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非变容式泵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流体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流体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5:55:55

专利名称:流体压缩机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流体压缩机,例如对制冷循环的制冷气体进行压缩的流体压缩机。作为压缩机,历来公知的有往复式、旋转式等。但在这些压缩机中,把旋转力传递到压缩机部分的曲轴等驱动部分及压缩部分的结构复杂,零件数也多。还有,现有的压缩机为了提高压缩效率,有必要在压缩机的排出侧设置单向阀。但该单向阀的两侧压力差非常大,气体容易从单向阀漏泄出去,至使压缩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提高各零件的尺寸精度及装配精度,其结果使制造成本提高。美国专利2,401,189公开了一种螺旋泵。该泵在筒体内设置圆柱形的转动体,在该转动体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螺旋状的槽,并在该槽内嵌装有可自由滑动的螺旋状叶片。这样,通过驱使转动体旋转,在转动体的外周面与筒体内周面之间,被封闭在螺旋叶片的相邻两个螺牙之间的流体便从筒体的一端被输送到另一端。这样,上述螺旋泵仅能运送流体,并不具有压缩流体的功能。还有,为了密封被输送的流体,叶片的外周面必须与筒体的内周面始终接触。然而转动体在旋转时,由于叶片本身会在槽内变形,所以很难圆滑地滑动。因此,很难使叶片的外周面与筒体的内周面始终保持紧密接触的状态,不能把流体完全密封。其结果是,不能希望利用上述的螺旋泵结构来起压缩作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以较简单的结构对流体进行高效压缩,且零件的制造及装配方便的流体压缩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包括具有吸入侧端和排出侧端的缸体;在该缸体内沿缸体的轴向偏心设置、在局部与缸体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能相对上述缸体作转动的圆柱形转动体,该转动体外周面设有螺旋状延伸的槽,该槽的螺距自上述缸体的吸入侧端至排出侧端渐渐变小;沿转动体的大致径向可自由滑动地嵌装在上述槽内的螺旋状叶片,该叶片具有与上述缸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的外周面,它把在上述缸体内周面与转动体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工作室;可自由转动地分别支承上述缸体的两端部的同时,可自由转动地分别支承上述转动体的对应端部以使转动体相对缸体保持在一定位置处的一对轴承;使上述缸体及转动体作相对转动、把从缸体的上述吸入侧端流入上述工作室的流体依次送往缸体排出侧的工作室的驱动装置;收容上述构件的密封壳体;相对上述壳体,使一侧的轴承能沿缸体的径向平移地支承着的支承装置。附图简介图1至图8D图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流体压缩机,图1是上述压缩机的整体剖面图,图2是转动杆的侧视图,图3是叶片的侧视图,图4是上述压缩部分的局部剖面周,图5是沿图4Ⅴ-Ⅴ线的剖面图,图6是轴承部分的分解图,图7是轴承部分的主视图,图8A至图8D是分别图示制冷气体压缩过程的图,图9至图11图示了本发明其他实施例涉及的流体压缩机,图9是压缩机整体剖面图,图10是转动杆的侧视图,图11是叶片的侧视图。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所示为将本发明应用于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剂用的压缩机时的一个实施例。图中,压缩机具有密封壳体10,设在该壳体内的电动机部分12及压缩部分14。密封壳体10具有大致为杯状的大口径部10a及小口径部10b,它们的开口部分互相结合而形成壳体10。电动机部分12具有固定在壳体10的大口径部10a内侧面的大致为环状的定子16及与定子16的内侧相对的环状的转子18。压缩部分14具有缸体20,该缸体20的外周面上同轴固定着转子18。缸体20的两端通过设于壳体10内的轴承21及22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承着,同时也被封闭。具体是,缸体20的右端部即吸入侧端部可自由转动地与轴承21的周面21a嵌合,而缸体左端部即排出侧端部与轴承22的周面22a可自由转动地嵌合。轴承21被固定在壳体10的大口径部10a的内侧面,轴承22通过后面将介绍的支承机构,可平移地支承在壳体10的小口径部10b的内侧面。因此,缸体20及固定在缸体上的转子18,通过轴承21和22,与定子16同轴地被支承着。在缸体20内,沿缸体的轴向,设有直径比缸体内径小的圆柱形转动杆24。转动杆24相对缸体20偏心设置,其中心轴A与缸体20的中心轴B距离为e,同时,其外周面的一部分与缸体的内周面接触。转动杆24的右端部与左端部分别可自由转动地插入在分别形成于轴承21与22上的轴承孔21b与22b内,这些轴承孔21b、22b相互同轴配置,相对缸体20的中心轴B偏心距离为e。因此,转动杆24通过轴承21和22,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承在相对缸体20规定的位置上。又如图1及图4所示,转动杆24的右端部外周面上设有结合槽26,从缸体20的内周面突出的驱动销28插入该结合槽26内,该销28可沿缸体径向自由进退。因此,一旦电动机部分12通电,使缸体20与转子18一起整体旋转,缸体的旋转力便通过销28传递给转动杆24。结果是,转动杆24以其局部与缸体20的内侧面接触的状态在缸体20内转动。如图1至图5所示,在转动杆24的外周面上,设有在杆的两端间延伸的螺旋状的槽30。另外,从图2可清楚看到,槽30的螺距从缸体20的右端至左端,即从缸体的吸入侧至排出侧渐渐变小。该槽30中还嵌装着螺旋状的叶片32。这儿,叶片32的厚度t与槽30的宽度基本一致,叶片的各部分在槽30内可沿杆24的径向自由进退。叶片32以其外周面与缸体20的内周面密切接触的状态在缸体的内周面上滑动。该叶片32由聚四氟乙稀之类的弹性材料制成,并利用其弹性旋入而安装到槽30内。这样,在缸体20的内周面及转动杆24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便由叶片32分成多个工作室34。各工作室34由叶片32的相邻两个螺牙所规定,它沿着叶片32,从转动杆24与缸体20内周面的接触部分起延伸到下一个接触部分,呈月牙状。工作室34的容积随着从缸体20的吸入侧移向排出侧渐渐变小。如图1及图4所示,轴承21内设有沿缸体20轴向延伸的通孔即吸入孔36,该吸入孔36的一端开口于缸体20内,另一端与制冷循环的吸入管38相连。轴承22内设有沿缸体20的轴向延伸的排出孔40。排出孔40的一端开口于缸体20的排出侧端,另一端开口在壳体10内部。另外,在转动杆24内部,沿转动杆的芯轴设有从杆的右端向内部延伸的压力导入通道42。通道42的右端通过轴承孔21b、设在轴承21内的通道44及连接在通道44上的管子45,与壳体10内部尤其是壳体的底部相通。通道42的左端开口于设在转动杆24上的槽30的槽底。壳体10的底部存有润滑油41。因此,由于壳体10内的压力上升,油41便会通过管子45、通道44、轴承孔21b及通道42,被导入槽30的槽底与叶片32之间的空间。又,压力导入通道42的开口,位于槽30之中,从缸体20的吸入侧端部向排出侧端部前进了稍大于360°角度的部位。图1中,标号46表示与壳体10内部相通的排出管。如上所述,吸入侧的轴承21被固定在壳体10的大口径部10a的内侧面,排出侧的轴承22由支承机构48支承,可相对壳体10的小口径部10b的内侧面作自由平移。支承机构48见图6,包括通过一对销50固定在小口径部10b的内侧面上的细长板状的保持构件52,以及矩形状的板弹簧54。在板弹簧54的相对的一对端缘上,分别设有宽度为W的凹口56,因此,板弹簧大致呈H形。保持构件52具有与凹口56的宽度大致相等的宽度,其两端部分别向壳体10的内侧弯折,形成弯折部52a。板弹簧54在凹口56内分别插入弯折部52a的状态下安装在保持构件52上,其结果,板弹簧54可沿着保持构件的长度方向,即图7中的Y座标方向自由移动,但不能转动。又,为了使两个弯折部52a容易插入凹口56,其端部做得较窄。在板弹簧54上还设有一对长孔58,它们沿与板弹簧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图7中的X座标方向,且在同一直线上延伸。一方面,轴承22的端面设有一对突起60,它们位于同一圆上,特别位于与缸体20同轴的圆上。这两个突起60分别插入长孔58内,可沿长孔的长度方向自由移动。因此,轴承22相对板弹簧54,可沿X座标方向自由移动地由板弹簧支承着,同时又通过突起60防止其相对板弹簧发生转动。又由于板弹簧54相对壳体10的小口径部10b,可沿Y座标方向自由移动,所以,轴承22相对小口径部10b,可沿X及Y座标方向移动。即轴承22可沿缸体20的径向自由平移地由支承机构48支承着。又,板弹簧54弯曲成凸出部分朝向轴承22侧,因此,轴承22通过板弹簧54,向另一侧的轴承21施加作用力。板弹簧54上还设有一对圆形的通孔62,其中一个通孔62与排出孔40相对。接着说明如上结构的压缩机的动作。首先,一旦电动机部分12通电,转子18转动,缸体20也与转子成一体地转动。同时,转动杆24以其外周面的局部与缸体20内周面接触的状态被旋转驱动。这种转动杆24与缸体20的相对的转动运动通过由销28与结合槽26构成的限制装置而被确保。叶片32也与转动杆24一起转动。叶片32因为是在其外周面与缸体20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转动的,所以,叶片32的各部分随着接近转动杆24外周面与缸体20内周面的接触部分而被压入槽30内,并随着离开接触部分而向离开槽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一旦压缩部分14开始工作,制冷气体便通过吸入管38及吸入孔36,被吸入缸体20内。该气体首先被封闭在位于吸入侧端的工作室34内。然后如图8A至图8D所示,随着转动杆24的转动,上述气体在被封闭在螺旋叶片32的相邻2个螺牙间的状态下,被依次输送到排出侧的工作室34。又因为工作室34的容积随着从缸体20的吸入侧走向排出侧而渐渐变小,所以,制冷气体在被输送至排出侧的过程中被渐渐压缩。然后,被压缩了的制冷气体通过设于轴承22上的排出孔40排出到壳体10内,再通过排出管46,返回制冷循环内。还有,一旦壳体10内的压力上升,润滑油41便通过管子45、通道44、轴承孔21b及压力导入通道42,被导入槽30的底与叶片32之间的空间。因此,叶片32因受到油压而始终被推向离开槽30的方向,即被推向缸体20的内周面方向。所以在压缩部分14的工作过程中,叶片32不会在槽30内被钩挂住,而会沿缸体20的径向圆滑地进退。因此,叶片32的外周面能保持与缸体20内周面始终紧密接触的状态。因此,各工作室34相互之间通过叶片32而被可靠分隔,能防止工作室相互间发生气体泄漏。根据上述结构的压缩机,设于转动杆24上的槽30是从缸体20的吸入侧至排出侧,其螺距渐渐变小的。也就是说,由叶片32分隔成的工作室34,其容积随着靠近排出侧而渐渐变小。因此,在把制冷气体从缸体20的吸入侧输送到排出侧的运送过程中,能对制冷气体进行压缩。又因为制冷气体是在被封闭在工作室34内的状态下被运送和被压缩的,所以,即使在压缩机的排出侧不设排出阀的情况下,也能高效率地压缩气体。因为能省略排出阀,所以可简化压缩机的结构及减少备件数。又因为电动机部分12的转子18是由压缩部分14的缸体20支承的,所以不必设置支承转子的专用转轴及轴承等。因此,压缩机的构成可进一步简化,零件数也可减少。另外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槽30的槽底与叶片32之间的空间内有油压供应,叶片始终被向着缸体20的内周面推压。因此,叶片32始终在其外周面与缸体20的内周面密切接触的状态下转动。因此,能把相邻的工作室34可靠地分隔开,可靠地防止工作室间的气体泄漏。结果是可以高效率地压缩气体。还有,因为叶片32始终被推压向缸体20的内侧面,所以,即使在叶片的垂直度等零件的制造精度不那么高的情况下,叶片也能跟从缸体20的内侧面,沿缸体的径向在槽30内圆滑地移动。因此,可以方便地进行零件的制造及装配。通过向在槽30的槽底与叶片32之间的空间内导入高压润滑油,还能在槽30的内侧面与叶片32之间进行润滑及密封。还因为上述空间是沿着槽30螺旋状地伸展的,所以该空间可以作为液压泵起作用,把润滑油导入其他的滑动部分。缸体20与转动杆24是在向同一方向旋转的状态下互相接触的。因此,这些构件之间的摩擦较小,能分别圆滑地转动,其结果,振动及噪音也小。压缩机的运送容量由叶片32的第1个螺距,即位于缸体20的吸入端侧的工作室34的容量所决定。根据本实施例,叶片32的螺距是从缸体20的吸入侧至排出侧渐渐变小的。因此,与那种具有螺旋数与本实施例相同、且转动杆整个长度上设有等螺距的叶片的装置相比,本实施例如果加大叶片的第1个螺距,结果就能加大压缩机的运送容量。换言之,能制成高效率的压缩机。又,运送容量下降,但是,叶片32的螺旋数越多,相邻工作室间的压力差便越小,工作室相互间的泄漏量便减少。结果是压缩效率提高。具有上述构成的压缩机装配时,一般先把电动机部分12、缸体20、转动杆24及轴承21等装入壳体10的大口径部10a内。然后,小口径部10b与另一端的轴承22一起,通过焊接管与大口径部10b结合并密封。在装配好的状态下,一对轴承21和22必须正确地同心配置。这是因为,为了高效率地进行压缩,转动杆24与缸体20的相对位置必须保持微米级的高精度,同时要求转动杆及缸体能以最小的摩擦圆滑地旋转。现在设想一下当轴承22被固定在壳体10的小口径部10b内侧时的情况。这时,把小口径部10b与大口径部10a结合后,轴承21和22间便不能进行轴心调整。因此,为了使轴承21与22能高精度地对中心,必须预先以很高的精度加工各构件,同时装配作业也很难。如果轴承21和22未被正确定心,各轴承与缸体之间的摩擦及各轴承与转动杆之间的摩擦便增大,缸体及转动杆便不能圆滑地旋转。这时,为了使缸体旋转,必需较大的驱动力,同时还会导致产生噪音。另外,还不能高精度地保持缸体20与转动杆24的相对位置,导致气体泄漏等。其结果是压缩机的压缩效率下降。但是根据本实施例,轴承22由支承机构48支承,相对壳体10的小口径部10b,可沿缸体20的径向自由平移。因此,把小口径部10b结合在大口径部10a上后,轴承22与缸体20及转动杆24共同移动,能与轴承21自动对中心。因此,压缩机装配时,不必进行两轴承间的中心调整作业,装配作业变方便。又因为轴承21与22能高精度对中心,所以能得到高的压缩效率,同时还能减少噪音。还有,轴承22可沿缸体的径向平移,同时由于支承机构48的板弹簧54的作用,还可沿缸体轴向移动。因此,可补偿各构件的制造误差、位置公差的波动等。因此,对各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不太高,其结果是,制造成本可下降。在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以用不具备弹簧力的板材来代替板弹簧54,这时也能使轴承22沿缸体20的径向自由平移地得到支承,轴承21和22能自动对中心。图9至图11给出了本发明第2实施例涉及的压缩机。在本实施例中,设于转动杆24上的槽30及叶片32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例不同,其他的构成与第1实施例相同,以下仅详细说明不同部分。如前所述,压缩机的运送容量是由叶片32的第1个螺距,即位于缸体20吸入端侧的工作室34的容量所决定的。因此,通过加大叶片32的第1个螺距来加大气体的移动容量,可制成效率高的压缩机。然而,如果槽30的螺距加大,嵌入该槽内的叶片32也将大大变形。在叶片32大变形的情况下,叶片会产生很大的内应力。而压缩机在运转时,叶片32会受到剪切力、摩擦力等的外力。因此,叶片32必须由能承受上述应力及外力的材料构成,叶片的材质受到限制。而且,把叶片32嵌入槽30的作业变困难,叶片的动作也变得不圆滑。因此,第2实施例要获得一种不必过份加大槽30及叶片32的螺距,但效率更高的压缩机。从图9及图10可知,设于转动杆24上的螺旋状槽30与上述第1实施例一样,从缸体20的吸入侧至排出侧,其螺距是渐渐变小的。又,槽30包括形成在吸入侧一端的初期部30a,它之后的中间部30b,以及从中间部延伸到转动杆24的排出侧端的后期部30c。初期部30a从转动杆24的吸入侧端起约延伸1圈,相对转动杆的轴向成约90°的角。初期部30a的上述角度最好设定为大于45°小于90°。中间部30b从初期部30a的终端起,沿与转动杆24轴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一定长度。中间部30b相对转动杆24轴向的角度要求小于45°。后期部30c从中间部30b的终端起向转动杆24的排出端侧延伸数圈,后期部30c相对转动杆24轴向的角度设定为大于45°小于90°,且向着转动杆24的排出端侧渐ケ浯蟆U庋庑┏跗诓俊⒅屑洳考昂笃诓靠苫ハ嗖唤淮淼叵嗔 如图11所示,螺旋状的叶片32做成与槽30对应的形状,具有与叶片的中心轴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中间部32b及相对中心轴接近90°角倾斜地延伸的初期部32a和后期部32c。叶片的各部分32a、32b和32c可自由滑动地分别嵌装在槽30的对应部分30a、30b和30c内。根据如上构成的第2实施例,槽30的中间部30b及叶片32的中间部32b与转动杆24的轴大致平行地延伸。因此在由叶片32分隔成的工作室34中,位于缸体20吸入端侧的第1个工作室,即由叶片的初期部32a、中间部32b及后期部32c的第1圈所规定的工作室,具有比上述第1实施例大得多的容积。因此气体运送量大,短时间内能压缩多量的流体。其结果是提高了压缩机的压缩效率。一般当槽30相对转动杆24的轴倾斜45°时,嵌装在槽内的叶片32变形最大,相对转动杆的倾角越接近90°或0°,叶片的变形量越小。如上所述,槽30的初期部30a及后其部30c相对转动杆24的轴倾斜着大于45°、接近90°的角度,同时,中间部30b与转动杆的轴大致平行地延伸着。因此,嵌装在槽30内的叶片32不会严重变形,叶片内产生的内应力也小。所以,不必把叶片的机械强度提到很高,可较自由地选择叶片的材质,同时能延长叶片的寿命。又因为叶片32的变形量很小,所以叶片能在槽30内圆滑地滑动,能可靠地防止气体泄漏等。如上所述,第2实施例除了第1实施例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获得在使叶片不产生严重变形的情况下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的效果。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范围内可作种种改变。例如,本发明的压缩机不限于制冷循环,也可应用于其他的压缩机。又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是,把积存在壳体10内的油供应给槽30的槽底,以便把叶片32推压向缸体20的内周面。但是,如果不用油,而把排入壳体10内的压缩气体的一部分导入槽30内,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流体压缩机,包括具有吸入侧端和排出侧端的缸体;在局部与缸体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下相对上述缸体可转动地,在缸体内沿缸体轴向偏心设置的圆柱形转动体,该转动体具有设于其外周面、螺旋状延伸的槽,该槽的螺距从上述缸体的吸入侧端至排出侧端渐渐变小;沿上述转动体的大致径向可自由滑动地嵌装在上述槽内,同时具有与上述缸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的外周面,把上述缸体的内周面与转动体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工作室的螺旋状叶片;使上述缸体的两端部能分别自由转动地得到支承,同时,使上述转动体的对应端部能分别自由转动地得到支承,以使上述转动体相对缸体保持在规定的位置上的一对轴承;使上述缸体及转动体作相对转动,把从缸体的上述吸入侧端流入上述工作室内的流体依次运送到缸体排出侧的工作室内的驱动装置;收容上述构件的密封壳体;以及使一侧的轴承相对上述壳体,能在缸体的径向作自由平移地得到支承的支承装置。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装置具有固定在上述壳体内侧面上的保持构件,以及在与上述缸体的轴垂直的平面内可作直线运动、由上述保持构件所支承的移动构件,上述一侧的轴承可沿与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作移动地由移动构件所支承。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构件由板材构成,并具有在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细长插入通孔,上述一侧的轴承具有与移动构件接触的端面,以及从该端面突出并可移动地插入在上述插入通孔内的一对突起。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构件由板材构成,并具有相对的一对凹口,上述保持构件具有从上述壳体的内侧面向上述一侧的轴承方向突出、分别插入上述凹口内的一对结合部。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构件由板弹簧构成,它被设置成沿上述缸体的轴向可发生弹性变形,并使上述一侧的轴承具有朝向着另一侧轴承的作用力。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轴承具有嵌装着缸体端部的周面部,以及插入着可自由转动的转动体端部的轴承孔。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有第1壳体部分及固定在其上的第2壳体部分,上述驱动装置设置在第1壳体部分内,上述另一侧的轴承固定在第1壳体部分的内侧面上,上述支承装置设置在上述一侧的轴承与第2壳体部分之间。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支承上述缸体吸入侧端部的轴承具有把流体从上述壳体之外导入缸体吸入端部内的吸入孔,支承上述缸体排出侧端部的轴承具有把在缸体内经过压缩的流体导入上述壳体内的排出孔。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动体的槽具有位于缸体吸入端侧的初期部,位于缸体排出端侧的后期部,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中间部,初期部及后期部相对转动体的轴向,以大于45°小于90°的角度倾斜延伸,中间部对于转动体的轴向,以小于45°的角度倾斜延伸。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部与转动体的轴大致平行地延伸。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对上述槽的槽底与叶片之间的空间进行加压,把叶片推压向上述缸体内周面的加压装置。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压装置具有向上述槽的槽底与叶片之间的空间供应加压油的供油装置。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供油装置包括设于上述转动体内,并具有开口于转动体一端的一开口端及开口于上述槽的槽底的另一开口端的油压导入通道;把上述加压油导入上述油压导入通道内的导向装置。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供油装置具有积存在上述壳体底部的润滑油,上述导向装置具有的导向通道具有与上述油压导入通道的一端连通的一端,以及开口于润滑油内的另一端。1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装置包括使上述缸体旋转的电动机部分,以及把缸体的转动力传递给上述转动体,使上述转动体与缸体同步旋转的传递装置。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动机部分具有固定于上述缸体外周的转子,以及设置于转子外侧的定子。17.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流体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传递装置具有形成于上述转动体外周面的结合槽,以及从上述缸体的内周面伸出并插入上述结合槽内、可沿缸体的径向移动的突出部。全文摘要本发明介绍一种流体压缩机。该压缩机缸体20的内部可旋转地偏心设置着转动体24,该转动体24的外周面上设有螺旋状的、从缸体的吸入侧至排出侧其螺距渐渐变小的槽30,该槽内支承着沿转动体径向可自由滑动的螺旋状的叶片32,还有在可旋转地支承上述缸体的两端部的同时,把上述转动体可旋转地支承在缸体内的规定位置处的一对轴承21和22,通过把其中一个轴承支承成可沿缸体的径向平移,轴承间便能自动进行对中心。文档编号F04C29/00GK1032842SQ8810662公开日1989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88年9月9日 优先权日1987年9月10日发明者饭田敏胜, 藤原尚义, 福田铁男 申请人:东芝株式会社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9/1717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