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冷式液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5:21:08
专利名称:一种内冷式液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往复式压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冷式液压压缩机。背景技术:目前,一般往复式压缩机噪音比较大。当压缩比较高时,需要设计成多级压缩机。多级压缩机的每一级都有进气缓冲罐、排气缓冲罐、冷却器、气液分离罐和联接管道,整机管路系统复杂。一般往复式压缩机因冷却器在气缸外,压缩过程接近绝热压缩,有能耗大的缺点,如果被压缩的气体带有液体时,可能产生撞缸(当气缸内有液体时,由于液体不可压缩,导致活塞通过气缸内液体撞击缸盖的一种可能损坏压缩机的故障)损坏压缩机。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一般往复式压缩机噪音比较大、多级压缩机外部管路系统复杂、能耗大、可能产生撞缸损坏压缩机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内冷式液压压缩机。本实用新型由气缸、多组冷却水管、隔离腔室、油缸、位置传感器和电液控制系统组成,气缸上设有环形冷却室,冷却室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气缸上分别开有一组进气口和一组排气口,一组进气口和一组排气口上分别设有阀门,气缸一端的缸盖上开有多组冷却水管安装孔和与每组冷却水管对应的冷却水进、出口,气缸的气活塞上开有多组冷却水管通过孔,隔离腔室两端分别联接气缸和油缸,隔离腔室内分别设有气缸漏气室和油缸漏油室,气缸漏气室和油缸漏油室上分别开有排气口和排油口,隔离腔室上开有多组冷却水管安装孔、活塞杆通过孔和与每组冷却水管对应的冷却水通道,每组冷却水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缸盖和隔离腔室的安装孔内,每组冷却水管一端与隔离腔室的冷却水通道相通,另一端分别与缸盖上的冷却水进、出口相通,每组冷却水管分别位于气缸活塞的通过孔内,气缸活塞通过活塞杆与油缸内的油活塞相连,活塞杆一端和油活塞上分别开有孔,油缸一端的油缸盖上设有位置传感器安装孔,位置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孔内,且位置传感器的感应杆位于活塞杆一端和油活塞的孔内,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液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油缸的上分别设有A通油口和B通油口。它还有温度传感器,缸盖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安装孔,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孔内。液压控制系统由油箱、油泵、溢流阀和换向阀组成,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换向阀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油泵的进油口通过油管与油箱内相通,油泵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换向阀和溢流阀的进口相通,换向阀的四个油口分别通过油管与A通油口、B通油口、油泵和油箱相通,溢流阀的出口通过油管与油箱内相通。本实用新型优点是:由于采用气缸内内置冷却水管的结构,可以及时冷却被压缩的气体,可以实现压缩过程接近等温压缩过程,最大限度减少压缩过程能耗;由于采用液压驱动,可以实现活塞长的行程而获得高的压缩比,最大限度简化压缩机系统,最大限度减少管线、气阀的压力损失,同时不会因为被压缩的气体带液而发生撞缸损坏压缩机的故障;由于没有曲轴连杆机构,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噪音和振动。[0008]通过内置的温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由计算机控制的电液控制系统,可以方便的控制压缩机的压缩过程和排气量。可以实现压缩机排气量的无级调节。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气缸1、多组冷却水管3、隔离腔室4、油缸5、位置传感器10和电液控制系统组成,气缸I上设有环形冷却室1-5,冷却室1-5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气缸I上分别开有一组进气口 1-2和一组排气口 1-4,一组进气口 1-2和一组排气口 1-4上分别设有阀门,气缸I 一端的缸盖1-1上开有多组冷却水管3安装孔和与每组冷却水管3对应的冷却水进、出口,气缸I的气活塞2上开有多组冷却水管3通过孔,隔离腔室4两端分别联接气缸I和油缸5,隔离腔室4内分别设有气缸漏气室4-1和油缸漏油室4-2,气缸漏气室4-1和油缸漏油室4-2上分别开有排气口 4-3和排油口 4_4,隔离腔室4上开有多组冷却水管3安装孔、活塞杆6通过孔和与每组冷却水管3对应的冷却水通道1-3,每组冷却水管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缸盖1-1和隔离腔室4的安装孔内,每组冷却水管3 —端与隔离腔室4的冷却水通道1-3相通,另一端分别与缸盖1-1上的冷却水进、出口相通,每组冷却水管3分别位于气缸活塞2的通过孔内,气缸活塞2通过活塞杆6与油缸4内的油活塞9相连,活塞杆6 —端和油活塞3上分别开有孔,油缸5 —端的油缸盖5-1上设有位置传感器10安装孔,位置传感器10安装在安装孔内,且位置传感器10的感应杆位于活塞杆6—端和油活塞9的孔内,位置传感器10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液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油缸5的上分别设有A通油口 5-2和B通油口 5-3。它还有温度传感器15,缸盖1-1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5安装孔,温度传感器15安装在安装孔内。液压控制系统由油箱13、油泵12、溢流阀14和换向阀11组成,位置传感器10的信号输出端与换向阀12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油泵14的进油口通过油管与油箱13内相通,油泵12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换向阀12和溢流阀12的进口相通,换向阀12的四个油口分别通过油管与A通油口 5-2、B通油口 5-3、油泵14和油箱13相通,溢流阀12的出口通过油管与油箱13内相通。工作方式:如图1所示,当油箱内的液压油经过油泵12加压后,经过电磁换向阀11,从油缸5的A通油口 5-2进入油缸5的右侧、油缸5左侧液压油从B通油口 5-3、经过电磁换向阀11流回油箱时,油活塞9驱动气活塞2向左移动,气缸I内左边气体被压缩直至顶开排气阀1-4,排出到排气管道1-6,气缸I内右边气体则从膨胀直至顶开进气阀1-2,进气管道内进入气缸内;当油箱内的液压油经过油泵12加压后,经过电磁换向阀11,从油缸5的B通油口5-3进入油缸5的左侧、油缸5右侧液压油从A通油口 5-2、经过电磁换向阀11流回油箱时,油活塞9驱动气活塞2向右移动,气缸I内右边气体被压缩直至顶开排气阀1-4,排出到排气管道1-6,气缸I内左边气体则从膨胀直至顶开进气阀1-2,进气管道内进入气缸内;通过电液控制系统控制进入油缸5的流量,可以控制压缩机的排气量。通过温度传感器15可以检测到气缸I内气体温度,可以根据缸内温度加入适量冷却水。通过位置传感器10可以检测到活塞的位置并控制电液控制系统的换向阀,进而控制活塞换向。隔离腔室4上的的排气口 4-3和排油口 4-4可以使得泄漏的气体或液压油接入回收管道,确保气缸I内介质或液压油不外漏。当冷却水经过多组冷却水管3和环形冷却室1-5时,可对气缸I内的压缩气体进行冷却。权利要求1.一种内冷式液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它由气缸(I)、多组冷却水管(3)、隔离腔室(4)、油缸(5)、位置传感器(10)和电液控制系统组成,气缸I上设有环形冷却室(1-5),冷却室(1-5)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气缸(I)上分别开有一组进气口( 1-2)和一组排气口( 1-4),一组进气口( 1-2)和一组排气口( 1-4)上分别设有阀门,气缸(I) 一端的缸盖(1-1)上开有多组冷却水管(3)安装孔和与每组冷却水管3对应的冷却水进、出口,气缸(I)的气活塞(2)上开有多组冷却水管(3)通过孔,隔离腔室(4)两端分别联接气缸(I)和油缸(5),隔离腔室(4)内分别设有气缸漏气室(4-1)和油缸漏油室(4-2),气缸漏气室(4-1)和油缸漏油室(4-2)上分别开有排气口(4-3)和排油口(4-4),隔离腔室4上开有多组冷却水管(3 )安装孔、活塞杆(6 )通过孔和与每组冷却水管(3 )对应的冷却水通道(1-3 ),每组冷却水管(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缸盖(1-1)和隔离腔室(4)的安装孔内,每组冷却水管(3)—端与隔离腔室(4)的冷却水通道(1-3)相通,另一端分别与缸盖(1-1)上的冷却水进、出口相通,每组冷却水管(3)分别位于气缸活塞(2)的通过孔内,气缸活塞(2)通过活塞杆(6)与油缸(4)内的油活塞(9)相连,活塞杆(6) —端和油活塞(3)上分别开有孔,油缸(5) —端的油缸盖(5-1)上设有位置传感器(10 )安装孔,位置传感器(10 )安装在安装孔内,且位置传感器(10)的感应杆位于活塞杆(6) —端和油活塞(9)的孔内,位置传感器(10)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液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油缸(5)的上分别设有A通油口(5-2)和B通油口(5-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内冷式液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它还有温度传感器(15),缸盖(1-1)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5)安装孔,温度传感器(15)安装在安装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冷式液压压缩机,其特征还在于液压控制系统由油箱(13)、油泵(12)、溢流阀(14)和换向阀(11)组成,位置传感器(10)的信号输出端与换向阀(12)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油泵(12)的进油口通过油管与油箱(13)内相通,油泵(12)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换向阀(11)和溢流阀(14)的进口相通,换向阀(11)的四个油口分别通过油管与A通油口(5-2)、B通油口(5-3)、油泵(12)和油箱(13)相通,溢流阀(12)的出口通过油管与油箱(13)内相通。专利摘要一种内冷式液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它由气缸(1)、多组冷却水管(3)、隔离腔室(4)、油缸(5)、位置传感器(10)和电液控制系统组成。本实用新型优点是由于采用气缸内内置冷却水管的结构,可以及时冷却被压缩的气体,可以实现压缩过程接近等温压缩过程,最大限度减少压缩过程能耗;由于采用液压驱动,可以实现活塞长的行程而获得高的压缩比,最大限度简化压缩机系统,最大限度减少管线、气阀的压力损失,同时不会因为被压缩的气体带液而发生撞缸损坏压缩机的故障;由于没有曲轴连杆机构,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噪音和振动。文档编号F04B35/02GK203081706SQ20132003266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发明者赖通荣, 罗艳芳 申请人:赖通荣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702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