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系统和通风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1 00:49:13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通风,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风系统和通风方法。
背景技术:
1、核电站主控室在应急工况下需要保证人员呼吸、房间温度、空气净化和正压,该功能通常由能动或非能动通风系统实现。能动通风系统采用风机提供动力,非能动通风系统采用压缩空气蓄能提供动力。风机需要配置安全级应急电源,压缩空气系统需要设置高压储罐和分配管网,系统和设备复杂且造价高昂。
2、专利cn116659009a公开了核电厂通风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主控室应急可居留环境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核心的风机驱动调节子系统,以及压缩空气驱动调节子系统和自然通风子系统;风机驱动调节子系统包括正常新风口和应急新风口、调节机组和净化机组、蓄冷箱和送风管、风冷热泵机组。应急工况下,新风和可居留区回风混合后经净化除污送至蓄冷机房,若送风温度超标则送至应急支路,送风经间接冷却后送至可居留区,此时启动低速送风,不进行排风,排风管路保持密闭,以保证可居留区正压。该专利公开的通风系统复杂,造价高。
3、专利cn115355576a公开了核电厂通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厂用末端被动式冷梁装置。包括设置在安全级重要房间顶部的箱体,箱体设有若干个非能动的冷却器,安全级重要房间的内部空气形成的室内回风进入箱体,被冷却器冷却为冷梁送风后从箱体流入安全级重要房间内,冷梁送风和室内回风能够形成自然对流循环。该专利公开的通风系统循环较差,换热效果不能满足核电要求。
4、鉴于以上技术问题,特推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核电站的通风系统和方法,尤其适用于应急状态下的通风。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风系统,包括筒体,筒体围设形成第一气流通道,还包括靠近筒体上部的第一吸风口和靠近筒体下部的出风口,还包括重力组件,重力组件位于第一气流通道,应急状况下,重力组件沿筒体竖直向下移动,第一吸风口两侧形成局部压差,室外气体在压差作用下由第一吸风口进入第一气流通道,并由出风口进入待排气室。
3、优选的,还包括靠近筒体上部的第二吸风口,待排气室与出风口、第二吸风口气流联通,形成与第一气流通道气流联通的第二气流通道,室外气体经第一吸风口流经第一气流通道进入第二气流通道,与待排气室热量交换后进入第一气流通道,与室外气体混合,形成混合气流。
4、优选的,重力组件包括至少两级重力板,当上一级重力板下落至筒体底部,下一级重力板下落,将混合气流压入出风口。
5、优选的,第一吸风口和第二吸风口设置阀门,当第一吸风口和第二吸风口形成负压时,触发阀门开启。
6、优选的,第一吸风口和第二吸风口镜像对称分布。
7、优选的,第二气流通道上设置第一气体净化器,第一气体净化器位于待排气室下游。
8、优选的,还包括送风单元,送风单元连接第一吸风口。
9、优选的,送风单元包括非能动送风段,非能动送风段包括第二气体净化器,故障条件下,室外气体经依次经第二气体净化器净化后由第一吸风口送入第一气流通道。
10、优选的,送风单元还包括能动送风段,能动送风段包括依次布置的冷却装置、风机,正常通电条件下,室外气体经冷却后由风机送入第一气流通道。
11、优选的,还包括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卷扬机,卷扬机连接重力组件,将重力组件吊装在筒体顶部。
12、优选的,动力装置还包括制动装置由不间断电源维持吸合状态。
13、本申请提出的通风系统,实现了以下效果:
14、1、集成通风竖井、重力组件、相变蓄冷和卷扬机在内的动力装置,形成一套活塞流通风系统。
15、2、通过重力组件的移动改变通风系统气流通道的压强,使得系统中气流进行循环和热量交换,实现应急状态下核电站安全级房间的应急通风。
16、3、通过控制重力组件中的多级重力板和风口对应的阀门,在无动力情况下促进气流循环,换热更加充分。
17、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通风方法,采用上述通风系统,其包括以下步骤:
18、步骤s1,使重力组件沿筒体竖直向下移动,第一吸风口两侧形成局部压差,室外气体在压差作用下由第一吸风口进入第一气流通道,
19、步骤s2,开启设置在出风口的阀门,第一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由出风口进入待排气室。
20、优选的,还包括靠近筒体上部的第二吸风口,待排气室与出风口、第二吸风口气流联通,形成与第一气流通道气流联通的第二气流通道,还包括:步骤s3,当重力组件下落至第二吸风口下方时,开启设置在第二吸风口上的阀门,第二气流通道的换热后气流经第二吸风口进入第一气流通道,与室外气体进行混合,形成混合气流。
21、优选的,还包括:步骤s4,当重力组件下落至出风口下方时,关闭设置在出风口上阀门,步骤s5,混合气流在第一气流通道中混合一段时间后,开启设置在出风口上阀门。
22、优选的,重力组件包括至少两级重力板,还包括步骤s6,当上一级重力板下落至筒体底部,下一级重力板下落,将混合气流由出风口压入第二气流通道。
23、本申请提出的通风方法,实现了以下技术效果:
24、1、通过控制重力组件中的多级重力板和风口对应的阀门,在无动力情况下促进气流循环,换热更加充分。
25、2、通过控制重力组件的移动改变通风系统气流通道的压强,使得系统中气流进行循环和热量交换,实现应急状态下核电站安全级房间的应急通风。
26、3、利用压差吸入室外气体,为系统提供冷源。
技术特征:1.一种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0),所述筒体(100)围设形成第一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近所述筒体(100)上部的第二吸风口(160),所述待排气室(200)与所述出风口(140)、第二吸风口(160)气流联通,形成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气流联通的第二气流通道,室外气体经第一吸风口(120)流经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进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与待排气室热量交换后进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室外气体混合,形成混合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组件包括至少两级重力板(320),当上一级重力板下落至所述筒体(100)底部,下一级重力板下落,将所述混合气流压入所述出风口(14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口(120)和所述第二吸风口(160)设置阀门,当所述第一吸风口(120)和所述第二吸风口(160)形成负压时,触发所述阀门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风口(120)和所述第二吸风口(160)镜像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上设置第一气体净化器(220),所述第一气体净化器(220)位于所述待排气室(200)下游。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单元(400),所述送风单元(400)连接所述第一吸风口(1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单元(400)包括非能动送风段,所述非能动送风段包括第二气体净化器(422),故障条件下,所述室外气体经依次经所述第二气体净化器(420)净化后由所述第一吸风口(120)送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单元(400)还包括能动送风段,所述能动送风段包括依次布置的冷却装置(442)、风机(444),正常通电条件下,所述室外气体经冷却后由所述风机(444)送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卷扬机(520),所述卷扬机(520)连接所述重力组件,将所述重力组件吊装在所述筒体(100)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制动装置(540)由不间断电源维持吸合状态。
12.一种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风方法,还包括靠近所述筒体(100)上部的第二吸风口(160),所述待排气室与所述出风口(140)、第二吸风口(160)气流联通,形成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气流联通的第二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组件包括至少两级重力板(320),还包括步骤s6,当上一级重力板下落至所述筒体(100)底部,下一级重力板下落,将所述混合气流由所述出风口(140)压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出一种通风系统和通风方法,通风系统包括筒体,筒体围设形成第一气流通道,还包括靠近筒体上部的第一吸风口和靠近筒体下部的出风口,还包括重力组件,重力组件位于第一气流通道,应急状况下,重力组件沿筒体竖直向下移动,第一吸风口两侧形成局部压差,室外气体在压差作用下由第一吸风口进入第一气流通道,并由出风口进入待排气室。本申请提出的通风系统通过控制重力组件中的多级重力板和风口的开闭,在应急工况下促进气流循环,换热更加充分,实现应急状态下核电站安全级房间的应急通风。技术研发人员:胡北,刘婧,康健,张丽丽,陆松,张凤霖,邱珊珊,朱芸芸,陈浩南,丁亮,吴宇翔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1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26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便携式抽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