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船舶设备制造技术 > 透空式漂浮基础的制作方法  >  正文

透空式漂浮基础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6:23:26

本申请属于漂浮式基础结构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透空式漂浮基础。

背景技术:

1、海洋资源的开发常常需要将多种设备设施安装于水上。随着水深的增大,支撑于水底的基础结构建设的技术难度越来越大,工程造价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能够漂浮于水面的基础结构形式,以便将海洋资源开发不断推向深海大洋。

2、漂浮式基础结构主要功能是支撑上部的设备设施,满足设备设施正常工作所需的稳定条件。水动力作用是影响漂浮式基础结构稳定性的主要扰动因素。上层水体是波浪等水动力作用最强的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空式漂浮基础,以构建漂浮结构,能够为上部设备设施提供较好的稳定性。

2、所述透空式漂浮基础包括:

3、间隔设置的、大致相互平行的多个立柱;每个立柱竖向设置,立柱的内部为空腔结构,从而形成柱形的立式浮箱;

4、各个立柱的上部通过承载结构连接;

5、各个立柱的下部设置有阻尼配重体。

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结构为板体结构,与立柱的上端连接。

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结构位于自由水面以上,并与立柱的顶部固接。

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在阻尼配重体上或插入阻尼配重体中。

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配重体包括配重本体,其中形成有至少两个通透空腔,所述通透空腔通过孔道连通至配重本体的外表面。

10、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尼配重体包括配重本体,其中形成有至少两种空腔,分别为封闭空腔和通透空腔;其中,所述封闭空腔不与外界连通,所述通透空腔通过孔道连通至配重本体的外表面。

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重本体为六面体,可选自以下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块、混凝土块、含有金属和混凝土的块体;至少在工作状态时位于水面以下。

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重本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面。

1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空腔和通透空腔均具有多个;所述的至少两种空腔均匀地分布于配重本体的内部;其中,所有封闭空腔的整体形心位置高于所有通透空腔的整体形心位置。

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空腔为内部空心的球形或方体形;所述通透空腔为内部镂空的球形。

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透空腔之间通过孔道相互连通。

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通透空腔至少连通至两个朝向不同方向的配重本体的外表面。更具体地,每个通透空腔至少从相背的两个方向连通至配重本体的外表面。

1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孔道在配重本体的外表面上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分布于外表面的不同高度。

1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透空腔的最大横截面面积为相邻的孔道的最大横截面积的至少两倍;或者所述通透空腔的最大横截面面积为相邻的孔道的最大横截面积的至多0.5倍。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20、本申请至少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透空式漂浮基础,能够将承载结构抬离水面,使波浪可以穿过透空结构而不对承载结构产生作用,可大幅减小透空式漂浮基础受到的扰动,从而提高其稳定状态。

21、本申请至少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透空式漂浮基础,将配重体置于下层水体中,可将漂浮基础整体中心进一步降低,同时发挥深层水体对透空式漂浮基础的运动阻尼作用,从而提高透空式漂浮基础的稳定性能。

22、本申请至少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透空式漂浮基础,可通过调整封闭空腔的数量、大小和分布,改变阻尼配重体的水下重量、重心位置、转动惯量等特性,使其适应上部设备设施荷载和透空式漂浮基础的自身结构配置,使透空式漂浮基础及其承载物的整体水动力响应运动量幅值最小化。

技术特征:

1.一种透空式漂浮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空式漂浮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位于自由水面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空式漂浮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配重体包括配重本体,其中形成有至少两个通透空腔,所述通透空腔通过孔道连通至配重本体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空式漂浮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配重体包括配重本体,其中形成有至少两种空腔,分别为封闭空腔和通透空腔;其中,所述封闭空腔不与外界连通,所述通透空腔通过孔道连通至配重本体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透空式漂浮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本体为六面体,选自以下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块、混凝土块、含有金属和混凝土的块体;至少在工作状态时位于水面以下;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在阻尼配重体上或插入阻尼配重体中;所述承载结构为板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透空式漂浮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本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凹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空式漂浮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空腔和通透空腔均具有多个;所述的至少两种空腔均匀地分布于配重本体的内部;其中,所有封闭空腔的整体形心位置高于所有通透空腔的整体形心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透空式漂浮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空腔为内部空心的球形或方体形;所述通透空腔为内部镂空的球形;通透空腔之间通过孔道相互连通;每个通透空腔至少连通至两个朝向不同方向的配重本体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透空式漂浮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在配重本体的外表面上形成开口,所述开口分布于外表面的不同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空式漂浮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透空腔的最大横截面面积为相邻的孔道的最大横截面积的至少两倍;或者所述通透空腔的最大横截面面积为相邻的孔道的最大横截面积的至多0.5倍。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空式漂浮基础,包括:间隔设置的、大致相互平行的多个立柱;每个立柱竖向设置,立柱的内部为空腔结构,从而形成柱形的立式浮箱;各个立柱的上部通过承载结构连接;以及,各个立柱的下部设置有阻尼配重体。技术研发人员:李增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908技术公布日:2024/4/1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2/2236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