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结构和气体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5 12:44:36
本技术涉及氢气制备,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和气体压缩机。
背景技术:
1、加氢站大部分会采用隔膜式压缩机或液驱活塞压缩机对氢气进行压缩,液驱活塞压缩机包括油缸和设置在油缸两侧的气缸。油缸与气缸之间设有油气隔离结构,用于防止油缸内的油液进入到气缸,或者用于防止气缸内的氢气泄漏到油缸。
2、相关技术中,油气隔离结构包括油液隔离腔,在气缸靠近油液隔离腔的一侧设置刮油环。在液驱活塞压缩机运行时,由活塞杆从油缸带出的液压油经过刮油环时,刮油环阻挡液压油进入气缸内,该部分液压油进入油液隔离腔内。
3、但是只在气缸靠近油液隔离腔的一侧设置刮油环,刮油效果欠佳,仍然存在部分液压油随着活塞杆泄漏到氢气气缸内污染氢气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和气体压缩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仅在气缸靠近油液隔离腔的一侧设置刮油环,刮油效果欠佳,仍存在液压油随活塞杆泄漏到气缸内的缺陷,实现同时在气缸靠近油腔隔离腔的位置以及油缸远离油液隔离腔的位置设置刮油环,对活塞杆带出的液压油进行二次刮除的效果,以保证液压油不会泄露到气缸内。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气分离结构,用于设置在气体压缩机的油缸和气缸之间,所述油气分离结构包括:
3、油缸端盖,所述油缸端盖用于设置在所述油缸的一端,所述油缸端盖的内侧设置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刮油环,所述第一刮油环与所述活塞杆滑动连接;
4、气缸端盖,所述气缸端盖用于设置在所述气缸靠近所述油缸的一端,且所述气缸端盖与所述油缸端盖密封连接,所述气缸端盖的内侧设置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刮油环,所述第二刮油环与所述活塞杆滑动连接;
5、油液隔离腔,所述油液隔离腔设置在所述油缸端盖与所述气缸端盖之间,且所述油液隔离腔与所述活塞杆连通;
6、油液引流通道,所述油液引流通道设置在所述气缸端盖或所述油缸端盖上,所述油液引流通道连通所述油液隔离腔的内外两侧。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气分离结构,所述第一刮油环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气缸端盖的位置。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气分离结构,所述第二刮油环设置在所述气缸端盖靠近所述油液隔离腔的位置。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气分离结构,所述气缸内设置有气腔,所述气腔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气腔分隔为压缩腔和微正压腔,所述微正压腔位于所述气腔靠近所述油缸的一端,所述气缸端盖上设置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微正压腔的内外两侧。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体压缩机,包括油缸和两个气缸,两个所述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油缸的两端,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气缸的气腔内,且与所述气腔内的活塞连接,所述油缸与所述气缸之间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压缩机,两个所述油气分离结构的排气通道通过导气管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压缩机,所述导气管上设置有用于导通所述导气管的内外两侧的排气装置。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压缩机,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单向阀。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压缩机,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气体流量计,所述气体流量计与所述单向阀串联。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压缩机,还包括漏油检测装置,所述漏油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油气分离结构的油液引流通道远离油液隔离腔的一端。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油气分离结构,用于设置在气体压缩机的油缸和气缸之间,以防止油缸内的液压油泄露至气缸内。该油气分离结构包括油缸端盖、气缸端盖、油液隔离腔和油液引流通道。油缸端盖用于设置在油缸的一端,气缸端盖用于设置在气缸的一端,且气缸端盖与油缸管端盖密封连接。在油缸端盖的内侧设置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在气缸端盖的内侧设置有供活塞杆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刮油环,第一刮油环与活塞杆滑动连接,在第二通孔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刮油环,第二刮油环与活塞杆滑动连接。油液隔离腔设置在油缸端盖与气缸端盖之间,油液隔离腔与活塞杆连通。油液引流通道设置在气缸端盖或油缸端盖上,油液引流通道连通在油液隔离腔的内外两侧。当气体压缩机工作时,活塞杆的外侧壁会残留液压油,在活塞杆伸缩过程中,且经过第一刮油环时,第一刮油环阻止液压油随活塞杆向气缸内运动,此为第一次刮除液压油。若仍有部分液压油随活塞杆通过了第一刮油环,在经过第二刮油环时,第二刮油环继续对活塞杆上的液压油进行刮除,刮除的液压油进入油液隔离腔内,随后经油液引流通道将液压油排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气分离结构,可对活塞杆上的液压油进行二次刮除,以确保油缸内的液压油不会随活塞杆进入气缸。
17、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压缩机中,由于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因此,具有与如上所述相同的优势。
技术特征:1.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设置在气体压缩机的油缸(100)和气缸(200)之间,所述油气分离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油环(111)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气缸端盖(210)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刮油环(211)设置在所述气缸端盖(210)靠近所述油液隔离腔(212)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200)内设置有气腔,所述气腔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气腔分隔为压缩腔和微正压腔(220),所述微正压腔(220)位于所述气腔靠近所述油缸(100)的一端,所述气缸端盖(210)上设置有排气通道(214),所述排气通道(214)连通所述微正压腔(220)的内外两侧。
5.一种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缸(100)和两个气缸(200),两个所述气缸(200)分别设置在所述油缸(100)的两端,所述油缸(100)的活塞杆(300)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所述气缸(200)的气腔内,且与所述气腔内的活塞连接,所述油缸(100)与所述气缸(200)之间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油气分离结构的排气通道(214)通过导气管(40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400)上设置有用于导通所述导气管(400)的内外两侧的排气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包括单向阀(5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气体流量计(520),所述气体流量计(520)与所述单向阀(510)串联。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漏油检测装置,所述漏油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油气分离结构的油液引流通道(213)远离油液隔离腔(212)的一端。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和气体压缩机,该油气分离结构包括油缸端盖、气缸端盖、油液隔离腔和油液引流通道。在油缸端盖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刮油环,在气缸端盖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刮油环。油液隔离腔设置在油缸端盖与气缸端盖之间,油液引流通道连通在油液隔离腔的内外两侧。在活塞杆伸缩过程中,第一刮油环阻止液压油随活塞杆向气缸内运动,此为第一次刮除液压油。第二刮油环二次对活塞杆上的液压油进行刮除,刮除的液压油进入油液隔离腔内,随后经油液引流通道将液压油排出。本技术提供的油气分离结构,可对活塞杆上的液压油进行二次刮除,以确保油缸内的液压油不会随活塞杆进入气缸。技术研发人员:杨浩波,李淑恒,计泽灏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一氢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22技术公布日:2024/7/2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2641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