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分板功能的PCB上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4:35:34
本技术涉及pcb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分板功能的pcb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1、覆铜板全称为覆铜箔层压板(ccl),是将电子玻纤布或其它增强材料浸以树脂,一面或双面覆以铜箔并经热压而制成的一种板状材料,是pcb的核心基材,约占pcb原材料成本的30%-70%。其中,对于仅有一面覆有铜箔的覆铜板,在将其堆叠在一起进行运输时,一般需要使得相邻的覆铜板的铜箔面相互贴合,即需要将覆铜板一正一反地依次堆叠在一起,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铜箔面的划伤。因此,在后续对覆铜板进行加工时,需要对覆铜板进行翻转,使得被输送的覆铜板的铜箔侧的朝向统一,以方便加工过程的进行。
2、现在对于覆铜板的翻转工作一般都在覆铜板的输送过程中进行,在对覆铜板进行翻转时,需要停止对于覆铜板的输送,待当前覆铜板完成翻转放回输送线后,才能继续进行覆铜板的输送,如此往复,会使得覆铜板的输送速度难以提高,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分板功能的pcb上料设备,用以将正反依次堆叠的覆铜板按照其正反方向分开进行上料操作,从而可以免除覆铜板在输送线上的翻转操作,达到提高覆铜板的输送速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分板功能的pcb上料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上料机构、分板机构以及输送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第一输送装置,所述第一输送装置上形成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输送面,所述第一输送面的输送方向为由左向右;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且上下设置的第三输送装置和第四输送装置,所述第三输送装置和所述第四输送装置上分别形成有相互平行的第三输送面和第四输送面,所述第三输送面和所述第四输送面的输送方向均为由左向右,且所述第三输送面位于所述第四输送面的上方,所述第三输送面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一输送面的水平高度相同,所述第四输送面的左端纵向对齐所述第三输送面的左端设置;所述分板机构包括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上形成有第二输送面,所述第二输送面的输送方向为由左向右,所述第二输送面的水平高度与所述第一输送面的水平高度相同,所述第二输送面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送面的右端以及第三输送面的左端对接,且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抓取装置,所述抓取装置包括可前后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面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安装架上可升降地设置有抓取部。
2、本实用新型中,抓取装置用于对位于第一输送面前方的覆铜板堆垛进行上料操作,以将覆铜板堆垛中的覆铜板逐个地抓取到第一输送面上,以使第一输送面能对覆铜板进行输送,将覆铜板逐个地输送至第二输送装置的第二输送面上。
3、本实用新型中,覆铜板被输送至第二输送面后,第二输送面对于覆铜板的继续输送可以将覆铜板继续输送至输送机构,从而完成覆铜板的上料,具体的,在第二输送面的右端与第三输送面对接时,第二输送面会将覆铜板输送至第三输送面,当第二输送装置带动第二输送面下移,使得第二输送面的右端与第四输送面的左端对接时,第二输送面会将覆铜板输送至第四输送面。因此,通过第二输送装置的往复上下移动,可以将抓取装置抓取至第一输送面的覆铜板间隔地输送至第三输送面和第四输送面,从而可以使得第三输送面以及第四输送面上的覆铜板的朝向保持一致,例如第三输送面上的覆铜板均保持铜箔侧在上,第四输送面上的覆铜板均保持铜箔侧在下,此时,覆铜板即可持续输送至下一加工工序的设备,而在输送过程中不需要对其进行翻转操作,能有效提升覆铜板的输送速度,进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中,第四输送面的左端纵向对齐第三输送面的左端设置,因此,通过第二输送装置的上下移动可以切换第二输送面与第三输送面和第四输送面的对接关系。
5、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置物架,所述置物架包括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机架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前方。
6、本实用新型中,放置板位于第一输送装置的前方,用于放置覆铜板堆垛,覆铜板堆垛放置在放置板上后,通过抓取装置的前后移动即可持续地将覆铜板抓取至第一输送面,在此过程中,通过放置板的逐步上移(每次上移的高度为一块覆铜板的厚度),可以使得抓取装置的抓取位置保持固定,从而可以保持抓取装置每次的抓取过程的耗时相同,便于抓取装置、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以及第三输送装置的程序化运行。
7、进一步的,所述置物架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放置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沿着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挡板沿着前后设置,且所述第二挡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前侧表面的右端抵接,形成90°的定位夹角;所述放置板的后端与右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侧壁和第二挡板的侧壁,且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侧壁和所述第二挡板的侧壁可滑动地配合设置。
8、本实用新型中,在放置板上放置覆铜板堆垛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存在可以对覆铜板堆垛起到定位作用,具体为通过将覆铜板堆垛的边缘同时贴合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侧壁上,实现对于覆铜板堆垛的定位,从而可以使得抓取装置的抓取作业将覆铜板抓取至第一输送面上的固定位置,实现覆铜板在第一输送面上的定位,相应的,也完成了覆铜板在第二输送面以及第三输送面和第四输送面上的定位,可以方便后续加工设备的加工作业的进行。
9、另外,放置板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侧壁抵接且可滑动地配合设置,因此,在放置板逐步上升的过程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起到定位作用的同时,不会随着放置板上升,可以避免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存在对抓取装置的作业过程造成阻碍。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滑孔,所述滑孔内可上下滑动地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下端固定设置于所述放置板的底部,所述滑杆的下端通过连接板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机架。
11、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可以通过丝杆驱动结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机架上,通过连接板的逐步上升即可带动放置板逐步上升。
12、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板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放置板的通孔。
13、本实用新型中,贯穿放置板的通孔可以在抓取装置抓取最后一块覆铜板时,放置覆铜板与放置板之间形成负压环境,以确保抓取装置能顺利地抓取最后一块覆铜板。
14、进一步的,所述抓取部包括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第二安装板,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至少三个真空抓取头,所述真空抓取头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竖直设置,所述安装筒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可上下滑动地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安装筒内与安装筒可上下滑动地配合设置,所述安装杆上还套设有圆柱弹簧,所述圆柱弹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安装筒的底端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上端,且所述圆柱弹簧呈压缩状态,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下端设置有真空吸盘。
15、本实用新型中,圆柱弹簧用于抵紧第二限位块,以使安装杆始终处于其行程的最下方,从而使得第二限位块上的真空吸盘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方便对覆铜板进行抓取。
16、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圆柱弹簧的存在,在抓取装置对覆铜板进行抓取时,真空吸盘抵在覆铜板上后,第二安装板还可以下移一定的距离,以确保真空吸盘能牢固地吸紧在覆铜板上,能进一步地提升抓取装置的抓取过程的可靠性,同时,第二安装板的继续下移还能将覆铜板压紧在后一覆铜板上,可以避免真空吸盘对于覆铜板的吸取过程造成覆铜板的移位,进而提升抓取过程的位置精确度。其中,第二安装板可以由设置在机架上的驱动气缸驱动。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两第一传动辊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辊的第一输送皮带,所述第一输送面形成于所述第一输送皮带的上端表面;所述第三输送装置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两第三传动辊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辊的第三输送皮带,所述第三输送面形成于所述第三输送皮带的上端表面;所述第四输送装置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两第四传动辊以及套设于所述第四传动辊的第四输送皮带,所述第四输送面形成于所述第四输送皮带的上端表面;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两第二传动辊,所述两第二传动辊上套设有第二输送皮带,所述第二输送面形成于所述第二输送皮带的上端表面。
18、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传动辊中的其中一个可以由设置在机架上的驱动电机带动而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输送皮带的移动,实现第一输送面的输送功能,同样的,第三传动辊中的其中一个以及第四传动辊中的其中一个也可以由设置在机架上的驱动电机带动,从而实现第三输送皮带和第四输送皮带的移动,实现第三输送面和第四输送面的输送功能。
19、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输送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可以通过气缸、丝杆等驱动结构可升降地设置在机架上,第二传动辊的其中一个可以由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的驱动电机驱动,从而带动第二输送皮带移动,实现第二输送面的输送功能。
20、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输送装置的往复上下移动,可以将抓取装置抓取至第一输送面的覆铜板间隔地输送至第三输送面和第四输送面,从而可以使得第三输送面以及第四输送面上的覆铜板的朝向保持一致,例如第三输送面上的覆铜板均保持铜箔侧在上,第四输送面上的覆铜板均保持铜箔侧在下,此时,覆铜板即可持续地输送至下一加工工序的设备,而在输送过程中不需要对其进行翻转操作,能有效提升覆铜板的输送速度,进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3/2161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一种线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