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笔头及钢笔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6-21 14:04:41
本技术涉及钢笔,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钢笔头及钢笔。
背景技术:
1、自来水钢笔由美国人华特曼于19世纪末发明,而中文对笔划粗细变化的能力要求更高,要求能方能圆,八面出锋,尤其要求捺笔起势轻快中段厚重收尾凌厉,而现有钢笔完全不具有这种表现能力。
2、现有铱粒均为焊接在笔尖顶端来作为和纸张接触的书写摩擦部位,铱粒容易损坏而且体积小,使用寿命短,无法流传。
3、现有钢笔并缝一般采用热处理工艺或机械并缝。热处理主要用于不锈钢并缝,会使不锈钢轻微退火软化。降低弹性,而机械式并缝会发生塑性形变,存在效果不确定性。而且采用并缝处理后的笔尖难保证笔尖的两片完全平齐合拢(不错铱,不错尖),并缝处理后,其并缝的程度是固定的,无法通过调节并缝程度,来调节下水量的大小。
4、现有笔舌通过硬插拔方式与笔杆连接,容易损坏。
5、现有上墨系统大体分为一次性墨囊上墨(卡水上墨)浸入上墨(标准上墨器、真空、负压、按压墨囊、拉杆按压、活塞)和滴入上墨三种,容易存在墨水残留的问题。而且现有钢笔没有很好的下水系统和止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钢笔头及钢笔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钢笔头,包括:
4、笔舌,所述笔舌上间隔布置有多个环形槽且其侧壁轴向开设有连通多个所述环形槽的引墨槽;
5、笔尖,所述笔尖适配围设在所述笔舌对应所述引墨槽的一侧,且其一端与所述笔舌的进墨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对应所述引墨槽的位置开设有引墨缝;
6、笔鎺,所述笔鎺包括弧形固定片和调节螺钉,所述弧形固定片安装在对应所述引墨缝进墨端处的所述笔尖的外侧面;所述笔尖上对应所述引墨缝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调节孔,多个所述调节螺钉一一对应贯穿所述弧形固定片且穿过所述调节孔与所述笔舌螺纹连接,位于所述引墨缝两侧的所述调节螺钉的尾端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改变所述调节螺钉旋入所述笔舌部分的长度,进而可调节所述引墨槽两侧的所述调节孔之间的距离,以调节所述引墨缝的宽度。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由于引墨缝两侧的调节螺钉的尾端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倾斜,因此当改变调节螺钉旋入笔舌部分的长度时,可带动靠近笔舌出墨端的笔尖向靠近或远离笔舌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引墨槽两侧的调节孔相互靠近或远离,使两侧调节孔之间的引墨缝并拢或张开,实现引墨缝的宽度的可调性,进而可调节笔尖处墨水的下水量,满足不同形式的书写要求。
8、进一步的,所述笔尖包括扇弧形的笔尖本体和铱粒,所述笔尖本体适配围设在所述笔舌外侧,所述弧形固定片安装在所述笔尖本体外侧面;所述引墨缝设有两条,两条所述引墨缝均贯通所述笔尖本体的内外侧面且对称布置在所述引墨槽两侧,两个所述引墨缝一端均对应所述环形槽,另一端均向靠近笔尖的书写尖端方向相互靠近;多个所述调节孔对称开设在两条所述引墨缝外侧的所述笔尖本体上;所述铱粒固定在所述笔尖本体的尖端部,且所述铱粒上开设有分别与两条所述引墨缝连通的两条导墨缝。
9、进一步的,所述笔尖本体和所述铱粒通过压铸法一体成型。
10、进一步的,两条所述引墨缝均为弧形,且两条所述弧形的引墨缝的凹面均朝向远离所述引墨槽的方向。
11、进一步的,所述铱粒为多面体,其沿所述笔舌的轴向方向的长度为3.6mm。
12、一种钢笔,包括笔握、上墨组件、止墨组件和如上所述的一种钢笔头,笔尖和笔舌的连接部分插接在所述笔握一端内,所述上墨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笔握的另一端,且其内部设有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
13、所述止墨组件包括止墨杆和驱动组件,所述止墨杆置于所述储墨腔内且所述止墨杆一端端部开设有与所述笔舌同轴布置的止墨槽,所述笔舌的进墨端可插接在所述止墨槽内;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止墨杆的另一端,以驱动所述止墨杆沿所述储墨腔的轴向方向滑动。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钢笔内设有止墨组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止墨调节,便于调节墨水下水量。
15、进一步的,所述笔握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内套管一端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轴向延伸、周向间隔布置的长条形孔且其一端贯通所述内套管的端部形成收缩口,所述笔尖和所述笔舌的连接部分插接在所述内套管的内腔中,且其进墨端延伸至所述储墨腔内;所述内套管上对应每两个所述收缩口开口端之间的管体外壁上均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外套管套设在所述内套管外侧且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抵接以将所述笔舌与笔尖的连接部分与所述内套管锁紧,所述上墨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外套管另一端。
16、进一步的,所述上墨组件包括笔杆和密封胶塞,所述笔杆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内套管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外套管抵接,所述储墨腔开设在所述笔杆内,所述笔杆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储墨腔的安装孔,所述密封胶塞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密封胶塞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储墨腔的注墨孔;所述止墨杆置于所述储墨腔内且与所述笔杆同轴布置,所述止墨杆远离所述笔舌的一端与所述笔杆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笔杆的另一端且与所述止墨杆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止墨杆沿所述储墨腔的轴向方向滑动。
1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杆和转动壳,所述转动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笔杆远离所述笔舌的一端,且所述转动杆上开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布置的滑槽,所述止墨杆的另一端插接在所述滑槽内随所述转动杆转动且可沿所述滑槽的轴向方向滑动;所述转动壳一端封闭,所述转动壳位于所述转动杆外周侧且其开口端与所述笔杆转动连接,封闭端与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止墨杆的一端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止墨杆靠近所述滑槽一侧的横截面与所述滑槽的横截面为互相适配的多边形。
19、进一步的,还设有警示组件,所述警示组件包括主动棘轮套筒、从动棘轮套筒和弹簧,所述从动棘轮套筒套设在所述转动杆中部外侧壁上,所述从动棘轮套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周向间隔布置且长度方向沿其轴向方向布置的长条形滑孔,所述转动杆中部固定有与所述长条形滑孔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转动杆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台阶,所述从动棘轮套筒下端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台阶,所述弹簧设于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之间;所述主动棘轮套筒套设在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止墨杆的一端,且所述主动棘轮套筒靠近所述止墨杆的一端与所述从动棘轮套筒远离所述止墨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主动棘轮套筒远离所述止墨杆的一侧与所述转动壳连接。
20、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钢笔头及钢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笔鎺的设置可调节导墨缝的宽度,从而可调节下水量大小。
22、2.弧形的双引墨缝的设计能够使墨水流动更加流畅,同时具有很强的粗细变化能力,更加适于花式英文和中文笔锋的书写。
23、3.笔尖本体与铱粒一体成型,而且铱粒尺寸较长,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24、4.铱粒为多面体,多个面可进行书写,更加适合中文书写习惯。
25、5.内套管和外套管的配合,笔舌安装方便不易损坏。
26、6.上墨组件加墨方便,不易污损笔尖。
27、7.止墨组件可用于止墨,防止墨水流出污损笔尖。
28、8.警示组件的棘轮配合便于清楚知道止墨杆的位置,避免止墨杆用于止墨时位移量过大造成止墨杆或笔舌损坏。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357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