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9 13:57:41
本技术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1、冰箱一般包括冷冻室和冷藏室两种间室。普通冰箱的冷藏室温度是4℃,冷冻室温度-18℃,虽然能够满足大多数食材保存的需要,但对于需要特殊存储温度的食材还是不太适宜。另外,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存储空间都是固定的,当用户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物较多时,可能存在冷藏的存储空间或冷冻存储空间不够的情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设计为在冰箱内设置变温室,变温时的温度可以调节,既可以用于冷藏,也可以用于冷冻。但是,该种设计存在以下缺陷:冰箱的供冷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通过将冷冻室和变温室并列设置,在冷冻室后侧的蒸发器室和变温室之间设置变温室回风风道,且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高度高于出风口高度,能够简化制冷设备的供冷结构的同时避免变温室用于回风的风口处产生凝露。
2、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形成有冷冻室、变温室和蒸发器室,其中,所述冷冻室和所述变温室沿所述箱体宽度方向并列设置,所述蒸发器室设置于所述冷冻室后侧,所述蒸发器室与所述变温室后部沿所述箱体宽度方向并列,所述制冷设备包括风冷系统,所述风冷系统包括蒸发器和变温室回风风道,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室内,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变温室,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室,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高度高于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高度。
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包括若干个进风开口,所述进风开口纵向排成一列,最底端的所述进风开口高度不低于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最高高度。
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变温室的所述冷冻室侧侧壁,且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靠近所述变温室后壁设置。
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变温室内设置有抽屉,所述变温室的所述冷冻室侧侧壁形成有沿所述变温室深度方向横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滑道用于所述抽屉的滑动限位,所述滑道后端靠近所述进风口且置于所述进风口前侧。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室的所述变温室侧侧壁,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靠近所述蒸发器室的底壁及后壁设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箱体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所述第一内胆和所述第二内胆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内胆形成有所述冷冻室和所述蒸发器室,所述第二内胆形成所述变温室,所述第一内胆的所述第二内胆侧侧壁形成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所述第二内胆的所述第一内胆侧侧壁形成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风冷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胆和所述第二内胆之间的变温室回风风道泡沫,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泡沫的所述第一内胆侧形成有和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相对的第一开口,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泡沫的所述第二内胆侧形成有和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相对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形成有风道,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泡沫周围填充有发泡保温材料。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泡沫的第一内胆侧和/或第二内胆侧形成有固定凹槽,所述第一内胆和/或所述第二内胆设置有和所述固定凹槽配合的突筋。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箱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三内胆,所述第三内胆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胆和所述第二内胆上方,所述第三内胆形成有冷藏室。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风冷系统还包括变温室进风风道,所述第一内胆的所述第二内胆侧侧壁形成所述变温室进风风道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内胆的所述第一内胆侧侧壁形成所述变温室进风风道的出风口,所述变温室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和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相对。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冷冻室和变温室并列设置,在冷冻室后侧的蒸发器室和变温室之间设置变温室回风风道,且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高度高于出风口高度,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简化制冷设备的供冷结构的同时避免变温室用于回风的风口处产生凝露。
技术特征:1.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形成有冷冻室、变温室和蒸发器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室和所述变温室沿所述箱体宽度方向并列设置,所述蒸发器室设置于所述冷冻室后侧,所述蒸发器室与所述变温室后部沿所述箱体宽度方向并列,所述制冷设备包括风冷系统,所述风冷系统包括蒸发器和变温室回风风道,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室内,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变温室,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室,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高度高于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包括若干个进风开口,所述进风开口纵向排成一列,最底端的所述进风开口高度不低于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最高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变温室的所述冷冻室侧侧壁,且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靠近所述变温室后壁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室内设置有抽屉,所述变温室的所述冷冻室侧侧壁形成有沿所述变温室深度方向横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滑道用于所述抽屉的滑动限位,所述滑道后端靠近所述进风口且置于所述进风口前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室的所述变温室侧侧壁,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靠近所述蒸发器室的底壁及后壁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所述第一内胆和所述第二内胆沿所述箱体的宽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内胆形成有所述冷冻室和所述蒸发器室,所述第二内胆形成所述变温室,所述第一内胆的所述第二内胆侧侧壁形成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所述第二内胆的所述第一内胆侧侧壁形成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胆和所述第二内胆之间的变温室回风风道泡沫,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泡沫的所述第一内胆侧形成有和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相对的第一开口,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泡沫的所述第二内胆侧形成有和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相对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形成有风道,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泡沫周围填充有发泡保温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室回风风道泡沫的第一内胆侧和/或第二内胆侧形成有固定凹槽,所述第一内胆和/或所述第二内胆设置有和所述固定凹槽配合的突筋。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第三内胆,所述第三内胆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胆和所述第二内胆上方,所述第三内胆形成有冷藏室。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系统还包括变温室进风风道,所述第一内胆的所述第二内胆侧侧壁形成所述变温室进风风道的进风口,所述第二内胆的所述第一内胆侧侧壁形成所述变温室进风风道的出风口,所述变温室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和所述变温室进风风道的出风口相对。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箱体,箱体内形成有冷冻室、变温室和蒸发器室,冷冻室和变温室沿箱体宽度方向并列设置,蒸发器室设置于冷冻室后侧,蒸发器室与变温室后部沿箱体宽度方向并列,制冷设备包括风冷系统,风冷系统包括蒸发器和变温室回风风道,蒸发器设置于蒸发器室内,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于变温室,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蒸发器室,变温室回风风道的进风口高度高于变温室回风风道的出风口高度。如此设置,能够简化制冷设备的供冷结构的同时避免变温室用于回风的风口处产生凝露。技术研发人员:冯磊,伊智慧,杨同照,袁伟昌,周兆涛,毛宝龙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1技术公布日:2024/6/1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4676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