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气体液体的贮存或分配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植物根系养分吸收实验通气设备  >  正文

一种植物根系养分吸收实验通气设备

  • 国知局
  • 2024-07-30 12:32:00

本技术涉及植物根系实验,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根系养分吸收实验通气设备。

背景技术:

1、植物根系与周边土壤形成的根际环境,是植物-土壤-微生物三者相互作用的活跃场所,在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植物根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于其重要的养分吸收实验的功能也开展了很多实验,部分实验需要配置专门的溶液并将根系浸入溶液中,这对于植物根系来说相当于缺氧的环境,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水中溶氧量是水培诱导生根的重要因素,植物根系一旦没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根系的生理活动便受到抑制,影响实验结果,造成误差。

2、为此而提出一种便于给植物根系吸收实验进行输气的通气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植物根系养分吸收实验通气设备,以解决植物根系实验时,培养液体中缺乏含氧量,使得实验中植物根系因为缺氧导致生理活动受到抑制,造成实验误差。

3、(二)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植物根系养分吸收实验通气设备,包括

5、放置箱,所述放置箱上端设有开口的卡位口,且卡位口内部设有固定板,所述放置箱内部设有离心管架用于放置试管,所述放置箱侧端设有输气机构与试管连接;

6、所述输气机构包括贯穿放置箱顶端的打气筒,所述打气筒内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外侧设有支杆,所述打气筒顶端设有出气口,且出气口外套设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前端设有抽气管,所述输气管与抽气管内部均设有止逆阀,所述输气管另一侧连接有连接气管,所述连接气管下端设有连接头,且连接头与输气针头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输气管与抽气管内部的止逆阀正反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放置箱内部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放置箱内部另一侧设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输出端与支杆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离心管架包括底端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通过支撑杆连接有上层板,所述上层板内部设有若干个插入孔,所述底板上端面与插入孔对应处设有底端孔。

10、进一步的,所述卡位口成台阶型设置,所述固定板内部设有若干个固定孔与连接头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放置箱上端通过铰链连接有前后贯通的防压盖,所述放置箱前端通过铰链连接有箱门,且箱门中部设有观察窗。

12、(三)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拉动支杆使得活塞将外部的空气通过抽气管吸入打气筒内部,然后在止逆阀的作用下使得气体通过输气管与连接气管输入输气针头当中,然后通过输气针头进入试管内部,以此实现对根系吸收实验营养液的通气,增加含氧量,避免营养液液体内部含氧量较低抑制植物根系吸收等生理活动,造成实验误差,并且本装置便携、易组装、易改装,使得拆卸方便。

1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电动推杆实现支杆拉动活塞活动,以此可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通气,使得效率更高,避免一直通气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植物根系养分吸收实验通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根系养分吸收实验通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14)与抽气管(15)内部的止逆阀(16)正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根系养分吸收实验通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箱(1)内部一侧设有控制面板(6),所述放置箱(1)内部另一侧设有电动推杆(5),且电动推杆(5)输出端与支杆(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根系养分吸收实验通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管架(3)包括底端设置的底板(31),所述底板(31)上端通过支撑杆(33)连接有上层板(34),所述上层板(34)内部设有若干个插入孔(35),所述底板(31)上端面与插入孔(35)对应处设有底端孔(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根系养分吸收实验通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口(2)成台阶型设置,所述固定板(8)内部设有若干个固定孔(9)与连接头(1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根系养分吸收实验通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箱(1)上端通过铰链连接有前后贯通的防压盖(7),所述放置箱(1)前端通过铰链连接有箱门(110),且箱门(110)中部设有观察窗(111)。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根系养分吸收实验通气设备,其结构包括放置箱、离心管架、试管与输气机构,通过将的试管放在离心管架并放入放置箱内部,然后将输气针头分别插入试管内部,然后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电动推杆的工作时间,使得电动推杆拉动支杆带动活塞在打气筒内部做往复运动,并在止逆阀的作用下通过抽气管将外部空气吸入,然后通过输气管与连接气管输入输气针头当中,以此将气体输入试管内部,以此使得内部营养液体含氧量充足,避免内部含氧量不足导致吸收实验效果不佳的情况。技术研发人员:王枕戈,于鸿莹,封璞,李杰煊,方妍,谢鑫,朱俊屹,田斐凡,施建敏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农业大学技术研发日:20231115技术公布日:2024/7/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607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