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热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9 14:11:09
本技术涉及热管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装置、热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热管理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电池的可靠性和循环寿命,对电池的热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热管理技术中,如何提高热管理装置的集成度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热管理系统及用电设备,能够有效提高换热装置的集成度。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翅片,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第一换热管,每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和多个第二换热管,每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其中,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翅片,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均与所述第一翅片连接。
3、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均与第一翅片连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共用第一翅片,简化了部件数量,提高了换热装置的集成度,提高了换热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5、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沿第二方向排布,方便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布置。
6、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所述第一方向等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沿所述第一方向等间隔排布。
7、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换热管沿第一方向等间隔排布,有利于提高第一换热管排布的一致性。多个第二换热管沿第一方向等间隔排布,有利于提高第二换热管排布的一致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翅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之间,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一体成型。
9、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一体成型,能够缓解第一换热器使用时因第二部分遮挡引起的风阻,或者缓解第二换热器换热使用时因第一部分遮挡引起的风阻,换热装置风阻小,能够提高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与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换热管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换热管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每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所述第一表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所述第三表面共面,每个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所述第二表面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所述第四表面共面。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第一换热管的第一表面与对应的第二换热管的第三表面共面,每个第一换热管的第二表面与对应的第二换热管的所述第四表面共面。这样,相邻的两个第一换热管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第二换热管之间的间距一致,方便翅片装配。同时第一换热管与对应的第二换热管未相互遮挡,能够降低风阻,提高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与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沿第一方向交替布置,所述第一翅片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管。
13、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换热管与多个第二换热管沿第一方向交替布置,这样,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在第二方向可以共用一部分尺寸,减少换热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空间占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直管段、第一弯管段和第二弯管段,所述第一弯管段连接所述直管段和所述第三集流管,所述第二弯管段连接所述直管段和所述第四集流管;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直管段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弯管段相对所述直管段弯折,所述第二弯管段相对所述直管段弯折。
15、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弯管段便于第二换热管与第三集流管连接,第二弯管段便于第二换热管与第四集流管连接,降低换热装置的装配难度。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包括第五集流管、第六集流管和多个第三换热管,每个所述第三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集流管和所述第六集流管;所述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排布;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翅片和第三翅片,所述第二翅片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三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之间,所述第三翅片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三换热管与所述第一换热管之间。
17、上述技术方案中,换热装置还集成了第三换热器,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换热装置的集成度。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和第三换热管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交替排布,这样,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和第三换热管在第二方向上能够共用一部分尺寸,减少换热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空间占用,提高换热装置的集成度。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翅片、所述第二翅片和所述第三翅片一体成型。
19、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翅片、第二翅片和第三翅片一体成型,进一步简化了部件数量,提高了换热装置的集成度。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包括第五集流管、第六集流管和多个第三换热管,每个所述第三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集流管和所述第六集流管;多个所述第三换热管与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三换热管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管沿第二方向排布,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换热管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翅片连接于所述第三换热管,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1、上述技术方案中,换热装置还集成了第三换热器,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换热装置的集成度。沿第一方向,第三换热管的投影与第一换热管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二换热管的投影与第一换热管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二换热管与第一换热管在第二方向上能够共用一部分尺寸,第三换热管与第一换热管在第二方向上能够共用一部分尺寸,能够减少换热装置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占用。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翅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之间,所述第二段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之间。
23、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翅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连接于相邻的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之间,第二段连接于相邻的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管之间,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和第三换热管共用第一翅片,进一步简化了部件数量,提高了换热装置的集成度。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沿第三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三集流管与所述第四集流管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所述第三集流管位于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第四集流管位于所述第三方向的另一侧;
25、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三集流管具有共用的第一壁部;和/或,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第四集流管具有共用的第二壁部。
26、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具有共用的第一壁部,能够减小换热装置整体的体积。在第二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第二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具有共用的第一壁部,能够减小换热装置整体的体积。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三集流管包括第三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三本体一体成型,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分隔部件,所述第一分隔部件与所述第一本体围成第一集流腔,所述第一分隔部件与所述第三本体围成第三集流腔,所述第一分隔部件为所述第一壁部。
28、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本体与第三本体一体成型方便第一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的制备,第一分隔部件与第一本体围成第一集流腔,第一分隔部件与第三本体围成第三集流腔,从而实现了第一集流管与第三集流管共用第一分隔部件。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四集流管包括第四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四本体一体成型,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分隔部件,所述第二分隔部件与所述第二本体围成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二分隔部件与所述第四本体围成第四集流腔,所述第二分隔部件为所述第二壁部。
30、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本体与第四本体一体成型方便第二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的制备,第二分隔部件与第二本体围成第二集流腔,第二分隔部件与第四本体围成第四集流腔,从而实现了第二集流管与第四集流管共用第二分隔部件。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和所述第二换热均为扁管,多个所述第一换热管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厚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32、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均为扁管,扁管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提高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冷凝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为散热水箱。
3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包括上述的换热装置。
3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换热装置或上述的热管理系统。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478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