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道路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22:55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坡体,具体涉及一种山地道路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1、在山岭重丘地带,为保证交通运输常修建盘山公路以减缓道路坡度使车辆可以正常通行。目前在西南和中部地区及部分偏远山村和自然景点,盘山公路仍然是主要运输方式。尤其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其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大部分公路仍是盘绕山体、依山而建。盘山公路修建后,上、下级公路间的斜坡或被闲置或被防护加固防止其水土流失。生态护坡可以通过植物与工程技术结合对边坡进行加固,恢复部分被破坏的自然环境。
2、生态护坡除了防护加固及美观外同时具有收集雨水的功能,充分利用生态护坡具有一定坡度的自然优势将雨水径流收集以灌溉植物或者冲刷道路。但是现有技术将雨水全收集无处理全利用,忽略了道路由于车辆通行摩擦地面、大气沉降,路面残留了多种污染物,雨水冲刷地面形成的初期雨水径流水质较差不能被直接利用。且全收集的技术未考虑降雨量过大,设施不能容纳过大雨量的情况,这可能导致洪涝的发生,而危害公路下方的住户。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山地道路生态护坡,它能提高收集雨水的水质,且及时排出过大的水量。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导流底板、导流保水层和截污排水层,导流底板沿道路边坡倾斜向下,导流底板上端连接排水沟,导流底板下端抵接不透水底板,导流底板与不透水底板形成三角凹坑,不透水底板顶边与下级道路路面齐平;导流底板上表面覆盖有用于污染物去除的导流保水层,截污排水层填充在不透水底板内壁的三角凹坑中,截污排水层被导流保水层完全掩盖,导流保水层上种有植物,截污排水层底部埋有穿孔排水管,穿孔排水管通向道路边坡坡底的雨水收集箱。
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4、初期径流可在导流板的引导下经过导流保水层和截污排水层而去除其中的污染物后由排水管进入雨水收集箱,而提高收集雨水的水质。同时降雨量过大时,生态边坡内部径流逐渐饱和水位上升至底部溢流排水孔,此时径流可直接进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而不是溢流出生态护坡导致下级道路被淹没,雨量进一步增大时,上部和中部溢流排水孔发挥作用排出生态护坡内部的雨水。
技术特征:1.一种山地道路生态护坡,其特征是:包括导流底板(8)、导流保水层(3)和截污排水层(5),导流底板(8)沿道路边坡倾斜向下,导流底板(8)上端连接排水沟(2),导流底板(8)下端抵接不透水底板(12),导流底板(8)与不透水底板(12)形成三角凹坑,不透水底板(12)顶边与下级道路(14)路面齐平;导流底板(8)上表面覆盖有用于污染物去除的导流保水层(3),截污排水层(5)填充在不透水底板(12)内壁的三角凹坑中,截污排水层(5)被导流保水层(3)完全掩盖,导流保水层(3)上种有植物(4),截污排水层(5)底部埋有穿孔排水管(6),穿孔排水管(6)通向道路边坡坡底的雨水收集箱(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道路生态护坡,其特征是:所述排水沟(2)由上级道路(1)路边斜向下的上导流板(13)、从上导流板底边竖直向上的滤板(9)和平放在滤板顶端的粗孔径滤板(10)围成三角形水沟,粗孔径滤板(10)与上级道路(1)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道路生态护坡,其特征是:所述滤板(9)包含挡板(901)和入流孔(902),挡板(901)与入流孔(902)交互布设;导流底板(8)上顺着道路边坡并排安装有多块竖导流板(801),竖导流板(801)间距与挡板(901)及入流孔(902)的总宽度相匹配 ,在导流底板(8)板面上靠近竖导流板(801)一侧向下依次开有上部溢流排水孔(701)、中部溢流排水孔(702)、底部溢流排水孔(703);入流孔(902)与上部溢流排水孔(701)的位置错开,挡板(901)位于上部溢流排水孔(701)的上方,挡板(901)宽度大于上部溢流排水孔(701)的宽度;挡板(901)的右边与竖导流板(801)贴合,竖导流板(801)高度小于挡板(901),竖导流板(801)与挡板(901)在竖直截面内形成大于90°的夹角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地道路生态护坡,其特征是:溢流排水孔(701、702、703)的宽度小于竖导流板(801)间距的一半,底部溢流排水孔(703)的下边缘在导流保水层(3)覆盖区内;竖导流板(801)下端不伸入截污排水层(5)。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道路生态护坡,它包括导流底板(8)、导流保水层(3)和截污排水层(5),导流底板(8)沿道路边坡倾斜向下,导流底板(8)上端连接排水沟(2),导流底板(8)下端抵接不透水底板(12),导流底板(8)与不透水底板(12)形成三角凹坑,导流底板(8)上表面覆盖有用于污染物去除的导流保水层(3),截污排水层(5)填充在不透水底板(12)内壁的三角凹坑中,导流保水层(3)上种有植物(4),截污排水层(5)底部埋有穿孔排水管(6),穿孔排水管(6)通向道路边坡坡底的雨水收集箱(11)。本技术的优点是:能提高收集雨水的水质,且及时排出过大的水量。技术研发人员:桑劲丹,罗位,柴语乐,韩朵吉,郑婉桐,杜珈叶,秦夕然,颜子欣,朱珂萱,谢梓琦,覃同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校技术研发日:20231114技术公布日:2024/6/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85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