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燃烧设备,加热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燃气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燃气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1:46:52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燃烧器。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燃气燃烧器的结构,基本都是常规的内引射管喷嘴对应中心火盖下的中心燃气通路、外引射管喷嘴对应外环火盖下的外环燃气通路。当然,也有部分厂家为适应特殊火力需求,研发了还包括有第三引射管喷嘴下的第三燃气通路,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947374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与三根引射管相对应的三条燃气通路的技术方案,但这种设计方案引射管数量多、结构集成化程度低、零部件多、生产和装配成本高;再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2696673a的中国发明申请,也公开了采用第三根引射管向中层混气腔供应燃气,该技术方案虽然通过改进中心火盖的结构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的集成化程度、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但采用三根引射管仍然会引起成本高、与传统灶具不适配等一系列问题。

2、而且,基于中国的烹饪习惯,用户在使用燃气灶具进行猛火爆炒时,需要更大的中心火,不少厂家的常规做法是将中心燃气通路对应的中心火孔的孔径尽量做大,然而,当用户在煲汤或慢炖时,则要求中心火必须够小,否则,煲汤时就会发生溢锅的现象、小火煎或者慢炖时就会煎焦、烧干的风险,严重影响烹饪质量和烹饪体验,浪费食材,弄脏台面。

3、为进一步改进燃烧器的结构以及更好地使用中国的烹饪习惯,有个别厂家研发出“向中心火孔助力”的技术方案,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5202541b、题为一种稳焰燃烧器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包括基座(1),以及设于基座(1)上的内环混气室(2)和外环混气室(3),所述基座(1)的下方还连接有与内环混气室(2)连通的内引射管(4)以及与外环混气室(3)连通的外引射管(5),所述内环混气室(2)上设有相匹配的内环火盖(6),外环混气室(3)上设有相匹配的外环火盖(7),所述内环火盖(6)的顶端封闭,下端开口与内环混气室(2)连通,并且所述内环火盖(6)的顶面上设有位于中心的中心火孔(65)和围绕中心火孔(65)的外周火孔(66),所述内环火盖(6)与内引射管(5)之间的气流通道被隔开形成位于中心的中心腔室和围绕中心腔室的外周腔室,所述中心腔室与内环火盖(6)上的中心火孔(65)连通,所述外周腔室与内环火盖(6)上的外周火孔(66)连通,所述中心腔室和外周腔室之间通过位于中心腔室的周壁上的通道(16;16’;16”)连通,并且中心腔室中气流的压力小于外周腔室的气流压力。该发明专利所述技术方案,虽然通过增设外周腔室(15)并通过中心腔室的周壁上的通道(16;16’;16”)向其供应燃气而部分地解决内环火盖处在爆炒时火力不足的问题,但是,当用户进行小火煲汤或者慢炖的时候,往往无法通过停止向外环腔室供应燃气来降低中心火力(即,外环火力停止、但因中心腔室和外周腔室同时工作而无法降低中心火力)、更无法通过停止向中心腔室和外周腔室供应燃气来达到集中热力点的目的,因此,没办法更好地适应国人的烹饪需求。

4、再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5723186u、题为一种炉头用三环火燃烧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包括分火底座(1)、分气盖(2)和外环火盖(3),所述分火底座(1)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进气口(11),所述分气盖(2)上设有中心火盖(21),所述中心火盖(21)内形成与进气口(11)连通的中心气腔(41),所述分气盖(2)的外侧周边分别与外环火盖(3)的内侧周边以及分火底座(1)固定连接,分火底座(1)与分气盖(2)、外环火盖(3)之间形成导气通道(5),所述外环火盖(3)与分火底座(1)之间由内向外依次形成中间气腔(42)和外环气腔(43),所述导气通道(5)的一端与进气口(11)连通,其另一端经过中间气腔(42)后进入外环气腔(43)。该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通过导气通道(5)向中间气腔(42)和外环气腔(43)供应燃气,燃气的流动方向导致该方案并不能解决给中心火孔助力的目的,不适应爆炒的情况、也无法通过分别控制不同引射管而阻断燃气的供应。

5、又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8599717u、题为上进风燃烧器及燃气灶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也公开了为适应爆炒需求而专门设计的爆炒进气接头,虽然考虑到不同烹饪方式对火力需求的不同,但并不能解决结构复杂、与现有灶具无法适配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配、适应性强、与烹饪习惯高度适配的燃气燃烧器。

2、本发明主要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燃气燃烧器,包括基座、分火器座、燃烧盘、中心火盖和外环火盖,所述基座自内向外形成有顶部敞口的内环燃气底腔、中环燃气底腔和外环燃气底腔,所述内环燃气底腔与所述中环燃气底腔之间相互隔离,所述外环燃气底腔通过供气通道向所述中环燃气底腔供应燃气,所述供气通道设置为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所述分火器座盖设在所述基座顶部,所述中心火盖与所述分火器座相配合,所述燃烧盘盖设在所述分火器座顶部并与所述外环火盖相配合。

4、其中,所述基座还包括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所述内引射管与所述内环燃气底腔相连通,所述外引射管与所述外环燃气底腔相连通。

5、其中,所述内引射管的顶端封闭,所述内引射管在靠近其顶端处朝上开设有供气孔,沿所述供气孔的周壁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内环底腔壁,所述内环底腔壁围合成所述内环燃气底腔。

6、其中,在所述内引射管上还形成有环绕所述内环底腔壁的中环底腔壁,所述中环底腔壁与所述内环底腔壁围合成所述中环燃气底腔。

7、其中,所述内环底腔壁与所述中环底腔壁均采用环形壁并且两者同轴设置。

8、其中,所述外引射管的顶端封闭,并且自所述外引射管的侧上部膨出形成有环槽状外环燃气底腔,所述外环燃气底腔的内侧壁通过连接板与所述中环底腔壁相连接。

9、其中,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供点火针穿出的第一通孔和供熄火保护装置穿出的第二通孔。

10、其中,所述分火器座形成有与所述内环燃气底腔相连通的内环混气腔、与所述中环燃气底腔相连通的中环混气腔和与所述外环燃气底腔相连通的外环混气腔,所述外环混气腔沿周向方向间隔分布以使相邻所述外环混气腔之间形成二次空气通道。

11、其中,所述分火器座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在远离所述基座的相对侧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内环混气腔侧壁、中环混气腔侧壁和外环混气腔侧壁,所述中心火盖与所述内环混气腔侧壁和所述中环混气腔侧壁相配合。

12、其中,所述盖板在远离所述基座的相对侧的边缘还形成有倾斜面。

13、其中,所述盖板在盖合所述基座的一侧还形成有与所述外环燃气底腔的外侧壁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14、其中,所述燃烧盘开设有中心孔以便所述中心火盖与所述内环混气腔侧壁和所述中环混气腔侧壁相配合。

15、其中,所述燃烧盘包括环板,所述环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外环混气腔相连通过的过气孔,所述燃烧盘还包括位于所述环板内缘的内立壁和位于所述环板外缘的外立壁,在远离所述分火器座的方向上,所述环板、所述内立壁和所述外立壁与所述外环火盖围合成外环燃烧室。

16、其中,所述外环混气腔侧壁的顶端外缘形成有限位缺口,所述环板与所述外立壁底端之间因高度差而形成的台阶状结构卡装在所述限位缺口处。

17、其中,所述外环混气腔侧壁的顶端内缘设有对所述内立壁进行定位的挡柱。

18、其中,所述中心火盖与所述内环混气腔侧壁围合成内环燃烧室、与所述中环混气腔侧壁和所述内环混气腔侧壁围合成中环燃烧室,所述中心火盖包括顶板和围壁,所述围壁的内缘底端与所述内环混气腔侧壁的顶端相接合,所述围壁的外缘底端与所述中环混气腔侧壁的顶端相接合。

19、其中,所述围壁的外缘底端内侧还设置有环壁,所述环壁对所述中环混气腔侧壁进行限位。

20、其中,所述围壁的内缘面上开设有贯通至所述围壁外缘面上的内环出火孔,所述围壁与所述环壁相接处的内侧开设有贯通至所述围壁外缘面上的中环出火孔。

21、其中,所述环壁还开设有豁口,所述中环混气腔侧壁的内缘还设置有防呆柱,所述豁口安装到所述防呆柱处。

22、按照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内环燃气底腔与中环燃气底腔之间相互隔离,为内环燃气底腔和中环燃气底腔分别独立工作提供了条件,即使停止向中环燃气底腔供应燃气,也不会影响内环燃气底腔的工作,而当需要中环燃气底腔所对应的中环出火孔进行助力时,能够迅速从小火煲汤、慢炖模式切换到猛火爆炒模式,更适应中国人的烹饪习惯;外环燃气底腔通过供气通道向中环燃气底腔供应燃气,避免出现市面上通过第三引射管来供应燃气的情况,进一步规避了与常规灶具不适配的问题,适应性更强,而且,进入外环燃气底腔中的燃气经过供气通道进行分流后也不易产生不良涡流,此外,进入中环燃气底腔中的燃气也需要流经更长的行程,与空气的一次混合更充分,保证燃烧效果更好。仅通过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向内环燃气底腔、外环燃气底腔和中环燃气底腔供应燃气,保证了燃烧器有更好的灶具适配性,能安装在市面上大多数灶具壳体中而无需重新布设燃气管路;分火器座上的外环混气腔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形成了二次空气通道,使燃气与空气进行更充分的混合,保证燃气充分燃烧、热效率高。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67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