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办公文教,装订,广告设备的制造及其产品制作工艺 > 一种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  正文

一种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6-21 14:13:38

本技术涉及安全标记,尤指一种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对于有价证券、证书、高级品牌商品等要求防伪的物品,通常嵌入或粘黏具有难以仿制光学效果的元件,来提升防伪等级。

2、相关技术中,具有难以仿制光学效果的元件通常包括具有全息图、衍射光栅、多层干涉膜等的光学元件。此类光学元件通常具有微细的构造、或者具有复杂的层状结构,仅通过简单地分析难以破解其制造工艺,以此达到防止不正当复制的效果。目前,行业内使用此类光学元件制成的防伪部件,通常是几种防伪手段的简单叠加,呈现的防伪图案通常仅具有简单的平面光学效果,美观度不高,且由于各种防伪手段之间几乎无关联,使得整体防伪手段简单、容易破解,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用以使防伪图案的不同部分之间产生联动,丰富其视觉效果,提升防伪图案的灵动性、趣味性,从而提高防伪元件的辨识度及防伪能力。

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防伪元件,包括:

4、基层;

5、浮雕效果层,所述浮雕效果层印制于所述基层的印刷面,所述浮雕效果层用以形成具有浅浮雕效果的第一图案;

6、图案层,所述图案层设于所述浮雕效果层背离所述基层的一侧,所述图案层用以形成第二图案与第三图案,所述第二图案与所述第三图案拼合后与所述第一图案定位套准,并上下重叠,且所述图案层的所述第二图案在第一视角呈现第一颜色,所述图案层的所述第三图案在第一视角呈现第二颜色;

7、所述图案层的所述第二图案在第二视角下呈现第二颜色,所述图案层的所述第三图案在第二视角下呈现第一颜色。

8、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伪元件,在基层的印刷面依次叠加浮雕效果层与图案层,形成完整的防伪图案,并使第一图案区域在反射光线下呈现浅浮雕效果;与此同时,使图案层的第二图案区域在第一视角下呈现第一颜色、第三图案区域呈现第二颜色;并在改变反射方向后,使第二图案区域与第三图案区域颜色互换,即在第二视角下,第二图案区域呈现第二颜色、第三图案区域呈现第一颜色;以此,使第一图案区域始终显示出带有两种颜色的浅浮雕图案效果。

9、采用此种方式,使第二图案区域颜色与第三图案区域颜色在改变视角后发生互换,以此第二图案与第三图案在不同视角下产生联动效果,同时叠加第一图案的浅浮雕效果,使得不同膜层之间、同一膜层的不同区域之间产生关联,一方面,有效丰富防伪图案的视觉效果,提升其灵动性、趣味性,增加其美观度;同时,有效提升该防伪元件的防伪辨识度,进而提升其防伪能力。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浮雕效果层包括第一光交联树脂层,所述第一光交联树脂层上对应所述第一图案经模压形成有微镜闪耀光栅,且所述微镜闪耀光栅设置于所述第一光交联树脂层背离所述基层的一侧。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图案层包括第二光交联树脂层,所述第二光交联树脂层上对应所述第二图案区域经模压形成有高频衍射光栅,所述高频衍射光栅设置于所述第二光交联树脂层背离所述第一光交联树脂层的一侧。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金属氧化膜层,所述金属氧化膜层设于所述第二光交联树脂层上对应所述高频衍射光栅的位置;

13、所述高频衍射光栅的空间频率设置为2500l/mm~3400l/mm,光栅角度设置为+90度~-90度;所述第二光交联树脂层上对应所述第二图案区域的所述高频衍射光栅与对应所述第三图案区域的所述高频衍射光栅分别设置不同的空间频率和/或光栅角度。

14、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伪元件,借助第一光交联树脂层上的微镜闪耀光栅结构,成型第一图案,实现第一图案的浅浮雕效果;同时,借助第二光交联树脂层上的空间频率为2500l/mm-3400l/mm、光栅角度为+90度--90度的高频衍射光栅、以及在高频衍射光栅区域设置的金属氧化膜,实现第一图案同第二图案、第三图案叠加后、改变观察角度时第二图案、第三图案区域颜色可互换的视觉效果;生产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有效提升该防伪元件的生产便捷性,并有助于节省企业生产成本。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介电材料层,所述第一介电材料层设于所述第一光交联树脂层对应所述微镜闪耀光栅结构的位置;所述第一介电材料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光交联树脂层的折射率。

16、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伪元件,第一介电材料层起到光限制层的作用,该光限制层支撑并增强从元件表面延伸至周围介质的电场;利用第一介电材料层分隔微镜闪耀光栅结构两侧的第一光交联树脂层与第二光光交联树脂层,有助于光栅结构的保持,使不同图像区域界限清晰;同时,有助于控制该光学元件的厚度。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介电材料层,所述第二介电材料层设于所述金属氧化膜层背离所述高频衍射光栅的位置,且所述第二介电材料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光交联树脂层的折射率。

18、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伪元件,第二介电材料层附着于对应的高频衍射光栅上,与相应的衍射光栅结构共同构成谐振光栅耦合器,起到光波导和增亮作用。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光交联树脂层背离所述第一光交联树脂层的一侧,且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第二介电材料层;或,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第二介电材料层及所述第二光交联树脂层上未设置所述第二介电材料层的位置。

20、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伪元件,封装层用于保护第二介电材料层,以维持第二图案、第三图案区域的光学效果。

21、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用以制作上述任一所述的防伪元件,包括如下步骤:

22、对所述基层的印刷面进行电晕处理;

23、于所述基层的印刷面印制浮雕效果层;

24、于所述浮雕效果层背离所述基层的一侧印制图案层。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的于所述基层的印刷面印制浮雕效果层,还包括:

26、于所述基层的印刷面印制第一光交联树脂层;

27、于所述第一光交联树脂层背离所述基层的一侧模压微镜闪耀光栅结构,形成第一图案;

28、根据所述的于所述浮雕效果层背离所述基层的一侧印制图案层,还包括:

29、于所述第一光交联树脂层背离所述基层的一侧印制第二光交联树脂层;

30、于所述第二光交联树脂层背离所述第一光交联树脂层的一侧模压高频衍射光栅,形成第二图案与第三图案。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于所述第一光交联树脂层背离所述基层的一侧模压微镜闪耀光栅结构,形成第一图案,之后,还包括:

32、于所述第一光交联树脂层上对应所述微镜闪耀光栅结构的位置沉积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光交联树脂层折射率的第一介电材料层;

33、所述的于所述第二光交联树脂层背离所述第一光交联树脂层的一侧模压高频衍射光栅,形成第二图案与第三图案,之后,还包括:

34、于所述第二光交联树脂层上对应所述高频衍射光栅的位置沉积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光交联树脂层折射率的第二介电材料层;

35、于所述第二光交联树脂层背离所述第一光交联树脂层的一侧印制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第二介电材料层;或,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第二介电材料层及所述第二光交联树脂层上未设置所述第二介电材料层的位置。

36、通过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伪元件的制作方法,通过在第一光交联树脂层上设置微镜闪耀光栅结构,在第二光交联树脂层上设置高频衍射光栅,并设置高频衍射光栅的空间频率为2500l/mm-3400l/mm、光栅角度为+90度--90度,使第一光交联树脂层与第二光交联树脂层叠加后,实现防伪图案的第一图案呈现浅浮雕效果,且在视角旋转90度后第二图案区域与第三图案区域颜色发生互换的视觉效果,有效提升防伪图案的灵动性、趣味性,提升其防伪辨识度,进而提升该防伪元件的防伪能力;同时,该防伪元件的制作工艺简单,企业生产成本低廉,适用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模式,实用性强,有助于保证企业生产力效益。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防伪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具有以下至少一条有益效果:

38、1、通过在第一光交联树脂层的第一图案区域设置微镜闪耀光栅结构,在第二光交联树脂层的第二图案区域、第三图案区域设置高频衍射光栅,并将第一图案同第二图案、第三图案定位套准,形成完整的防伪图案;使得该防伪元件的第一图案呈现浅浮雕效果,并结合金属氧化膜层,使第二图案区域的颜色与第三图案区域的颜色在改变观察视角后发生互换,以此突出显示第一图案的浅浮雕效果;采用此种方式,使防伪图案的不同部分之间产生联动,有效丰富防伪图案的视觉效果,增加其美观度,并增添趣味性与灵动性,进而有效提升其辨识度,提升该防伪元件的防伪能力;同时,该防伪元件的生产工艺简单,实施方便,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从而有效提升该防伪元件的实用性;

39、2、通过设置封装层,有助于提升第二介电材料层设置于第二光交联树脂层上的稳定性,进而有效维持第二图案区域、第三图案区域的光学效果,延长该防伪元件的使用寿命;

40、3、通过在基层的印刷面做电晕处理,增强基层印刷面的表面能,有效提升第一光交联树脂层在基层上的附着力,有助于进一步延长该防伪元件的使用寿命。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8/3677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