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水利排水,给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 > 一种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7 13:25:59

本技术涉及有害气体防治,具体涉及一种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海上风机主要采用单桩基础形式,当单桩基础贯入河床后,淤泥、藻类等富含有机物的物质会存放在单桩的密封空间中,并在微生物的分解下产生以硫化氢为主要气体的混合气体。单桩基础和塔筒之间有平台分隔,但是单桩基础内部的硫化氢气体会通过平台分隔处的细微孔洞逐渐溢散至风机塔筒内部,进而腐蚀塔筒内的金属电气元件,并且硫化氢气体被人体吸入后还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威胁运维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单桩基础内的硫化氢气体会溢散到塔筒内,腐蚀金属电气元件,并对运维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对单桩基础内的硫化氢气体进行有效防治的通风系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通风系统,设置于海上风电设施,所述海上风电设施包括沿重力方向依序设置的塔筒和单桩基础,所述塔筒的下端与所述单桩基础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塔筒与所述单桩基础之间还固定连接有沿横向设置的第一平台,所述单桩基础的下端贯入河床;

3、所述通风系统包括:

4、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塔筒外部连通,所述第一风机具有两个进风口,两个所述进风口分别与所述单桩基础内腔和所述塔筒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风机适于将所述单桩基础和所述塔筒内部的气体导出到所述塔筒外部;

5、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塔筒外部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单桩基础内腔连通,所述第二风机适于将外部空气导入所述单桩基础内腔;

6、气体测量仪,设置于所述塔筒内腔的底部,以适于检测所述塔筒内腔底部的氧气和/或有害气体浓度;

7、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塔筒外部,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气体测量仪电性连接,以适于显示所述塔筒底部的氧气和/或有害气体浓度;所述控制板还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以及所述第二风机电性连接,以适于控制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的启动或关闭。

8、可选的,所述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一进风管、第二进风管和第一出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的其中一个进风口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平台并伸入到所述单桩基础的内腔;所述第二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的另一个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塔筒内腔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塔筒侧壁以适于与所述塔筒外部连通。

9、可选的,所述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二出风管和第三进风管,所述第二出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平台并伸入到所述单桩基础的内腔;所述第三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塔筒侧壁以适于与所述塔筒外部连通。

10、可选的,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一进风管的进口端位于所述第二出风管的出口端的下方。

11、可选的,所述塔筒还固定连接有沿横向设置的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位于所述第一平台沿重力方向的上方,所述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上,且位于所述塔筒外部。

12、可选的,所述控制板上具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适于显示所述氧气和/或所述有害气体的浓度;所述显示屏内部还设置有灯光组件,所述灯光组件适于在所述氧气浓度低于设定值和/或所述有害气体浓度高于设定值时发光。

13、可选的,所述控制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与所述第一风机电性连接,运维人员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旋钮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的启动或关闭。

14、可选的,所述控制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一指示灯与所述第一风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指示灯具有所述第一风机启动时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风机关闭时的第二状态。

15、可选的,所述控制板上还设置有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与所述第二风机电性连接,运维人员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旋钮控制所述第二风机的启动或关闭。

16、可选的,所述控制板上还设置有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二指示灯与所述第二风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指示灯具有所述第二风机启动时的第三状态,以及所述第二风机关闭时的第四状态。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系统,通过在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从而对所述单桩基础的内腔进行通风换气,以降低所述单桩基础和所述塔筒内部的有害气体浓度;并通过在所述塔筒内腔底部设置所述气体测量仪,以及在所述塔筒外部设置所述控制板,以适于监测所述塔筒内部的有害气体和/或氧气浓度,并在有害气体浓度较高或氧气浓度较低时通过所述控制板启动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进而对所述塔筒和所述单桩基础内腔进行通风换气,以降低所述塔筒内部的有害气体浓度并提高氧气浓度,进而保证金属电气元件不被腐蚀和运维人员的生命健康不受威胁。

19、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系统,通过将所述第一进风管的进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管的出口端下方,以便于将位于空气下方的有害气体排出所述单桩基础的外部。

20、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系统,通过在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所述显示屏,以便于所述运维人员在进入所述塔筒前,得知所述塔筒内部的所述有害气体和/或所述氧气浓度;并通过在所述显示屏内部设置所述灯光组件,以适于在所述氧气浓度低于设定值和/或所述有害气体浓度高于设定值时通过发光提醒所述运维人员,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2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系统,通过在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所述第一旋钮和所述第二旋钮,以便于所述运维人员采用手动的形式启动或关闭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并通过所述第一指示灯和所述第二指示灯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以便于所述运维人员得知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是否启动或关闭。

技术特征:

1.一种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设置于海上风电设施,所述海上风电设施包括沿重力方向依序设置的塔筒(1)和单桩基础(2),所述塔筒(1)的下端与所述单桩基础(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塔筒(1)与所述单桩基础(2)之间还固定连接有沿横向设置的第一平台(3),所述单桩基础(2)的下端贯入河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一进风管(81)、第二进风管(82)和第一出风管(83),所述第一进风管(8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4)的其中一个进风口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平台(3)并伸入到所述单桩基础(2)的内腔;所述第二进风管(8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4)的另一个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塔筒(1)内腔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出风管(8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机(4)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塔筒(1)侧壁以适于与所述塔筒(1)外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二出风管(91)和第三进风管(92),所述第二出风管(9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5)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平台(3)并伸入到所述单桩基础(2)的内腔;所述第三进风管(9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机(5)的进风口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塔筒(1)侧壁以适于与所述塔筒(1)外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一进风管(81)的进口端位于所述第二出风管(91)的出口端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筒(1)还固定连接有沿横向设置的第二平台(10),所述第二平台(10)位于所述第一平台(3)沿重力方向的上方,所述控制板(7)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10)上,且位于所述塔筒(1)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7)上具有显示屏(71),所述显示屏(71)适于显示所述氧气和/或所述有害气体的浓度;所述显示屏(71)内部还设置有灯光组件,所述灯光组件适于在所述氧气浓度低于设定值和/或所述有害气体浓度高于设定值时发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7)上还设置有第一旋钮(72),所述第一旋钮(72)与所述第一风机(4)电性连接,运维人员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旋钮(72)控制所述第一风机(4)的启动或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7)上还设置有第一指示灯(73),所述第一指示灯(73)与所述第一风机(4)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指示灯(73)具有所述第一风机(4)启动时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风机(4)关闭时的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7)上还设置有第二旋钮(74),所述第二旋钮(74)与所述第二风机(5)电性连接,运维人员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旋钮(74)控制所述第二风机(5)的启动或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7)上还设置有第二指示灯(75),所述第二指示灯(75)与所述第二风机(5)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指示灯(75)具有所述第二风机(5)启动时的第三状态,以及所述第二风机(5)关闭时的第四状态。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有害气体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包括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与塔筒外部连通,第一风机的两个进风口分别与单桩基础内腔和塔筒内腔连通;第二风机的进风口与塔筒外部连通,第二风机的出风口与单桩基础内腔连通;气体测量仪,设置于塔筒内腔的底部;控制板,设置于塔筒外部,控制板与气体测量仪电性连接;控制板还分别与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电性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通风系统,通过设置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并通过在塔筒内腔底部设置气体测量仪,以及在塔筒外部设置控制板,以适于监测塔筒内部的有害气体和/或氧气浓度,并在有害气体浓度较高和/或氧气浓度较低时,对塔筒和单桩基础内腔进行通风换气。技术研发人员:张凯齐,陈岩,韦卢琪,王冰,赵陆鑫,岳帝,孟都,车攀擎,张天彦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峡新能源海上风电运维江苏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2技术公布日:2024/7/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11/1096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