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乐器声学设备的制造及制作,分析技术 > 一种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1:57:24

本技术涉及声学,尤其是涉及一种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超材料技术的发展,声学超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降噪工程,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工程上的应用大多以腔体吸声超材料为主。为了保证超材料的吸声效果,所设计腔体结构除了声波的进入位置外,其它部位处于封闭状态,以保证声能量在腔体内部进行耗散,不对外传输,从而达到吸声效果。但当外部工程环境较为恶劣,例如处于暴雨环境,超材料内部腔体被水充满,因为水的不可压缩性和较小的粘滞性能,声能在进入腔体后耗散较小,因此结构吸声效果下降,影响降噪性能。

2、目前声学超材料大多考虑单一的使用环境,如空气和水下环境,确定使用环境后再对超材料进行设计,在这种情况下超材料在目标环境中能达到较好的吸声效果,但是在受到雨淋后,所设计超材料难以达到目标吸声效果。因此,需考虑室外使用时超材料的耐雨淋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能够在不影响吸声效果的前提下将腔体内部积水排出。

2、本公开提供一种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包括:

3、基体,所述基体内部设有多个共鸣腔,所述基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共鸣腔连通的入声孔,所述基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共鸣腔连通的排水孔,所述入声孔、所述排水孔和所述共鸣腔一一对应;

4、积水盘,具有容置区和设在所述容置区外侧的溢流区,所述基体的底部设在所述容置区内,所述溢流区通过所述容置区与所述排水孔连通,所述积水盘的最高液位不超过所述基体上任意一个共鸣腔的底面。

5、可选的,所述积水盘和所述基体上覆盖有疏水层。

6、可选的,所述积水盘包括底板、边框和多根支撑筋,所述边框环绕所述底板的外壁,所述支撑筋设在所述底板上且处于所述边框内,所述基体设在所述支撑筋和/或边框上,所述基体上的排水孔与所述底板之间存在空隙。

7、可选的,所述支撑筋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相邻两根支撑筋之间形成过流通道,所述支撑筋托载所述基体的底部,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过流通道中。

8、可选的,所述支撑筋的两端连接所述边框,所述支撑筋上设有向所述底板凹陷的第一卡槽,所述边框上设有向所述底板凹陷的第二卡槽,

9、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所在区域构成所述容置区;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壁与所述边框之间的区域构成所述溢流区,当所述基体安装在所述积水盘上时,所述溢流区处于所述基体外壁与所述边框之间。

10、可选的,所述边框凸出于所述底板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撑筋凸出于所述底板的高度。

11、可选的,所述基体与所述第二卡槽过盈配合。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底面平齐。

13、可选的,所述共鸣腔竖直设于所述基体内,所述基体还包括与所述共鸣腔一一对应设置的插入管,所述插入管从所述入声孔伸入所述共鸣腔的上部,所述排水孔穿过所述共鸣腔的底面。

14、实施上述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公开提供的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包括基体和设于基体下部的积水盘,基体的共鸣腔上部设入声孔、下部设排水孔,排水孔连通积水盘,当水从入声孔进入共鸣腔后,可以顺着排水孔流入积水盘,由于积水盘的最高液位不超过基体上任意一个共鸣腔的底面,因此,在积水盘中水的水位超过共鸣腔底面时,多余的水会从积水盘溢流出去,使得水不会存留在共鸣腔内部,与此同时,积水盘中剩余的水会封堵住排水孔,使得共鸣腔除入声孔外的其他部分处于封闭状态,确保声能量在腔体内部进行耗散,不对外传输。本公开提供的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吸声效果,还能及时地排出腔体内的积水,适合室外雨淋环境及室内潮湿环境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耐雨淋声学超材料结构,包括基体和积水盘;所述基体内部设有多个共鸣腔,所述基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共鸣腔连通的入声孔,所述基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共鸣腔连通的排水孔,所述入声孔、所述排水孔和所述共鸣腔一一对应;积水盘具有容置区和设在所述容置区外侧的溢流区,所述基体的底部设在所述容置区内,所述溢流区通过所述容置区与所述排水孔连通,所述积水盘的最高液位不超过所述基体上任意一个共鸣腔的底面。本技术能够在不影响吸声效果的前提下将腔体内部积水排出。技术研发人员:钱斯文,仇俊杰,陈龙虎,周酝晨,万海波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华秦光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0技术公布日:2024/6/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247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