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9 13:45:39
本申请涉及分离液体,尤其涉及一种卧式分离器。
背景技术:
1、分离器一般用于大型制冷系统中,安装在冷凝器与压缩机之间,起到分离作用,将冷冻油分离出来输送到压缩机,对压缩机起到润滑的作用。
2、但是分离器的分离效果不是很理想,所分离出来的冷冻油里含有较多的液态冷媒,液态冷媒对压缩机容易造成液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卧式分离器,能够相对提升分离效果。
2、本申请的卧式分离器包括器体、进口管、出口管和挡板。进口管和出口管均与器体固定连接,挡板位于器体内,挡板与器体的底壁固定连接,器体的至少部分通过挡板分隔形成有第一容纳子部和第二容纳子部,第一容纳子部相对于第二容纳子部更靠近进口管的第一流出端,第二容纳子部相对第一容纳子部更靠近出口管的第二流入端,挡板设有贯通孔,第一容纳子部的第一子腔通过贯通孔与第二容纳子部的第二子腔相连通,进口管用于包含冷媒的混合物进入器体内并沉落于第一子腔,贯通孔用于包含冷媒的混合物通过,以使包含冷媒的混合物流入第二子腔。
3、本发明通过对卧式分离器的优化设计,器体内增设有挡板,器体通过挡板分隔形成有第一容纳子部和第二容纳子部,自进口管进入的冷媒能够沉落于第一容纳子部的第一子腔,并通过贯通孔流入第二容纳子部的第二子腔,位于第二子腔内的冷媒分层效率高,能够相对提升分离效果。
技术特征:1.一种卧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包括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所述挡板包括沿自身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侧部,所述第一贯通孔设置于其中一所述侧部,所述第二贯通孔设置于另一所述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所述间隔空间具有设定的距离l,所述出口管具有设定的直径d1,l:d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形状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形状为三角形、矩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形状和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形状均为圆形,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均具有设定的直径d2,直径d2为2mm≤d2≤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还包括第三贯通孔,沿所述挡板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三贯通孔的底部高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顶部和所述第二贯通孔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贯通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面积并且大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分离器还包括连接件和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挡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卧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分离器还包括位于所述器体内且位于所述挡板背离所述第一子腔一侧的回液管,所述回液管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口用于气态的所述冷媒流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出口管的第二流入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卧式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液管的侧壁背离所述挡板的部分还设置有第五贯通孔,沿所述挡板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五贯通孔的底部高于所述挡板的顶部。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一种卧式分离器,该卧式分离器包括器体内增设有挡板,器体通过挡板分隔形成有第一容纳子部和第二容纳子部,自进口管进入的冷媒能够沉落于第一容纳子部的第一子腔,并通过贯通孔流入第二容纳子部的第二子腔,位于第二子腔内的冷媒分层效率高,能够相对提升分离效果。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460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