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微管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微管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0:50:44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微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1、管翅式换热器作为一种紧凑式换热器,在制冷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空调与制冷行业的技术发展,以及环保法规的进一步严格控制,对换热单元自身换热性能的要求更加严格,以弥补替代制冷剂性能低下。目前的管翅式换热器虽长期占据行业主流地位,但是其结构形式较为固定,无法充分利用冷媒介质的换热特性,换热效率较低,无法满足行业的更高要求。

2、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如何提高现有管翅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管换热器,通过改变冷媒介质在流路管中的流动路径,从而充分利用冷媒介质的换热特性,使冷媒介质能够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微管换热器,包括:

3、集流件,用于汇集冷媒介质,所述集流件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集流件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流路孔和引出孔;

4、流路管,端部插入在所述流路孔中,所述流路管的管径为1.8mm-5.3mm,所述流路管与所述集流件连通,用于接收所述集流件中的所述冷媒介质,并在所述冷媒介质沿所述流路管流动并完成与外界空气换热后排出至所述集流件中,以形成流通回路;

5、翅片,均匀分布在所述流路管上,以提高所述流路管与外界空气的换热面积;

6、引出管,设置在所述引出孔上,用于向所述集流件中注入所述冷媒介质和/或排出所述集流件中的所述冷媒介质。

7、优选地,所述集流件包括横截面为b型、两端封闭的b型集流管,所述b型集流管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流路管两端,每个所述b型集流管包括两个内部通道,所述流路孔沿每个所述内部通道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b型集流管上,并与所述内部通道连通,且所述引出孔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b型集流管的上端,并分别与所述b型集流管上的两个所述内部通道连通;

8、其中一个所述引出管用于向所述内部通道中注入所述冷媒介质,另一个所述引出管用于排出所述内部通道中的所述冷媒介质。

9、优选地,具有所述引出管的所述b型集流管上设置有分别阻断其两个所述内部通道流通的流路挡板,所述流路挡板用于使所述冷媒介质沿所述内部通道流动变为沿所述流路管流动,两个所述流路挡板下方的两段所述内部通道连通;

10、且注入所述冷媒介质的所述内部通道对应的所述流路挡板,低于另一个所述内部通道对应的所述流路挡板。

11、优选地,注入所述冷媒介质的所述内部通道,其对应的所述流路挡板下侧的所述b型集流管的中间挡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连通两个所述内部通道。

12、优选地,两个所述流路挡板下方的两段所述内部通道,通过外接u型连接管连通。

13、优选地,所述集流件包括横截面为o型、两端封闭的o型集流管,所述o型集流管的数量为两个,且并列设置在所述流路管同一侧,每个所述o型集流管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多个所述流路孔,所述流路管为u型管,所述流路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在两个所述o型集流管上的两个所述流路孔中,以实现两个所述o型集流管的连通。

14、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o型集流管通过所述引出管注入所述冷媒介质,且所述引出管位于所述o型集流管上端;另一个所述o型集流管通过另一个所述引出管排出所述冷媒介质,且所述引出管位于所述o型集流管下端。

15、优选地,所述集流件包括分流管和集流管,所述流路管为u型管,多个所述流路管一端均匀分布在所述分流管上,以使多个所述流路管在同一时间段内注入相同量的所述冷媒介质;

16、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柱形管,多个所述流路管另一端与所述集流管连通。

17、优选地,所述引出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分流管和所述集流管上,并用于向所述分流管注入所述冷媒介质,和排出所述集流管中的冷媒介质。

18、优选地,所述翅片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流路管的管孔,在所述翅片上开孔并切割,并以所述管孔外圆为弯折边对切割后的所述翅片弯折,以形成环绕在所述管孔外周、并与所述流路管外壁贴合的翻边。

19、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申请的集流件可以为b型集流管、o型集流管,或者分流管和集流管共同构成集流件,可以通过在b型集流管和o型集流管上设置流路挡板,使冷媒介质在集流管的合适位置发生流向的改变,从而使冷媒介质能够在多个流路管中实现循环流动,从而增加冷媒介质的流动路径,更加合理的利用冷媒介质的换热特性,提高换热效果。也可不使用流路挡板,即流路管采用u型管,使冷媒介质能够在一个流路管中便可完成热交换,同样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而对于分流管和集流管,可以使冷媒介质更加均匀的分配在每个流路管中,从而进行同时热交换,并最终由集流管汇流后排出,流路管为u型管,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包括横截面为b型、两端封闭的b型集流管(3),所述b型集流管(3)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流路管(2)两端,每个所述b型集流管(3)包括两个内部通道,所述流路孔(6)沿每个所述内部通道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b型集流管(3)上,并与所述内部通道连通,且所述引出孔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b型集流管(3)的上端,并分别与所述b型集流管(3)上的两个所述内部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引出管(4)的所述b型集流管(3)上设置有分别阻断其两个所述内部通道流通的流路挡板(5),所述流路挡板(5)用于使所述冷媒介质沿所述内部通道流动变为沿所述流路管(2)流动,两个所述流路挡板(5)下方的两段所述内部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注入所述冷媒介质的所述内部通道,其对应的所述流路挡板(5)下侧的所述b型集流管(3)的中间挡板(7)上设置有通孔(8),所述通孔(8)用于连通两个所述内部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流路挡板(5)下方的两段所述内部通道,通过外接u型连接管(10)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包括横截面为o型、两端封闭的o型集流管(9),所述o型集流管(9)的数量为两个,且并列设置在所述流路管(2)同一侧,每个所述o型集流管(9)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多个所述流路孔(6),所述流路管(2)为u型管,所述流路管(2)的两端分别插入在两个所述o型集流管(9)上的两个所述流路孔(6)中,以实现两个所述o型集流管(9)的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o型集流管(9)通过所述引出管(4)注入所述冷媒介质,且所述引出管(4)位于所述o型集流管(9)上端;另一个所述o型集流管(9)通过另一个所述引出管(4)排出所述冷媒介质,且所述引出管(4)位于所述o型集流管(9)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包括分流管(11)和集流管(12),所述流路管(2)为u型管,多个所述流路管(2)一端均匀分布在所述分流管(11)上,以使多个所述流路管(2)在同一时间段内注入相同量的所述冷媒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管(4)分别设置在所述分流管(11)和所述集流管(12)上,并用于向所述分流管(11)注入所述冷媒介质,和排出所述集流管(12)中的冷媒介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微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1)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流路管(2)的管孔,在所述翅片(1)上开孔并切割,并以所述管孔外圆为弯折边对切割后的所述翅片(1)弯折,以形成环绕在所述管孔外周、并与所述流路管(2)外壁贴合的翻边(13)。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管换热器,包括集流件,用于汇集冷媒介质,集流件的数量至少为一个,集流件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流路孔和引出孔;流路管,端部插入在流路孔中,流路管的管径为1.8mm‑5.3mm,流路管与集流件连通,用于接收集流件中的冷媒介质,并在冷媒介质沿流路管流动并完成与外界空气换热后排出至集流件中,以形成流通回路;翅片,均匀分布在流路管上,以提高流路管与外界空气的换热面积;引出管,设置在引出孔上,用于向集流件中注入冷媒介质和/或排出集流件中的冷媒介质。本申请通过改变冷媒介质在流路管中的流动路径,从而充分利用冷媒介质的换热特性,使冷媒介质能够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技术研发人员:汪根法,王利烽,陆阳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同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1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27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