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巡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3:45:14
本技术涉及巡检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巡检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场馆内,会利用到智慧巡检设备进行日常的巡视,现有的智慧自动巡检设备包括圆形载板,圆形载板的下侧安装有移动轮,圆形载板内开设有容纳槽,圆形载板位于容纳槽内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呈竖直向上设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上安装有监视器。在巡检设备行走过程中,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板不断转动,即监视器不断转动,对场馆内的场景进行监视。
2、但是由于场馆内人流量较大,会存在误碰情况,导致监视器出现不必要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监视器进行保护,避免因误碰,导致监视器损伤,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巡检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巡检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自动巡检装置,包括圆形载板,所述圆形载板的下侧设置有行走机构,所述圆形载板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圆形载板位于容纳槽内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呈竖直向上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上安装有监视器,所述圆形载板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罩设在监视器的周侧,所述防护罩为透明壳体,所述圆形载板位于防护罩内设置有除雾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罩罩设在监视器的周侧,可对监视器起到保护作用,有助于防止误碰,导致监视器损伤;此外,因防护罩内有监视器和驱动电机会产生热量,当防护罩外的环境温度较低时,尤其在冬季,防护罩内表面会产生雾气,影响监视器的监视效果;利用除雾组件对防护罩内进行除雾,有助于保证监视器的工作效果。
5、优选的,所述除雾组件包括风扇和驱动风扇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圆形载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风扇转动连接安装槽内,且所述风扇的风力朝向防护罩。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件驱动风扇转动,风扇产生风力,风力朝向防护罩,即可对防护罩进行除雾。
7、优选的,所述风扇上设置有联动轴,所述联动轴的下端呈方轴设置,所述圆形载板位于安装槽的下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与安装槽连通,所述联动轴转动连接在转动槽内,所述圆形载板内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第一滑移槽,所述第一滑移槽与转动槽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滑移槽靠近转动槽的一侧与容纳槽连通,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联动轮和驱动联动轮滑移的驱动件,所述联动轮滑移设置在第一滑移槽内;所述联动轮的下周侧形成有啮合齿部,所述联动轮的上侧开设有与联动轴插接配合的插接槽,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联动齿;当所述联动轴与联动轮插接时,所述联动轴和联动轮同轴转动,且所述联动齿与联动轮的啮合齿部啮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除雾时,驱动电机先停转,驱动件驱动联动轮向联动轴的方向移动,直至联动轴与插接槽插接,此时联动轮的啮合齿部和联动齿啮合,运转驱动电机,带动联动齿转动,进而带动联动轮转动,联动轮再带动联动轴转动,即可实现风扇的转动,进而可实现除雾作业。
9、优选的,所述圆形载板内开设有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二滑移槽位于第一滑移槽的下方且长度方向与第一滑移槽一致,所述驱动件设置为滑移套筒,所述滑移套筒滑移设置在第二滑移槽内,所述滑移套筒靠近容纳槽的一侧设置有抵接弧板,所述滑移套筒远离抵接弧板的一侧呈突出圆形载板设置,所述抵接弧板呈半圆弧状,所述联动轮的下侧同轴固定有滑移杆,所述圆形载板内开设有供滑移杆滑移的第三滑移槽,所述滑移杆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圆板,所述圆形载板位于第三滑移槽的下方开设有第四滑移槽,所述第四滑移槽与第三滑移槽连通且截面呈“凸”形状;所述限位圆板滑移在第四滑移槽内,当所述滑移套筒向容纳槽一侧滑移时,所述抵接弧板抵接滑移杆并带动联动轮滑移,所述抵接弧板与滑移杆转动配合;所述联动轮位于插接槽内滑移连接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的滑移方向与插接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联动轮位于插接槽的内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长度方向与插接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插接槽内壁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抵接板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通过推动滑移套筒,使得滑移套筒在第一滑移槽内滑移,带动联动轮向联动轴的方向滑移,此过程中,联动轴会与插接槽配合,且联动轴压缩抵接板,直至联动轴和联动轮同轴,当驱动电机运转时,联动齿带动联动轮转动,从而实现风扇的转动;当需要停止除雾时,关闭驱动电机,同时将滑移套筒向外滑移,此时抵接弧板与滑移杆分离,由于电机关闭后,因惯性,联动齿依旧会带动联动轮转动,当联动轮转动至插接槽开口朝向联动轮一侧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联动轮会向远离联动轴的方向滑移,即实现联动轮和联动齿、联动轴的分离,此过程中,利用第四滑移槽对限位圆板的限位,可防止联动轮发生倾斜。
11、优选的,所述联动轮位于插接槽内开设有第五滑移槽,所述第五滑移槽的长度方向与插接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抵接板的侧边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滑移在第五滑移槽内,且所述第五滑移槽的两端对限位板的滑移行程限位。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联动轮滑移过程中,抵接板与联动轴抵接,限位板会在第五滑移槽内滑移,当第五滑移槽的端部对限位板限位时,抵接板无法移动,此时联动轴与联动轮同轴,通过此方式,可保证联动轴和联动轮的同轴度,防止因压缩弹簧的变化,导致联动轴无法和联动轮同轴转动。
13、优选的,所述滑移杆的下侧滑移在第三滑移槽内,所述滑移杆位于第三滑移槽的上方升降设置有竖直板,所述竖直板的平面与滑移杆的外侧壁相切,当所述竖直板下降时,所述竖直板与第三滑移槽的内壁相贴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停止除雾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联动轮会和联动轴分离,但是在分离过程中,是因为联动轮的插接槽开口刚好朝向联动齿时,才会分离,因此联动轮上依旧会存在有联动齿带动的转向力,即在联动轮与联动轴分离后,会存在小幅度的偏转,此偏转,会导致后续在此启动除雾时,联动轮的插接槽无法与联动轴插接配合;利用竖直板,在联动轮与联动轴分离时,竖直板下降与第三滑移槽的内壁抵接,限制滑移杆在第三滑移槽内的转动,即限制了联动轮的转动,可保证联动轮与联动齿分离后不会发生小幅度偏转,即可保证后续的除雾动作。
15、优选的,所述滑移杆内呈中空设置,所述滑移杆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竖直板与连接板连接,所述滑移杆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呈竖直设置,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滑移杆的底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上形成有第一楔形面,所述抵接板的下侧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块的下侧开设有避让槽,且所述第二楔形块位于避让槽内形成有与第一楔形面相适配的第二楔形面,所述第一楔形块穿设联动轮与第二楔形块配合;当所述抵接块向远离压缩弹簧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楔形块带动第一楔形块下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因抵接板位于靠近插接槽槽口的方向,此时在第二楔形块的作用下,连接板处于下降状态,此时竖直板和第三滑移槽的内壁形成限位,滑移杆无法转动,当联动轮和联动轴插接时,抵接板向靠近压缩弹簧的方向滑移,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楔形块进入避让槽内,即连接板会带动竖直板上升,并使得竖直板脱离第三滑移槽,此时滑移杆可在第三滑移槽内转动。
17、优选的,所述滑移套筒的外壁上滑移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滑移方向与滑移套筒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滑移套筒内设置有导向柱,所述限位块套设在导向柱上并与导向柱形成插接配合,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抵接弹簧,所述抵接弹簧的一端与滑移套筒的内壁连接,所述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块连接,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拨杆,所述拨杆的长度方向与滑移套筒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拨杆的端部伸出滑移套筒设置;所述圆形载板位于第二滑移槽内还间隔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所述限位槽沿第二滑移槽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插接配合;当所述滑移套筒向容纳槽一侧滑移并使得联动轮与联动轴同轴时,所述限位块与其中一限位槽插接配合;当所述滑移套筒向远离容纳槽一侧滑移时,所述限位块与另一限位槽插接配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限位块与远离容纳槽一侧的限位槽插接配合,对滑移套筒进行定位;当需要进行除雾时,使用者可拨动限位块,使得限位块回缩进滑移套筒内,此时滑移套筒可在第二滑移槽内滑移,当联动轮与联动轴同轴时,限位块与另一限位槽对应并在抵接弹簧的作用下,进入该限位槽内,实现定位。
1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利用防护罩,罩设在监视器的周侧,可对监视器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因误碰导致监视器损伤,此外利用除雾组件可对防护罩内进行除雾,防止防护罩内产生雾气,影响监视器的监视效果;
21、2.联动轮滑移与联动轴同轴配合,且此时联动轮上的啮合齿部与联动齿啮合,当驱动电机运转时,联动齿带动联动轮转动,联动轮带动联动轴转动,实现风扇的运作,即实现除雾作业;
22、3.当联动轮与联动轴插接时,抵接板会滑移,此时第一楔形块上升进入容纳槽内,即竖直板会上升并脱离第三滑移槽,此时滑移杆可在第三滑移槽内转动,即联动轮可进行转动,当停止除雾时,关闭驱动电机,因惯性的作用下,联动齿还会带动联动轮进行缓慢转动,此时滑移处滑移套筒,使得抵接弧板与滑移柱分离,此时在联动轮转动至插接槽开口朝向联动齿时,压缩弹簧作用并伸长,使得联动轮和滑移杆向远离联动齿的方向滑移,联动轮不与联动齿啮合,即风扇停转;在压缩弹簧作用时,抵接板滑移,在第二楔形块的作用下,第一楔形块下降,即竖直板进入第三滑移槽内,与第三滑移槽的内壁形成限位,此时滑移杆不可在第三滑移槽内转动,有助于防止因惯性导致联动轮转动,即插接槽的开口发生偏斜,不利于后续的插接动作。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643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