工缝。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桩底上方依次浇筑水泥搅拌桩土体、m15砂浆和c25补偿收缩混凝土,从而更好的提升桩底的强度,为整个混凝土圈梁的底部打好基础,并利用c25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封底,使得承台座的底面更加平整,并在c25补偿收缩混凝土的上方浇筑四层承台及承台顶,从而更好的完成对混凝土圈梁的施工,使得混凝土圈梁周侧的受力强度更高。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扣钢管桩包括多个钢管桩、固定于所述钢管桩一侧的锁口小钢管、固定于所述钢管桩另一侧的工字钢。相邻两个所述钢管桩的所述锁口小钢管与所述工字钢相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钢管桩相对两侧设置的锁口小钢管与工字钢,使得相邻两个所述钢管桩的锁口小钢管与所述工字钢可进行连接,从而可将多个所述钢管桩进行固定连接,使得锁扣钢管桩的结构更加稳定,且施工更为简单,减少施工时间。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混凝土圈梁的下侧、所述第二混凝土圈梁的上下侧和所述第三混凝土圈梁的上侧均开设有六个后浇段。所述后浇段的宽度为2m。所述后浇段内浇筑有c50微膨胀混凝土。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混凝土圈梁的下侧、第二混凝土圈梁的上下侧和第三混凝土圈梁的上侧开设的六个后浇段,使得六个立柱可分别设置于相应的六个后浇段内,使得第一混凝土圈梁、第二混凝土圈梁和第三混凝土圈梁形成一个整体,提高第一混凝土圈梁、第二混凝土圈梁和第三混凝土圈梁的受力强渡;且通过设置的c50微膨胀混凝土,使得六个立柱位于相对应的六个后浇段内后,可将c50微膨胀混凝土浇筑于后浇段内,填充后浇段与立柱间的空隙,进一步对立柱进行加固。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其中,四个所述立柱的截面尺寸为1.8m*0.6m,一个所述立柱的截面尺寸为0.82m*2.3m,一个所述立柱的截面尺寸为0.82m*1.3m。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六个立柱均可设置于六个后浇段内,且再通过c50微膨胀混凝土,可更加稳定的对六个立柱进行固定。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混凝土圈梁一侧装设有井字撑,多个所述水泥搅拌桩的外侧装设有钢护筒,所述井字撑为820mm钢管,井字撑与所述钢护筒相固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混凝土圈梁一侧设置的井字撑,使得井字撑可安装在钢护筒上对第一混凝土圈梁进行支撑,以保证开挖时的安全,防止第一混凝土圈梁出现塌方的情况发生。
1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填充物包括由下至上的中粗砂、淤泥质土和杂填土。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填充物可更好的对多个水泥搅拌桩进行固定,且通过设置中粗砂、淤泥质土和杂填土进行分层填充,使得在保证整体结构足够稳定的同时,可节约更多的材料,减少材料的浪费。
18、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9、通过在多个水泥搅拌桩之间浇筑填充物,在桩底上方浇筑承台座,填充物内侧设置锁扣钢管桩,锁扣钢管桩内侧设置第一混凝土圈梁、第二混凝土圈梁和第三混凝土圈梁,从而使得混凝土圈梁施工简单,节省成本,受力安全,同时在第一混凝土圈梁和第二混凝土圈梁之间、第二混凝土圈梁与第三混凝土圈梁之间均设置六个立柱,并利用u型筋将第一混凝土圈梁、第二混凝土圈梁和第三混凝土圈梁与锁扣钢管桩进行焊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使得连接更加稳固,进一步提升了混凝土圈梁的结构强度和受力强度,有效防止混凝土圈梁发生垮塌事故,使得承台座的浇筑效果更好,有效降低了大型圆围堰的施工难度。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技术特征:1.一种混凝土圈梁,包括:混凝土圈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圈梁(1)的底部装设有桩底(2),所述桩底(2)的周侧装设有多个水泥搅拌桩(3),多个所述水泥搅拌桩(3)之间浇筑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内壁装设有锁扣钢管桩(5),所述桩底(2)上侧浇筑有承台座(4),所述承台座(4)位于锁扣钢管桩(5)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座(4)包括浇筑于所述桩底(2)上侧的水泥搅拌桩土体(401)、浇筑于所述水泥搅拌桩土体(401)上侧的m15砂浆(402)、浇筑于所述m15砂浆(402)上侧的c25补偿收缩混凝土(403),所述承台座(4)上侧浇筑有四层承台(11),最上层所述承台(11)的上侧浇筑有承台顶(12),四层所述承台(11)的周侧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圈梁(6)、所述第二混凝土圈梁(7)和所述第三混凝土圈梁(8)之间留有施工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钢管桩(5)包括多个钢管桩(501)、固定于所述钢管桩(501)一侧的锁口小钢管(502)、固定于所述锁扣钢管桩(5)另一侧的工字钢(5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圈梁,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钢管桩(501)的所述锁口小钢管(502)与所述工字钢(50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圈梁(6)的下侧、所述第二混凝土圈梁(7)的上下侧和所述第三混凝土圈梁(8)的上侧均开设有六个后浇段(13),所述立柱(9)的上下端分别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后浇段(1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段(13)的宽度为2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段(13)内浇筑有c50微膨胀混凝土。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圈梁,其特征在于,其中,四个所述立柱(9)的截面尺寸为1.8m*0.6m,一个所述立柱(9)的截面尺寸为0.82m*2.3m,一个所述立柱(9)的截面尺寸为0.82m*1.3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圈梁(6)一侧装设有井字撑(14),多个所述水泥搅拌桩(3)的外侧装设有钢护筒,所述井字撑(14)为820mm钢管,所述井字撑(14)与所述钢护筒相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填充的中粗砂(15)、淤泥质土(16)和杂填土(17)。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圈梁,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混凝土圈梁固定较为繁琐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混凝土圈梁,所述混凝土圈梁的底部装设有桩底,所述桩底的周侧装设有多个水泥搅拌桩,多个所述水泥搅拌桩之间浇筑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内壁装设有锁扣钢管桩。本发明通过在多个水泥搅拌桩之间浇筑填充物,在桩底上方浇筑承台座,填充物内侧设置锁扣钢管桩,锁扣钢管桩内侧设置第一混凝土圈梁、第二混凝土圈梁和第三混凝土圈梁,从而使得混凝土圈梁施工简单,节省成本,受力安全,同时在第一混凝土圈梁和第二混凝土圈梁之间、第二混凝土圈梁与第三混凝土圈梁之间均设置六个立柱,有效防止混凝土圈梁发生垮塌事故。技术研发人员:匡一成,朱玉飞,陆梓生,陈木,吴旭东,罗平生,刘程洪,赖阳威,张翰钊,吴琦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5/27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73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