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换气装置、以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1 00:43:52
本公开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换气装置、以及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不同的两种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中,层叠的分隔板的间隔由隔壁板保持。分隔板和隔壁板通过粘合剂粘合。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7-2088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在如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那样利用粘合剂将分隔板粘合在隔壁板上的情况下,粘合剂有可能会溢出到分隔板的与隔壁板相对的区域之外。溢出的粘合剂覆盖分隔板表面,从而阻碍了空气与分隔板之间的热传递。因此,在现有的热交换器中,用于组装该热交换器的粘合剂有可能导致热交换器的性能下降。
3、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升热交换器的性能。
4、-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5、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热交换器10,包括多个流路元件20、50,多个所述流路元件20、50分别具有分隔部件15和框架25、55,所述分隔部件15为片状且具有透湿性,所述框架25、55与所述分隔部件15接合而形成空气流路21、51,所述热交换器10是通过层叠多个所述流路元件20、50而构成的,在多个所述流路元件20、50的各个所述流路元件20、50中,所述分隔部件15以与所述框架25、55直接接触的状态接合在所述框架25、55上。
6、在第一方面中,在各个流路元件20、50中,分隔部件15以与框架25、55直接接触的状态接合在框架25、55上。因此,与使用粘合剂将分隔部件15粘合在框架25、55上的情况相比,分隔部件15的与流过空气流路21、51的空气接触的部分变大,热交换器10的热交换性能提高。
7、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热交换器10的基础上,所述分隔部件15包括片状的多孔基材16和覆盖该多孔基材16的表面的透湿层17,所述分隔部件15的所述透湿层17与所述框架25、55相对,所述多孔基材16和所述透湿层17中仅该透湿层17与所述框架25、55直接接触。
8、在第二方面中,将分隔部件15的透湿层17接合到框架25、55上。分隔部件15的多孔基材16不与框架25、55接触。
9、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热交换器10的基础上,在所述框架25、55上形成有供所述分隔部件15接合的平坦的接合面28、58。
10、在第三方面中,分隔部件15接合在形成在框架25、55的平坦的接合面28、58上。因此,分隔部件15与框架25、55的接合强度提高。
11、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在所述第一到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热交换器10的基础上,所述分隔部件15与所述框架25、55的接合强度小于所述分隔部件15的断裂强度。
12、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在所述第一到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热交换器10的基础上,所述分隔部件15与所述框架25、55的接合强度是在将所述分隔部件15从所述框架25、55剥离时所述分隔部件15不会断裂的接合强度。
13、在第四及第五的各方面中,能够不使分隔部件15断裂地将分隔部件15从框架25、55剥离。因此,在废弃热交换器10时,将分隔部件15和框架25、55分离的作业变得容易。
14、本公开的第六方面在所述第一到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热交换器10的基础上,所述分隔部件15通过进入所述框架25、55的表面上的微细的凹凸中而与所述框架25、55接合。
15、在第六方面中,分隔部件15通过进入框架25、55的表面的微细的凹凸中,不经由粘合剂而以与框架25、55直接接触的状态固定在框架25、55上。
16、本公开的第七方面在所述第一到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热交换器10的基础上,所述换气装置使从室外供向室内的供给气体与从室内排向室外的排出气体在所述热交换器10中进行热交换。
17、在第七方面中,在设置于换气装置100中的热交换器10中,供给气体与排出气体相互进行热交换。
18、本公开的第八方面是一种热交换器10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200和第二工序210,在所述第一工序200中,通过将具有透湿性的片状的分隔部件15与形成空气流路21、51的框架25、55接合,来组装流路元件20、50,在所述第二工序210中,将在所述第一工序200中已组装好的多个所述流路元件20、50层叠起来,所述分隔部件15包括片状的多孔基材16和覆盖该多孔基材16的表面的透湿层17,所述第一工序是如下工序:将所述分隔部件15以所述透湿层17朝向所述框架25、55侧的姿势重叠在所述框架25、55上,使所述透湿层17中的面向所述框架25、55的部分暂时溶解或软化,使所述透湿层17的暂时溶解或软化的部分固化,从而将所述分隔部件15接合在所述框架25、55上。
19、在第八方面中,使构成分隔部件15的透湿层17中的面向框架25、55的部分暂时溶解或软化,之后使透湿层17的暂时溶解或软化的部分固化,由此将分隔部件15不经由粘接剂地固定在框架25、55上。
20、本公开的第九方面在所述第八方面的热交换器10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所述分隔部件15的所述透湿层17是通过将原料液涂布在所述多孔基材16上而形成的,所述原料液是构成所述透湿层17的第一物质和以第二物质为主要成分的溶剂的混合物,所述第一工序200包括第一子工序201和第二子工序202,在所述第一子工序201中,使以所述第二物质为主要成分的处理液250附着在所述框架25、55上,在所述第二子工序202中,将所述分隔部件15的所述透湿层17重叠在附着有所述处理液250的所述框架25、55的面上,使该透湿层17中的面向所述框架25、55的部分暂时溶解。
21、在第九方面中,通过以第二物质为主要成分的处理液250使构成分隔部件15的透湿层17暂时溶解。第二物质是用于形成透湿层17的原料液的溶剂的主要成分。因此,即使为了将分隔部件15固定在框架25、55上而使透湿层17暂时溶解后固化,透湿层17也不会变质。因此,能够防止分隔部件15的透湿性能的下降,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热交换器10的性能下降。
技术特征:1.一种热交换器(10),包括多个流路元件(20、50),多个所述流路元件(20、50)分别具有分隔部件(15)和框架(25、55),所述分隔部件(15)为片状且具有透湿性,所述框架(25、55)与所述分隔部件(15)接合而形成空气流路(21、51),所述热交换器(10)是通过层叠多个所述流路元件(20、50)而构成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器(10),其特征在于:
7.一种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8.一种热交换器(10)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工序(200)和第二工序(210),在所述第一工序(200)中,通过将具有透湿性的片状的分隔部件(15)与形成空气流路(21、51)的框架(25、55)接合,来组装流路元件(20、50),在所述第二工序(210)中,将在所述第一工序(200)中已组装好的多个所述流路元件(20、50)层叠起来,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10)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热交换器是通过层叠多个流路元件而构成的。各个流路元件包括分隔部件(15)和与分隔部件(15)接合而形成空气流路的框架(25、55)。在各个流路元件中,分隔部件(15)以与框架(25、55)直接接触的状态接合在框架(25、55)上。技术研发人员:中泽武马,葛西胜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1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217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