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7 12:43:41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屏幕发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走线及减小厚度的发声装置。背景技术:2.随着显示器件的超薄、窄边框、甚至全屏设计的发展,在显示器件中留给发声装置的空间越来越小。由于典型的发声装置(例如扬声器)的体积通常比较大,而且多是基于硅基的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的工艺结构,所以很难实现与显示面板的集成设计。另外,出于某些特殊需求,人们可能更希望显示器件能够具有定向发声的发声装置,并且可以将该定向发声的发声装置与显示面板集成,从而可以实现定向发声与显示技术相结合。3.目前,定向发声屏通常使用静电超声换能器来实现定向发声,静电超声换能器是指“利用电场力使振膜振动从而发出超声的换能器”,是一种新型的超声波发声器。由于静电超声换能器的正极和负极相向,它也被称为电容换能器。静电超声换能器一般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发声体和基体以及设于发声体和基体之间的绝缘层,现有发声体上的电极和基体上的电极是分别从发声体和基体上引出的,不利于走线,且在屏幕分区的情况下,由于发声体和基体上的电极引线较多,若上下发声体和基体上的电极引线分别引出,则引线较杂乱,且会影响最终发声产品的美观。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走线及降低厚度的发声装置。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发声装置,包括基体及层叠于所述基体上的至少一层导电体,每层所述导电体包括导电基体和设置于导电基体上的第一导电层,所述基体包括基层和设置于基层上的第二导电层,每层导电体的第一导电层通过一导电结构引出到基体上,所述导电结构设置于基体上且与基体上的第二导电层相电隔离,每层导电体的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各自对应的所述导电结构引出到基层上,且与第二导电层均从基层上被引出。7.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对应分割为多个导电区,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每个导电区通过一导电结构导入到对应的基层上,与第二导电层对应的每个导电区均从基层上被引出。8.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对应分割为多个导电区,所述基层上设置一个与第二导电层相电隔离的导电区域,所述导电区域内设置多个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每个导电区与导电区域内对应的导电结构相电连接,与第二导电层对应的每个导电区均从基层上的所述导电区域被引出。9.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所有导电区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所有导电区均从基层的同一侧引出。10.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基层上设置至少一个与第二导电层相电隔离的导电区域,每个所述导电区域上形成所述导电结构。11.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区域靠近基层的外边沿设置。1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结构还包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所有导电区及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所有导电区均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引出。1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相电连接。1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对应导电结构的区域不设置所述绝缘层。15.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结构为导电粒子或者为焊接结构。16.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粒子热压于所述基层上。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8.1、本实用新型将发声装置的多层导电体上的电极均引入到基体上,在基体上统一将导电体上的电极及基体上的电极引出,便于最终走线。且将基体上的所有电极通过柔性电路板引出,利于最终产品的外观美观,且利于最终发声产品实现更窄的边框。19.2、另外,本实用新型省去了导电体上的引线结构,降低了发声产品层叠后整体的厚度。附图说明: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的叠层结构示意图;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分区的结构示意图;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接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接柔性电路板的另一替换结构示意图;26.图7为本实用新型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叠层结构示意图;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声装置与柔性电路板相连的结构示意图。29.附图标记为:30.1、发声体,11、发声基体,12、第一导电层,121、第一导电区,2、基体,21、基层,211、导电区域,22、第二导电层,3、导电结构,4、柔性电路板,41、第一引脚,42、第二引脚,5、绝缘层,6、空气间隙,7、触控层。具体实施方式:3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32.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3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发声装置,包括基体2、基体2上的至少一层导电体和导电结构3,以基体2上设置有一层导电体为例,该导电体一般为发声体1。导电结构3用于将发声体1上的电极导入到基体上2,使走线均从基体2上引出,方便走线。34.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4所示,发声体1层叠于基体2上,其包括发声基体11和设置于发声基体11一表面(如下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层12,发声基体11优选但不限于为pet膜材。35.基体2具体包括基层21和设置于基层21一表面(如上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层22,第二导电层22与第一导电层12相对设置,实施时,基层21优选但不限于为玻璃基层。36.发声体1上的第一导电层12通过导电结构3引出到基层21上。具体地,导电结构3设置于基层21上,且在基层21上与基层21上的第二导电层22是相电隔离的,且导电结构3与发声基体11上的第一导电层12相电连接,用于将第一导电层12引出到基层21上。实施时,导电结构3优选设置于基层21的边缘处,可采用但不限于是导电粒子,其他可导电的结构也适用本实用新型,如通过焊接结构实现。导电粒子可通过但不限于通过热压的方式形成于基层21上。更具体地,在基层21上设置一导电区域211,将导电结构3设置于该导电区域211内,且在该导电区域211内与基层21上的第二导电层22相电隔离,如在导电结构3的边缘与导电区域211的边缘之间设置隔离区,将导电结构3与第二导电层22相隔离开来。37.发声体1上的第一导电层12通过导电结构3引出到基层21上后,再从基层21上将导电结构3和基层21上的第二导电层22引出,与外部的驱动电路(图未示)相电连接。即实现将发声装置的两个导电层均从基层21上走线,便于走线及发声装置的整体美观。38.在发声装置不做分割的情况下,发声装置为单声道,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发声装置做多通道的分割,如分割成两个发声区域,则为双声道,依此类推。具体地,将发声基体11上的第一导电层12分成多个导电区121,为了便于描述,定义发声基体11上的导电区为第一导电区121,即只对第一导电层12做分割,多个第一导电区121共用一个发声基体11。对应的,也将基层21上的第二导电层22分割为多个导电区,为了便于描述,定义基层21上的导电区为第二导电区(图未示),即只对第二导电层22做分割,多个第二导电区共用一个基层21。39.结合图3所示,基层21上对应每个第二导电区设置一个导电区域211,即如第二导电层22被分割为16个第二导电区,对应的,第一导电层12也被分割为16个第一导电区121。则基层21上设置16个导电区域211,每个导电区域211内形成一导电结构3,导电结构3与第一导电层12的对应的第一导电区121相电连接,这样就将第一导电层12的16个第一导电区121均引出到基层21上,统一由基层21引出。40.优选地,如图3所示,基层21上的所有导电区域211均设置于基层21的同一侧,且尽可能地靠近基层21的边缘设置,具体可沿基层21的其中一边间隔均匀的延伸分布,这样可以便于布线,且可以满足发声装置的窄边框设计需求。当然,本实用新型对基层21上导电区域211的设置位置可不限于上述描述方案,上述方案只是其中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也可以在基层的两侧均设置导电区域211。41.第一导电层12通过导电结构3引出到基层21上后,与基层21上的第二导电层22均从基层21上引出。如图5所示,具体可通过一柔性电路板4将第一导电层12的所有第一导电区121和第二导电层22的所有第二导电区引出,引出后与外部的驱动电路相连。具体地,柔性电路板4的一端对应每个导电区域211设置两个引脚,分别定义为第一引脚41和第二引脚42,其中,第一引脚41接基层21上的导电结构3,从而实现与发声体1的第一导电层12相电连接,第二引脚42接基体2的第二导电层22。即若发声体1和基体2不分区,则基层21上只设一个导电区域211,对应的柔性电路板4只需设两个引脚;若发声体1和基体2分区,如分为两个区,则基层21上也对应设两个导电区域211,对应的柔性电路板4对应每个导电区域211设置两个引脚,即设置四个引脚,依此类推。在另一替换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当发声体1和基体2分区时,也可以只在基层21上设置一个导电区域211,该导电区域211内设置多个导电结构3,发声体1的每个第一导电区121与导电区域211的每个导电结构3相电连接,即发声体1的所有第一导电区121均通过该导电区域211从基层21上引出,此时柔性电路板4的一端则设置与第一导电区121和第二导电区数量之和相同的引脚,发声体1的所有第一导电区121和基体2的所有第二导电区通过与柔性电路板4上的对应引脚相连,即通过柔性电路板4全部引出。42.另外,第一导电层12和第二导电层22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5,绝缘层5可以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2上,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导电层22上,第一导电层12对应基层21上的导电结构211的区域不设置绝缘层5,以实现导电结构211与第一导电层12的电连接。43.发声体1与基体2进行边框式贴合,发声体1与基体2之间还形成有空气间隙6,发声体1响应于第一导电层12上电信号的施加而振荡以将调制的超声波发射到空气中,进行定向发声。44.另外,如图8和图9所示,基体2上不限于只设置一层发声体1,即基体2上可以设置多层层叠的导电体,如在发声体1上再层叠一层触控层7,触控层7也可通过设置于基层21上的导电结构将其电极引出到基层21上,从基层21上引出。具体地,如在触控层7、基体1和发声体1不分区的情况下,在基层21上设置一导电区域211,该导电区域211上设置两个导电结构3,其中一个导电结构3接发声体1的第一导电层12,另一个导电结构3则接触控层7的电极(图未示)。如在触控层7、基体1和发声体1分区的情况下,如均分成两个区,则可在基层21上对应两个区分别设置两个导电区域211,每个导电区域211上设置两个导电结构3,柔性电路板4则对应每个导电区域211设置3个引脚,即供设置6个引脚,依次类推。另外,也可以只在基层21上设置一个导电区域211,该导电区域211内设置多个导电结构3,发声体1的每个第一导电区121和触控层7的每个导电区分别与导电区域211对应的导电结构3相电连接,即发声体1的所有第一导电区121和触控层7的所有的导电区均通过该导电区域211从基层21上引出,此时柔性电路板4的一端则设置与第一导电区121、第二导电区、触控层7上的导电区这三个导电区数量之和相同的引脚,发声体1的所有第一导电区121、基体2的所有第二导电区和触控层7的所有的导电区均通过与柔性电路板4上的对应引脚相连,即通过柔性电路板4全部引出。4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发声装置的多层导电体上的电极均引入到基体2上,在基体2上统一将导电体上的电极及基体2上的电极引出,便于最终走线。且将基体2上的所有电极通过柔性电路板4引出,利于最终产品的外观美观,且利于最终发声产品实现更窄的边框。另外,本实用新型省去了导电体上的引线结构,降低了发声产品层叠后整体的厚度。46.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232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