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制冷冷却,气体的液化或固化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9 13:57:48

本技术涉及制冷,具体涉及一种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1、非煤矿山井下开采深度较深时,围岩温度通常过高,为解决深井作业面温度高的问题,满足工程生产建设需要,井下需要设置制冷设备,用于对深井开采巷道的局部降温,满足井下开采工程安全健康高效生产要求。随着井下掘进面的移动,制冷设备也需要随着掘进面的移动而移动,但是由于井下巷道空间局促,导致制冷设备存在移动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拆装和移动方便的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包括底座、冷风组件、制冷组件和散热组件,所述底座的顶面上具有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和所述第三定位杆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3、所述冷风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杆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制冷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杆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三安装座,所述第三安装座上具有与所述第三定位杆配合的第三定位孔,所述冷风组件用于将所述制冷组件产生的冷量转化为冷风吹出,所述散热组件用于散去所述制冷组件制冷时产生的热量。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组件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邻近所述冷风组件设置,所述冷凝器邻近所述散热组件设置;

5、所述冷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蒸发器设置;

6、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座上,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朝向所述冷凝器设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风组件包括第一架体,所述第一风机通过所述第一架体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

8、所述制冷组件包括第二架体,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通过所述第二架体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9、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三架体,所述第二风机通过所述第三架体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座上;

10、所述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设于所述第一架体、所述第二架体和所述第三架体的顶端。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在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三架体在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防护板。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外侧壁上具有用于搬运的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外侧壁上具有用于搬运的第二凹槽。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架体在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防尘网。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锁舌,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中的另一者上设有第一锁扣,所述第一锁舌与所述第一锁扣锁止配合。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三架体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二锁舌,所述第二架体和所述第三架体中的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锁扣,所述第二锁舌与所述第二锁扣锁止配合。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风组件和所述散热组件的重量均小70kg,所述制冷组件的重量小于90kg。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为混流式风机。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制冷装置的底座放置在掘进面附近,将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定位杆定位配合,以使将冷风组件定位安装在底座上,并使冷风组件朝向掘进面设置,以对掘进面附近进行降温,保证井下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的温度。将第二安装座上的第二定位孔与第二定位杆定位配合,以使将制冷组件定位安装在底座上,将第三安装座上的第三定位孔与第三定位杆定位配合,以使将散热组件的定位安装在底座上。

19、在对冷风组件、制冷组件和散热组件进行装配过程中,只需将每个组件的安装座的定位孔与底座上的定位杆定位配合安装即可,不用采用其他专用安装工具对安装座进行紧固。当制冷装置随着掘进面的移动而移动时,只需将每个组件的安装座从底座上的定位杆上搬运下即可,然后将底座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再将每个组件定位安装在底座上,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装置拆装和移动方便。

20、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具有拆装和移动方便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组件(6)包括首尾依次连通的压缩机(602)、冷凝器(603)和蒸发器(604),所述蒸发器(604)邻近所述冷风组件(5)设置,所述冷凝器(603)邻近所述散热组件(7)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组件(5)包括第一架体(503),所述第一风机(502)通过所述第一架体(503)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5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503)在所述底座(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防护板(9),所述第三架体(703)在所述底座(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防护板(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8)的外侧壁上具有用于搬运的第一凹槽(901);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605)在所述底座(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有防尘网(1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503)与所述第二架体(605)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锁舌(12),所述第一架体(503)和所述第二架体(605)中的另一者上设有第一锁扣(13),所述第一锁舌(12)与所述第一锁扣(13)锁止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体(605)与所述第三架体(703)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二锁舌(14),所述第二架体(605)和所述第三架体(703)中的另一者上设有第二锁扣(15),所述第二锁舌(14)与所述第二锁扣(15)锁止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组件(5)和所述散热组件(7)的重量均小70kg,所述制冷组件(6)的重量小于90kg。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502)和所述第二风机(702)均为混流式风机。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非煤矿山井下制冷装置,包括底座、冷风组件、制冷组件和散热组件,所述底座的顶面上具有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所述冷风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杆配合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制冷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具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杆配合的第二定位孔,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三安装座,所述第三安装座上具有与所述第三定位杆配合的第三定位孔,所述冷风组件用于将所述制冷组件产生的冷量转化为冷风吹出,所述散热组件用于散去所述制冷组件制冷时产生的热量。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装置具有拆装和移动方便等优点。技术研发人员:刘韬,曹亮,申志妍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08技术公布日:2024/6/1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467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