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滑桩分段浇筑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09 17:12:31
本发明属于抗滑桩施工,具体涉及一种抗滑桩分段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发展,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多,基础建设逐渐向山区斜坡地段延伸,大量项目依山而建,形成了多级高陡边坡,高斗边坡常用的支护形式为抗滑桩+锚索。传统常见的抗滑桩施工流程大致为:在原始岩土体中开挖成孔、在孔内吊入钢筋笼、浇筑成型后开挖桩前土。传统的抗滑桩钢筋笼一次制作完好,且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抗滑桩桩身可以有效的发挥作用。而对于斜坡地段的高陡边坡,受场地限制原因,无适当位置一次性完成吊入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因此需要将抗滑桩分两段浇筑施工,即先施工完地下部分的抗滑桩,袋地下部分的抗滑桩浇筑完成后,再从地表向上支模浇筑。现有的分段式圆形抗滑桩的施工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
2、分段式圆形抗滑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采用分段浇筑,钢筋笼也不得不分为地上地下两段(即钢筋笼包括地上钢筋笼和地下钢筋笼),地下钢筋笼和地下钢筋笼通过钢筋连接器连接在一起(钢筋连接器一般采用机械套筒),然而地上钢筋笼和地下钢筋笼的螺旋箍筋相互断开、并没有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地上钢筋笼与地下钢筋笼经钢筋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结构如附图2所示,其中地上钢筋笼又可以称为上部钢筋笼、地下钢筋笼又可以称为下部钢筋笼),使得钢筋笼的分段处(如附图1所示)的钢筋抗剪能力差,容易形成断桩。
3、同时现有的用于连接上部钢筋笼的主筋与下部钢筋笼的钢筋连接器为一个机械套筒(长度一般在55-70mm),以ф22钢筋(即钢筋笼的主筋)为例,机械套筒长60mm,主筋端车丝数量为13,主筋套入机械套筒后外露1-2丝扣。但是往往人工拧紧都是顺时针拧紧,上部主筋(即上部钢筋笼的主筋)拧紧后,下部主筋(即下部钢筋笼的主筋)就会松开;再者受钢筋笼束缚原因、端部丝扣惨泥土颗粒等原因,现有的施工工艺使得采用机械套筒连接不可能将上下两段钢筋笼连接好,实际情况亦是如此。连接处(即附图1中展示的分段处)的钢筋纵向拉力大大折减,抗弯承载力m也随着折减,远低于设计要求,形成断桩现象。
4、如附图1所示,现有分段式抗滑桩的下部钢筋笼(即地下钢筋笼)浇筑完成后再对上部钢筋笼(即地上钢筋笼)进行支模,支模完成后进行浇筑,这就导致上部桩身(即支模浇筑形成的桩身)与下部桩身(成孔浇筑形成的桩身)的分段浇筑面由于浮浆的影响而导致强度较低,在分段处(如附图1中所示位置)容易出现断桩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分段式抗滑桩容易出现断桩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抗滑桩分段浇筑方法,一方面通过对钢筋笼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整个抗滑桩的抗剪能力,另一方面优化了抗滑桩的施工工艺以提高整个抗滑桩的抗剪能力,达到防止抗滑桩出现断桩的目的。
2、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抗滑桩分段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4、(1)施工准备,测量放线确定抗滑桩的成孔位置;
5、(2)在成孔位置进行成孔;
6、(3)在成孔内吊入下部钢筋笼,下部钢筋笼吊入完成后再利用钢筋连接器连接上部钢筋笼;
7、(4)在成孔的地面上利用模板进行第一次支模,第一次支模的高度高于地面0.5-1.2m。即是说利用模板将成孔的外围进行围合;
8、(5)第一次支模完成后向成孔和模板内进行第一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注入的混凝土与第一次支模的模板顶部相互适配;
9、(6)当第一次浇筑后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一次支模的模板从而裸露出浇筑形成的下部桩身;然后凿除超过分段浇筑面的桩身部分的混凝土,然后再在混凝土的上表面进行凿毛孔处理,凿出的毛孔呈梅花形布置,并且毛孔的深度为10-15mm;
10、(7)在地面上利用模板进行第二次支模,第二次支模的高度达到设计要求;
11、(8)第二次支模完成后在模板内利用混凝土进行第二次浇筑;
12、(9)待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拆模拆除模板完成整个抗滑桩的施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浇筑的混凝土的强度高于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的强度。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部钢筋笼和下部钢筋笼均包括若干主筋,各个主筋经螺旋箍筋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上部钢筋笼和下部钢筋笼的主筋经钢筋连接器连接在一起,所述下部钢筋笼的螺旋箍筋向上延伸至上部钢筋笼并与上部钢筋笼相互连接和/或所述上部钢筋笼的螺旋箍筋向下延伸至下部钢筋笼并与下部钢筋笼相互连接;所述上部钢筋笼和下部钢筋笼的内部设置有抗剪钢筋笼,所述抗剪钢筋笼的顶部位于上部钢筋笼底部的上方,所述抗剪钢筋笼的底部位于下部钢筋笼顶部的下方;所述抗剪钢筋笼包括若干主筋,抗剪钢筋笼的各个主筋经螺旋箍筋连接在一起。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剪钢筋笼的外径与上部钢筋笼和下部钢筋笼的内径相互适配。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剪钢筋笼的螺旋箍筋的布置密度大于上部钢筋笼和下部钢筋笼上的螺旋箍筋的布置密度。
17、在一些实施例中,下部钢筋笼的螺旋箍筋向上延伸入上部钢筋笼的高度大于抗剪钢筋笼向上延伸入上部钢筋笼的高度,和/或上部钢筋笼的螺旋箍筋向下延伸入下部钢筋笼的高度大于抗剪钢筋笼向下伸入下部钢筋笼的高度。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筋连接器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丝扣,丝扣的长度大于上部钢筋笼或下部钢筋笼的主筋螺纹连接所需长度2倍以上;所述连接杆上端和下端的丝扣均配设有用于与主筋螺纹连接的套筒,套筒的长度的与丝扣的长度相互匹配。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的强度大于上部钢筋笼和下部钢筋笼的主筋的强度。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连接杆之间经过连接筋相互连接在一起。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发明的抗滑桩的分段施工方法,一方面在下部钢筋笼进行浇筑之前先在地面上利用模板进行第一次支模,从而下部钢筋笼在第一次浇筑时形成的下部桩身超过地面,从而使得浇筑时形成的浮浆(由于重力作用搅拌均匀的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进行分层)凝固后位于地面之上,确保地面以下的下部桩身的桩身强度满足要求,然后对超出地面(即成孔的顶部)的下部桩身进行凿除并在表面凿毛孔形成若干个锚杆,然后再对地面以上进行第二次支模,第二次支模后进行第二次浇筑形成上部桩身。由于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去除了浮浆凝固形成的强度较弱的浮浆层,并理由毛孔来增加上部桩身与下部桩身的连接强度,从而使得上部桩身和下部桩身的连接强度更高,从而避免了由于浮浆的问题而引发的抗滑桩抗剪强度不高而断桩的问题。
23、本发明的抗滑桩的钢筋笼(即上部钢筋笼和下部钢筋笼)一方面利用螺旋钢筋将上部钢筋笼和下部钢筋笼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利用抗剪钢筋笼来增加上部钢筋笼与下部钢筋笼之间的连接强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上部钢筋笼与下部钢筋笼之间仅仅利用钢筋连接器来连接的方式,本发明能够大大提高上部钢筋笼与下部钢筋笼的连接强度和抗剪能力。进而防止分段式圆形抗滑桩由于分段处(即上部钢筋笼与下部钢筋笼的连接处)抗剪能力差而出现断桩的问题。
24、本发明的抗剪钢筋笼的螺旋箍筋的布置密度大于上部钢筋笼和下部钢筋笼的螺旋箍筋的布置密度,进而提高抗剪钢筋笼的抗剪强度,使得抗剪钢筋笼能够充分发挥其抗剪能力,达到提高上部钢筋笼和下部钢筋笼分段处抗剪能力的目的。
25、本发明的钢筋连接器的结构设计,既确保了下部钢筋笼的主筋与连接杆下端的套筒紧密连接,同时又确保了上部钢筋笼的主筋与连接杆上端的套筒紧密连接,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的钢筋连接器与上、下钢筋笼连接强度不够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现有技术中由于分段浇筑面处于机械套筒(即现有的钢筋连接器)的中部,从而使得浮浆凝固后形成的浮浆层与机械套筒的中部位置相互齐平,使得两个受力软弱点(即浮浆层、主筋与机械套筒无法连接紧固)相互重合,导致容易因抗剪能力不足而出现断桩的问题。而本发明的钢筋连接器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确保上部钢筋笼、下部钢筋笼的主筋均能够与套筒连接紧固(即主筋旋入到套筒内的长度满足要求、并且主筋能够与连接杆紧密接触),避免由于钢筋连接器与主筋连接不紧固而出现抗剪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连接杆和两个套筒的长度相比于单个套筒的长度更长,从而将上部钢筋笼与下部钢筋笼的连接位置转换为两个位置,从而使得分段浇筑面(即使不对浮浆进行处理)的位置与钢筋连接器与上部钢筋笼的连接位置、钢筋连接器与下部钢筋笼的连接位置均错开,从而避免了两个软弱点的重合,因此能够达到提高整个抗滑桩的抗剪能力的目的。
26、更何况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对浮浆已经进行处理,避免了两个软弱点的出现,最终达到防止出现因抗剪能力不足而引发的断桩问题。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74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