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乐器声学设备的制造及制作,分析技术 > 一种设有共鸣槽的古琴面板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设有共鸣槽的古琴面板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1:46:20

本技术涉及一种设有共鸣槽的古琴面板。

背景技术:

1、中国古琴据说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自唐朝以来,历代都有古琴传世,尽管历经1500多年,古琴形制一脉传承至今没有改变。对于如此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不但要保护好、传承好,同时也需要采用现代方法和科学理念使其改良拓展、发扬光大。

2、现有的古琴选材和斫制十分考究,尽管如此还是难免出现发音不够均衡,共鸣不够充分的问题,为此历代留下了不少古琴改良的痕迹.

3、在现有技术中,槽腹是由制琴师在面板的底部通过专用工具人工挖出来,依次充当共鸣腔,面板的正面布置有七个琴弦,琴弦的振动通过轸池、龈托和琴面传导到共鸣腔,其中,面板是古琴的主要发声体,如此,面板的形状、厚薄、以及厚薄的分布情况等直接影响面板发声的品质,面板发声的主要部位是正对槽腹的部分,面板的声振动主要表现为垂直于面板方向的横向振动,但是现有的共鸣腔整体分布不均匀,导致古琴整体音色不均、余音控制不好、声音穿透力差,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缺陷对此做出了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设有共鸣槽的古琴面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设有共鸣槽的古琴面板,包括古琴面板,所述古琴面板的底面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共鸣腔,所述共鸣腔自左向右均匀分布在所述古琴面板中。

4、进一步的,所述共鸣腔的深度为3.5mm。

5、进一步的,所述共鸣腔的底部两侧设置了平滑圆润的回音壁。

6、进一步的,所述共鸣腔位于腰中的位置还设置有圆饼状的结构凸块。

7、进一步的,所述古琴面板的龙龈到腰部头端的距离为42cm。

8、进一步的,所述古琴面板的腰部末端到肩部末端的距离为42cm。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共鸣腔从琴额到龙龈的部分均均匀设置有共鸣腔,扩大了共鸣腔的分布范围,增加了声波回弹的空间和时间,使得回音边长,并且使得回音更加有质感,使得回音能有层层递减的效果。

11、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共鸣腔深度为3.5mm,进一步确保了琴面的结构强度,也使得共鸣腔广而浅,减少了声波的消耗,使得回音更加深厚绵长。

12、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面板,面板的中部和尾部的长度相当,可以使得中音和高音部分更加平衡,使得两者之间过渡自然,进一步提升了音色的质感。

技术特征:

1.一种设有共鸣槽的古琴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古琴面板,所述古琴面板的底面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共鸣腔,所述共鸣腔自左向右均匀分布在所述古琴面板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共鸣槽的古琴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腔的深度为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共鸣槽的古琴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古琴面板的龙龈到腰部头端的距离为4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共鸣槽的古琴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古琴面板的腰部末端到肩部末端的距离为42cm。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设有共鸣槽的古琴面板,包括古琴面板,所述古琴面板的底面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共鸣腔,所述共鸣腔自左向右均匀分布在所述古琴面板中。技术研发人员:汪华实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汪华实技术研发日:20230804技术公布日:2024/4/24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34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