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蒸汽制造应用技术 > 一种大烟道内置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大烟道内置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2:46:27

本技术涉及蒸发器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大烟道内置蒸发器。

背景技术:

1、在烟道内置蒸发器是烟道内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的一种形式,具体形式为大烟道被蒸发器分为两段大烟道:第一大烟道和第二大烟道,第一大烟道与蒸发器进口连接,第二大烟道与蒸发器出口连接,烟道内废气的热量在蒸发器内被吸收、再利用。

2、现有的烟道内置式蒸发器主要包括外壳,外壳上顶壁开设有出气口,外壳下侧壁开设有进气口,外壳的相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封箱,封箱和壳体相连通,外壳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下降箱和上升箱,下降箱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远离下降箱一端贯穿壳体两侧的封箱和上升箱固定连接,且连接管从壳体内部穿过,连接管和封箱侧壁焊接固定,工作时,向下降箱内输送水,下降箱内水压增大,水沿着连接管进行移动,当水移动至壳体内后,同时烟气进入至壳体内,烟气和连接管接触且释放热量,使连接管的温度升高,连接管带动水的温度升高,水生成水蒸汽,并沿着连接管进入至上升箱处,再将上升箱处的水蒸汽导出进行利用。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受到加工材料实际生产情况和烟气组分的因素影响,烟气温度易发生波动,当温度高于连接管所能承受的额定值时,连接管易发生膨胀,导致连接管和封箱侧壁的焊接处发生涨裂,为避免壳体内的烟气从涨裂处向壳体外扩散,首先需将大烟道的入口与出口拦截并将烟气引导致旁路中进行排放,再对蒸发器进行维修,蒸发器维修过程中不易再对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从而存在有对烟气余热利用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对烟气余热的利用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大烟道内置蒸发器。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烟道内置蒸发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大烟道内置蒸发器,包括壳体、封箱和连接管,封箱设置有两个,两个封箱分别设置在壳体的相对两侧和壳体固定连接,封箱和壳体相连通,连接管设置在壳体内,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侧封箱和封箱连接固定,所述封箱和连接管连接处设置有抽风壳,抽风壳面向连接管一端设置为开口,抽风壳一侧和封箱外侧壁连接固定,抽风壳远离连接管一端固定连接有抽风管道,抽风管道和抽风壳相连通,抽风管道远离抽风壳一端和壳体侧壁固定连接,抽风管道和壳体相连通,抽风壳内设置有朝向抽风管道方向抽风的抽风装置。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焊接处发生涨裂后,为减少停机时间,工作时不对焊接处进行维修,停工后在对焊接处进行维修,同时壳体内的烟气经过封箱从涨裂处移动出壳体,抽风装置将烟气朝向抽风管道内进行抽送,烟气沿着抽风管道再次进入壳体内,对烟气的热量继续进行回收利用,无需将大烟道的入口与出口拦截并将烟气引导致旁路中进行排放,从而提高了烟气余热的利用率。

5、可选的,所述抽风壳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抽风壳连接抽风管道一侧壁平行,第一支撑板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板一端和抽风管道内壁固定连接,抽风装置包括第一转杆和第一扇叶,第一转杆设置在第一支撑板背离连接管一侧,第一转杆和第一支撑板垂直,第一转杆靠近第一支撑板一端贯穿第一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一扇叶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扇叶均设置在第一转杆靠近连接管一端,多个第一扇叶均和第一转杆固定连接且沿第一转杆的周向侧壁进行排列,抽风壳一侧壁处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支撑板背离连接管一侧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一转杆和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转杆转动,第一转杆带动第一扇叶转动,第一扇叶将抽风壳内的烟气朝向抽风管道内进行排放,从而抽风装置实现了带动烟气朝向抽风管道内移动的功能。

7、可选的,所述抽风管道和壳体连通处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壳体连接抽风管道一侧壁平行,第二支撑板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二支撑板一端和抽风管道连接固定,第二支撑板面向抽风管道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和第二支撑板垂直,第二转杆靠近第二支撑板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二转杆靠近壳体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扇叶,多个第二扇叶均处于第二转杆的同一横截面内,抽风管道内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联动的联动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杆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联动组件带动第二转杆转动,第二转杆带动第二扇叶转动,第二扇叶将抽风管道内的烟气抽送至壳体内,第二转杆和第二扇叶的设置,加快了烟气在抽风管道内移动的速度。

9、可选的,所述抽风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一端和抽风壳固定连接,第一管道和抽风壳相连通,第一管道远离抽风壳一端和第二管道固定连接,第一管道长度方向和第二管道长度方向垂直且相连通,第二管道远离第一管道一端和壳体固定连接且相连通,联动组件设置在第一管道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烟气从抽风壳内进入至第一管道内,然后进入至第二管道内,并从第二管道进入至壳体内,实现了对烟气的引导,同时将联动组件设置在第一管道内部,减少了对抽风管道的破坏,从而使得烟气不易从抽风管道处排向外界。

11、可选的,所述第一转杆远离第一扇叶一端伸至第一管道内和第一管道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转杆远离第二扇叶一端沿第二管道伸至第一管道内和第一管道内壁转动连接,联动组件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链条,第一链轮设置在第一转杆处于第一管道内一端处,第一转杆贯穿第一链轮和第一链轮固定连接,第二链轮设置在第二转杆处于第一管道内一端处,第二转杆贯穿第二链轮和第二链轮固定连接,链条套设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外与两者均啮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杆带动第一链轮转动,第一链轮带动链条转动,链条带动第二链轮转动,第二链轮带动第二转杆转动,从而联动组件实现了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之间的联动。

13、可选的,所述封箱背离壳体一侧外壁焊接有波纹管,波纹管长度方向和封箱垂直,波纹管远离封箱一端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和波纹管长度方向垂直,连接管从波纹管内穿过且贯穿固定板和固定板焊接固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管受热膨胀的过程中,连接管带动固定板移动,固定板带动波纹管进行拉伸,通过波纹管缓冲的作用,使得连接杆和固定板的焊接处不易发生涨裂。

15、可选的,所述封箱靠近壳体一端沿周向外侧壁开设有u型槽,u型槽首尾相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封箱受热膨胀时,封箱能够在u型槽处进行缓冲,使得封箱和壳体连接处不易产生缝隙。

17、可选的,所述第二扇叶背离第二支撑板一侧设置有缓冲板,缓冲板和第二支撑板平行,缓冲板面向第二转杆一侧和第二转杆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转杆转动的过程中,第二转杆带动缓冲板移动,当第二扇叶将抽风管道内的烟气排向壳体内后,缓冲板在壳体对烟气进行阻挡,使烟气向周向四侧进行扩散,使烟气不易快速从壳体的出气口处移动出壳体。

19、可选的,所述抽风壳远离第一管道一端设置有密封盖,抽风壳处设置有带动密封盖移动的移动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管和固定板连接处发生漏气时,移动组件带动密封盖朝向抽风壳方向进行移动,密封盖和抽风壳抵接,使得抽风壳内的烟气不易向抽风壳外扩散。

21、可选的,所述抽风壳相对两侧外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密封盖平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和丝杆,第二连接板和丝杆均设置有两个且一一对应,两个第二连接板和密封盖的相对两侧外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平行,丝杆设置在第一连接板背离第二连接板一侧,丝杆的长度方向和第一连接板垂直,丝杆靠近第一连接板一端贯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丝杆和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丝杆和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时转动两个丝杆,丝杆在密封盖的引导作用下带动第二连接板移动,第二连接板带动密封盖移动,从而移动组件实现了带动密封盖移动的功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连接管焊接处发生涨裂后,通过抽风装置将溢出的烟气抽送至抽风管道内,并沿着抽风管道重新进入至壳体内,对烟气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无需将大烟道的入口与出口拦截并将烟气引导致旁路中进行排放,从而提高了对烟气余热的利用率;

25、2.通过联动组件带动第二转杆转动,第二转杆带动第二扇叶转动,第二扇叶加快了抽风管道内烟气流动的速度;

26、3.通过波纹管的缓冲作用,连接管膨胀的过程中带动波纹管进行伸展,从而使连接管和固定板的焊接处不易发生涨裂。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3/2101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