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水利排水,给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 > 一种便携式临时支撑架基础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便携式临时支撑架基础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18:24

本技术涉及临时支撑架,具体是一种便携式临时支撑架基础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建筑行业中临时支撑架运用越来越多,其中桥梁钢箱梁施工是使用临时支撑架的重点领域,钢箱梁又叫钢板箱形梁,是大跨径桥梁常用的结构形式。一般用在跨度较大的桥梁上,因外型像一个箱子故叫做钢箱梁,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临时支撑架将钢箱梁进行架起,进而方便工作,目前使用的钢箱梁临时支撑架直接采用立柱方式作用于钢箱梁,在受到较大重力时,很容易产生变形或者弯折,进而影响支撑架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临时支撑架基础装置,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便携式临时支撑架基础装置,包括:钢板、支撑块;

4、所述钢板设置在所述支撑块的表面;

5、所述钢板远离所述支撑块的表面还设置有保护涂层;

6、所述保护涂层为水性金属防锈漆层;

7、所述保护涂层的厚度为50μm~80μm;

8、所述钢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通孔和若干第二通孔;

9、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钢板的体积比为1~2∶100。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16mm~18mm。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块为混凝土支撑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连接柱;

13、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第二通孔;

14、所述连接柱与支撑块相连接。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柱的长度与所述支撑块的厚度之比为2~3∶4。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板的厚度为4cm~6cm。

1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块的厚度为40cm~50cm。

1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块内设置有固定组件。

19、本实用新型在钢板的中心位置设置了第一通孔,直径为190mm~210mm。

20、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通孔的作用为在支撑块定型时排出空气,使支撑块内部连接更紧密,能够有效增加支撑架的强度,同时结合支撑块内设置的固定柱便于增加支撑架内部承载力度,保证支撑架的使用效果。

21、本实用新型在钢板的第一通孔的两边设置了对称的两排若干个直径为16mm~18mm的第二通孔。

22、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块内部设置的固定柱,用于固定连接柱以及承担因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等原因产生的内部拉应力。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1、该实用新型使用钢板作为承重部分,承受的力由连接柱传入固定组件,进而分散到整体支撑块,使整体受力较为均匀,从而不易在支撑时出现局部受力不均导致的坍塌而造成危险。

25、2、该实用新型使用水性金属防锈漆层作为钢板的保护涂层,具有优秀的防腐蚀和抗渗性能,使钢板不易被腐蚀生锈。

26、3、该实用新型在支撑块内部设置了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连接柱使整体结构稳固,连接柱不易在受到重压时偏移,同时能承担因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变化等原因产生的内部拉应力,使混凝土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增加了支撑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临时支撑架基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100)、支撑块(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临时支撑架基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160)的直径为16mm~1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临时支撑架基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30)为混凝土支撑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临时支撑架基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160)内设置有连接柱(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临时支撑架基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10)的长度与所述支撑块(130)的厚度之比为2~3∶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临时支撑架基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100)的厚度为4cm~6c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临时支撑架基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30)的厚度为40cm~50c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临时支撑架基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30)内设置有固定组件(120)。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临时支撑架基础装置,涉及临时支撑架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钢板、支撑块;钢板设置在支撑块的表面;钢板远离支撑块的表面还设置有保护涂层;保护涂层为水性金属防锈漆层;保护涂层的厚度为50μm~80μm;钢板上还设置有第一通孔和若干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所述钢板的体积比为1~2∶100。本技术使用钢板作为承重部分,承受的力由连接柱传入固定组件,进而分散到整体支撑块,使整体受力较为均匀,从而不易在支撑时出现局部受力不均导致的坍塌而造成危险。技术研发人员:姚彪,刘永根,高书剑,钱奇,曾红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金海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06技术公布日:2024/5/2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80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